spContent=环境法学对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价值,是重塑人类幸福观、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知识体系。随着环境问题持续演化,环境法所承担任务日益紧迫。环境法学是法学与环境科学的前沿交叉学科,知识结构包括环境法基础理论、关键制度与环境法分论。本课程是特色TEC课程。T就是Teaching,即教师讲授;E,就是Edify,陶冶、从游的意思。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比喻道:“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C,是Creat,力求尊重个性和兴趣,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TEC课程是法学隐性知识的培育课程。“隐性知识”是指与专业相关、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的能力性或情志性内容,前者是部分技能和诀窍;后者包含洞察力、价值观、心智模式等。只有通过反复操作、在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隐性知识。法学隐性知识大多需要依靠过程参与、体验和试错而发生。
环境法学对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价值,是重塑人类幸福观、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知识体系。随着环境问题持续演化,环境法所承担任务日益紧迫。环境法学是法学与环境科学的前沿交叉学科,知识结构包括环境法基础理论、关键制度与环境法分论。本课程是特色TEC课程。T就是Teaching,即教师讲授;E,就是Edify,陶冶、从游的意思。梅贻琦先生在《大学一解》中比喻道:“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久,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C,是Creat,力求尊重个性和兴趣,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TEC课程是法学隐性知识的培育课程。“隐性知识”是指与专业相关、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达的能力性或情志性内容,前者是部分技能和诀窍;后者包含洞察力、价值观、心智模式等。只有通过反复操作、在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才能获得隐性知识。法学隐性知识大多需要依靠过程参与、体验和试错而发生。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本TEC课程的“TEACHING”部分由课堂教学、视频教学与课堂讨论组成。“EDIFY”的方法有阅读、主题研究、环境法谈判研习、虚拟仿真实验和参加环境法学科竞赛。课程为学习者准备了中英文阅读资料包,包括30本电子书、47个案例、研究报告、论文、115个法律文件。主题研究是参与“大创”项目或自主课题研究。环境法谈判研习是在哈佛谈判课程框架下、经过10余年优化而成的,以小组谈判方式解决复杂环境法律决策问题的线下实验。另外,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LETS系统有一组环境法的精品原生案件研判实验,可供同学们在线完成。同学们还有机会参加当年的全国大学生环境法模拟法庭大赛,在对抗的激情中提升自我。欢迎学习环境资源法学课程,期待你的精彩表现!
课程大纲
环境与环境问题
2.1环境的概念
2.2环境的分类
2.3环境问题的概念与分类
2.4全球性环境问题阶段
2.5案例分析
环境法的概念和体系
3.1环境法的概念
3.2环境法的规范体系
3.3环境基本法
3.4案例分析
环境法的目的与原则
4.1环境法的目的
4.2环境法的原则
4.2.1保护优先原则
4.2.2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原则
4.2.3公众参与原则
4.2.4损害担责原则
4.3案例分析
环境保护综合法律制度
6.1源头控制制度
6.1.1环境统计制度
6.1.2规划计划制度
6.1.3环境监测制度
6.1.4环境标准制度
6.1.5环境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度
6.1.6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6.2过程控制制度
6.2.1综合开发利用制度
6.2.2三同时制度
6.2.3环境标志制度
6.2.4许可证制度
6.2.5查封扣押制度
6.3案例分析
6.4问题延伸
自然资源保护法律制度
7.1生态红线制度
7.2自然资源权属制度
7.3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7.4自然资源开发禁限制度
7.5进出口管制制度
7.6自然资源补救制度
7.7生态补偿制度
7.8案例分析
污染控制制度
8.1污染物排放税、费制度
8.2现场检查制度
8.3防止污染转嫁、转移制度
8.4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制度
8.5问题延伸
环境法律责任
9.1环境民事法律责任
9.1.1环境民事侵权责任的概念及构成要件
9.1.2因果关系推定
9.1.3免责事由
9.1.4数人侵权责任的承担规则与划分
9.1.5惩罚性赔偿
9.1.6生态环境损害赔偿
9.2环境行政法律责任
9.3环境刑事法律责任
9.4案例分析
展开全部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