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播音主持语音发声
第5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4年09月22日 ~ 2025年01月09日
学时安排: 2-3个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930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63)
spContent=传者善传,传必有声。 随着媒介融合的纵深发展,社会媒介化程度的加深,“主播”的符号内涵被新型传播形态所界定,主播也正以媒介逻辑嵌入到社会的诸多方面,以结构性力量与社会场域相互建构 —— “人人皆为主播”的时代到来了。 在“主播即内容”和“主播即媒介”的底层逻辑中,语声作为内容信息的重要载体,其“符形”设计对“符义”和“符释”的解码效果产生着重要影响。 播音主持语音发声是传媒口语艺术的基础,是主持传播的人格符号要素之一,是新媒体时代“主播”参与社会建构的重要传播技能。
传者善传,传必有声。 随着媒介融合的纵深发展,社会媒介化程度的加深,“主播”的符号内涵被新型传播形态所界定,主播也正以媒介逻辑嵌入到社会的诸多方面,以结构性力量与社会场域相互建构 —— “人人皆为主播”的时代到来了。 在“主播即内容”和“主播即媒介”的底层逻辑中,语声作为内容信息的重要载体,其“符形”设计对“符义”和“符释”的解码效果产生着重要影响。 播音主持语音发声是传媒口语艺术的基础,是主持传播的人格符号要素之一,是新媒体时代“主播”参与社会建构的重要传播技能。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我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语音发声是口语的“书法”,正如我们希望写一手好字,准确清晰的普通话发音和舒展自然的嗓音特质可以帮助你在媒介化的有声语言传播活动中发挥最大优势,增益个人魅力。如果你将来要从事专业的传媒工作,尤其是从事主持传播领域的工作,这将是一门必修的有声语言传播技术课。


这门课的主题是关于什么?

播音主持中的普通话语音和发声技艺。


学习这门课可以获得什么?特别是对自己有什么帮助和应用。

如果你在利用电子媒介进行有声语言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了普通话语音和发声控制的问题,这门课可以在理论层面帮你找到出现这些问题可能的原因,并在实践层面给出具体的训练指导。


这门课有什么特色和亮点。

本课程于2020年5月被认定为河南省首批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本科课程。与同类课程相比,本课程聚焦播音主持语音发声中的那些具有“挑战性”和“高阶性”的问题,视频内容突出对重点、难点问题的解析。因此,为了保证学习效果,建议在学习本课程前通过阅读和自学相关教材的方式对基础概念与理论进行预先了解。随着教研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学习社群的构建,本课程将会通过补充视频资料和网络直播课的形式对视频中无法呈现的细节性问题进行解答和辅导。

授课目标

本课程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内容涉及到语言学、汉语普通话语音,以及播音发声的物理、心理机制和生理活动诸方面。开设本课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语音发声的核心理论,掌握语音发声基本技法和训练法,以利于媒介化时代的播音发声实践。

    基本要求:

1.注重课程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重点放在汉语普通话语音及发声吐字的生理活动控制上。

2.发声是一门实践性课程,学习成效最终要以实际发声的能力与质量来检验,因此对于各项练习要给予充分重视。

    3.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应注重科学性、合理性和公正性。注意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口试成绩和理论考试结合起来评定。 

课程大纲
课程总说
课时目标:了解播音主持语音发声的四大理论系统及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1.1新时代语音发声训练的必要性
1.2播音主持语音发声的理论系统
1.3本课程学习方法
播音主持语音发声的精神状态与呼吸系统
课时目标:理解语音发声过程中正确的精神状态以及发声时的综合感觉;了解人体主要的呼吸器官,掌握呼吸控制的要领。
2.1语音发声的精神状态和综合感觉
2.2人体呼吸器官
2.3呼吸控制的要领
声音的物理特性与发声系统
课时目标:理解声音的四个重要物理特性;了解人体的主要发声器官;掌握喉部和声带的控制技巧;能够运用声调的发音规律调整调值和音高。
3.1声音的物理特性
3.2人体的发声器官与喉部控制规律
3.3声调的发音规律
吐字系统与声、韵发音要领
课时目标:通过学习“咬字”的概念理解字音形成的过程;掌握口腔的静态控制要领,并能运用它帮助提升单元音韵母和声母的发音质量;掌握口腔的动态控制要领,并能运用它帮助提升复合韵母的发音质量。
4.1“咬字”的概念
4.2口腔的静态控制要领与声母发音
4.3口腔的动态控制要领与韵母发音
共鸣系统
课时目标:了解播音主持语音发声共鸣的方式;掌握播音主持语音发声共鸣的规律,并能够运用它提升语声共鸣质量。
5.1播音主持共鸣发声与共鸣规律
语音发声中的声音弹性
课时目标:了解声音弹性的定义;掌握获得声音弹性的方法。
6.1声音弹性
语流晓畅的秘密
课时目标:理解播音主持语音发声中“字化”现象的危害和原因;掌握“吐词”的概念及其要领;了解普通话词汇“轻重格式”的概念及其发音技巧。
7.1播音主持“吐词”要领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语言学、现代汉语中有关语音和语法的基本知识,如普通话语音的相关概念、语句结构的分析方法等;物理学中有关声学的基础知识,如声音的四个物理要素: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的物理含义等。

参考资料

    教材:

1.《播音主持语音发声教程》,高长方、宋立主编,郑州大学大学出版社,2017.2出版。

2.《播音主持艺术发声》,胡黎娜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

参考资料:

1.《播音发声学》,徐恒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85年出版。

2.《中国播音学》,张颂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4年出版。

3.《实用播音教程(第一册)》,付程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4.《广播电视语言传播发声艺术概要》,李晓华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出版。

5.《影视表演语言技巧》,伍振国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年9月出版。

6.《播音主持语音与发声》,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编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4年9月出版。

常见问题

    问:播音主持语音发声零基础的同学适合学习本课程吗?

    答:本课程聚焦语音发声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适合有一定理论和实践基础的同学或社会人士学习。零基础的同学可以结合教材(《播音主持语音发声教程》,高长方、宋立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17.2出版)进行学习,也可以关注与本课程相关的网络社群进行基础理论补习。

问:非播音主持专业的同学可以学习本课程吗?

答:本课程虽然聚焦播音主持语音发声问题,但其中的语音发声规律适合所有讲普通话的人群,尤其是运用普通话进行媒介化的有声语言传播人群。

问:这门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如何通过学习本课程获得实际的语音发声技能提升?

答:想要获得实际的语音发声能力提升,仅靠网络理论学习是不够的。本网络课程的重要作用是帮助建立有关播音主持语音发声的理论思维和了解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以及启发聚焦播音主持语音发声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高学习和训练效率。课后刻苦而科学的训练实践是实现技能提升的必由之路,如果有条件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效果更好。

中原工学院
1 位授课老师
宋立

宋立

副教授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