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程概述
本课程自2020年起便荣获了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及全国高校就业创业金课的双重殊荣。该课程致力于全方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全链条、系统性的教学模式,旨在提升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课程设计独具匠心,以发明原理为引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专业融合,拓宽学生的创新视野;依托工程实践,铸就学生的创新能力;最终,以创意成果的展示,彰显创新的无限价值。教学内容紧跟时代步伐,采用项目驱动型模块化结构,灵活应对社会与技术的快速发展需求。
(2)授课形式
本课程汇聚了来自多学科、多专业的精英教师团队,他们各自负责教学模块,共同构建了一个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交流平台。学生被分为学习团队,以团队为单位参与项目实践。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不同学科的老师通过课堂讲授,引导学生跨越专业界限,寻找并挖掘有价值的创新点。通过学生报告、师生讨论、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学生不仅能够完成创新作品原型,还能通过企业考察等课外活动,深入了解创新与实际应用的关系,体验团队合作的力量,以及创新带来的社会价值。
(3)授课目标
本课程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团队自主创新的实践,亲身体验从原始创意到创新想法,再到创新作品原型诞生的全过程。这一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科技创新的理解,还让他们掌握了将科技创新应用于生产生活的研究方法和实现途径。通过具体项目的实施,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成长,最终实现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4)课程特色
课程亮点与核心培养
本课程在设计上深度融合了人文、艺术、经济管理等多领域的跨学科素养,旨在构建一个综合性的创新能力培养框架。通过精心挑选的相关基础知识,课程不仅聚焦于短期内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认识、实践和展示能力,更长远地引导学生逐步成长为具备全面创新素养的未来人才。
1.跨学科素养融合:
2.全方位创新能力提升:
3.奠定坚实基础,面向未来发展:
第一章 创新与创新工程实践
1.1 什么是创新?
1.2什么是创新工程实践?
1.3学生创意项目介绍
1.4创意研讨环节
第二章 创新的门径
2.1感知需求
2.2发现问题
2.3发现问题的方法
2.4描述问题
2.5目标设定
2.6分析问题
第三章 创意优化方法
3.1引言
3.2头脑风暴法简介
3.3头脑风暴法应用
3.4头脑风暴法原则
3.5头脑风暴会流程
3.6会议要点及演练
3.7小结
第四章 项目管理基础
4.1 项目管理引言
4.2项目管理概念
4.3项目启动过程
4.4项目计划编制过程
4.5项目实施与收尾过程
4.6项目管理分享
第五章需求分析
5.1产品需求的概念
5.2什么是市场需求?
5.3什么是产品需求?
5.4需求分析的方法
5.5从概念到产品需求分析过程
第六章 用户体验设计(新)
6.1 关于用户
6.2 用户体验设计要素
6.3 用户体验设计流程
6.4 用户体验地图
第七章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RIZ)
7.1个人简介
7.2传统的工作方式的困境
7.3经典TRIZ理论的起源
7.4现代TRIZ理论的路线图
7.5现代TRIZ理论分析问题的工具
7.6现代TRIZ理论中解决问题的工具介绍
7.7现代TRIZ理论的发展相关资源介绍
第八章 电子创新设计
8.1理解创新的内涵以及认识电子系统
8.2 电子创新设计方法
8.3 电子设计实例
第九章人工智能创新实践
9.1人工智能基础
9.2人工智能测试
9.3语言的艺术
9.4UML建模实操
9.5深度学习基础
9.6案例实践
第十章工业设计基础
10.1设计与技术
10.2形态与设计表达
10.3设计流程与方法
第十一章专利保护与案例分析
11.1创新和知识产权的关系
11.2什么是知识产权
11.3专利的基本知识
专利保护单元测验
第十二章表达技巧与实践
12.3实战演练
12.1演讲要素一——讲
12.2演讲要素二——演
无
课程专用配套教材《大学生创新基础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2022年8月第一版)
北京工业大学教授张文利主编,《创新工程实践》教学团队精心编制,获评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 清华大学教授 周济院士为本教材题序。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 周济院士题序。
封面
周济院士题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