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民事诉讼法》是一门AI时代的新形态智慧课程,兼具理论与实践性,在法律人思维的养成以及法律职业技能的训练方面,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民事诉讼法》教学深度融合,以知识图谱构建为基础,通过可视化手段呈现知识网络,将智能授课与精准教学、智能答疑、智能测评等融入教学全流程,帮助学生借助AI助手在丰富的学术文献和经典案例中获取所需的知识,实现教学过程从“师生交互”向“师/生/机”深度交互转变,以及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
《民事诉讼法》是一门AI时代的新形态智慧课程,兼具理论与实践性,在法律人思维的养成以及法律职业技能的训练方面,均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课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民事诉讼法》教学深度融合,以知识图谱构建为基础,通过可视化手段呈现知识网络,将智能授课与精准教学、智能答疑、智能测评等融入教学全流程,帮助学生借助AI助手在丰富的学术文献和经典案例中获取所需的知识,实现教学过程从“师生交互”向“师/生/机”深度交互转变,以及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课程性质:《民事诉讼法》是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
课程内容:本课程包括两大部分内容:一是民事诉讼法总论,包括民事诉讼、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管辖制度、当事人制度、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制度、法院调解制度等;二是民事诉讼法分论,包括民事审判程序、执行程序,其中民事审判程序包括第一审普通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等。本课程的亮点在于:本课程是一门AI时代新形态智慧课程,将人工智能技术与《民事诉讼法》教学深度融合,课程内容以具有层次性、逻辑性的知识图谱构建为基础,通过可视化手段呈现知识网络,将智能授课与精准教学、智能答疑、智能测评等融入教学全流程,帮助学生借助AI通过大模型在丰富的学术文献和经典案例中获取所需的知识,实现教学过程从“师生交互”向“师/生/机”深度交互转变,以及学生从“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的转变。
课程资源:知识图谱中知识点的课程视频、与课程相关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性案例及其他经典案例、学术文献索引、课程作业与案例分析题。
授课目标
课程目标是使大家在掌握民事诉讼法学基本概念、理论与制度的基础上,立足于中国的现实问题,借助AI通过大模型培养发现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民事诉讼法律思维,感受《民事诉讼法》的理论魅力和AI时代“教与学”创新与变革。
课程大纲
民事纠纷与民事诉讼
课时目标:理解民事诉讼的基础法理
1.1 民事纠纷及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1.2 民事诉讼
1.3 主题研讨
单元测验
单元作业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
课时目标:掌握我国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制度
2.1 辩论原则
2.2 处分原则
2.3 公开审判制度
2.4 主题研讨
单元测验
单元作业
管辖
课时目标:了解我国管辖制度及具体规则
3.1 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概述
3.2 合同与侵权纠纷管辖的确定
3.3 协议管辖
3.4 专属管辖
3.5 不同地域管辖适用的顺位关系
3.6 裁定管辖
3.7 主题研讨
单元测验
单元作业
当事人
课时目标:掌握我国民事诉讼法当事人制度及判断
4.1 当事人资格(一):民事诉讼权利能力与当事人适格
4.2 当事人资格(二):不同种类诉的当事人适格判断
4.3 共同诉讼人
4.4 诉讼代表人
4.5 第三人
4.6 主题研讨
单元测验
单元作业
民事诉讼证据与证明
5.1 书证、视听资料与电子数据的运用
5.2 证人证言与鉴定意见的运用
5.3 证明对象
5.4 证明责任(一):含义
5.5 证明责任(二):分配
5.6 主题研讨
单元作业
单元测验
新《民事证据规定》修改重点解读&《民法典》与证明责任的例外分配
新《民事证据规定》修改重点一:修改背景
新《民事证据规定》修改重点二:书证
新《民事证据规定》修改重点三:电子数据
新《民事证据规定》修改重点四:鉴定意见
新《民事证据规定》修改重点五:诉讼自认
《民法典》与证明责任的例外分配
法院调解与诉讼和解
课时目标:了解我国民事诉讼法中的法院调解、诉讼和解制度
6.1 法院调解
6.2 诉讼和解
6.3 主题研讨
单元作业
单元测验
第一审制度
课时目标:掌握我国法院民事诉讼的第一审程序
6.1 法院调解
6.2 诉讼和解
6.3 主题研讨
单元作业
单元测验
公益诉讼与第三人撤销之诉
课时目标:理解我国的公益诉讼与第三人撤销之诉制度
8.1 公益诉讼(一):共通规定
8.2 公益诉讼(二):环境公益诉讼的特殊规定
8.3 公益诉讼(三):消费公益诉讼的特殊规定
8.4 公益诉讼(四):疑难问题
8.5 第三人撤销之诉(一):提起
8.6 第三人撤销之诉(二):审理与裁判
8.7 主题研讨
单元测验
单元作业
第二审程序
课时目标:掌握我国法院民事诉讼的第二审程序
9.1 上诉的提起与撤回
9.2 上诉案件的审理
9.3 上诉案件的裁判
9.4 主题研讨
单元作业
单元测验
审判监督程序
课时目标:理解我国的审判监督程序
10.1 当事人申请再审
10.2 检察院监督民事诉讼
10.3 生效判决、裁定再审的法定情形
10.4 案外人救济(一):对必要共同诉讼人作为案外人的救济
10.5 案外人救济(二):对第三人作为案外人的救济
10.6 第三人撤销之诉与原案再审
10.7 主题研讨
单元测验
单元作业
督促程序
课时目标:理解我国的督促程序
11.1 支付令
11.2 督促程序与诉讼程序的关系
11.3 主题研讨
单元作业
单元测验
执行程序
课时目标:理解我国的执行程序
12.1 执行和解
12.2 执行担保
12.3 执行异议(一):不同异议及其处理
12.4 执行异议(二):执行异议之诉
12.5 执行当事人的变更与追加
12.6 主题研讨
单元作业
单元测验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参考资料
1. 杨秀清主编:《民事诉讼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24年8月版。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系列教材 杨秀清著:《民事诉讼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