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普通心理学B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普通心理学B与普通心理学A共同构成完成的历时一学年的普通心理学课程,普通心理学A在大一第一学期开设,普通心理学B则在大一的第二学期开设。

普通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正常成人心理活动的基础规律,既探讨心理的生理机制,又探讨心理的社会制约性,有时涉及儿童或动物心理,是为了借比较而增进对这些基础规律的理解;有时涉及应用心理学问题,是为了给基础规律提供例证。

普通心理学的内容既要概括心理学各个分支学科的研究成果,从中总结出心理学的最一般规律,又要为心理学各分支提供理论基础。

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普通心理学的教学对象是心理系本科低年级学生。这些学生是初次接触心理学课程,一般抱有浓厚的兴趣,同时在学习与心理学有密切联系的有关哲学和神经生理学的知识。通过普通心理学的学习,不仅要让学生为后面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还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心理学的科学认识和探索心理科学的热情。

二、课程基本要求

普通心理学的基本要求是要使学生掌握心理现象的本性、机制、规律和事实,对心理学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有所了解,初步形成多种视角的心理学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理念

帮助学生打好基础;让学生学会自学;教会学生以不同的视角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远大的志向,特别是专业志向。

四、人才培养目标

努力培养具有系统扎实的心理学基础知识和理论、具有一定的科研实践能力、独立思考的品格和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

五、课程设计思路与教学模式

普通心理学B采用1+1+1综合式研究性教学模式,即整合“课堂讲授+实验教学+科研实践”三个教学环节,综合采用课堂讲授、专题讨论、演示实验、课下阅读、课后自主科研以及科研成果课堂交流等教学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以实现课程教学理念。

普通心理学B进行的是研究性教学,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与能力。

全课程设计为9个模块,前8个模块为9-16章的教学内容,分别是第九章学习,第十章记忆,第十一章思维,第十二章语言,第十三章情绪,第十四章意志,第十五章智力和第十六章人格。第17个模块为研究性教学与学习。

实验教学贯穿在这17个模块中,根据教学内容或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来安排。

 

六、与前后课程关系

普通心理学B之前的课程是普通心理学A,是其他心理学专业课程的先修课程,是学好心理学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

七、课程特色

1、名师参讲,教学队伍一流。团队成员(原课程负责人)黄希庭教授是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和全国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整个教学队伍学历层次高、年富力强、有闯劲。

2、以国家级重点学科和教育重点实验室为依托从事研究性教学。本课程所在单位有黄希庭教授领衔的国家级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还有黄希庭教授主持的基础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以及基础心理学博士、硕士点,科研实力雄厚。本单位还拥有认知与人格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基础心理学重点实验室和重庆市心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室包括fMRI脑成像研究中心、ERP实验室、虚拟现实实验室、眼动实验室、生物反馈实验室、痛觉实验室、行为观察室、心理健康实验室、动物实验室等。体现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就使得学生从一开始学习心理学就能接触到最新的学术前沿知识以及高端的实验装置,容易激发起学生从事心理学研究的兴趣,从而对本课程的教学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3、既是一门老牌重点课程,又是一门教学改革的“龙头课程”,具有探索性、创新性、先进性和示范性的特点。一直以来,本课程都被作为示范性的先进课程,受到方方面面的高度重视。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中,本课程又进一步起到了很好的带头和示范作用,西南大学心理学部的不少教改措施,如研究性教学、考教分离、题库建设、双语教学、导学辅导制等,都是率先在本门课程试点的。

七、教学条件

本课程要求参与讲授的教师都具有博士学位或副教授以上职称,具有扎实的心理学专业知识与技能基础以及较强的科研能力,对于所讲授的教学模块领域有深入的认识与了解,并发表过一定的学术成果。同时参与讲授的教师要有较好的教学技能与实验技能。

目前使用的教材是团队成员(原课程负责人)黄希庭教授所著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心理学导论(第二版)》。该书荣获中国大学出版社图书奖第九届优秀畅销书奖一等奖。其前身是黄希庭教授所著的《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该书获国家教委第三届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目前已经启动了《心理学导论(第三版)》的编撰工作。

考虑到入门课程的特点,在向学生推荐的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中,既有国内外优秀的普通心理学同类教材(尤其是心理学最为发达的美国的同类原版教材),也有兼有心理学的专业性和普及性特色的杂志,此外还特别推荐一些心理学名著。由于我校图书馆相当先进,尤其在心理学外文资料方面有优势,使得学生在扩充性资料方面也有较为理想的条件。此外,本课程还推荐学生登录国内的相关专业网站去查阅相关知识。

配套实验教材是由黄希庭教授主编的《心理学实验指导》。该教材教学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教学效果好。

该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学教室有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该课程还要进行一些演示实验和操作性实验,需要教学单位拥有心理学实验室。

该课程还提供了网上在线体验实验的软件,可以实施网上演示实验与体验实验教学。

此外,本课程在不断建设资源库,可以从中获取所需的教学资源。

 

 


证书要求

本课程的考核注重三个方面:第一,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第二,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进行课堂交流的情况;第三,研究性学习即科研实践活动。

学生的成绩由课堂平时成绩、半期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三个部分构成,比例为10%30%60%

平时成绩除了关注出勤率外,主要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课后作业的完成以及参与实验的情况等来进行评分。

半期成绩是学生研究性学习的科研实践论文的成绩。

期末考试为闭卷考试,题型有选择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知识应用题等。


预备知识

普通心理学A的知识。

参考资料

普通心理学B的推荐读物与网站

 

一、总的推荐

1.   张春兴. 现代心理学(第2版). 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5.

2.   [美]Myers著/黄希庭等译. 心理学(第七版).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6.

3.   [美]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 王甦等译. 心理学与生活.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4.   [美]Roger R. Hock著/白学军等译.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4.

5.   [美]墨顿•亨特著/李斯, 王月瑞译. 心理学的故事. 海口: 海南出版社. 1999.

6.   [加]Keith E. Stanovich著/范照等译. 与“众”不同的心理学.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7.         Gazzaniga, M.S., Ivry, R. B..,Mangun, G .R./周晓林,高定国等译.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8.         Rathus, S. A., & Valentino, L/尤瑾,张钊,李敏荣等译.当代心理学导引.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9.         耶鲁大学《心理学导论》公开课,主讲教师:Paul Bloom,地址:https://v.163.com/movie/2007/1/3/R/M6HUJ9GBL_M6HUVL53R.htmlhttps://zone.tudou.com/yldx-xlxdl/

10.     南开大学公开课:心理学与生活,主讲教师:管健,地址:https://v.163.com/special/cuvocw/xinlish.html

11.     心理学网址导航:https://www.psychspace.com/site/

12.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https://202.202.111.189/

13.     中国心理学会:https://www.cpsbeijing.org/

14.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https://www.psych.ac.cn/

 

二、分章推荐

 

 

第九章 学习的推荐读物与网站

 

1.         张必隐(1998.学习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

2.   姚梅林(2006).学习心理学—学习与行为的基本规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   韦洪涛(2011).学习心理学.化学工业出版社.

4.   王小明(2009).学习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系列(万千心理).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   曹宝龙(2009).学习与迁移.浙江大学出版社.

6.   班杜拉著,缪小春等译,自我效能:控制的实施.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7.   斯金纳(Burrhus Frederic Skinner)著,陈维刚,王映桥等译。超越自由与尊严.贵州人民出版社,2006.

 

第十章记忆的推荐读物与网站

 

1.  杨治(2012).记忆心理学(第三版).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刘儒德(2013) .高效实用的记忆策略:来自心理学的建议.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坎德尔罗跃嘉 等译校,2007)。追寻记忆的痕迹.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4.      格里格,津巴多(王垒,王甦等 ,2003)心理学与生活(美). 人民邮电出版社

5.      库恩(郑钢 等译,2007),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11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6.      迈尔斯(黄希庭等译,2006. 心理学(第七版).第九章.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7.      丁锦红,郭春彦. 工作记忆的脑机制研究[J]. 心理科学. 2009.

8.      王婷婷,莫雷,舒斯云. 记忆编码与提取过程的脑机制——功能性核磁共振研究[J]. 生理学报. 2009.

9.      郝晶,李坤成. 人类记忆脑机制的功能成像研究[J]. 中国CTMRI杂志. 2004.

10.  朱磊,杨治良. 多种记忆分类之研究[J]. 心理科学. 2003.

11.  莫雷. 关于短时记忆编码方式的实验研究[J].心理学报. 1986.

12.  毛永军,邬爱武,汤慈美. 记忆的神经机制[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997.

13.  人的记忆力在早晨最好吗?https://www.guokr.com/article/342808/(果核网)

14.  记忆是什么?https://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0/2/229293.html(科学网)

15.  德国研究发现:睡眠有助将短暂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https://paper.sciencenet.cn/htmlnews/2011/1/243302.shtm.(科学网)

16.  记忆有时“纯属虚构”。https://www.guokr.com/article/63832/。(果壳网)

17.  大脑可能有两套短期记忆系统。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paper/200911101421451457759.shtm。(科学网)

18.   “快速回放”助大脑形成长期记忆。https://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07111611403953194404.html。(科学网)

19.  社会压力可能“改写”记忆。https://paper.sciencenet.cn/htmlpaper/20117716412919317932.shtm

20.  当心,记忆种植会让你犯罪!https://www.guokr.com/article/62329/(果壳网)

21.  记忆能力测试,https://cp.lansin.com/test/view/57

22.  瞬间视力记忆能力测试,https://www.xinli001.com/oxygen/486/

23.  记忆力测试,https://www.tangtech.com.cn/customAction.do?method=showInfo&id=85

 

 

第十一章思维的推荐读物与网站

 

1、  张庆林, 邱江. (2007). 思维心理学. 重庆: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大脑半球特异化:Gazzaniga, M. S., Ivry, R. B., & Mangun, G. R. (2011).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 (周晓林,高定国等, .).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3、  王甦, 汪安圣. (2006). 认知心理学(重排本)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4、  BBC人脑漫游

5、  北京师范大学,创造性心理学:https://video.jingpinke.com/details?uuid=a6b3be75-13a9-1000-8e81-95552996d3e1

 

 

第十二章语言的推荐读物与网站

 

1.         (美)卡罗尔(Carroll, David W.)著.缪小春等译.语言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积家(2010).语言认知新论--一种相对论的探讨.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3.         彭聃龄(2006).汉语认知研究--从认知科学到认知神经科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   列夫·维果茨基著,李维译. (2010). 思维与语言.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5.         沈德立(2001).学生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教育科学出版社

6.         李伯约,赛丹(2007).自然语言理解的心理学原理.上海:学林出版社

7.         Gazzaniga, M.S., Ivry, R. B..,Mangun, G .R.著,周晓林,高定国等译(2011.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 第十章语言,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8.         康瑞锋(2009).我没有教你诈——破解身体语言密码与心理诡计.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

9.         张积家(2007).语言认知心理研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10.     (俄)列夫·维果茨基著.李维译(2010).思维与语言.北京大学出版社

11.     严明(2009).语言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2.     孙鑫(2011).英汉写作过程心理语言学研究.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13.     肖悦(2009).心理密码——泄露内心秘密的体态语言.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

14.     赵秋野(2007).心理语言学与外语教学.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5.     周增文(2008).肢体语言的心理秘密.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16.     刘东虹(2009).第二语言写作的心理与语言探索.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7.     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https://www.ccla2006.com/

18.     国际认知语言会协会:https://www.cognitivelinguistics.org/

 

 

第十三章情绪的推荐读物与网站

 

1.       Kalat, J. W., & Shiota, M. N. (2007). Emotion. Belmont, CA: Thomson Wadsworth. (Reprinted.

2.       Lewis, M., Haviland-Jones, J. M., & Barrett, L. F. (2010). Handbook of emotions (3rd ed.).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3.       Oatley, K., Keltner, D., & Jenkins, J. M. (2006). Understanding emotions (2nd ed.): Malden: Blackwell publishing.

4.       Power, M., & Dalgleish, T. (2008). Cognition and emotion: From order to disorder (2nd ed.): New York, NY, US: Psychology Press.

5.         孟昭兰. (2005). 情绪心理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6.         斯托曼著, 王力译. (2006). 情绪心理学:从日常生活到理论(第5版):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7.         陈少华. (2008). 情绪心理学: 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8.         Gazzaniga, M.S., Ivry, R. B..,Mangun, G .R.著,周晓林,高定国等译(2011.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9.         吴奇, 申寻兵,傅小兰. (2010). 微表情研究及其应用. 心理科学进展, 18(9), 1359-1368

10.     姜振宇. (2011). 微表情: 南京:凤凰出版社.

11.     HUMAINE协会(HUMAINE Association)的情绪研究网站:https://emotion-research.net/association

12.     斯坦福心理生理实验室:https://spl.stanford.edu/index.html

13.     国际情绪研究协会:https://isre.org/index.php

 

 

第十四章意志的推荐读物与网站

 

14.    黄希庭, 张志杰. (2001). 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 心理学报, 33(4), 338-343

15.    孙晓敏, 薛刚. (2008). 自我管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心理科学进展, 16(1), 106-113

16.    张西方. (1999). 意志心理概论. 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39(2), 83-85

17.     Gazzaniga, M.S., Ivry, R. B..,Mangun, G .R.著,周晓林,高定国等译(2011.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8.    (美)弗兰科·哈德克著. 任剑, 薛杰译. (2009). 意志的力量. 北京: 中国言实出版社.

19.  (美)罗伊·鲍迈斯特, 约翰·蒂尔尼著,丁丹译. (2012). 意志力:关于专注、自控与效率的心理学. 北京: 中信出版社.

20.  里奇拉克著. 许泽民,罗选民译. (1994). 发现自由意志与个人责任. 贵阳: 贵州人民出版社

 

 

第十五章智力的推荐读物与网站

 

1.       Mayer, J. D., Roberts, R. D., & Barsade, S. G. (2008). Human abilitie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59, 507-536

2.       蔡笑岳, 邢强. (2012). 智力心理学. 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

3.   斯腾伯格, R. J著. 俞晓琳, 吴国宏译. (2000). 超越 IQ——人类智力的三元理论: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4.       斯腾伯格著, 吴国宏, 钱文译. (1999). 成功智力: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5.       蒋京川. (2011). 智力心理学. 南京: 东南大学出版社.

6.   丹尼尔·戈尔曼著.杨春晓译. (2010). 情商: 为什么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北京: 中信出版社

7.       Daniel Goleman的网页https://danielgoleman.info/topics/emotional-intelligence/

 

 

第十六章人格的推荐读物与网站

 

1.   黄希庭. (2002). 人格心理学: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   Pervin, L. A., John, O. P著. 黄希庭等译. (2003). 人格手册: 理论与研究.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   Brown, J. D著. 陈浩莺, 薛贵, 曾盼盼译. (2004). 自我.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4.   Burger, J. M著.陈会昌等译. (2004). 人格心理学: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5.   John, O. P., Robinson, R. W., & Pervin, L. A. (2008).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3rd ed.). New York, NY, US: Guilford Press.

6.   Larsen, R. J., Buss, D. M著. 郭永玉等译. (2011). 人格心理学:人性的科学探索(第2版) .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7.   Pervin, L. A.著. 周榕, 陈江, 杨炳钧译. (2001). 人格科学.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8.   Roberts, B. W., Wood, D., & Caspi, A. (2008). The development of personality traits in adulthood Handbook of personality: Theory and research (3rd ed.). New York, NY, US: Guilford Press.

9.   郭永玉. (2005). 人格心理学: 人性及其差异的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0.  兰迪•拉森, 戴维•巴斯著, 郭永玉,马一波译. (2013). 文化与人格. 北京: 人民邮电出版社.

11.  沃建中, 闻莉,周少贤. (2004). 认知风格理论研究的进展. 心理与行为研究, 2(4), 597-602

12.  杨治良, 力平. (2001). 认知风格的研究进展. 心理科学, 24(3), 326-329

13.  阿德勒著, 黄光国译. (1986). 自卑与超越: 北京: 作家出版社.

14.     美国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协会 https://www.spsp.org/

15.     人格历史:https://www.personalityinhistory.com/,该网站立志于用传记等方法对历史一些知名人物进行人格研究。

16.     keirsey 气质网站:https://www.keirsey.com/,介绍了气质方面的研究成果。

 

第十七模块研究性教学与学习的推荐读物与网站

 

1Leong F T LAustin J T.心理学研究手册.周晓林,訾非,黄立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

2Gravetter F JForzano L B.行为科学研究方法.邓铸等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黄希庭,张志杰.心理学研究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董奇.心理与教育研究方法(修订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