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英语视听说课程是根据国家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的规定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语言基础课必修课。课程包括两个版块:课堂视听说版块和课后听力自主学习版块。课堂视听说版块旨在帮助学生听懂来自英语国家等的英语广播或电视节目,掌握一定的听力技巧,提高其听力理解能力;帮助学生较流利地运用英语进行会话,较好地掌握会话策略,准确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维能力。课后自主学习部分培养学生在定量完成听力练习的基础上自主学习能力。
课程发展历史沿革
为了顺应国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率先于2002年起开设网络英语视听课程,开发应用了国内先进的网络在线听力系统,旨在通过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搭建新的教学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视听材料,在此基础上培养其语言交际能力,并在网络多媒体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能力。 在几年的教学尝试中,我们在总结教学经验的基础上,从2004年起将网络英语视听课程增加了“说”的教学环节,使得学生在有足够语言输入的基础上,有语言产出的机会,使其学习更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从2002年以来,本课程在课程设置理念、精品课程建设与教材、网络资源和课后自主学习平台等方面进行了持续建设。这具体体现在:
2001年--2004 年,尝试网络辅助自主学习模式: 以大学教育技术中心所建的电脑教学网络课室为教学平台,以英美国家的主流广播电视新闻为听力素材,通过网页编程、网页制作等技术,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多媒体听力教学课件,学生在多媒体实验室自主完成学习任务。
2005年—2006年,将网络英语视听课程整合改造为网络英语视听说课程,即由课堂新闻英语视听说和课后学生自主听力两部分组成,这样就使得课程具有立体化和多维化特色。同时不断完善网络系统的功能,加大题库建设。
2005年—2006年,重视教材建设和教材研究,以课程组为单位编写了《新闻英语视听说教程》(上、下册,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广东省、广州市有关领导的陪同下专程视察课后自主学习视听课堂,对本课程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06年1月举行的“大学城共建共享优秀教育资源的思路与对策----以英语教育教学资源为例”省级高教重点项目审定会议上,本课程作为重点课程向广东省教育厅的领导和大学城各个高校的专家做了介绍,并在2006年年初被学校教务处选为大学城资源共享通选课程。
2006年6月,获批校级精品课程。借力校级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丰富与更新教学内容、编写完善教学手段,更新自主教学系统论坛模块。在教材编写上不断创新,立足于先进教学理念,选取时代感强的材料,提炼新颖的话题,在2008年编写并出版了新教材《新闻英语视听说》(上、下册,科学出版社出版)。
2010年加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省级精品课程“大学英语系列课程”,在课程建设和课后听力自主学习平台的内容和网站开发上进行了持续建设和更新。
从2011年以来,由于建设教育部第三批大学英语示范点的需要,而本课程作为该示范点的一个重要版块,课程组加入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大学英语特色系列课程”系列教材。 2013年-2014年,基于教材广泛使用的反馈意见,更新教材新闻等内容的同时,在新的教材中增加了文化和跨文化交际知识点版块,重编并出版了《高级新闻英语视听说》(1/2册,科学出版社)。
本课程的主要特色
听说并重、课堂教学与课后自主学习相结合。课程建设理念完全符合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中的“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的指导思想;符合大学英语教改中提倡的“听说并重、全能提高”的模式。
本课程成绩评估由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结合。
1)终结性评估(期末考试):期末口试和笔试成绩,占总评成绩的40%;
2)形成性评估(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出勤(10%);课后自主听力成绩(20%);课堂表现(10%);课堂展示(20%)。
具有较好的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接近大学英语四级水平。
《网络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JY50041
课程类别:通识课程(必修)
教学时数:周学时 2 ,总学时 32 (其中实践/上机学时)
学分:2
先修课程:无
教学目的与要求:
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参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较高要求设置。课程听说并重,通过由浅入深、精泛结合的听力训练,使学生能听懂题材熟悉、篇幅较长、语速为每分钟约150词的听力材料,达到大学英语四级听力的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形式多样、模拟真实交际情境的口语训练,使学生能就一般性话题进行比较流利的会话,能以新的视角探讨社会热点问题,表达个人意见、情感、观点等,提高其语言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并兼顾以下目标:
1. 注重新闻的信息性,积累听懂新闻的背景信息,并能复述和综合信息;
2. 积累常用的新闻听力词汇,理解常用的新闻英语结构;
3. 理解不同新闻内容中系统性的知识,如人名体系,地名体系,度量体系等;
4. 通过自主学习、课堂新闻报道等方式培养持之以恒的新闻听力习惯。
教学方式:
课堂形式以学生为主,鼓励学生通过课堂新闻报导、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交际活动。本课程融入网络自主学习。
使用教材:
朱其韵,2013年,《新闻英语视听说第一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
权立宏,2014年,《新闻英语视听说第二册》. 北京:科学出版社
授课内容:
(一) 理论课:
本课程通过采集富含文化信息的英美新闻 按照主题社会热点将新闻分类,编写听说练习,进行课堂听力和口语训练。课程融合课堂教学和网络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听力能力和口语表达的意识和能力。
(二)实践课:
学生课后在校园网内登录数字广外的外语教学平台自主学习ABC、BBS、BBC、CNN等视频新闻材料,完成课程组教师设计的相关的听力练习。网址:https://192.168.88.36/lgsoft
考核方式: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成绩(期末口试+期末听力笔试)
成绩分布:
总评=平时成绩(60%)+ 期末成绩(40%)
平时成绩=出勤(20%)+课堂表现(20%)+网络练习(30%)+课堂展示(30%)
期末成绩=期末口试(25%)+听力笔试(75%)
参考书目:
Bell, M. D. (2003) TV News in the EFL/ESL Classroom: Criteria for Selection. TESL-EJ.
Scollon, R. & Scollon, S. B. K. (2001)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 a discourse approach, Malden, Mass.: Blackwell.
You, X. (2010) Writing in the devil's tongue: a history of English composition in China, Carbondale: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
Xu, H. (2001) Metadiscourse: A Cross-cultural Perspective, Nanjing: Southeast University Press.
van Dijk, T. (1988) News Analysis:Case Studies of International and National News in the Press,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