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机械设计是一门培养学生具有机械设计能力的必修的学科基础课。在以机械学为主干学科的各专业教学计划中,它是主要课程。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应着重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在培养实践能力方面应着重设计构思和设计技能的基本训练。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

    1.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设计原理,方法和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具有设计机械传动装置和简单机械的能力;

    2.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了解国家当前的有关技术经济政策;       

    3.具有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和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4.掌握典型机械零件的实验方法,获得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

          5.对机械设计的新发展有所了解。


证书要求

参照网上学习的学时给定平时成绩

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 :机械原理,材料力学,工程制图,工程材料,互换性与技术测量

授课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性质:

机械设计基础是一门介绍常用机构和通用机械零件的基本知识、基本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初步具有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学科基础课。

任务:

1.掌握常用机构的结构、特性等基本知识,初步具有选用、分析机构的能力。

2. 掌握通用机械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应用和简单设计计算方法,并初步具有选用、分析和设计简单机械传动装置的能力。

3.运用标准、规范、手册、图册及查阅有关技术资料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

1. 绪论: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研究的对象和内容。机械、机器、机构、构件及零件(部件)的基本概念,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和一般过程。

重点:实现由基础课学习向专业课学习的过渡和转变,适应教材内容和学习方法的变化。

2.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运动副及其分类,平面机构运动简图,平面机构自由度的计算。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重点:机构自由度的计算。

难点:机构运动简图的绘制。

3.平面连杆机构

链四杆机构的基本形式和特性,铰链四杆机构的曲柄存在条件,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化。

重点:铰链四杆机构的类型及特性。

4.凸轮机构

凸轮机构的应用和分类,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凸轮轮廓的设计,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

重点: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凸轮轮廓的设计,设计凸轮机构应注意的问题。

难点:反转法设计凸轮轮廓。

5.带传动

带传动的类型和应用,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带的应力分析,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传动比,普通V带传动设计。

重点:带传动的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弹性滑动与打滑,带传动的失效形式、设计准则和 V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难点:弹性滑动,V 带传动的设计计算。

6.齿轮传动

齿轮机构的特点和类型,齿廓啮合基本定律,渐开线齿廓,齿轮各部分名称及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基本几何尺寸计算,渐开线标准齿轮的啮合,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及变位齿轮,齿轮材料及热处理,轮齿的失效形式,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受力分析及计算载荷,直齿圆柱齿轮传动的强度计算,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直齿圆锥齿轮传动,齿轮的结构设计,齿轮传动的润滑和效率。

重点: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外啮合传动的基本理论及设计计算。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斜齿圆柱齿轮的各分力大小计算和轴向力 F a 的方向判断,各类齿轮传动的综合受力分析。齿轮传动设计中主要参数的选择及参数的协调与中心距圆整。

难点:重合度,圆柱齿轮传动强度计算中理论公式,斜齿轮的当量齿数。

7.蜗杆传动

蜗杆传动的特点和类型,普通圆柱蜗杆传动的主要参数和几何尺寸计算,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材料和结构,蜗杆传动的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蜗杆传动的效率、润滑和热平衡计算。

重点:蜗杆传动的特点、几何尺寸计算及正确啮合条件,蜗杆传动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

难点:蜗杆传动受力分析。

8.齿轮系

轮系的类型,定轴轮系及其传动比,周转轮系及其传动比,混合轮系及其传动比,轮系的应用。

重点:各种轮系传动比计算。

难点:正确划分轮系。

9.螺纹联接

螺纹参数,螺纹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螺纹联接的基本类型,螺纹联接的预紧和防松,螺纹联接的强度计算,提高螺纹联接强度的措施,键联接。

重点:螺纹联接的结构类型,受预紧力和轴向工作载荷作用时,单个螺栓联接的螺栓总拉力的确定,各种防松方法及各种提高强度的施。

难点:受预紧力和轴向工作载荷作用时,单个螺栓联接的螺栓总拉力的确定。

10.轴及轴毂联接

轴的功用和类型,轴的材料,轴的结构设计,轴的强度计算,轴毂联接

重点:轴的类型,转轴的强度计算,轴的结构设计。

难点:轴的结构设计(轴上零件的定位固定方法、与轴的配合、结构工艺性、确定各段轴的直径 d 和长度 L 等)。

11.滚动轴承

滚动轴承的类型、特点和代号,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及选择计算,滚动轴承的润滑和密封,滚动轴承的组合设计。

重点:滚动轴承类型的选择,轴承寿命计算,具有内部轴向力的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轴向载荷的计算,滚动轴承部件的组合设计,特别是支承结构形式的选用,轴承内外圈的定位固定及角接触轴承的安装方式,润滑与密封形式。 

难点:具有内部轴向力的角接触球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轴向载荷的计算,滚动轴承部件的组合设计。

12.联轴器的功用、类型、特点和选用方法。

重点:联轴器的选用。

三、课程基本要求

1.了解本课程的研究对象、内容、性质和任务。对机械设计的一般原则、程序应有所了解。

2.能绘制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能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

3.了解常用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特性和应用。对曲柄存在条件、传动角、死点、行程速比系数等有明确的概念。

4.了解凸轮机构的类型和应用。对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凸轮机构的压力角和自锁条件有明确概念。能用图解法绘制盘形凸轮廓线。

5.了解齿轮传动的类型及应用。了解齿廓啮合基本定律和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性,掌握直齿圆柱齿轮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的关系。了解渐开线齿轮切齿的基本原理、根切现象和最少齿数。了解齿轮传动的失效形式,掌握齿轮传动的设计准则。能对直齿圆柱齿轮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

了解斜齿圆柱齿轮的啮合特点,理解斜齿轮当量齿数的概念,明确斜齿轮的基本参数,能计算斜齿轮的几何尺寸,能对斜齿轮进行受力分析和强度计算。了解直齿圆锥齿轮的啮合特点。了解齿轮的常用材料、精度和结构。

6.了解蜗杆传动的特点及应用。掌握阿基米德蜗杆传动的基本参数与几何尺寸的关系。了解蜗杆传动的失效形式,能对蜗杆传动进行受力分析、强度计算。了解蜗杆、蜗轮的结构及传动的效率、润滑。

7.了解轮系的分类及应用。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混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8.了解带传动的类型、特点和应用。了解带传动的工作原理。能对带传动进行受力分析、应力分析。对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和打滑有明确的概念。了解带传动的失效形式、计算准则。了解带传动的设计计算。了解带传动的张紧。

9.了解螺纹联接的主要类型、特点和应用。了解螺旋副的受力分析、效率和自锁。了解螺纹联接的防松方法。掌握螺纹联接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并能根据已知条件按标准(参看有关手册)合理选用螺栓联接。了解平键联接类型、特点并能合理选用。

10.了解轴的分类、特点和应用。了解轴的材料及选择。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及常用的强度计算方法(按扭转强度计算和按弯扭组合强度计算)。

11.了解滚动轴承的构造、主要类型和特性。熟悉滚动轴承代号。了解滚动轴承的失效形式和计算准则。明确滚动轴承额定寿命、额定动载荷、额定静载荷、当量动载荷等概念。能对滚动轴承进行选择计算和组合设计。

12.了解常用联轴器的功用、类型、特点和选用方法。

四、课程学时分配

          学时       教学环节

课程内容   

 

绪论

2

 

2

平面机构的运动简图及自由度

3

1

4

平面连杆机构

4

 

4

凸轮机构

3

 

3

带传动

4

 

4

齿轮传动

8

 

8

蜗杆传动

5

 

5

齿轮系

3

 

3

螺纹联接

5

 

5

轴毂联接

1

 

1

4

1

5

滚动轴承

5

 

5

联轴器

1

 

1

 

48

2

50



参考资料

一、课程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主编:邓昭铭、张莹;副主编:卢耀舜、周杰,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第三版

参考书:

《机械设计基础》,主编:黄华梁、彭文生,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机械设计基础》,主编:扬可桢、程光蕴,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Mechanical Engineering Design》,主编:Shigley J E,出版社:New York McGraw-Hill2000年

《机械设计习题集》,主编:侯玉英,孙立鹏,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机械设计与机械原理考研指南》(上、下册)主编:彭文生,杨家军,王均荣,出版社: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

二、实验参考教材:

《机械设计基础实验指导书》(自编),主 编:江东汉,2002

三、课程设计参考教材: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二版),主编:杨光,席伟光,李波等,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第4版),主编:唐增宝,常建娥,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