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金融创新史,同时商业银行的学习目标和教学理念,本身就需要跟踪理论前沿和业务创新实践,不断将理论研究动态和实践创新的经验渗透在教学中。本课程负责人王千红教授于2003.5起面向东华大学管理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生和财务管理本科生开设本课程,并为金融学专业研究生开设了进阶的商业银行经营创新研究课程。由于金融专业属于应用经济学大类学科,2005年以来金融自由化、国际化和证券化使得商业银行经营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催生了银行业的创新变革,从而提出了本课程需要跟踪商业银行改革实践和理论前沿,更新课程内容的必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现代商业银行管理理论的变化和管理实践的新发展,本课程团队一直坚持不断地通过兼容并蓄、自己编写教学讲义方式,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并通过团队建设、多媒体手段、实训课程体系的开发等方式,使得学生能够了解银行、认识银行的特殊性,掌握商业银行创新发展的缘起和技术路径。特别是自2008年以来,随着大类专业课程的调整,本课程只作为金融学专业必修基础课,其他专业学生可以自行选修,这样更促使课题教学团队着力于从课程专业深度探索方面进行课程建设。
2015年本课程获得上海市本科重点建设课程,同年课程团队主编的教材入选十三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部委级规划教材;2016年本课程获得东华大学在线优质课程建设资助。2017年主编教材《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由中国纺织出版社出版,同年,王千红教授主讲的《商业银行管理》获评为上海市精品课程。
《商业银行管理》课程设计理念:
本课程是基于商业银行的内生性成长背景,以商业银行的基础业务和创新业务为主线,循着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流动性管理、信贷风险管理、中间业务管理以及资本管理的关键路径,依托风险识别、管理手段、定性定量方法分析,理解思考商业银行运营机制的问题。课程教学过程整合多方面的学习资源、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鼓励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及创新实践,为提升学习者探索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策略的综合能力提供基础。
综合成绩100分,其中:参与完成个人型课程学习任务,成绩占20%,参与并完成课程学习团队型调查报告或案例分析、课程讨论发布占30%,考试占50%。
综合成绩在60分以上才算完成课程的学习,60-79分为合格,80-100分为优秀。
具备一些财务会计、经济学以及基础金融学知识,或参与过相关实践都会有助于提升学习者的接受度。
第一章 商业银行的产生与特殊性
2. 商业银行的性质及职能
3. 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与组织结构
1. 商业银行与市场经济
第一章核心问题总结自测
第二章商业银行的业务特征及其类型
1.商业银行业务的本质
2..银行业务的一般特征
3.商业银行业务类型
第三章 负债业务及其经营
1.负债业务及其基础
2.负债业务结构分析
预习目标与目录
4.负债的决策因素
3.负债成本分析
第四章 商业银行现金资产业务与流动性管理
1.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特点与构成
2.商业银行的现金资产管理
3.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
预习目标与目录
第五章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及其风险管理
预习目标与目录
2.贷款的基本问题
5.贷款风险管理
4.贷款定价
1.贷款的生命周期与优良贷款
3.贷款评估
第六章 商业银行证券投资业务
课程学习内容
预习目标与目录
第七章 商业银行中间业务
3.有风险的表外业务
2.租赁与信托
1.传统中间业务
第八章 商业银行资本管理
1.资本的功能、含义与构成
3.资本管理
预习目标与目录
2.资本充足性要求与判定方法
主教材: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王千红,中国纺织出版社,2017
参考教材:商业银行经营学(第四版),戴国强,高等教育出版,2011
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第四版) 庄毓敏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商业银行管理, (美) 彼得 S. 罗斯, (美) 西尔维娅 C. 赫金斯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