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博大精深的中医学,具体来说,主要包含了“理法方药”四方面的内容。而其中的“理”,主要就是指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的内容。中医基础理论有着丰富的内容:其中,阴阳、五行,援哲入医的重要论述,能让我们在古代哲理的广阔空间遨游,从而增智益慧;藏象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经络学说,以及关于体质、病因、病机等专业基础知识,则能让我们看见中医殿堂的瑰丽多彩,从而心生向往;而治未病、防治原则的精彩内容,或使我们对生命具有更多敬畏,最终受益终生。

证书要求

考评方式与标准

本课程采用平时作业、期中试卷测验、网络测试及期末试卷相结合的考评方式,具体标准如下:

考试分类

考评形式

分数

百分比

 

 

平时成绩

平时作业

20

 

30%

案例讨论

20

期中试卷

40

网络测试

20

期末成绩

期末试卷

100

70%

 

授课大纲

绪论

第一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创新

第二节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

第一章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第二节 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章 藏象

第五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第四节 奇恒之腑

第一节 藏象学说的概述

第三节 六腑

第二节 五脏

第四章 气血津液

第一节 气

第二节 津液

第五章 病因

第二节 病理性病因

第一节 外感病因

第六章 病机

第二节 阴阳失调

第一节 邪正盛衰

第七章 治则治法

第二节 三因制宜

第一节 正治反治

参考资料

1.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四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医基础理论 主编 郑洪新、杨柱,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教学参考书:

《中医基础理论》教参(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

《中医基本思维原理》(人民卫生出版社)

3.数字化教学资源:

教学平台:中医基础理论,中国大学慕课

网址:https://www.icourse163.org/course/NJUT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