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河南师范大学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是为水产养殖专业、水族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学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研究水产动物的营养及其所需配合饲料的科学。其在保障水产养殖业健康发展,促进渔民增产增收、生产优质水产品、美化生活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协助营养高效育种、促进饲料产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该课程以水产动物营养和饲料的关键技能为主线,从原理和实践的视角讲解如何利用营养原理设计出适合水产动物的配合饲料。内容涉及饲料中营养素的功能、饲料配方设计原理、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流程、饲料原料及饲料添加剂以及科学的投喂、投饲方法等。值得一提的是,本课程将通过3D及视频形式展示饲料加工工艺等实践环节的内容,将饲料加工过程中不易呈现的环节通过3D技术精确呈现出来。另外本课程还涉及到脂肪、蛋白质以及氨基酸含量等的测定方法等实验环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认识和了解营养素、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及作用,掌握饲料配方的设计原则,能运用这些理论设计适合不同水产动物养殖品种的饲料配方,熟悉饲料制作的各个工艺流程及饲料设备的工作原理,能利用专业知识对水产动物饲料产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与创新,促进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科的发展。


预备知识

 需要掌握《鱼类学》《鱼类增养殖学》《鱼类生理学》《普通生物化学》等课程。

授课大纲

绪论-水生动物与畜禽类营养与饲料学特征的异同

水生动物与畜禽类营养学特征的异同

绪论部分作业

第一章 蛋白质营养

蛋白质组成、分类及功能

蛋白质消化与吸收

氨基酸营养

蛋白质营养生理功能的表达式

氨基酸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评定

蛋白质营养章节作业

第二章 糖类营养

糖类的概念和种类

糖类在鱼虾中的生理功能与代谢

鱼类对糖类的利用

糖类营养章节作业

第三章 脂类营养

脂类的概念和分类

脂类的性质和作用

鱼类对脂肪的需求及影响因素

油脂的酸败作用及危害

脂类营养章节作业

第四章 能量营养

能量的概念与来源

能量的分配与利用

水产动物的能量需要

能量章节作业

第五章 维生素营养

维生素的发展概况及影响鱼类对维生素需求的因素

脂溶性维生素(VA和VE)

水溶性维生素(VB1,VB2和VC)

脂溶性维生素-VD

维生素章节作业

第六章 矿物质营养

矿物质营养概述

常量元素对鱼虾的生理作用

微量元素对鱼虾的生理作用

矿物质营养章节作业

第七章 营养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矿物质之间、矿物质与维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蛋白质、脂肪、糖类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营养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章节作业

第八章 水产动物营养研究方法

可控环境营养学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设备

营养学研究中试验的设计与动物的选择

实验单元、处理、重复及试验动物的分组

实验饲料的选择及实验管理

水产动物营养研究方法章节作业

第九章 渔用配合饲料原料

植物性蛋白质饲料

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鱼粉质量评定标准及掺假识别

渔用配合饲料原料作业

第十章 渔用配合饲料添加剂

渔用配合饲料添加剂概述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微生态制剂新概念及新功能

渔用配合饲料添加剂作业

第十二章 水产动物饲料加工技术-工厂实录与讲解

饲料原料的接收及工艺视频

饲料原料的清理与工艺视频

粉碎机的类型

超微粉碎机与粉碎工艺

配料计量

混合工艺

饲料制粒及工艺

挤压膨化

配合饲料的烘干与冷却

后喷涂技术

包装与出库

膨化饲料与颗粒饲料的加工工艺比较

饲料加工技术工厂实录部分作业

第十一章 饲料配方设计与加工工艺3D动画

配合饲料及其分类

饲料配方的编制方法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配方动态化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工艺3D动画

配方设计及加工工艺3D动画作业

第十三章 鱼类的摄食

鱼类的摄食

鱼类的摄食作业

第十四章 实验部分-饲料中营养成分检测

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实验技术)

饲料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实验技术))

肌肉中氨基酸含量的测定-以A300为例(实验技术)

总能的测定方法(实验技术)

参考资料

(1)《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麦康森 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96月第2版北京第5次印刷;

2)《鱼类与甲壳类营养需要》,麦康森 主译,科学出版社,20191月第5次印刷;

3)《鱼类营养与饲料配制》,叶元土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10月北京第一版第2次印刷。

(4)《饲料配方设计与加工工艺学》,常娟 赵丽红 主编,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223月第1版。

常见问题

本课程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综合性强、内容多、理解性知识和记忆性知识并存,应考者在自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学习前,应仔细阅读课程大纲的第一部分,了解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熟悉课程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有关课程的联系,使以后的学习紧紧围绕课程的基本要求。

    2、在阅读某一章教材内容前,应先认真阅读大纲中该章的考核知识点、自学要求和考核要求,注意对各知识点的能力层次要求,以便在阅读教材时做到心中有数。

    3、阅读教材时,应根据大纲要求,要逐段细读,逐句推敲,集中精力,吃透每个知识点。对基本概念必须深刻理解,基本原理必须牢固掌握,在阅读中遇到个别细节问题不清楚,在不影响继续学习的前提下,可暂时搁置。

   4、学完教材的每一章节内容后,应认真完成教材中的习题和思考题,这一过程可有效地帮助自学者理解、消化和巩固所学的知识,增加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