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成本的涵义,成本会计的概念、对象、职能及工作组织;成本核算的要求和程序;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及在完工产品与期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成本报表的编制和分析等。教学过程既注重理论讲授,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又注重学生仿真模拟操作,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实践能力。并为以后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及审计学原理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证书要求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学生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本课程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作业以及期末考试两部分, 其中平时表现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 40%,期末成绩占60%。

预备知识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

授课大纲

《成本会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成本会计             课程代码:BADM112005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程

学  分:3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8  实验 学时: 0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初级会计实务  适用专业: 会计与审计

一、课程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会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主干课程,它是企业财务会计在成本费用部分的延伸。本课程主要阐述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及操作技能,为进一步做好财务会计工作奠定基础。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全面地掌握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和审计等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成本核算工作。具体要求有:  

1) 了解成本会计的概念、分类、职能和工作组织。

2) 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3) 掌握要素费用和综合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4) 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

5) 掌握具体的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6) 掌握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教学中应以各个产品成本计算的先后顺序和各种产品成本计算方法 为主线,讲授产品成本核算。

2)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案例教学法,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3)讲授中注意与财务会计的衔接,可要求学生对财务会计的成本费用有 关章节进行复习。

二、教学的基本要求

1、 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基本方法和辅助方法。能够初步进行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具备在企业从事成本核算的基本素质和基本技能。

2、 教学模式基本要求(课程主要教学环节要求,教学方法及手段要求);

主要采用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实践练习为辅。教学方法采用面授,利用多媒体演示成本核算的步骤,通过编制各种成本计算表格使得学生掌握理论知识。

3、 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本课程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学生必须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练习和实验。在认真听课的基础上,独立完成布置的作业。本课程的成绩考核分为平时作业占30%,期中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50%。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 成本会计认知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成本会计的任务与组织内容;掌握产品成本的概念以及成本与支出、 费用的关系,掌握成本会计的核算对象与职能。

教学的要求

1.掌握成本、产品成本、成本会计的概念

2.明确成本与支出、费用的关系

3.掌握成本会计的核算对象及职能

4.了解成本会计的任务、成本会计机构的设置、成本会计人员应具备的素质、成本会计法规制度

(二)教学内容

1.1 认知成本会计

1.1.1 成本和产品成本的概念

1.1.2 产品成本与支出、费用之间的关系

1.1.3 成本会计核算对象

1.2 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1.2.1 成本会计的职能

1.2.2 成本会计任务

1.3 成本会计组织

1.3.1 成本会计机构

1.3.2 成本会计人员

1.3.3 成本会计的法规和制度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产品成本与支出、费用的关系

      2. 成本会计的职能与核算对象。

难点:1. 产品成本与支出、费用的关系。

   

第二章 产品成本核算概述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理解产品成本核算的原则,掌握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及会计处理程序,对会计核算工作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要求:

1.教学的要求了解产品成本核算的原则及要求

2.掌握产品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3.掌握产品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程序

(二)教学内容

2.1 产品成本核算原则

2.1.1 实际成本原则、可靠性原则、重要性原则

2.1.2 及时性原则、一致性原则

2.2 产品成本核算要求

2.2.1 正确划分各种费用支出界限

2.2.2 做好各项成本核算的基础工作

2.3 产品成本核算基本程序

2.4 产品成本核算的账户设置及账务处理程序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成本核算要求

      2. 成本核算的一般程序

      3.产品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

难点:1. 各种费用界限的划分

      2. 产品成本核算的账务处理程序。

 

第三章 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要素费用在不同产品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教学要求:

1.了解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及期间费用之间的归集和分配    

2.掌握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工资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折旧费及其他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二)教学内容

3.1 材料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3.1.1 材料费用的归集

3.1.2 材料费用的分配

3.2 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3.2.1 外购动力费用的归集

3.2.2 外购动力费用的分配

3.2.3 外购动力费用的账务处理

3.3 工资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3.3.1 工资总额的构成

3.3.2 工资的计算

3.3.3 工资费用的归集

3.3.4 工资费用的分配

3.3.5 计提职工福利费的核算

3.4 折旧费及其他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3.4.1 折旧费的归集与分配

3.4.2 其他要素费用的核算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材料费用的归集和分配方法

      2. 工资的计算和分配

      3. 外购动力的核算

难点:1. 多种产品共同耗用材料常用的几种分配方法

      2. 多种产品共同耗用人工费用的几种分配方法

 

第四章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及各种分配方法

   教学要求:

1.了解辅助生产的含义                                           

2.掌握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应设置的会计科目及归集方法

3.明确各种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适用情况

.掌握辅助生产费用各种分配方法的计算程序及分配表和会计分录的编制

(二)教学内容

4.1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4.1.1 辅助生产的概念

4.1.2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4.2 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4.2.1 直接分配法

4.2.2 交互分配法

4.2.3 计划成本分配法

4.2.4 顺序分配法

4.2.5 代数分配法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

.辅助生产费用分配的直接分配法、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代数分配

法、顺序分配法。

难点:1. 交互分配法、计划成本分配法、顺序分配法

      2. 代数分配法

 

第五章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及损失费用的核算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掌握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和账务处理。

   教学要求:

1.明确制造费用的内容和损失费用的内容                        

2.掌握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的方法

3.掌握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4.了解不单独核算废品损失的企业对于发生的废品损失的账务处理

(二)教学内容

5.1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5.1.1 制造费用的内容

5.1.2 制造费用的归集

 5.1.3 制造费用的分配

5.2 损失费用的核算

5.2.1 废品损失的核算

5.2.2 停工损失的核算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制造费用归集和分配

. 可修复废品和不可修复废品损失的核算

难点:1. 年度计划分配率法分配制造费用

 

第六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分配的

各种方法。

   教学要求:

1.明确在产品的范围、在产品的收发存的核算        

2.明确广义在产品与狭义在产品的概念

3.掌握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分配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

6.1  在产品的核算

6.1.1 在产品的含义

6.1.2 在产品收发存的核算

6.2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6.2.1 在产品忽略不计法

6.2.2 在产品按年初固定成本计价法

6.2.3 在产品按所耗原材料费用计价法

6.2.4 在产品按完工产品成本计算法

6.2.5 约当产量法

6.2.6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法

6.2.7 定额比例法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生产费用、本月完工产品费用和月末在产品费用四者

之间的关系

. 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算法

. 约当产量法

. 定额比例法

难点:1.广义在产品及狭义在产品的概念

.约当产量比例法

 

第七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方

法的影响,掌握不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含义及特点。

   教学要求:

1.明确工业企业按工艺过程和组织方式可分为哪些类型  

2.明确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构成要素

3.明确企业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及运用

4.掌握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 掌握不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含义及特点

(二)教学内容

7.1  生产特点与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7.1.1 企业生产特点及其对产品成本计算的影响

7.1.2 企业管理要求对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7.2 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

7.2.1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

7.2.2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7.2.3 各种成本计算方法的实际应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 不同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含义及特点

难点:1. 企业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对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影响

 

第八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品种法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品种法的特点及成本计算程序。

   教学要求:

1.明确品种法的概念、分类、适用范围及特点

2.掌握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序及应用

(二)教学内容

8.1  品种法概述

8.1.1 品种法的概念

8.1.2 品种法的特点

 8.1.3 品种法的适用范围。

8.2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序及应用

8.2.1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8.2.2 品种法的应用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品种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 品种法下的产品成本计算

难点:1. 运用品种法进行产品成本计算

 

第九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分步法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逐步结转分步法和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

算。

 教学要求:

1.明确分步法的概念、特点及适用范围   

2.掌握逐步结转分步法与平行结转分步法的产品成本计算

(二)教学内容

9.1  分步法的一般特点和适用范围

9.1.1 分步法的含义

9.1.2 分步法的适用范围

 9.1.3 分步法的特点。

9.2 逐步结转分步法

9.2.1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9.2.2 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9.2.3 逐步结转分步法应用

 9.3  平行结转分步法

9.2.1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含义及适用范围

9.2.2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特点

9.2.3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9.2.4 平行结转分步法举例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综合逐步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和成本还原

. 平行结转分步法的成本计算

难点:1.成本还原

2.广义在产品约当产量的计算

 

第十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分批法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分批法、简化的分批法进行产品成本计算。

教学要求:

1.明确分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计算程序

2.掌握分批法产品成本的计算

3. 掌握简化的分批法产品成本的计算

(二)教学内容

10.1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10.1.1 分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0.1.2 分批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10.1.3 分批法应用举例

10.2 简化的分批法

10.2.1 简化的分批法的特点

10.2.2 简化的分批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10.2.3 简化的分批法应用举例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分批法的特点、计算程序及计算方法。

. 简化的分批法的特点、计算程序及计算方法

难点:1.分批法产品成本的计算

2. 简化的分批法产品成本的计算

 

第十一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 使学生掌握分类法的成本计算程序及系数分配法的具体应

用,一般掌握定额法的基本原理和成本计算程序。

教学要求:

1.明确成本计算辅助方法的特点及其各自的适用范围

2.掌握分类法、定额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3. 掌握分类法、定额法的应用

(二)教学内容

11.1  产品成本计算的分类法

11.1.1 分类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1.1.2 分类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11.1.3 分类法的应用举例

11.2  产品成本计算的定额法

11.2.1 定额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1.2.2 定额法的基本原理与核算

11.2.3 定额法的成本计算程序

11.2.4 定额法应用举例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分类法的计算程序及分类法下系数分配法的应用。

. 定额法下对脱离定额差异及定额变动差异的理解和计算

难点:1.定额法下脱离定额差异及定额变动差异的计算

 

第十二章  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商品产品成本表、主要产品单位成本表及制造

用明细表的编制与分析方法,为企业改进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发挥成本会

的作用。

教学要求:

1.明确成本报表的概念、作用及种类

2.掌握成本报表的编制方法

3. 掌握成本报表的分析方法

(二)教学内容

12.1  成本报表的作用和种类

12.1.1 成本报表的概念和作用

12.1.2 成本报表的种类和特点

12.1.3 成本报表的编制要求

12.2  成本报表的编制

12.2.1 全部商品产品成本表的编制

12.2.2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编制

12.2.3主要产品单位成本的编制

12.3 成本报表的分析

12.3.1 成本报表分析常用的方法

12.3.2 全部商品成本计划完成情况的分析

12.3.3 主要产品单位成本变动情况分析

(三)重点与难点

重点: 1. 分类法的计算程序及分类法下系数分配法的应用。

. 定额法下对脱离定额差异及定额变动差异的理解和计算

难点:1.定额法下脱离定额差异及定额变动差异的计算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学生学习本课程前应当先学习《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本课程是是高等院校经济学、管理学门类有关专业必修的课程之一。主要阐述成本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企业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与《基础会计》和《财务会计》等课程互相补充。

八、教学时数分配

成本会计》课程教学时数分配表

总学时:48      学分:3

章次

各章标题名称

讲授

学时

实验

学时

实践

学时

讨论、习题课

等学时

第一章

成本会计认知

2

 

 

 

第二章

产品成本核算概述

2

 

 

 

第三章

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8

 

 

 

第四章

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和分配

6

 

 

 

第五章

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及损失费用的核算

4

 

 

 

第六章

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

之间的分配

6

 

 

 

第七章

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概述

2

 

 

 

第八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品种法

2

 

 

 

第九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分步法

6

 

 

 

第十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基本方法—分批法

4

 

 

 

第十一章

产品成本计算的辅助方法

4

 

 

 

第十二章

成本报表的编制与分析

2

 

 

 

九、推荐教材及参考书

(一)推荐教材:

《成本会计》,李凤花、王凤英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10月第1版。

(二)参考书:

1.《成本会计》,王俊生主编,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第1版。

2.《成本会计》,欧阳清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2版。

3.《成本会计》,于富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2月第1版。

十、主要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要求

在教学方法上,以理论讲授为主,学生实践练习为辅。利用多媒体演示成本核算的步骤,通过编制各种成本计算表使学生熟悉成本核算的理论知识。




参考资料

《成本会计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于富生

《财务成本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