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健康人生从“心”开始!“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谢,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般洒脱着实令人羡慕,但这必须是以良好的心理素质为前提的。大学生要注意保持心理健康,培养自立、自强、自律的良好心理素质,锻炼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使自己在变幻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作出适宜自己角色的正确选择,敢于面对困难、挫折与挑战,追求更加完美的人格,为事业成功奠定坚实的心理基础。选一门用得上的好课,做更好的自己!现在,让我们一起开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之旅吧!

证书要求

考核标准

总分100课程总分





                                                                                                                                                                                                                                                                                                                            考核说明

· 学习进度成绩20

期末考试开始之前,观看全部课程视频、完成所有章测试,就可以获得全部学习进度成绩哦!

 

· 章测试成绩20


单项类目名称卷面分单项满分
第一章 单元测试101.8
第二章 单元测试101.8
第三章 单元测试101.8
第四章 单元测试101.8
第五章 单元测试101.8
第六章 单元测试101.8
第七章 单元测试101.8
第八章 单元测试101.8
第九章 单元测试101.8
第十章 单元测试101.8
第十一章 单元测试101.8
第十二章 单元测试101.8
第十三章 单元测试101.8
第十四章 单元测试101.6



· 见面课成绩30分              见面课成绩得分 = 见面课实际得分 / 见面课总分 * 权值

单项类目名称单项满分
实现自我超越,助你迈向成功6.0
内心世界的晴雨表6.0
和不一样的人在一起,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6.0
规划人生,成就未来6.0
我的左手旁边,就是你的右手6.0

· 期末考试成绩25

 

       期末考试得分 = 期末考试实际得分/期末考试总分* 权值
       采用线上期末考试形式作为期末考试成绩
       试卷:教程考试


授课大纲

第一章 大学生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和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可归纳为以下8个方面:智力正常;接纳他人,适应环境;认识自我、悦纳自我;具有健全的人格;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行为与社会角色相一致;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人的心理发展经历着不同的年龄特征阶段,这一过程是连续的,又是有阶段性的。大学阶段所处的时期是青年中期,是青少年发展到成人的过渡期。在大学阶段,由于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特殊性和大学环境以及社会生活的种种作用,大学生经常处于矛盾与困惑之中,这主要是一般发展性的心理问题。大学生常见心理障碍主要有学习心理障碍、情绪心理障碍、人际交往障碍、自我认知障碍。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障碍的产生的原因主要来源于个体自身、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为了更好地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与障碍,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健康观,对心理障碍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帮助大学生通过积极有益的活动进行自我调节,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发展社会交往。

  1. 不识庐山真面目——心理的实质

         一、心理的实质 心理的实质在于,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是一种主观映像,它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或者体验,但不是物质。同时,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它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又受人主观的影响,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其特点在于反映的主观性和能动性。 二、大学生心理的发展特点 从发展心理学方面讲,大学生在大学期间经历着认知能力、情感和人格的发展日趋完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稳定的过程。其心理发展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智力发展存有内在矛盾 (二)自我意识开始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增强 (三)人格趋向成熟和完善,职业自我意识逐步确立 (四)需要复杂,情感丰富而不稳定 (五)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成熟 (六)爱情需要与性意识进一步发展

  2. 年年岁岁花相似——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根据我国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社会角色特征,其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可归纳为以下八个: (一)智力正常  (二)接纳他人,适应环境 (三)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四)具有健全的人格 (五)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 (六)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七)行为与社会角色相一致 (八)有较强的情绪调节能力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各种各样的,既有个体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有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就当前大学生的现状而言,影响其心理健康的因素是复杂的和多方面的,既有遗传和生理因素,又有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

  3. 莫愁前路无知己——大学生心理自我调节

    一、树立科学的健康观 (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 (二)直面挫折,在风雨中变得坚强。 (三)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 二、自我调节 (一)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二)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三)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三、主动寻求专业心理咨询人员的帮助      心理老师具备了较深厚的理论功底和生活实践经验,对学生所面临的心理问题具有良好的解答方式和处理技巧。大学生在必要时应求助于有丰富经验的心理咨询医生或长期从事心理咨询的专业人员和心理老师。 四、积极参加业余活动和发展社会交往     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生活,而且为大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课堂以外的活动机会。大学生应培养多种兴趣,发展业余爱好,通过参加各种课余活动,发挥潜能,振奋精神,缓解紧张,维护身心健康。通过社会交往才能实现思想交流和信息资源共享。发展社会交往可以不断地丰富和激活人们的内心世界,有利于心理保健。

第二章 千呼万唤始出来——大学生心理咨询

《美国精神病学语汇表》(1988)心理咨询的定义为:“是一种谈话和讨论的治疗方法,其中供咨询者向求询者就一般或特定的个人问题提供建议或辅导。”心理咨询的类型划分:根据性质划分可分为发展性咨询、健康性咨询和障碍性咨询;按咨询人数划分可分为个体咨询和团体咨询;按咨询对象划分可分为直接咨询和间接咨询。大学生心理咨询形式主要有门诊咨询、电话咨询、书信与邮件咨询、网络咨询、宣传咨询、现场咨询等。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自我调适能力,提高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健康成长;影响团体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特点,是帮助正常人群在生活中化解各类心理问题,克服种种心理障碍,矫治不良行为,理顺人格结构,纠正不合理的认知模式和非逻辑思维,学会调整人际关系,深化自我认知,端正处事态度,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强化适应能力等等。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使求助者认识自己的主客观世界;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观念;学会面对现实;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

  1. 与尔同销万古愁——什么是心理咨询

    一、心理咨询的概念 “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 Counseling)《美国精神病学语汇表》(1988)的定义为:“是一种谈话和讨论的治疗方法,其中供咨询者向求询者就一般或特定的个人问题提供建议或辅导。”美国《哲学百科全书》认为,心理咨询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特征: (一)主要着重于正常人; (二)对人的一生提供有效的帮助; (三)强调个人的力量与价值; (四)强调认知因素,尤其是理性在选择和决定中的作用; (五)研究个人在制定总目标、计划以及扮演社会角色方面的个性差异; (六)充分考虑情景和环境的因素,强调人对于环境资源的利用以及必要时改变环境。 二、心理咨询的功能 (一)帮助求助者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主要是由尚未解决的内部冲突引起的 (二)为求助者更加有效地面对现实问题提供了机会 (三)引导求助者发现真实的自我 (四)为求助者提供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机会 (五)增加求助者心理的自由度 (六)纠正求助者的某些错误观念 (七)帮助求助者做出新的有效行动

  2. 天生我才必有用——心理咨询到底长啥样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 (一)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培养健全的人格 (二)增强自我调适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三)增进心理健康,促进健康成长 (四)影响团体的态度和行为方式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特点 (一)心理咨询关注的是来访者主动和自愿的行为变化。 (二)心理咨询的目的是为来访者自主的行为变化提供条件。 (三)和其他所有关系一样,这种关系对来访者有一定的限制。 (四)促使来访者行为变化的条件是通过会话的过程提供的(虽然不是所有的会话都是咨询,但是咨询要通过会话的过程完成)。 (五)心理咨询过程的倾听是一个重要部分,但并非所有倾听都是咨询。 (六)咨询者理解来访者(与对其他人的理解有区别,这种理解是质的理解,是通过有关理论和知识的理解)。 (七)心理咨询是在私人环境中进行的,讨论也是秘密进行的。 三、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目标 (一)使求助者认识自己的主客观世界 (二)纠正不合理的欲望和错误观念 (三)学会面对现实 (四)构建合理的行为模式

  3. 登高壮阔天地间——你需要心理咨询吗

    一、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内容 (一)适应问题 (二)学习问题 (三)恋爱问题 (四)人际关系问题 (五)社会工作问题 (六)情绪负性反应 (七)躯体健康问题     (八)意外事件 (九)性的困惑 (十)求职择业问题 (十一)与精神卫生有关的问题 (十二)其他心理问题 二、大学生心理咨询的类型 (一)按性质划分 1.发展性咨询 这种咨询对象是无明显心理冲突,基本适应环境和健康人群。 2.健康性咨询 这类咨询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烦恼和压力,有明显的心理矛盾和冲突,在新生入学后对环境适应不良而焦虑,因学习成绩上不去而苦恼,因单恋或失恋而不能自拔、过度自卑等。 3.障碍性咨询 咨询对象患有某些心理疾病,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求治心切,如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等。 (二)按咨询人数划分 1.个体咨询 这是一对一的心理咨询模式。个体咨询可以选择面谈咨询,也可以通过电话、信函等途径进行。 2.团体咨询 团体咨询,它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的咨询形式,即由咨询人员根据求助者问题的相似性或求助者自发组成课题小组,通过共同商讨、训练、引导,解决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问题。 (三)按咨询对象划分 1.直接咨询 直接咨询是通过咨询师与求助者的直接交往,使问题得以解决。直接咨询有助于咨询师对求助者的问题准确了解和对症下药。 2.间接咨询 间接咨询是由咨询师向当事人的家长、朋友、教师等了解其心理问题,并通过他们实施指导。这种咨询的效果取决于如何正确地处理好咨询师与中介人的关系,使咨询师的意见为当事人接受并合理实施。 三、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形式 (一)门诊咨询 (二)电话咨询 (三)书信或邮件咨询 (四)网络咨询 (五)宣传咨询 (六)现场咨询

第三章 梦中说梦重重梦——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

心理困惑是指人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导致心理适应不良的问题。它是正常人暂时的心理失调,不是心理疾病;它与思想问题有联系,但不宜笼统地归于思想问题。它的处理以自我调适为主,他人的心理疏导和专业人员的心理辅导均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大学生心理困惑的类型:适应问题、自我意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学习心理问题、性问题、心理危机等等。大学生异常心理的识别原则:心理反应的合理性原则、心理活动的内在一致性原则、个性特征的稳定性原则。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有:心理自动调适法、意义寻觅法、认知调控法、活动调适法、合理宣泄法、身心放松法。心理疾病,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维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根据不同的标准或其严重程度进行分类,心理疾病包括神经症、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应激相关障碍等。

  1. 独在异乡为异客——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应对

    一、大学生心理困惑 (一)大学生心理困惑的类型 1.适应问题 2.自我意识问题 3.人际关系问题 4.学习心理问题 5.性问题 6.心理危机 (二)常见心理困惑的成因分析 1.早期经验与家庭环境 2.生活事件 3.特殊的人格 4.应对方式 二、大学生常见异常心理 (一)大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 1.学习方面:成绩急剧下降,学习效率低下,学习兴趣消失,不能按时完成作业,千方百计躲避上学和考试。 2.生理方面:如失眠早醒,饮食上有时数餐不吃,间或又暴饮暴食,不加选择地乱吃东西。 3.情绪方面:出现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或情绪高涨、过于激动。 4.行为方面:离群独处,沉默少语、少动,精神不集中;过分活跃或重复做某一件无意义的事情;有暴力倾向等。在人际交往上和过去的习惯完全不同,前后判若两人,业余时间的安排以及个人嗜好等方面也出现突然的变化。 5.精神症状方面:出现妄想、幻觉,常说错话或做出常人认为异常的事情。 6.个性方面:个性发生明显的改变,原来性格上的某些缺点如孤僻,多疑、胆小害羞、性情暴躁或多愁善感等更加严重突出。 (二)大学生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区分三原则 郭念锋根据心理学的实质,即“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脑的机能",这一内涵提出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区分的三原则。 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统一性原则 2.心理活动内在协调性原则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三、大学生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自我调适的方法 (一)心理自动调适法 (二)意义寻觅法 (三)认知调控法 (四)活动调适法 (五)合理宣泄法 (六)身心放松法

  2. 今人不见古时月——当代大学生异常心理及应对

    一、神经症的特征及应对 (一)神经症及其特征 神经症主要包括神经衰弱、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焦虑症等。 (二)对神经症的科学态度及应对 对神经症患者应给予他们充分的理解和帮助,既要关心又不能过分关注,以免强化他们的疾病意识。神经症患者应该在正常的生活中积极寻求治疗、配合治疗,治疗以心理治疗为主,症状严重者可辅之以药物治疗。同时加强自我心理调节,主动改善个性和认知方式。 二、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的特征及其应对 (一)人格障碍及其特征 大学生中常见的人格障碍有偏执型人格、强迫型人格、边缘型人格和依赖型人格等。 (二)性心理障碍及其特征 性心理障碍是指性冲动障碍和性对象的歪曲,即寻求性欲满足的对象与性行为的方式与常人不同,违反社会习俗而获得性满足的行为。性心理障碍类型有同性恋、恋童癖、恋物癖、异装癖、露阴癖、窥淫癖等。 (三)对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的科学态度及应对 人格障碍和性心理障碍是心理疾病而不是思想品质问题,单纯批评教育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家属、朋友、教师等应给予患者更多的关心爱护,配合医疗部门进行治疗,而不能歧视他们,如帮助患者适应环境,改善人际关系,发挥其特长等。 三、精神分裂症的特征及其应对 (一)精神分裂症及其特征 精神分裂症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特征: 1.病人的反映机能受到严重损害,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歪曲的,可出现精神失常现象,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行为怪异、情感失常等,因而丧失正常的言行、理智与行为反应。      2.社会功能有严重损失,不能正常处理人际关系和参与社会活动,甚至给社会生活造成危害。 3.不能理解和认识自身的现状,不承认自己有病,对自己的处境丧失自知力。 (二)对精神分裂症的科学态度及应对  对于精神病患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治疗越及时、系统、正规,效果越好。治疗以药物为主,恢复期可辅以心理治疗。出院后继续服药,不可擅自停药,以免反复;对精神病患者应理解、关怀、帮助,不应歧视、厌恶、冷淡。正常的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有利于病人的康复;患者不要因病而背上思想包袱,应积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

第四章 横看成岭侧成峰——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培养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体验和评价。健全的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也是个体发展的重要前提。自我意识既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心理活动的客体,它是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多层次、多纬度的心理现象,所以,自我意识的结构表现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方面。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表现为自我认知的深刻性、社会性、概括性;自我体验的丰富性、波动性、敏感性;自我控制的自觉性和独立性。大学生自我意识的误区主要分为自我否定型、自我扩张型、自我萎缩型、自我迷失型。大学生要建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应正确地认识自我、愉快地接纳自我、有效地控制自我、不断地超越自我。

  1. 唯见长江天际流——我是谁

    一、自我意识的含义和结构 自我意识就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对自我以及自己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多方面多层次的认知、体验和评价,是个体关于自我全部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和。 由于自我意识既是心理活动的主体,又是心理活动的客体,它是涉及认知、情感、意志过程的多层次、多纬度的心理现象,所以,自我意识的结构表现在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方面。 二、自我意识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一)导向作用 (二)自控作用 (三)内省和归因作用

  2. 云想衣裳花想容——天生我才必有用

    一、深刻性 大学生在描绘自我形象时,使用分析性的描述,而不像中学生那样使用整体性描述。这种分析一般能深入个人的内心世界、情绪体验、思想动机、意志特征与理想愿望,如用“大海里的一滴水”或“铺路的石子”等来描述自己,展示着自我形象的深刻性。 二、社会性 大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与中学生相比明显提高,变得较全面、客观和主动,例如,“当我与陌生人接触时,显得有点局促,但是第二次见面就会显得比较自然,表现得十分热情、友好”。大学生更多地从社会政治思想、动机、理想、品德方面,从与他人的比较中观察自己、分析自己,这表明大学生自我形象的社会性更为增强。 三、概括性 大学生对自我形象的评价已从外部的、具体的、偶然的特征,发展到综合自己经常出现的心理特点,用概括的词语或方式来描述,如用“富有个性”、“潇洒的气质”等来形容自我。这说明大学生自我形象的概括水平有明显提高。 四、结构性 与儿童相比,大学生能够将自己和他人对自己的观点分离。即个体的自我描述并非与其他所有人对其的看法完全一致。例如,有些人认为我是非常热情的,但是我也是个爱憎分明的人,见到我讨厌的同学时,我不像有些人假装客气地跟他打招呼,而是直接不理他。

  3. 抽刀断水水更流——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及调试

    一、大学生自我意识偏差类型 (一) 自我否定型 (二)自我扩张型 (三)自我萎缩型 (四)自我矛盾型 二、大学生自我意识调试 (一)正确地认识自我 1.多方面、多途径地了解自我 2.客观、真实地面对自我 3.寻找正确的参照系 (二)愉快地接纳自我 1.无条件接纳自我 2.相信“瑕不掩瑜” 3.运用积极的自我暗示 (三)有效地控制自我 1.要保持镇静 2.要增强自信心 3.要增强自制力 (四)不断地超越自我 1.建立适当的抱负水准 2.小步子与大飞跃 3.注重陶冶性情

第五章 欲上青天揽明月——大学生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

个性又称人格,是一个人的整个心理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由社会的影响通过人的活动而形成的稳固的心理特征。个性具有生物性、社会性、整体性、独特性和稳定性。个性的心理结构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大部分。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大学生的人格特征以及国内外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结果。大学生的人格障碍的类型以及各种人格障碍的自我矫正方法。寻找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途径。人格健全的过程,就是心理健康和心理成熟的过程。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人格的概述

    一、人格的概念 从人格的定义上看,我国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卷》将人格定义为“个体内在的在行为上的倾向性,它表现一个人在不断变化中的全体和综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持久自我,是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简明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认为:“人格有一个共同的核心意义,即指个体独具有各种特质或特点的总体”。 二、人格的构成 (一)“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观 对于人格的理解,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 (二)“气质、性格和能力”的人格观 人格包含了心理与行为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气质、性格、能力3个方面。 三、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一)生物遗传因素 (二)社会文化因素 (三)家庭环境因素 (四)学校教育因素 (五)自然物理因素

  2.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当代大学生人格特征

    大学生正处于身心急剧发展和自我意识分化的特殊时期,因此大学阶段仍然是大学生人格不断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有关学者的研究表明,具有创造力的当代大学生其人格特征是:勇于创新和开拓,有努力取得成就的坚韧性、富有热情、自信心强等。然而,急剧变革、观念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亦使人格的形成变得困难,变得更加不确定,从而使大学生的人格发展出现更多的迷茫和冲突。 一、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作为美国著名精神病科医师,新精神分析派的代表人物,其关于青春期和青年期的人格发展理论,强调“自我”统一和情感的作用,主张个体人格健康发展,必须完成此时期的心理社会任务:建立自我同一性和防止同一性混乱,建立亲密感,避免孤独感。 二、大学生的人格特征 (一)能正确认识自我 (二)智能结构健全而合理 (三)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 (四)富有事业心,具有一定创造性和竞争意识 (五)情感饱满适度

  3. 粪土当年万户候——大学生人格障碍

    一、人格障碍的特征 (一)人格障碍定义及诊断 人格障碍,也称病态人格,是一种人格发展的内在不协调,是在没有认知过程障碍或没有智力障碍的情况下出现的情绪反应、动机和行为活动的异常 (二)人格障碍的主要特征 1.存在紊乱不定的心理特征和难以与人相处的人际交往特点; 2.自知力低,对自己的缺点难以察觉,且知道也不改正,把自己遇到的一切困难都归咎于命运和别人的过错。 3.凡事以自我为中心,认为自己对别人无任何责任可言 4.平常在所有的场合都表现出猜疑、怨恨和刚愎自用的心态。 5.缺乏同情心,自己伤害了别人,却可以泰然自若,毫不理会。 二、大学生人格障碍的类型 (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二)分裂型人格障碍 (三)爆发型人格障碍 (四)偏执型人格障碍 (五)强迫型人格障碍 (六)癔病型人格障碍 (七)退缩型人格障碍

  4. 到中游击水,浪遏飞舟——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途径与调适方法

    一、大学生人格完善的途径 (一)把握塑造人格的“关键期” (二)寻找塑造健全人格之路 1.认识自我,优化人格整合 2.具备心理知识和人文素养 3.积极参加实践活动,从小事做起 4.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融入集体 5.锻炼身体,强健体魄 6.防止“过犹不及” 二、大学生人格完善的调适方法 (一)了解自己的人格 (二)增强应对挫折的承受力 (三)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并培养良好习惯 (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真诚热情。 2.彼此信任。 3.肯定对方。

第六章 众里寻他千百度——大学期间生涯规划及能力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按照时间维度,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四种类型。舒伯把职业生涯的发展看成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一直伴随个人的一生。舒伯认为人的职业发展分为成长、探索、建立、维持和衰退五个阶段。大学生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帮助大学生明确地认识自我,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实现个体的人生价值。一个完整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应包括树立正确的生涯发展信念、对自我进行准确地评估、对周围环境的分析应对、确定个人的职业目标、实施具体可行的策略和实施反馈和评估六个环节。

  1. 草色遥看近却无——方向决定成败

    一、大学生活的特点 (一)学习上的自主性 (二)生活上的独立性 (三)人际交往的广泛性 (四)管理上的制度性和自律性 二、职业生涯规划概述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根据个人对自身的主观因素和客观环境的分析,确立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这一目标的职业以及制定相应的工作、培训和教育计划,并按照一定的时间安排,采取必要的行动实施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特征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可行性 职业生涯规划必须依据个人以及所处环境的现实来制定,从而使其成为能够实现和落实的计划方案,而不是没有依据的空想。比如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要考虑所学的专业,要考虑今后从事的职业需要的知识和能力素质。如果所学非所用,或者理想职业所要求的能力你不具备,可以说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是无法进行的。 2.适时性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未来职业生涯目标及职业行动的预测。因此,各项活动的实施与完成时间,都应有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以便作为检查行动的依据。 3.灵活性 规划未来的职业生涯目标与行动,涉及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规划应有弹性,随着外界环境及自身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也就是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方案,以增加其适应性。 4.持续性 职业生涯目标是人生追求的重要目标,职业生涯规划应贯穿人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通过不断地调整与持续的职业活动安排,最终实现职业生涯目标。

  2. 一片冰心在玉壶——大学期间生涯规划的制定

    一、自我认识 认识自我相当于内在条件评估,自我评估的目的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为只有认识了自己,才能对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选定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道路,才能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出最佳抉择。 二、评估环境 (一)社会环境分析 (二)职业环境分析 1.行业环境分析 2.企业环境分析 三、确定职业发展目标 (一)目标要明确具体 (二)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相结合 (三)个人的优劣势分析确定职业目标 1.优势分析 (1)你曾经做过什么。 (2)你学习了什么。 (3)最成功的是什么。 2.劣势分析 (1)性格弱点。 (2)经验或经历所欠缺的方面。 四、设定职业生涯发展路线 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路线一般有专业技术、行政管理和自主创业三种路线。 (一)专业技术发展路线 专业技术发展路线是指工程、财会、销售、生产、法律等职能性专业方向。要求从事此路线的人具有一定的专门技术知识,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专业技术发展路线是:如助理工程师——工程师——中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 (二)行政管理发展路线 行政管理发展路线是指在行业(企业)中管理类的方向。要求从事此路线的人喜欢与人打交道, 处理人际关系得心应手,热衷于管理工作,考虑问题理智,善于从宏观角度考虑问题,并善于影响、控制他人。这条路线对个人素质、交际能力要求较高。行政管理发展路线是:如助理——主管——项目经理——部门副经理——部门经理——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总经理。 (三)自主创业发展路线 自主创业是大学生逐步看好的一条职业发展道路。要自主创业,就要求创业人主观上有强烈的创造与成就愿望,而且心理素质良好,能够承担风险。客观上,有良好的机会和适宜的土壤,即创业的外部环境要成熟。当前,国家对自主创业给予了很多优惠政策和鼓励政策,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良好的政策环境在创业路上大胆尝试。

第七章 衣带渐宽终不悔——大学生学习心理

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训练而获得的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大学生学习的特点包括学习主体的变化、学习的自主性、学习的专业性、学习的广泛性、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并重、大学生学习的研究探索与创新性。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包括三个方面内容:大学生学习的信息能力培养;大学生理解知识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常见的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厌学、焦虑、懒惰、自卑、兴趣偏狭、消极归因、逆反心理。解决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对策: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加强健康的学习心理教育、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1. 登高壮阔天地间——大学生学习特点与心理机制

    一、什么是学习 鲍尔和希尔加德认为:“学习是主体在某个规定情境中的重复经验引起的、对此情景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加涅认为:“学习是人的倾向或能力的变化,这种变化能够保持且不能单纯归因于生长过程。”归纳起来,我国学者张承芬认为:“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它与成熟、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无关,而且不一定表现出外显行为。” 对于“学习”狭义上的概念,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经思维活动而积累经验,进而产生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相对持久变化的过程。 二、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一)学习的自主性 (二)学习的能动性 (三)学习的专业性 (四)学习的广泛性 (五)知识的学习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并重 (六)大学生学习的研究探索与创新性  三、大学生学习的心理机制 (一)影响大学生学习心理的智力因素 1.观察力对学习心理的影响 2.注意力对学习心理的影响 3.记忆力对学习心理的影响 4.思维力对学习心理的影响 5.想象力对学习心理的影响 (二)影响大学生学习心理的非智力因素 1.兴趣与学习 2.情感与学习 3.态度与学习 4.意志与学习 5.性格与学习

  2. 天生我才必有用——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及潜能开发

    一、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大学生学习的信息能力培养 (二)大学生理解知识及应用知识的能力培养 1.大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 2.大学生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 (三)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1.思维态度的培养。 2.思维技能的培养。 3.思维技能的迁移训练。 二、大学生的潜能开发路径 1.潜能的变化性要求把握学习的关键期 2.潜能的能动性要求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3.潜能的社会性要求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3. 起舞落日争光辉——大学生常见的学习心理障碍及调试

    一、常见的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 (一)厌学   厌学是一种典型的心理疲倦反应。 (二)焦虑   焦虑是指一个人的动机行为遇到实际或臆想的挫折而产生消极不安的情绪体验,它由多种感受交织而成。 (三)懒惰   懒惰是一种怕苦怕累的心理现象。 (四)自卑   自卑是羞于落伍的自尊心和学习成绩低下的客观事实在长期的矛盾冲突中得不到解决而造成心理创伤所致,是后进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现象。 (五)兴趣偏狭 兴趣偏狭即兴趣狭窄,这类学生兴趣比较单调,把自己局限于狭小的圈子之内。 (六)消极归因 归因指人们对别人或自己的行为的原因加以解释或推论。消极归因者往往不能正确认识问题。 (七)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指行为主体按照特定标准或社会规范对人们进行引导和控制时,作为客体产生的反向心理活动。”具体来说,是一种“你要我这样我偏不这样”的情绪。 二、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成因 研究发现,造成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一)缺乏中等强度的学习动机,上大学前后有“动机落差” (二)意志薄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 (三)不良的社会环境及家庭环境的影响 三、大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调适 (一)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 1.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教育,唤起其学习欲望 2.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改变其学习行为 3.帮助学生确立目标,树立信心,增强学习动机 (二)加强健康的学习心理教育 1.加强学习动机教育 2.培养广博、稳固、持久的学习兴趣 3.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顽强的学习意志 5.加强学习行为教育 (三)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一方面,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社会的联系,形成合力,创设“隐性课程”,齐心协力抵制不良影响因素,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另一方面,调节教师、家长的合理期望,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要坚持尊重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

第八章 非宁静无以致远——大学生情绪管理

人们的心理活动,包括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都有情绪的参与,都处于某种情绪的状态之中,都会受到情绪的影响。情绪具有自我保护、人际沟通、信息传递的功能。大学生情绪的特点包含四个方面内容:一是丰富性和复杂性;二是波动性和两极性;三是阶段性和层次性;四是内隐性和外显性。大学生常见的不良五种情绪:一是厌学情绪;二是焦虑情绪;三是忧郁情绪;四是自卑情绪;五是厌烦情绪:六是嫉妒情绪。培养大学生良好情绪的五个途径:指导学生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改变不合理的信念;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情绪习惯;着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预防学生出现高度焦虑状态。掌握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一是学会积极思维;二是学会转移;三是学会宣泄;四是学会放松;五是学会升华;六是学会饮食调节;七是利用光线照射。

  1. 月落乌啼霜满天——笑一笑十年少

    一、情绪的概念 情绪是一种心理状态,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心理活动,是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态度的反映。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要接触到社会或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和现象,会遇到成功、挫折和失败而产生喜悦、愤怒、悲哀、恐惧等多种感受和体验,这种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态度的反映,称为情绪。 二、情绪的种类 前苏联心理学家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度、持续性和紧张度把情绪状态划分为心境、激情与应激三种。 1.心境:是指比较微弱、持久地影响人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具有弥散性的特点。心境有消极和积极之分,比如,当一个人心情舒畅时,他看什么都会觉得乐观积极,而当一个人郁郁寡欢时,则对许多事都会感到没有兴趣。“忧者见之而忧,喜者见之而喜”就是心境的表现。 2.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有爆发性的情绪状态,如狂喜、愤怒、绝望等都属于这种情绪状态。在激情状态下,人的理解力、自制力等都有可能降低。激情也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激情能增强人的敢为性和魄力,激励人们克服艰险,攻克难关;消极的激情则会导致理智的暂时丧失,情绪和行为的失控。 3.应激: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在人们遇到突如其来的紧急事故时就会出现应激状态,如地震、火灾等。 三、情绪的功能 (一)自我保护的功能 (二)人际沟通的功能 (三)信息传递的功能 四、情绪对身体的作用 (一)中国传统医学:情绪对五脏六腑的影响 (二)现代神经生理学:情绪对人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1.情绪和人的神经系统紧密相关 2.情绪是主观和客观的統一 3.情绪对身心疾病的影响 五、调节情绪的功效 采用科学的、合理的思维方法,对客观事物施以正确的认识和态度,这些对于保持健康乐观的情绪都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心理症结,给以客观的合理的疏导在情绪调节中有重要意义,心理疏导分为自我心理调节和他人心理疏导。在这个竞争压力增大的时代,自我心理调节是我们每个人所必须掌握的行之有效的心理保健法。长期的不良情绪会严重地损害人体的身心健康,甚至能使人体内的神经功能发生改变,此时仅靠心理和行为的调节就不会收到理想的效果,还必须配合使用药物。

  2. 欲做家书意万金——大学生情绪特点及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向成年期过渡的阶段,这既是一个可塑性很强的时期,同时又是一个充满情绪情感冲突的时期。在这一阶段,学生很容易出现情绪困扰,所以了解大学生的情绪特点,认识其情绪情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疏导和调节,促进大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情绪的特点 (一)丰富性和复杂性 (二)波动性和两极性 (三)阶段性和层次性  (四)内隐性和外显性 二、情绪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二)对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 (三)对大学生学业方面的影响 (四)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五)对大学生行为目标的影响 积极的情绪可以充实人的体力和精力,使人感到精力充沛,工作、学习的效率特别高,人生目标也因此变得特别明确而不遥远,使大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消极的情绪使人感到难受,抑制人的活动能力,活动中易感到劳累、精力不足、没有兴趣;降低人的自控能力和活动效率,遇事易冲动、不理智,行为目标不明确,甚至会做出一些令自己后悔的事。

  3. 晓月暂飞高树里——我的情绪我做主

    一、指导学生认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 情绪并非无法预测和控制,情绪也有其发生和变化的规律。认识和掌握自己的情绪特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 二是了解自身成长经历及早期经验。 三是了解自己在情绪体验、情绪表达和情绪认知等方面的优缺点,分析自己的需要,努力培养积极向上、健康活泼的情感体验。 二、帮助学生改变不合理的信念 通过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积极引导学生改变那些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糟糕透顶等造成学生情绪困扰的不合理信念,并建立起合理的、正确的理性观念,帮助学生克服自身的情绪问题,以合理的人生观来创造生活,并以此来维护心理健康,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三、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情绪习惯 一方面要尽量通过创设环境和安排活动引导和培养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另一方面要对他们的情绪反应做出及时适应,促进和鼓励正向的情绪习惯,消除或减少负向的情绪习惯。 四、着力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 实践证明,大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听听音乐、打打球、参加集邮、摄影、绘画等有益的活动,可以使人感到轻松而充实。 五、预防学生出现高度焦虑状态 (一)最近发展区与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对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育,将教学目标定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二)和谐的师生关系与自信心 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同伴关系,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在和谐、真诚、关心、理解的气氛中,学生会产生学习上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并且还可以学会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促进。

  4. 上穷碧落下黄泉——如何控制情绪

    一、大学生常见的不良情绪 (一)厌学情绪 厌学,是学生消极对待学习的心理和行为反应模式,其表现为对学习的认识存在偏见,情绪表现消极,行为上远离学习活动。 (二)焦虑情绪 对于大学生而言,焦虑主要表现在两方面:考试焦虑和对就业、前途的焦虑。 (三)忧郁情绪 忧郁是一种愁闷的心境,表现为情绪反应强度的不足。忧郁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现较为普遍。 (四)自卑情绪 自卑是一种因过多地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 (五)厌烦情绪 厌烦是由重复出现的带有干扰性的事物或活动所引起的消极情绪体验。 (六)嫉妒情绪 嫉妒是一种负性情绪,是指自己的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被他人超越,或彼此距离缩短时,所产生的一种由羞愧愤怒,怨恨等组成的情绪体验。 二、不良情绪的调适方法 当学生出现烦恼和苦闷时,我们可以根据个体差异、问题的类型等条件的不同,分别给予一些有益的忠告。 (一)学会积极思维 (二)学会转移 (三)学会宣泄 (四)学会放松 (五)学会升华 (六)学会饮食调节 (七)利用光线照射

第九章 桃花潭水深千尺——大学生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是群体成员共同活动的特殊形式,也是人们交流思想情感、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而且还是人们表达思想情感、解除内心紧张、获得对方理解和同情的主要途径。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包括:迫切性、平等性、理想性、易变性、好奇和敏感性、不成熟性等。人际交往的心理效应包括:晕轮效应、刻板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和投射效应。人际交往技巧包括:让人喜欢的技巧;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的交往技巧;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技巧。大学生常见人际关系障碍有自卑心理、嫉妒心理、自傲心理、羞怯心理、闭锁心理、猜疑心理、社交恐惧心理等。如何克服大学生常见的人际关系障碍,进行有效的人际交往,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1. 扁舟共济与君同——大学生人际关系概述

    一、什么是人际关系 在心理学上,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相互交往过程中,彼此间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距离。人际关系反映了交往双方寻求满足其社会需要的心理状态。 二、人际关系的类型 人际关系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如果根据人际关系形成基础的不同,可以划分为血缘人际关系、地缘人际关系、业缘人际关系等;根据人际关系心理联结的不同性质可以划分为以感情为基础的人际关系、以利害为基础的人际关系、缺乏任何基础的陌路关系。 三、人际交往的影响因素 1.时空的接近性 2.态度的相似性 3.需要的互补性 4.外表与个性特征 5.沟通能力与语言障碍

  2. 江山相逢皆旧游——大学生人际交往及影响因素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和特点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类型 1.老师交往 2.同学交往 3.父母交往 4.社会交往 5.网络交往 (二)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 1.人际交往的迫切性 2.人际交往的平等性 3.人际交往的理想性 4.人际交往对象的易变性 5.人际交往的不成熟性 6.对异性交往的好奇和敏感性 7.女生在交往中的部分特点 二、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一)影响人际交往的心理因素 1.晕轮效应 2.刻板效应 3.首因效应 4.近因效应 5.投射效应 (二)影响人际吸引因素 1.近邻 2.相似 3.互补 4.对等 5.美感 6.人格因素 7.才能

  3. 劝君更尽一杯酒——大学生人际交往原则及技巧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原则 (一)彼此尊重原则 (二)平等原则 (三)真诚开放原则 (四)主动共情原则 (五)互利原则 (六)信用原则 (七)宽容原则 二、人际交往的技巧 (一)让人喜欢的技巧 1.修炼自己良好的个性  2.遵循“三A”原则 “三A”原则就是接受(accept)、赞同(agree)和 赞美(admire)。 3.尽可能满足他人自尊的需要 (1)记住别人的名字和一些私人信息  (2)谈论对方感兴趣的话题 (3)对别人真诚地感兴趣,做一个好的听众 4.密切与他人的人际关系  (1)给对方“特殊对待”  (2)适度的自我暴露  (3)请对方帮小忙  5.注意交谈艺术  (1)商讨式交谈。  (2)说服式交谈。 (3)静听式交谈。  (4)闲谈式交谈。 6.树立恰当的自我意识  人对周围世界的态度和行为趋向往往受自我意识的影响。他如果把自己视为有能力的人,就去干自己能力所胜任的事情;相反地,他如果把自己视成能力低下(虽然这种人不多),他就不敢承担重任,畏畏缩缩。因此,自我意识既是自身行为的调控器,也是影响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 (二)化解矛盾、避免冲突的交往技巧 1.争辩的艺术 争辩过程中,要注意回答问题前稍作停顿,能够适当地让步,能够温和而准确地叙述你的情况和理由,能够通过第三人说话,能够保持风度,有器量,不做人身攻击,接受、承认别人合理的观点。 2.批评的艺术 一定要先表扬后批评,批评别人之前先做自我检讨,以便消除对立情绪。同时要批评得点到为止,给人台阶。 3.拒绝的艺术 尝试使用补偿式拒绝。首先,给对方提出另一建议,以示诚意。其次,注意先肯定后拒绝,以示其情非得已。最后,爱护性拒绝,站在对方立场谈理由。 4.适度运用幽默。  (1)一语双关。(2)巧借反语。(3)巧借谐音。(4)假戏真作。 (三)增强自己的人际魅力 1.努力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 2.培养良好的个性特征 3.加强交往,密切关系

  4. 千岩万转路不定——大学生人际关系障碍及调试

    一、常见大学生人家关系障碍 (一)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的大学生常常缺乏自信心,处事过分小心谨慎,在交往中畏首畏尾、多思虑、敏感、多疑、孤僻。 (二)嫉妒心理 嫉妒心理是在人际交往中与他人比较,发现自己在才能、名誉、地位与境遇等方面不如别人而产生的一种不悦、羞愧、怨恨、恼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复杂情绪状态。 (三)自傲心理 自傲心理是指过高地评价自我,在交往中总是拿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相比,表现为盛气凌人、自命不凡、自视清高等,常使交往对象产生难堪、窘迫和心理压力,不能平等地与人交往。 (四)羞怯心理 有羞怯心理的人在社交中、在他人面前特别是在同陌生人、同异性交往中,常常表现为腼腆、不自然,严重者表现为见人脸色绯红、语无伦次、手足无措等。 (五)闭锁心理 闭锁心理又称为自我封闭心理,其表现为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欲望掩盖起来。 (六)猜疑心理 猜疑心理是由主观推测而产生的不信任的复杂情感体验。 (七)社交恐惧心理 社交恐惧症也叫社交焦虑障碍,是一种过分的境遇性害怕,害怕在社交场合被众人注视,害怕自己会在众目睽睽之下丢人现眼,因此会努力回避参加社交性的场合。 二、人际关系的调节 (一)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二)尽可能弥补自己的不足。 (三)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 (四)及时从社交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 (五)保持平常心。

第十章 问世间情为何物——大学生恋爱心理

爱情,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斯滕伯格提出了爱情的三因素理论。三因素理论认为爱的基本成分是:亲密、热情、承诺。斯滕伯格根据爱情的三种基本因素,将人类的两性关系划分为7种:喜欢、迷恋、空洞的爱、浪漫的爱、伴侣的爱、虚幻的爱、完美的爱。相爱应具备的心理因素:共同的人生观;和谐与互补;忠贞的情感;理解和信任;尊重与自尊;节制和旁涉。恋爱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表现在:首先,恋爱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的成熟;其次,恋爱能促进大学生自我意识的提高;最后,恋爱在某种程度上能促进大学生不断追求事业成功。爱的能力是指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它对人的一生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只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正确处理爱情和事业的关系,培养好爱的能力才能获得美丽浪漫的爱情,实现自己情感和事业上的双赢。爱的能力:表达爱的能力、接受爱的能力、拒绝爱的能力、鉴别爱的能力、解决爱的冲突的能力、面对失恋的心理承受力、保持爱情长久的能力。

  1. 古来万事东流水——揭开爱情的面纱

    一、爱情的概述 (一)爱情的定义 爱情,就是一对男女之间,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中形成的对对方最真挚的倾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最强烈的感情。 (二)爱情的三因素理论 20世纪90年代,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斯滕伯格(Sternberg)提出了爱情的三因素理论,成为目前解释人类爱情最有影响力的观点。三因素理论认为:人类爱情的基本成分都是三个,即亲密(intimacy)、热情(passion) 、承诺(commitment)。亲密是以彼此的信任为基础的情感表现,热情则必然伴随着彼此间性的吸引,承诺是内化为个体心灵需求的一种责任和约定。 二、相爱要具备的心理因素 (一)共同的人生观 (二)和谐与互补 (三)忠贞的情感 (四)理解和信任 (五)尊重与自尊 (六)节制与旁涉

  2. 相见时难别亦难——树立健康的恋爱观

    一、大学生恋爱中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爱情第一 (二)缺乏责任感 (三)功利世俗 (四)排除寂寞 二、大学生的恋爱挫折心理和调适 (一)单相思 (二)失恋 (三)多角恋 (四)寻觅不到男/女朋友 (五)恋爱中的矛盾冲突

  3. 蓝田日暖玉生烟——勇敢面对恋爱失败

    一、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一)必须懂得恋爱是一种高尚纯洁的情感 (二)尽量选择与自己志趣爱好相投的恋人 (三)要懂得爱情是相互理解、相互信任 二、正确处理爱情与事业的关系 (一)合理看待爱情与事业的关系 (二)辩证统一地认识爱情在人生中的地位 三、培养恋爱的能力 (一)表达爱的能力 (二)接受爱的能力 (三)拒绝爱的能力 (四)鉴别爱的能力 (五)解决爱的冲突的能力 (六)面对失恋的心理承受力 (七)保持爱情长久的能力

第十一章 千磨万击还坚劲——大学生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压力是个体应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挫折就是指人们在某种动机的推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遇到了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和干扰,使其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状态和情绪反应。挫折的形成与外界因素、个人因素、个人的动机冲突等因素相关。意志力是指人们为达到既定目的而自觉努力的程度或坚强的意志品质。大学生提高意志力和挫折承受力方法包括:完善自我、调节情绪、调整心态、总结经验、放松调节、转换视角和倾诉等。

  1. 曾经沧海难为水——压力和挫折概述

    一、压力概述 (一)压力的含义 压力是个体应因外部环境的影响而导致的紧张、焦虑感以及在此基础上所产生的应激反应状态。 (二)压力形成机制 从生理学角度看,压力的形成机制是个体受到外界刺激时,机体的交感神经会兴奋,并导致垂体和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引起血糖升高、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呼吸加促等各种功能及代谢的异常。这些反应对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从心理学角度看,心理的压力有一部分是由已经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生活事件引起的,如未完成的作业、即将来临的考试、必须面对的冲突等等。 (三)压力的特点 压力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压力是一种主观反应 (二)压力由压力源引起 (三)压力的大小由压力源事件的客观性和自我感觉的主观性共同决定 二、挫折概述 (一)挫折的含义 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使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障碍。 (二)挫折的形成机制 挫折的产生与以下五个方面有关,其一是需要和由此产生的动机;其二是在动机驱使下有目的的行为;其三是使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或目标不能实现的内外障碍或干扰的情境状态或情境条件,称为挫折情境,挫折情境可以是实际存在的,也可能是当事人想象中的;其四是对挫折情境的知觉、认识和评价,称为挫折认知,挫折认知既可以是对实际遇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也可以是对想象中可能出现的挫折情境的认知;其五是因受到挫折而产生的情绪和行为反应,称为挫折反应。 (三)挫折的特点 1.挫折的两重性 2.挫折是可以转化的

  2. 此情可待成追忆——和压力做朋友

    一、大学生的压力产生 (一)人际关系的烦扰 (二)学习的压力 (三)经济困难的心理压力 (四)恋爱方面的压力 (五)就业的压力 (六)认知的偏颇 二、大学生的挫折产生 造成挫折的原因是多方面且复杂的,挫折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自身条件以及个人的动机冲突等多种因素有关。 (一)外界因素 造成挫折的外界因素是指个人自身因素以外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给人带来的限制与阻碍,使人的需要和目标不能满足和实现而产生挫折。 (二)个人因素 构成挫折的个人因素是指由于个人在生理、心理以及知识、能力等方面的阻碍和限制,使人的需要和目标不能满足和实现而产生挫折。 (三)动机冲突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常常会因多种需要而产生多个动机,并指向多个目标。当这些并存的动机相互排斥,或者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全部实现而必须有所选择取舍时,就形成了动机冲突。

  3. 黄云万里动风声——挫折与压力造成的影响

    一、压力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大学生面对压力时会有以下三方面的压力反应: (一)生理上的紧张 (二)心理上的紧张 (三)行为上的紊乱 二、挫折对大学生心理的影响 对于大学生而言,所面临的主要挫折无非来自社会人际适应、学习、恋爱、就业等方面。以下就适应型挫折、学习挫折和恋爱挫折对大学生的心理影响进行分析。 (一)适应型挫折 (二)学习型挫折 (三)恋爱型挫折

  4. 仰天大笑出门去——压力管理与挫折应对

    一、压力管理的方法和技巧 (一)正确认识和勇敢面对压力 (二)寻求社会支持 (三)学会放松自己 (四)丰富课余生活 二、意志力培养与提高挫折承受力的途径方法 (一)意志力及其与挫折承受力的关系 (二)大学生挫折的自我调节机制 1.完善自我。 2.调节情绪。 3.调整心态。 4.总结经验。 5.放松调节法。 6.转换视角。 7.倾诉。

第十二章 天若有情天亦老——大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危机应对

生命主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感应和运动等。生长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过程,而新陈代谢则是生命的更新过程。思考生命的意义,提升人生价值:首先,了解自己的价值观,过幸福的人生;其次,为了目标不懈努力,过充实的人生。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表现:自我意识危机、社会适应危机、情绪错位危机、个性发展和人生抉择的危机。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干预:首先,重点关注高危个体;其次,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队伍和体系;最后,提高个体对危机的应对技能。

  1. 人间正道是沧桑——生命的意义

    一、生命和生命的意义 (一)什么是生命 生命主要包括新陈代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感应和运动等。生长和发育是生命的基本过程,而新陈代谢则是生命的更新过程。 (二)生命的存在形态 人的生命存在形式有生物性、精神性和社会性三种形态。 (三)生命的特征 1.生命的不可逆性 2.生命的不可再性 3.生命的不可换性 4.生命的有限性 (四)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关于生命的积极思考,是个人正在努力实现的自己给予高度评价的生命目标。具体说,包括个人存在的意义,寻求和确定获得有价值的目标,并去接近这些目标。总之,人生的过程要好好去创造! 二、思考生命的意义,提升人生价值 (一)了解自己的价值观,过幸福的人生 (二)为了目标不懈努力,过充实的人生

  2. 秋风吹花百草干——大学生心理危机及调适

    一、自我意识危机 (一)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认为人生就不过这样 (三)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在社会上没有发现自己的位置 二、社会适应危机 (一)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二)角色错位的困扰 (三)学习和生活应对的困扰 三、情绪错位危机 大学生的情绪不稳定,对人际关系的追求又过于急切,过于完美,容易受外界和暂时因素的影响,情绪很容易被激发而且难于被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四、个性发展和人生抉择的危机 态度或行为的某些方面偏离了一般人的正常状态,发展滞后或过于偏激。例如依赖性过强,意志薄弱,怯懦、退缩,固执、任性,敌视、怀疑,好强、虚荣,耽于幻想,放纵不羁,优柔、多虑等等。这些个性缺陷会给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障碍,并危害到他们今后的生活。

  3. 树影霞光重叠深——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与干预

    一、重点关注高危个体 (一)识别自杀危机 “只要能及时发现自杀行为的前期征兆,并进行有效干预,悲剧是可以避免的。”全国人大代表、山西师范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院长胡卫平说,80%的自杀者在自杀前都会有一些征兆,如突然与亲人、朋友告别,找出自己很早以前的错事,向同学道歉,将自己珍贵的东西送人等,行为上有安排后事的迹象。 (二)预防和干预自杀危机 1.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 定期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学校要开展危机重点人群排查工作;建立快速反应通道;对有危机的学生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干预。  2.自杀者的临床表现 根据临床经验,有以下表现者一般具有自杀的危险性,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具有明显外部精神因素的刺激者,如突然受打击、失恋等;情绪低落、悲观抑郁者;性格孤僻内向,与周围人缺乏正常的感情交流者;严重不良家庭环境中成长,缺乏温暖关怀者,如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亲子关系恶化等;曾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的方法;过去曾有过自杀企图或行为者;亲友中曾有人自杀过。一旦发现有以上表现的人,应及时干预援助。 (三)自杀干预的策略 当第一次与有自杀念头的人接触时,应注意以下的干预程序。 1.倾听 2.对处于危机中的人的思想和情感进行评估  3.接受所有的抱怨和情感 4.不要担心直接问及自杀 5.要特别注意那些很快"反悔"的人 6.做他们的引导者  7.充分利用合适的资源 8.采取具体的行动 9.及时与专家商讨和咨询 10.只要生命尚存,就有机会解决存在的问题 二、建立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队伍和体系 心理危机干预的主力是受过专门训练的心理咨询师,但教师、管理者、同学、家长、社会工作者也都是危机干预队伍中的重要成员。 三、提高个体对危机的应对技能 如何营造心理健康的环境,提高个体对危机的应对技能呢?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 (一)正确看待压力、挫折和危机 (二)争取社会支持 (三)营造积极的自我概念

第十三章 犹抱琵琶半遮面——大学生性心理

性征就是区别男女性别的特征。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成为第一性征,也叫主性征。第二性征又叫副性征,是男女在外观和形体上的差异,它包括生理变化、声音变化、皮肤变化以及阴毛、鬓须、腋毛和体毛的变化。男女两性在心理方面所表现的主要差异称为第三性征。通用的性心理发展分期为:异性疏远期、异性接近期、异性向往期、两性恋爱期。大学生性心理特征概括起来有:性焦虑、性别的差异性、动荡性和压抑性、强烈性和文饰性、本能性和朦胧性。大学生的性意识困扰主要有性幻想、性饥渴、性梦、性好奇。大学生的性行为困扰主要有边缘性行为和自慰行为。大学生的其他性困扰主要有:性交往不适及性骚扰引起的困扰;童年性行为、性伤害引起的困扰;自身性征的困扰。性道德标准,即两性关系过程中所应遵循的道德标准,是指导人们性行为的最基本的原则。我们评价人们的两性关系和性行为道德的标准,主要依据:爱的原则;婚姻缔约的原则;自愿原则;无伤原则。为了更好地预防婚前性行为,女孩子更要珍爱自己的清纯,珍惜自己的生命,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婚前性行为的危害,增强意志力,减少性刺激,充实精神生活,提高爱情品位。爱本身不仅仅是一种感官的享受,更多的是一种责任和义务。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的激情状态下,应当及时主动地采取避孕措施。

  1. 云自无心水自闲——当爱遇上性

    一、大学生的性生理成熟 性征就是区别男女性别的特征。 (一)第一性征 男女生殖器官的差异称为第一性征,也叫主性征。女性的第一性征是卵巢、子宫和阴道。 (二)第二性征 第二性征又叫副性征,是男女在外观和形体上的差异,它包括生理变化、声音变化、皮肤变化以及阴毛、鬓须、腋毛和体毛的变化。 (三)第三性征 男女两性在心理方面所表现的主要差异称为第三性征。 1.男性的视觉、平衡觉能力较强; 2.男性的数学能力较强; 3.男性更为好斗; 4.女性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强。 二、大学生的性心理特点 (一)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阶段 1.异性疏远期。 2.异性接近期。 3.异性向往期。 4.两性恋爱期。 (二)大学生性心理的特点 1.性焦虑。 2.性别的差异性。 3.动荡性和压抑性。 4.强烈性和文饰性。 5.本能性和朦胧性。

  2. 何当共剪西窗烛——大学生与避孕

    一、大学生的性意识困扰 在大学期间,性意识活动常见的有被异性吸引、常想到性问题、性幻想及性梦等。 二、大学生的性行为困扰 与性内容直接关联的行为称为性行为,由性行为引起的对当事人心理上造成的消极影响,但又未构成较重伤害体验的现象称为性行为的心理困扰。 (一)边缘性性行为 (二)自慰行为 三、大学生的性心理障碍 (一)性指向障碍 (二)性偏好障碍 (三)性身份障碍 四、大学生的其他性困扰 (一)性交往不适及性骚扰引起的困扰 (二)童年性行为、性伤害引起的困扰 (三)自身性征的困扰 1.对遗精的恐惧和对月经的困扰。 2.对自己体征的困扰。 五、大学生性意识困扰的调适 1.端正思想,形成正确的性观念 (1)科学地学习性知识 (2)科学地认识性意识活动 2.积极引导,良好适应 (1)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消除心理紧张 (2)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促进心理发展成熟 3.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阅读书籍,修正自己错误的认识 (2)找好友交谈,帮助自我认识 (3)找心理咨询专家,消除心理困扰 (4)勇敢应对性骚扰

  3. 月光如水水如天——性病与预防

    一、性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一)性心理健康的内涵 1.性生理健康。 2.性心理健康。 3.性社会健康。 (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正确认识和接纳自己的性别。 2.能有正常的性欲望。 3.与同龄人的性心理发展水平相当。 4.具有较强的性适应能力。 5.能与异性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二、维护大学生性健康的途径 (一)掌握科学的性知识 (二)培养健康的人格 (三)培养正常的异性交往 (四)培养卫生的生活习惯 三、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 (一)大学生的婚前性行为状况 (二)抵制象牙塔中的“性诱惑”,摒弃婚前性行为。 (三)增强意志力,减少性刺激。 (四)充实精神生活,提高爱情品位。 五、大学生与避孕 (一)性行为中断法 (二)安全期法 (三)物理避孕法

第十四章 觉时恋梦梦恋醒——大学生的网络心理

网络心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指一切与网络有关的心理,狭义则指的是在虚拟的计算机网络时空里网民的思维意识活动。大学生网络行为主要包括:收发邮件、网上聊天、网络信息搜集行为、网络娱乐行为、网上创业行为等。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不仅在于网络自身的特征,更在于大学生内在的对网络的心理需要,包括积极的心理需求和消极的网络需求。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标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有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意识和观念;有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能保持良好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能力;对信息有辨认真伪的能力;能正确处理网络和现实的关系。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克服方法有:正确的网络认知;加强自律和自我管理;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1. 别有深情一万重——网络心理

    一、何谓网络心理 广义上的网络心理是指一切与网络有关的心理;狭义的网络心理则指的是在虚拟的计算机网络时空里网民的思维意识活动。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网络对大学生的积极影响 1.网络的开放性弥补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  2.网络扩大了大学生的交往空间,填补了心灵的孤独和空虚。  3.网络的利用可以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增强主体意识,调节身心健康。  4.网络有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二)网络对大学生的消极影响 1.网游、网上的垃圾信息和不健康内容挤占了大量的学习时间,冲击正常的学习。  2.虚拟世界使大学生淡化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不能以正确的态度进行交往。  3.上网的自由和随意性,使部分学生迷恋网络,自我沉溺,导致不良行为。  4.虚拟世界与个体的交互作用,使大学生忽略了规范,淡漠了理想和价值观,淡化了社会责任感。 (二)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心理因素 1.积极的心理需求 (1)强烈的求知欲与好奇求新心理 (2)自由平等的参与意识与自我实现欲望 (3)追求开放性和多元性 2.消极的心理需求 (1)猎奇心理,追求感官刺激 (2)急功近利心理 (3)发泄欲求 (4)逃避现实的解脱心理 (5)虚拟的自我实现心理 (6)焦虑心理 (7)自卑心理与抵触情绪 (8)从众模仿心理转贴 (9)补偿心理 (10)逃避心理 (11)网络游戏导致的犯罪心理

  2. 海上愁思正茫茫——大学生常见的网络心理问题及其调适

    一、网络心理健康 (一)网络心理健康的概念 网络心理健康就是人们在使用网络时能够保持积极的心态,离线时能够保持心理平衡,能够较好地把握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在虚拟性与现实性之间以现实性为主导,在线时和离线时能够保持人格统一。 (二)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的标准 1.要有正确的网络心理健康意识或观念。 2.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不因网络的使用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学习。 3.在网络和现实中均能保持良好人际交往和环境适应能力。 4.对信息有辨认真伪的能力。 5.能正确对待和处理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保持人格的完整和身体的平衡。 二、大学生网络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 (一)痴迷网恋 (二)网络恐惧 (三)网络依赖 (四)网络孤独 (五)人格障碍 (六)网络成瘾综合症 (七)网络自我迷失、自我认同混乱和网络越轨行为 三、大学生网络心理障碍的克服 (一)正确的网络认知 (二)加强自律与自我管理 1.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 2.养成健全的网络自我意识和网络人格 3.养成高尚的网络道德和心理品质 4.培养优雅的网络情趣和审美格调 (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由心理辅导者指导,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个体心理辅导理论与技术,就团体成员面对的心理问题与他们共同商讨,提供行为训练的机会,为团体成员提供心理帮助与指导,使每一位团体成员学会自助,以此解决团体成员共同的发展或共有的心理障碍,最终实现改善行为和发展人格的目的。 四、矫正大学生不良网络心理的对策 (一)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优化网络环境 (二)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网络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 (三)加强社会实践环节,让学生感受现实社会和真实的生活状态 (四)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五)建设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