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本门课程围绕微生物学理论基础与技术操作基础实践两条主线,根据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对应的相关岗位的实际工作过程、工作任务以及完成工作需具备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来组织教学。本课程共分为八讲,为绪论、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生长与控制、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微生物学与免疫、微生物生态和食品安全。每一讲又分为若干知识点和技能点,提供标准操作视频。


证书要求

本课程总成绩由单元测验及单元作业和期末考试两部分组成。

单元测试占50%,期末考试占50%。

总成绩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



预备知识

生物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基础营养学



授课大纲


第一讲  绪论(探寻微生物世界)

1.1微生物学及生物学特点

1.2微生物学的形成与发展

1.3微生物实验室须知

第二讲  原核微生物 (微生物世界里的人口大国)

2.1细菌的概况

2.2细菌的应用

2.3普通光学显微镜使用技术(操作技术)

2.4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操作技术)

2.5放线菌的概况

第三讲 真核微生物(食品和医药的“宝藏”)

3.1酵母的概况

3.2酵母的应用

3.3霉菌的概况

3.4霉菌的应用

第四讲  病毒(微生物世界里的可怕暗流)

4.1病毒的概况

4.2经食物感染的病毒及危害

第五讲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生长与控制 (让我拿什么来养你,无所不吃的“小”居民)

5.1微生物的营养特点

5.2微生物的培养基

5.3培养基制备技术(操作技术)

5.4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5.5微生物的代谢应用

5.6微生物的生长规律

5.7影响微生物生长的规律

5.8消毒灭菌技术(操作技术)

5.9微生物的分离、接种和培养技术(操作技术)

第六讲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儿孙满堂的秘密

6.1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6.2菌种的衰退、复壮与保藏(保藏技术)

第七讲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征服病原菌的战斗

7.1免疫学概述与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7.2免疫学应用

第八讲  微生物生态与食品安全(为食品安全竖一道“防火墙”)

8.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

8.2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8.3微生物对食品的污染

8.4微生物性食物中毒

8.5食品安全的微生物指标



参考资料

1、课外阅读

[1] 沈萍.微生物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 翁连海.食品微生物基础与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网络资源链接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   https://159.226.80.1/chinese.html
中国微生物资源信息共享   https://sun.im.ac.cn/sdinfo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   https://micronet.im.ac.cn/

微生物的形成与发展论坛:https://www.b-bbs.com/forum-43-1.html

常见问题

1.学员们首先注册爱课程账号,然后完善个人信息。

2.完成后用所申请的账号登录网站,进入爱课程网站,搜索“微生物学与操作技术”,找到该门课程,就可以开始您的学习之旅了。

3.在学习过程中需使用同一账号登录,否则将会影响您的学习成绩。

声明:

本课程部分图片、视频来自网络,为教学需要在此借鉴。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课程团队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