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本课程运用丰富的、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生动图片和中国案例介绍生态学中核心内容和精要知识。它不仅会讲解基础知识,更会提供生态学研究方法、爱国主义素材、创新思维案例以及中国的成功经验与生态智慧。它主要提供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以及生态系统生态学中的核心基础内容,重点是种群生态学。其内容除生态学外,还部分涵盖进化论、动物学和昆虫学知识,是一门不可多得的综合性课程。





证书要求

 

考核方式:参与度(20%)+平时成绩(作业等,60%)+期末测验(20%)

平时成绩(上课率和参与度)占20%

作业(5次),每次10%,共50%

测验(平时课程中的)10%

期末测验20%

 


 


 



预备知识

生物学


授课大纲

 

1绪论 (1课时)

生态学定义、发展简史、研究对象、分支学科与研究方法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了解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内容、范围以及生态学的最新发展和趋势。难点是各种定义的差别。

 

生物与环境(3课时)

第一节 生态因子

第二节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最小因子、限制因子与耐受限度

本章重点、难点:掌握生物的环境、环境因子、生态因子等基本概念,重点理解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和作用特点。本章的难点是生态因子的Liebig最小因子定理、Shelford耐受性定律部分

 

3能量环境 (4 课时)

第一节 地球上光及温度的分布

第二节 生物对光的适应

第三节 生物对温度的适应

本章重点、难点:光和温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

 

物质环境 (2 课时)

第一节 地球上水存在形式及分布

第二节 生物对水分的适应

第三节  大气组成及其生态作用

第四节  土壤的理化性质及其对生物的影响

第五节火作为生态因子对生物的影响及管理

本章重点、难点:水、大气、土壤及火等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态作用及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适应性。本章的难点是水和气的生态作用。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6课时)

 第一节 种群的概念

第二节 种群动态

第三节 种群调节

第四节 集合种群动态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内容为种群统计学中的各种统计指标的生态含义和种群的增长模型,其中种群的连续增长模型是本章的难点。

 

6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2课时)

第一节 生物种的概念

第二节 种群的遗传变异与选择

第三节 物种形成

本章重点、难点:掌握生物学物种的概念、进化动力及物种形成的概念及模式。本章的难点是生物学物种定义以及自然选择、遗传漂变、进化、以及物种形成的概念及其含义。

 

生活史对策(2课时)

 第一节 能量分配与权衡

第二节 体型效应

第三节 生殖对策

第四节 生境分类

第五节 滞育和休眠

第六节 迁移

第七节 复杂的生活周期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内容为能量分配与权衡、体型效应、生殖对策、生境、滞育和休眠、迁移、生活史概念。难点是R选择及K选择的区别和理解。

 

8种内与种间关系(4课时)

第一节 种内关系

第二节 种间关系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内容为掌握种内关系—密度效应、集群与扩散、领域性与社会等级等,种间关系的八种基本类型、生态位概念、竞争作用,捕食作用;难点是对生态位、竞争模型的理解。

 

群落的组成与结构(2课时)

第一节 群落的概念

第二节 群落的种类组成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第四节 群落组织——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群落概念及其基本特征,群落结构分析的基本方法及群落时空结构分析;理解对群落组成和结构产生影响的生态因子的作用机制。其中影响群落组成和结构的因素部分是本章的难点内容。

 

10 群落的动态(2课时)

第一节 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第二节 生物群落的演替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群落演替的类型,理解主要群落演替过程与机制,掌握不同演替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特点。对不同演替顶极学说的理解是难点。

 

11生态系统的一般特征(2课时)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概念

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

第三节 食物链、食物网

第四节 营养级和生态金字塔

第五节 生态效率

第六节  生态系统的反馈调节和生态平衡

本章重点、难点:理解生态系统及其结构中的各个基本概念,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主要功能,难点是各类生态效率的计算方法以及生态含义。

 

12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课时)

第一节 初级生产

第二节 次级生产

第三节 分解

第四节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内容是掌握初级生产与初级生产力、总、净初级生产力、生物量、次级生产与次级生产力、分解过程等基本概念,理解初级生产、次级生产、分解过程的一般模式以及影响因素,分解过程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是难点。

 

1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2课时)

第一节 物质循环的一般特征

第二节 全球水循环

第三节 碳循环

第四节 氮循环

第五节 磷循环

第六节 硫循环

本章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地球生态系统尺度上物质循环的一般模式及特点、理解能流与物质循环的关系,重点掌握主要元素的循环途径,了解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类型及传递过程。本章的难点为水循环及氮循环的分析。

 

14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2课时)

第一节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第二节 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第三节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第四节 世界陆地主要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

本章重点、难点:影响生态系统分布的因素,地球表面主要生态系统的分布以及特征。

 

15  人与环境(2课时)

第一节  人对地球的改造

第二节 改变了的地球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第三节 人与环境和谐共处之道

本章重点、难点:人对地球的影响,发展与保护的矛盾与出路。


参考资料

教材:

1、《生态学精要》(第二版),周长发 主编,科学出版社,2017;

2、《基础生态学》,孙儒泳、李博、诸葛阳、尚玉昌 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主要参考书目:

1、《动物生态学原理》(第三版),孙儒泳 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2、《植被生态学》,宋永昌 编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生态学》,李博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Ec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second edition),J. L.Chapman & M. J. Reiss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5、《Ecology: The Experimental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and Abundance》,C. J. Krebs, Harper & Row, 1985;

6、《Basic Ecology》,E. P. Odum, Saunders College Publishing, 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