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基础》是理实一体的网络公开课,以视频拍摄的关键步骤和主要拍摄内容为线索,融合摄像理念、摄像技巧、作品创作为一体,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来提升学员视频拍摄与作品创作的能力。
本课程共分为十二个单元,既包括摄像机的基本按钮操作,也包括各种画面造型的方法,配合有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丰富详实的案例分析、简单易用的实施贴士,教会大家摄像的操作技能。我们希望各位学以致用,学完本课后,能拍摄个人的视频作品。
若想参与学习,并有所收获,您就需要做到:
第一,每讲需要1-2小时学习课程资料或实践拍摄。
第二,每讲需要1-2小时参与课程讨论或进行同伴互评。以学习者的身份进行同伴互评,将会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不同画面的表现力与摄像技巧的灵活应用。
本课程的评价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1、单元测验(20%):每次测验包括10道题,10分。每次测验允许尝试3次,30分钟内完成,取最高成绩。课程测验分数折算后总分为20分。
贴士:本课程通过测验题目的设计来提醒学员关注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点,通过测验题来传递希望学员建立的正确认识。所以测验题目也是课程重要的学习内容,以测试带动学习是本课程的一种教学策略。
温馨提醒:为了让学员独立思考,请不要把测验答案发布到讨论区或其他网络空间,请遵守我们的约定。
2. 课堂讨论(30%):在讨论区中的子版块——课堂交流区回复,其中的有效帖会计入成绩,20条为满分。评论不计分。
贴士:讨论区发帖或回复是为了实现思想的碰撞,只有参加课程指定内容的有效讨论才会计入成绩。
温馨提醒:课程讨论区共有三个版块,其中,只有课堂交流区的回复才计入成绩!老师答疑区、综合讨论区的回复不计入成绩。任何评论都不计成绩!
3. 作业与互评(30%):共3次,每次作业10分,共30分
注意:每次提交作业后,需至少互评5份同伴作业。
互评完成度的奖惩计分规则为:未参与互评的学生将给予所得分数的40%,未完成互评的学生将给予所得分数的60%,全部完成互评的学生将给予所得分数的100%。系统默认互评下的作业成绩,所得分数为取去掉最小和最大值后的平均值之和。
4、期末考试(20%):包括40道题,每题0.5分,共20分。需要在60分钟内完成,只允许尝试1次。
贴士:期末考试是对全课程教学内容的总结。请大家复习各单元测试后再来考试,并注意要保证有一个小时不被打扰地参加考试。
第1章 认识摄像机(2课时)
1.1 摄像技术发展简史
1.2 摄像机的主要类型
1.3 摄像机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第2章 摄像机的调整与操作(2课时)
2.1 对焦操作
2.2 变焦操作
2.3 曝光控制
2.4 白平衡的调整
2.5 景深的控制
第3章 电视画面(2课时)
3.1 电视画面的概念
3.2 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3.3 电视画面的作用
3.4 电视画面的拍摄要领
第4章 固定画面(2课时)
4.1 固定画面的概念及特点
4.2 固定画面的功用及局限
4.3 固定面面的拍摄要求
第5章 景别(4课时)
5.1 认识电视景别
5.2 远景
5.3 全景
5.4 中景
5.5 近景
5.6 特写
5.7 景别处理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6章 角度(4课时)
6.1 拍摄高度
6.2 拍摄方向
6.3 叙事角度
第7章 运动摄像(4课时)
7.1 运动摄像概述
7.2 推镜头
7.3 拉镜头
7.4 摇镜头
7.5 移镜头
7.6 跟镜头
第8章 构图(4课时)
8.1 构图的概念
8.2 构图的要求与规律
8.3 静态构图与动态构图
第9章 电视场面调度(2课时)
9.1 电视场面调度的概念
9.2 轴线关系
9.3 三角形机位
第10章 照明(2课时)
10.1 光线的作用
10.2 光线的分类
10.3 光线与造型
10.4 日光的利用和处理技巧
10.5 布光的基本方法
第11章 摄像录音(2课时)
11.1 声音的类型
11.2 声音的功能
11.3 录音设备
11.4 电视外景录音
11.5 声音处理的原则
第12章 镜头组接(2课时)
12.1 摄像师的剪辑意识
12.2 镜头组接的规则
12.3 镜头组接的技巧
1. 卢晓云、蒋俊主编,《电视摄像技术与艺术》国防工业出版社,2012年5月
2. 夏正达编著,《摄像基础实战教程》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6年2月
3. 陈勤、朱晓军著,《摄像技术通用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2月
4. 刘荃、吴鑫主编,《影视艺术摄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5. 黄秋生、肖良生,《电视摄像实验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
6. 任金州、高波著,《电视摄像造型》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年7月
7.陈勤、朱晓军主编,《摄像技术通用教程》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