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及分析化学》是非化学化工类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通识课程。本课程通过对化学反应基本原理、基本规律和物质结构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当代化学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框架,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建立准确的“量”的概念,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创新意识,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和方法来处理与专业有关的化学问题。
本课程开设历史悠久,自苏州大学与苏州医学院2000年并校至今,一直作为苏州大学所有非化学专业例如医学部所有医学类专业、生命科学、园艺、园林、轻化工程、新能源、冶金等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程,年平均授课人数大约1000-1200人左右,累计授课人数达到18000人左右。
本课程一方面涵盖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普通化学、基础化学等课程的基本内容,同时也涉及到物理化学、胶体化学等课程内容。主要的知识点包括:溶液与胶体、电解质溶液、物质结构、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化学平衡、配位化学、电化学与氧化还原反应、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等。本课程所讨论的理论知识是有机化学、生物化学、药理学、电化学等后续课程的基础,并具有针对性和倾向性的结合了各个非化学专业的相关知识,课程内容以及例题均与这些专业有关,为学生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提供帮助。
《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线开放课程共12章,教学视频共100讲,同时结合视频内课间提问、随堂测验、单元测验、教学课件、课程讨论等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学习资源。本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形式,同时融合翻转课堂、实验教学、微课程讲授等教学形式。《无机及分析化学》在线开放课程在2018年苏州大学秋季学期校内选课人数已达到1086人,目前已受到学生良好的评价,收到较为可观的教学效果。
总分100分:单元测验占40%,讨论占50%,期末考试占10%
暂无证书
中学化学、中学物理
0-1绪论
第一章:溶液和胶体 4课时
1-1 分散系
1-2 溶液组成标度的表示方法
1-3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
1-4 溶液的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1-5 溶液的渗透压力
1-6 渗透压力的意义
1-7 胶体溶液
第二章:化学热力学和化学平衡 8课时
2-1 基本概念与术语
2-2 热力学第一定律
2-3 化学反应热
2-4 热化学方程式
2-5 盖斯定律
2-6 生成焓和燃烧焓
2-7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增加原理
2-8 标准摩尔熵与化学反应的熵变
2-9 吉布斯自由能及其应用
2-10 ΔG与温度的关系——吉布斯-赫姆霍兹方程
2-11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
2-12 多重平衡规则及有关平衡常数的几点说明
2-13 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2-14 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15 压力对平衡移动的影响
2-16 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 4课时
3-1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表示方法
3-2 反应速率理论简介
3-3 基元反应和复杂反应
3-4 反应分子数和反应级数
3-5 简单级数反应的特征
3-6 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3-7 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第四章:物质结构 7课时
4-1 原子结构发展简史上
4-2 原子结构发展简史下
4-3 波粒二象性和测不准原理
4-4 薛定谔方程
4-5 波函数与电子云图形
4-6 四个量子数
4-7 屏蔽效应和穿透效应
4-8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4-9 核外电子排布和周期表的关系
4-10 元素性质的周期性
4-11 离子键
4-12 共价键
4-13 杂化轨道理论
4-14 分子轨道理论
4-15 金属键
4-16 分子间相互作用-分子的极性和分子间力
4-17 分子间相互作用-氢键
4-18 晶体结构-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分子晶体
第五章:电解质溶液 4课时
5-1 离子互吸原理
5-2 活度和活度系数
5-3 酸碱质子理论
5-4 水溶液中的质子转移平衡
5-5 一元弱酸的质子转移平衡有关计算和平衡的移动
5-6 一元弱碱和二元酸碱溶液的质子转移平衡有关计算
5-7 缓冲溶液的概念、组成和作用原理
5-8 缓冲容量与缓冲范围
5-9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和缓冲溶液的配制
第六章:分析化学概论 1课时
6-1 分析化学概论
6-2 滴定分析概论
6-3 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
6-4 定量分析的误差
第七章:酸碱滴定法 2课时
7-1 各种酸度溶液中各种酸碱组分的分布情况
7-2 酸碱指示剂的主要特性
7-3 强碱(酸)滴定强酸(碱)
7-4 强碱(酸)滴定弱酸(碱)
7-6 多元碱的滴定
第八章:沉淀溶解平衡 2课时
8-1 难溶强电解质的溶度积与溶解度
8-2 溶度积规则与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8-3 难溶强电解质的分步沉淀和沉淀转化
第九章:配位化合物和配位滴定法 6课时
9-1 配合物简介
9-2 影响配位数的因素
9-3 配合物的命名
9-4 配合物的杂化轨道理论和空间构型
9-5 内外轨形配合物的形成
9-6 内外轨配合物性质的差异
9-7 d轨道在八面体场场中的分裂
9-8 影响分裂能的因素
9-9 晶体场稳定化能
9-10 配位平衡的平衡常数
9-11 配位平衡的移动
9-12 配位平衡习题
9-13 螯合物
9-14 EDTA螯合物
9-15 配位滴定的副反应和条件稳定常数
9-16 配位滴定曲线
9-17 配位滴定条件的选择
9-18 配位滴定实例
第十章:氧化还原反应 6课时
10-1 原电池的组成和表示
10-2 电池反应和电池符号的互译
10-3 电极电势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10-4 标准电极电势
10-5 能斯特方程
10-6 电动势、吉布斯自由能与标准平衡常数的关系
10-7 化学反应自发性的电动势判据
第十一章:紫外-可见吸光光度法 2课时
11-1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11-2 朗伯-比尔定律
11-3 分光光度法的测定方法及条件选择
11-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的应用
第十二章:现代仪器分析方法选讲 1课时
12-1 酸度计和电位分析法
1. 大学化学,周为群、朱琴玉 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9.
2.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课教程(第二版),周为群、朱琴玉 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16.
3. 基础化学实验,虞虹、薛明强 主编,苏州大学出版社,2007.
4.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呼世斌、黄墙蕾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5.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三版),武汉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6.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二版),浙江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7.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五版),南京大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8. 无机及分析化学(第四版),王运、胡先文 主编,科学出版社,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