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分为理论讲解和技能实践两大环节。健美操基础理论讲解2课时,技术教学10课时。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了解健美操基础知识、学会健美操基本步伐,学会第三套《全国健美操大众锻炼标准》二级动作。并在此基础上能编操、领操、教学和训练。
平时成绩(出勤、课堂表现、进步幅度等过程性评价);
期末健美操成套动作考核(终结性评价);
教学实践能力考核(形成性、发展性评价)。
零基础即可入门。但务必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能进行高强度、大运动量的激烈运动。
《健美操》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体育教育
课程性质:必 修
学 时: 48
学 分: 1.5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作为体育教育专业基础必修课,48学时,1.5学分。通过练习学生可以掌握科学健美操教学与训练方法,提高身体素质和艺术修养,帮助学生完善形体、陶冶情操,培养优美姿态,高雅气质,激发积极进取、健康活力的青春气息,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备课程。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从学校教学培养总目标出发,结合社会对体育人才的实际需求,为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和健康水平,服务社会体育,满足学校体育教学需求,参考相关教学音像等教材、资料,制定本大纲。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依据学校教育培养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特点、场地器材情况等,坚持基础性、实用性、科学性的原则,并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和体育人才的实际需求选编教学内容。要求内容基础实用,注重健美操基本知识、技术、技能的学习与掌握,并提高学生教学能力、指导能力、组织能力、创编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
(四)实践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严格根据大纲内容,应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结合现代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知识、技术传授及技能的培养,安排学生互帮互练,模课、说课、自我创编、组织比赛、表演、观摩及裁判工作,让学生能够熟练地应用所学的知识,做到教与学的协调统一发展。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 教 学 学 时 环 节 名 称 | 课 堂 讲 授 | 讨论 | 实践 | 其 它 | 课 程 设 计 | 小计 |
理论 部分 | 1. 健美操概述、术语、观赏 2. 健美操教学基本常识 | 4 |
| 4 |
|
| 8 |
技术 部分 | 1. 健美操基本步伐练习 2. 大众健身操二级成套动作 | 2 2 |
| 6 10 |
|
| 20 |
技能部分 | 1. 健美操基本步伐 2. 健美操成套动作完成 3. 健美操教学实践 |
2 |
2 | 2 4 |
|
6 |
16 |
考核部分 | 1. 大众健美操成套动作 2. 健美操教学实践 |
|
|
| 2 2 |
|
4 |
| 总 计 | 10 | 2 | 26 | 4 | 6 | 48 |
二、 考核方法与要求
(一)考核内容与方法
内容组成 | 教学内容 | 考试形式 | 评分标准与方法 | 比例 |
技术技能 |
大众健美操
| 1. 学号顺序; 2. 四人一组演练; 3. 两名以上专业教师评分; 4. 独立评分,取平均分。 | 1. 准确性; 2. 熟练性; 3. 韵律性; 4. 力度、弹性; 5. 表现力。
|
50% |
实践环节 |
健美操教学基本技能 |
分组推选代表模课、说课
| 1. 了解说课基本内容; 2. 能按照说课基本程序进行说课 3. 能模课 |
30% |
平时成绩 |
1. 学习态度 2. 练习抽查 3. 考勤纪律
| 平时课堂记录 | 1. 积极、一般、 消极 2. 动作质量 3. 旷课、迟到 请假 |
20% |
(二)技术考核评分标准与方法
分 数 |
评分依据 | 评 分 标 准 | ||||
熟练性 | 准确性 | 协调性 | 表现力 | 节奏感 | ||
90分以上 | 动作优美 有感染力 | 熟练 | 准确 | 协调 优美 | 表现力强 | 节奏感强 |
89-80分 | 动作大方 有活力 | 较熟练 | 较准确 | 较优美 | 有较好表现力 | 较强 |
79-70分 | 动作完成 有明显错误 | 熟练性一般 | 有明显错误 | 不够 协调 | 一般 | 不明显失去节奏 |
69-60分 | 动作完成 有严重错误 | 不熟练 | 严重错误 | 协调性较差 | 表现力差 | 部分明显失去节奏 |
60分以下 | 动作 不能完成 | 非常不熟练 | 身体姿态严重错误 | 不协调 | 无表现力 | 大部分失去节奏 |
(三)教学实践考核评分标准与方法
分 数 |
评分依据 | 评 分 标 准 | ||
熟练程度 | 教学设计 | 课堂管理调控 | ||
90分以上 | 教学基本原理与技能操作流程 | 熟练 | 很好 | 强 |
89-80分 | 教学基本原理与技能操作流程 | 较熟练 | 较好 | 较强 |
79-70分 | 教学基本原理与技能操作流程 | 一般 | 一般 | 一般 |
69-60分 | 教学基本原理与技能操作流程 | 不熟练 | 不太好 | 较弱 |
60分以下 | 教学基本原理与技能操作流程 | 非常不熟练 | 非常不好 | 弱 |
三、教学内容纲要及基本要求
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表
章节 | 教学内容 | 基本要求 |
第一部分 健美操概述 | 1. 健美操内容、特点;○ 2. 健美操发展; 3. 健美操锻炼价值。△ | 难易度:一般 要求:基本了解
|
第二部分 健美操术语 | 1. 健美操专门术语;○ 2. 健美操术语运用。○△ | 难易度:一般 要求:熟练运用 重点:术语概念明确 难点:术语运用
|
第三部分 健美操基本步伐 | 1. 健美操基本步伐中英文名称;△ 2. 健美操基本步伐动作方法;○ 3. 健美操基本步伐的应用。△ | 难易度:一般 要求:熟练掌握 重点:步伐路线清晰,动作规范、准确 |
第四部分 健美操技术实践
| 1. 成套动作的名称;○ 2. 成套动作的方法;△ 3. 成套动作的评价。△ | 难易度:较难 要求:熟练、准确掌握基本技术要领,能独立完成成套动作,具备相应专业技能与身体素质。 |
第五部分 健美操教学能力实践 | 1. 健美操教学内容选择;△ 2. 健美操教学方法设计;△ 3. 健美操教学评价方法标准。△ | 难易度:难 要求:积极参与、学会健美操教学的说课、模课。 |
(注:重点:○; 难点:△)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一)教材
马鸿韬《健美操运动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参考书
1. 吴玮《形体训练》,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孟宪君《大众流行健身项目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三)推荐阅读书目
1. 黄宽柔《形体健美与健美操》,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
2. 黄宽柔、周建社主编《健美操 团体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
3. 王国勇 等《健身健美操指导手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4. 刘洁《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
编写修订人:赵进 副教授 审核人:
2018年9月修订
(一)教材
马鸿韬《健美操运动教程》,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年
(二)参考书
1. 吴玮《形体训练》,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孟宪君《大众流行健身项目理论与实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三)推荐阅读书目
1. 黄宽柔《形体健美与健美操》,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年
2. 黄宽柔、周建社主编《健美操 团体操》,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年
3. 王国勇 等《健身健美操指导手册》,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
4. 刘洁《竞技健美操体能训练理论与实践》,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