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汲取中外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论的精华,分析了人类不同管理活动的共同特征,设计了管理学研究的总体框架,从过程角度系统阐述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管理者的伦理道德要求,描述了全球化背景下管理的决策、组织、领导、控制以及创新等职能活动的一般规律。
采用百分制计分,60分至84分为合格,85分及以上为优秀。
《管理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管理学,英文名称:Management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 分:3
总 学 时:48,理论学时:48
适用专业: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金融学、财务管理、电子商务
先修课程: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任务及其研究对象,全面了解课程的体系、结构,对管理学基础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了解学科发展的新理论与新思想。掌握管理学的基本职能、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理解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紧密联系实际,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理论的学习融入到对经济活动实践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专业课学习和为日后的实际管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序号 | 章节名称 | 学时分配 |
1 |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 | 9 |
2 | 第二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 | 3 |
3 | 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 | 3 |
4 | 第四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 | 9 |
5 | 第五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 | 4 |
6 | 第六章 组织设计 | 3 |
7 | 第七章 人力资源管理 | 3 |
8 | 第八章 领导概论 | 4 |
9 | 第九章 激励 | 5 |
10 | 第十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 | 3 |
11 | 第十一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 | 2 |
合计学时数 | 48 |
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第一章 管理活动与管理理论(9学时)
第一节 管理活动
一、管理的定义
二、管理的职能
三、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四、管理的性质
第二节 中外早期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
二、西方早期的管理思想
第三节 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二、行为管理理论阶段
三、西方现代管理思想和理论。
本章重点: 管理的定义;管理的职能;管理者的层次、角色和技能;管理思想的产生和管理理论发展
本章难点: 管理解决的基本矛盾;管理者的角色;管理理论发展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管理的概念、理论以及管理思想、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历史、学科内容,介绍本学科的最新研究动态和发展前景。在本章中还应结合本课程的特点向学生介绍学习方法,说明教材的选用和相关参考资料,提出本课程的学习要求、 考核要求和纪律要求。
第二章 管理道德与企业社会责任(3学时)
第一节 管理与伦理道德
一、伦理道德的真谛
二、伦理道德的管理学意义
第二节 几种相关的道德观
一、功利主义道德观
二、权力至上道德观
三、公平公正道德观
四、社会契约道德观
五、推己及人道德观
第三节 道德管理的特征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一、道德管理的特征
二、影响管理道德的因素
三、结构变量
四、组织文化
五、问题强度
第四节 改善企业道德行为的途径
一、挑选高道德素质的员工
二、建立道德守则和决策规则
三、管理者在道德方面领导员工
四、设定工作目标
五、对员工进行道德教育
六、对绩效进行全面评价
七、进行独立的社会审计
八、提供正式的保护机制
第五节 企业的社会责任
一、企业与现代社会
二、企业的价值观
三、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
本章重点:每种道德观的内容与区别,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
本章难点: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道德与社会责任的定义,道德观的种类,社会责任观的种类,对特定组织——企业来说,其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掌握每种道德观的内容与区别,影响管理者道德素质的因素,提高员工道德素质的途径,中外社会责任观的内容与区别,赞成和反对企业承担的各种理由,企业社会责任与长期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应用学会判断民主管理行为是否合乎道德规范,学会判断某个企业是否承担了必要的社会责任,学会帮助那些处于道德困境的组织怎样走出这种困境。
第三章 全球化与管理(3学时)
第一节 全球化内涵
一、世界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二、国家或地区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三、产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四、企业层面上的全球化内涵
第二节 全球化与管理者
一、全球化管理的环境因素
二、全球化管理者的关键能力
第三节 全球化与管理职能
一、全球化经营的进入方式决策
二、全球化经营的组织模式
三、全球化经营的领导风格
四、全球化经营的管理控制
本章重点:全球化经营动机、全球化经营战略选择
本章难点:全球化经营环境分析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全球化经营的涵义,全球化经营的动机,会分析全球化经营环境,选择全球化经营战略
第四章 决策与决策方法(9学时)
第一节 决策与决策理论
一、决策的定义
二、决策的原则
三、决策的依据
四、决策的理论
1、古典决策理论
2、行为决策理论
3、当代决策理论
第二节 决策过程
一、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
二、明确目标
三、拟订备选方案
四、筛选方案
五、执行方案
六、评估效果
第三节 决策的影响因素
一、环境因素
二、组织自身的因素
三、决策问题的性质
四、决策主体的因素
第四节 决策方法
一、定性决策方法
1、集体决策方法
2、有关活动方向的决策方法
二、定量决策方法
本章重点: 决策的概念、原则、方法和类型
本章难点: 决策方法、决策理论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管理决策的概念、原则、方法和类型,能够运用这些方法解决实际活动中的决策问题。
第五章 计划与计划工作(4学时)
第一节 计划的概念及其性质
一、计划的概念
二、计划与决策
三、计划的性质
第二节 计划的类型
一、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
二、业务计划、财务计划和人事计划
三、战略计划与战术计划
四、具体性计划与指导性计划
五、程序性计划与非程序化计划
六、计划的层次体系
第三节 计划编制过程
一、确定目标
二、认清现在
三、研究过去
四、预测并确定计划的前提条件
五、拟定和选择可行的行动计划
六、制定主要计划
七、制定派生计划
八、制定预算
本章重点:计划的概念 、计划的类型
本章难点: 计划编制过程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计划工作的基本概念、性质及计划的基本类型,掌握计划编制的基本步骤。
第六章 组织设计(3学时)
第一节 组织与组织设计
一、组织设计的必要性设计
二、组织设计的任务和原则
三、组织设计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组织的部门化
一、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原则
二、组织部门化的基本形式
第三节 组织的层级化
一、组织的层级化与管理幅度
二、层级设计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集权与分权
三、组织层级设计中的授权
第四节 组织变革
一、组织变革的动因
二、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和内容
三、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四、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其管理
五、组织变革中的压力及其管理
本章重点:部门化的依据;组织结构的基本形态;组织变革的动因;组织变革的类型和目标
本章难点: ;组织结构的类型及特征;组织变革的过程与程序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组织的概念、组织设计的原则、依据和方法,组织设计的基本形态,
组织变革与组织文化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内容,组织变革的动因及类型、变革的阻力及对策。
第七章 人力资源管理(3学时)
第一节 人力资源计划
一、人力资源计划的任务
二、人力资源计划的过程
三、人力资源计划中的人员配备原则
第二节 员工的招聘与解聘
一、员工招聘的标准
二、员工招聘的来源与方法
三、员工的解聘
第三节 人员的培训
一、人员培训的目标
二、人员培训的方法
第四节 绩效评估
一、绩效评估的定义和作用
二、绩效评估的程序与方法
本章重点:人力资源管理的定义 ; 员工招聘的来源与方法;人员配备原则
本章难点:员工招聘的来源与方法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内容和方法。包括人力资源计划的制定,人员招聘的途径和方法,人员的培训与考核以及员工的职业生涯的设计。
第八章 领导(4学时)
第一节 领导概述
一、领导与管理
1、领导的定义
2、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3、领导的作用
二、领导权力的来源
第二节 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
二、领导行为理论
1、领导方格论
2、领导连续统一理论
三、领导情景理论
1、菲得勒的权变理论
2、领导的生命周期理论
本章重点:领导的定义 ;领导权利来源; 有关领导理论
本章难点:领导与管理的不同;有关领导理论的变迁和研究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领导与管理的不同、有关领导理论的变迁和研究内容。
第九章 激励(5学时)
第一节 激励概念、对象与原则
一、激励的定义
二、激励的原则
第二节 激励的内容理论
一、需求层次理论
二、双因素理论(激励-保健理论)
三、麦克兰成就需要理论
四、X理论和Y理论
第三节 激励的过程理论
一、公平理论
二、期望理论
三、强化理论
本章重点:激励的内涵 ;激励的理论中的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本章难点: 激励理论中需求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的理解与运用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激励的内涵、激励的过程,学会激励问题研究的相关理论以及激励理论的运用。
第十章 控制与控制过程(3学时)
第一节 控制活动
一、控制的定义
二、控制的重要性
三、控制类型
第二节 控制过程
一、确立标准
二、衡量绩效
三、纠正偏差
第三节 有效控制
一、适时控制
二、适度控制
三、客观控制
四、弹性控制
本章重点:控制的概念 ;控制过程; 控制的类型
本章难点:控制过程;控制的类型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控制的概念及原理,掌握控制过程的步骤和如何实现有效控制。
第十一章 管理的创新职能(2学时)
第一节 创新及其作用
一、创新的作用
二、创新和维持的关系
三、创新的类别
第二节 创新职能的基本内容
一、目标创新
二、技术创新
三、制度创新
四、组织机构创新
五、环境创新
教学重点:创新活动的内容及其组织
教学难点:创新的过程、企业创新活动的组织
本章教学要求:了解维持与创新的概念,创新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创新的过程。掌握创新与维持的功能及相互关系,目标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组织创新等基本概念,创新活动的内容及其组织。应用:根据创新活动的特点和创新过程的一般规律组织企业的创新活动。
1. 陈传明.西方工商管理学经典命题[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
2. 郭咸纲.西方管理思想史(插图第4版)[M].北京: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0.
3.刘松博、龙静.组织理论与设计(第二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9.
4.康青.管理沟通(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5. 孙耀君.西方管理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
6.闻华.解构管理学理论的大师:杰弗瑞·菲佛[J],管理学家,2011.
7.吴晓波.西方工商管理学名著提要[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5.
8.周三多.管理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9.周三多、陈传明.管理学:原理与方法(第七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8.
10.彼得·诺斯豪斯.领导学:理论与实践(第五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11.查理德·达夫特(原书第10版).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12.查理德·达夫特.组织理论与设计(第12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13.查尔斯·希尔.管理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4.海因茨·韦里克、哈罗德·孔茨.管理学精要:国际化视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15. 斯科特·斯内尔、乔治·伯兰德.人力资源管理(第17版)[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
16. 丹尼尔·雷恩.管理思想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