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药学是药学专业重要的专业课。主要研究生药的名称、来源、鉴定、活性成分、生产、采制、品质评价及开发利用的科学。学习本课程是为了使学生熟悉和掌握生药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础技能,把祖国药学的宝贵遗产和现代药学较好的结合起来,以期能更好的利用我国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为人民保健事业服务。主要任务是通过对生药进行真伪鉴定、纯度鉴定和品质优良度鉴定,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为人类健康服务。
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充分利用丰富的信息化资源,让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主角。因此,在教学改革探索中,也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相配套的成绩评价机制,鼓励学生积极完成课前自学,积极参加课堂提问、讨论,以保障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在进行考核时,不能一味地以考试成绩来评定,教师需要转变评价方式,采取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首先把前置学习、在课堂活动中的表现,讨论报告的撰写、参与学习的积极性等也作为评判标准;其次,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评价,期末考核时每项成绩取平均值,再乘以一定的系数最终评价学习效果。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 课堂表现( 40%) 、实验成绩( 30%) 、期末笔试( 30%) 。其中在课堂表现中:课堂表现成绩由以下四部分组成:①课前学习的教学单元内容提出的基础性问题;②在课堂答疑环节,能正确回答问题;③在课堂讨论环节,提出一个拓展性、综合性问题;④在课堂讨论环节,结合所学内容,清晰表述自己的观点、解答问题。根据不同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分数。学期结束后,累计每位同学的课堂表现得分,最高得分计为100 分,最后再以40%的比例计入总成绩。这样一方面可以督促自主性较差的学生,另一方面可以从多个角度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有效促进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学习过程,激励和鞭策学生不断学习。
本课程的学习,需要学生掌握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药用植物学等相关课程的知识。
中国中药杂志:https://www.cjcmm.com.cn/cjcmm/ch/index.aspx
中草药:https://www.tiprpress.com/zcy/ch/
中国现代中药:https://www.zgxdzy.net/ch/index.aspx
中国知网:https://www.cnki.net/
万方数据库:https://www.wanfangdata.com.cn/
维普数据库:https://www.cqvip.com/
Springer Link期刊全文数据库:https://www.springer.com/cn/
Web of Science(Science Citation Index-Expanded)数据库 :https://www.webofknowledge.com
Pubmed文摘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
Elsevier Clinicalkey数据库:https://www.clinicalkey.com/
Elsevier 数据库:https://asia.elsevier.com/elsevierdnn/
牛津大学出版社牛津期刊现刊库 (The Oxford Journals Collection) https://services.oxfordjournals.org/search.dtl
第一篇 总 论
绪 论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生药学的研究内容及任务;熟悉学习生药学的方法;了解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了解我国近代生药学的发展史。
二、课程内容(2学时)
1、生药学的研究内容与任务。
2、我国古代重要本草著作简介。
3、我国近代生药学的发展史。
4、学习生药学的方法。
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熟悉生药的记载项目和生药的拉丁名;了解生药的分类方法。
二、课程内容(2学时)
1、生药的分类
2、生药的记载:记载项目、拉丁名
第二章 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其分析方法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糖的分类与鉴别、苷的分类、皂苷的分类与鉴别、强心苷的分类与鉴别、生物碱的分类与鉴别、醌类的分类与鉴别、香豆素类的分类与鉴别、黄酮的分类与鉴别、萜类与挥发油的分类以及一些其它成分;熟悉各类化合物的功效;了解生物的代谢途径及初生、次生代谢产物,了解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
二、课程内容(3学时)
1.生物的初生代谢与次生代谢产物
2.生药的化学成分:糖类及苷类、皂苷类、强心苷类、生物碱类、醌类、香豆素类、黄酮类、萜类和挥发油、其他成分
3.植物化学成分的生源与生物合成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生药原植(动)物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及DNA分子标记鉴定的方法;熟悉生药鉴定的一般程序与方法;了解生药鉴定的意义。
二、课程内容(4学时)
1.生药鉴定的意义
2.原植(动)物鉴定
3.性状鉴定
4.显微鉴定
5.理化鉴定
6.DNA分子标记鉴定
第四章 生药和采收、加工与贮存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生药的一般采收原则和常见的药材干燥方法;熟悉药材在贮藏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防御措施;了解生药适宜采收期的确定。
二、课程内容(2学时)
1.生药的采收与产地加工
2.生药的贮存
第五章 中药的炮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熟悉中药炮制的方法;了解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与炮制机理。
二、课程内容(4学时)
1.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2.中药炮制的目的
3.中药炮制的方法
4.中药炮制机理
第六章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熟悉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熟悉影响生药品质的四个自然因素;了解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药典、局颁标准、地方标准);了解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二、课程内容(3学时)
1.影响生药品质的自然因素:生药的品种、植物的生长发育、植物的遗传与变异、植物的环境因素
2.生药质量的控制与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
(1)生药质量控制的依据
(2)生药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3)生药质量标准的制定
3.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
第七章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熟悉中药及天然药物申报资料项目及说明;了解我国生药资源概况;了解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了解中药和天然药物、天然保健食品、中药化妆品、海洋生药资源与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了解生药资源的综合利用;了解生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
二、课程内容(2学时)
1.我国生药资源概况
2.生药资源开发的层次与途径
3.中药和天然药物的开发
4.天然保健食品和中药化妆品的开发:保健品与化妆品
5.生药资源在其他方面的开发利用
6.生药资源的综合利用
7.海洋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8.生药活性成分的高通量筛选
第二篇 各 论
第八章 藻类、菌类生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藻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群的基本特点,以及常见的代表植物的特征及药用功效;了解藻类植物的分类及分类依据。掌握真菌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群的基本特点;掌握冬虫夏草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熟悉麦角、茯苓、灵芝、猪苓、雷丸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
二、课程内容(1学时)
1.藻、菌类生药的基本特征。
2.藻、菌类生药。
第九章 蕨类生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类群的基本特点;掌握绵马贯众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熟悉蛇足石杉、木贼、海金沙、狗脊、骨碎补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
二、课程内容(1学时)
1.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
2.蕨类植物重要生药
第十章 裸子植物类生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裸子植物植物的基本特征和主要科的基本特点;掌握麻黄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熟悉银杏叶、白果、松花粉、松香、侧柏叶、柏子仁、三尖杉、红豆杉、麻黄根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
二、课程内容(1学时)
1.裸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裸子植物类重要生药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类生药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掌握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分类依据;单子叶植物纲和双子叶植物纲的主要区别;掌握大黄、何首乌、黄连、川乌、白芍、淫羊藿、防已、厚朴、五味子、肉桂、延胡索、板蓝根、山楂、苦杏仁、黄芪、黄柏、沉香、丁香、人参、三七、当归、川芎、柴胡、马钱子、龙胆、薄荷、丹参、黄芩、洋金花、毛花洋地黄叶、地黄、金银花、天花粉、桔梗、茵陈、红花、苍术、木香、半夏、川贝母、麦冬、砂仁、莪术、天麻的基源(包括植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掌握蓼科、毛茛科、罂粟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豆科、大戟科、五加科、夹竹桃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天南星科、百合科、兰科植物的基本特点及其重要药用属;熟悉其它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
二、课程内容(30学时)
1.被子植物的主要特征
2.被子植物的分类和重要植物类生药
(1)双子叶植物纲:①原始花被亚纲:桑科、马兜铃科、蓼科、苋科、石竹科、睡莲科、毛茛科、小檗科、防已科、木兰科、樟科、罂粟科、十字花科、景天科、杜仲科、蔷薇科(蔷薇亚科、梅亚科、苹果亚科)、豆科(含羞草亚科、云实亚科、蝶形花亚科)、芸香科、橄榄科、楝科、远志科、大戟科、漆树科、卫矛科、鼠李科、锦葵科、藤黄科、瑞香科、使君子科、桃金娘科、五加科、伞形科、山茱萸科;②后生花被亚纲:杜鹃花科、木犀科、马钱科、龙胆科、夹竹桃科、萝藦科、旋花科、紫草科、马鞭草科、唇形科、茄科、玄参科、茜草科、忍冬科、败酱科、葫芦科、桔梗科、菊科
(2)单子叶植物纲:香蒲科、泽泻科、禾木科、莎草科、棕榈科、天南星科、百部科、百合科、薯蓣科、鸢尾科、姜科、兰科
第十二章 动物类生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全蝎、鹿茸、麝香、牛黄的基源(包括动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熟悉动物类生药的分类与其中所含化学成分;熟悉地龙等非重点动物类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了解动物与植物的区别及动物体基本结构与个体发育常用术语;了解动物的命名与分类、了解动物类生药鉴定的一般规律。
二、课程内容(2学时)
1.动物类生药概论
2.重要动物类生药选论
第十三章 矿物类生药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掌握朱砂的基源(包括动物拉丁名)、主产地、采收加工、性状特征、显微及理化鉴别特征、主要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功效;熟悉矿物类生药的鉴定;熟悉芒硝等非重点动物类生药的基源、性状特征、化学成分和功效;了解矿物的性质和重要矿物药的分类。
二、课程内容(1学时)
1.矿物类生药概述与鉴定:矿物的性质和矿物类生药的鉴定
2.重要矿物类生药:分类与选论
四、实验
见实验教学大纲
五、课外习题
见生药学习题集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多媒体教学为主,结合生药学光盘教学
七、学时分配
内 容 | 课堂讲授 | 实验课 |
第一篇 总论 |
|
|
绪论
| 2 |
|
第一章 生药的分类与记载 | 2 |
|
第二章 生药的化学成分及分析方法 | 3 |
|
第三章 生药的鉴定 | 4 |
|
第四章 生药的采收、产地加工与贮存 | 2 |
|
第五章 中药的炮制 | 4 |
|
第六章 生药质量标准的制订与控制 | 3 | 10 |
第七章 生药资源的开发利用
| 2 |
|
第二篇 各论 |
|
|
第八章 藻、菌类生药 | 1 |
|
第九章 蕨类生药 | 1 |
|
第十章 裸子植物类生药 | 1 |
|
第十一章 被子植物类生药 | 30 | 40 |
第十二章 动物类生药 | 2 |
|
第十三章 矿物类生药 | 1 |
|
总学时:108 | 58 | 50 |
(1)学生学过的专业课程较多,有的专业课开设较早,部分专业知识可能会有混乱和遗忘。
(2)生药学知识点较为繁杂,学生记忆较为困难。
(3)学生反映书上的理论知识过于抽象,配图过于简单或无配图,难于理解和掌握。
(4)学生对贵细药材兴趣较大,往往对如何鉴别药材真伪提出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