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属于专业基础课程,它是制订康复目标及康复治疗计划的依据。康复评定技术是收集评定对象的病史和相关资料,提出假设,实施检查和测量,对结果进行比较、综合、分析、解释,最后形成结论和障碍诊断的过程。
旨在培养学生熟练掌握常用各项康复评定内容和检查方法,对神经系统疾病、骨科疾病、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及代谢系统疾病的患者能进行正确的康复评定的能力。为后续的《运动治疗技术》、《疾病康复》、《作业治疗技术》等核心课程奠定基础。
1. 完成所有课程的学习;
2. 单元测验(30%):本课程一共有8次章节测验,题型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或填空题。每次测验需要在20分钟内完成,允许尝试3次,有效得分为3次中的最高成绩。最终测验的得分为每章测验平均分,占总成绩的30%;
3. 平时作业(30%):本课程一共有3次平时作业。要求在观看教学视频及课后操练习的基础上,完成老师随机分配的某个技术,本人在搭档身上完成整个操作流程,并拍摄视频,上传至平台。特别提醒,每人要批阅5份别人的作业才能获得他人评价自己作业的平均分。未参与互评者,只能获得50%的得分;未完成互评者,只能获得80%的得分,全部完成得满分。3次作业成绩每次10分,总分占总成绩的30%;
4. 参与课程讨论(10%):根据兴趣选择参与每个章节的讨论题目。在“课堂交流区”参加老师发起的讨论,发帖和回帖的数量≥10条及以上,不足10条,少1条扣1分。讨论得分占总成绩的10%。
5.期末考试(30%):包括10道单选题、5道多选题、5道判断题、10个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需要在60分钟内完成,只允许尝试1次。期末考试占总成绩30%;
课程总成绩满分100分。总成绩60分以上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并可申请相应证书,电子证书免费,纸质证书另收费。
人体解剖学、生理学、人体发育学等课程知识。
教学内容 | 学时 |
第一单元 身体结构和功能评定项目 |
|
1.1认识康复评定 | 1 |
1.2人体形态学测量 | 2 |
1.3发育性反射与反应评定 | 2 |
1.4感觉评定 | 2 |
1.5肌力的评定(上肢、下肢、躯干) | 10 |
1.6肌张力的评定 | 6 |
1.7关节活动度的评定 | 10 |
1.8特殊检查 | 4 |
1.9步态分析 | 4 |
1.10运动控制功能评定 | 4 |
1.11平衡功能评定 | 2 |
1.12协调功能评定 | 2 |
1.13心肺功能评定 | 2 |
第二单元 功能活动的评定项目 |
|
2.1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 4 |
第三单元 参与的评定项目 |
|
3.1生活质量评定 | 1 |
3.2职业能力评定 | 1 |
3.3环境评定 | 3 |
总计 | 60 |
1. 《康复评定技术》,王玉龙、张秀花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2014年6月第2版。
2.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康复医学与治疗技术》,燕铁斌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3. 《康评定学实训指导》本校自编教材(2018年第2版),赵露、汤从智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