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分析化学是化学及相关专业四大基础化学课程之一,2001年江苏大学三校合并组建以来,担负着本院及外院本科生的分析化学课程的教学,具体为:化学化工学院: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工程与工艺本科专业开设,授课人数为学院招生人数。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工程本科专业开设,授课人数为学院招生人数。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和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开设,授课人数为学院招生人数。医学院: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卫生检验与检疫和护理学本科专业开设,授课人数为学院招生人数。药学院:药学、药物制剂、制药工程本科专业开设,授课人数为学院招生人数。

   《分析化学》课程建设已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分析化学》荣获2006年江苏大学校一类精品课程,《分析化学》荣获2006年江苏省二类精品课程。《分析化学》课程主要知识点视频已于2018年10月份在“好大学在线”网站成功运行,目前在线选课人数近150人,学生所在高校包括江苏大学、黑龙江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分析化学》在线课程受到了学生及多个高校单位教师的广泛好评。



证书要求

考核形式

考核要求

考核权重

备注

视频学习进度,在线知识点习题回答,课堂表现,小测试

视频学习次数、习题正确率、课堂提问互动、小测试结果

0.3

 

视频学习结束后,综合知识考试

按教学目标进行考试

0.7

 


预备知识

学习本课程学生需具备如下课程基础:

  1. 无机化学;

  2. 有机化学;

  3. 无机化学实验

 

授课大纲

第一章 概论

(一)课程内容

1.分析化学的定义、任务和作用;

2.分析方法的分类与选择;

3.分析化学的发展简史与发展趋势;

4.分析化学过程及分析结果的表示;

5.滴定分析法概述;

6.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

7.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二)教学要求

了解分析化学的任务与作用。了解各种分析方法的特点和原则。掌握基准物质和标准溶液的概念。学会常见滴定分析中的计算。

(三)重点与难点

1.理解物质的量浓度、滴定度的含义,掌握相互换算的方法;

2.标准溶液浓度的标定。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集和制备

(一)课程内容

1.试样的采集;

2.试样的制备;

3.试样的分解;

4.测定前的预处理。

(二)教学要求

了解试样的采集和制备过程。了解试样分解的方法和预处理过程。

(三)重点与难点

试样分解的方法和预处理。


第三章 分析化学中的误差与数据处理

(一)课程内容

1.分析化学中的误差;

2.有效数字及其运算规则;

3.分析化学中的数据处理;

4.显著性检验;

5.可疑值取舍;

6.提高分析结果准确度的方法。

(二)教学要求

了解误差和偏差的意义和表示方法,了解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意义和区别。掌握有关绝对误差、相对误差、平均偏差、相对平均偏差、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等计算。掌握平均值置信区间、t检验法、F检验法和可疑值取舍的运算及判断。

(三)重点与难点

1. 准确度和精密度的意义和区别;

2.标准偏差、相对标准偏差、平均值置信区间等计算;

3.显著性检验和可疑值取舍。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一)课程内容

1.溶液中的酸碱反应与平衡;

2.酸碱组分的平衡浓度与分布系数;

3.溶液中H+浓度的计算;

4.酸碱缓冲溶液;

5.酸碱指示剂;

6.酸碱滴定原理;

7.终点误差;

8.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

掌握酸碱滴定中氢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掌握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原理与选择原则。掌握准确滴定、分步滴定的判据。了解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三)重点与难点

1. 分布系数的推导和应用;

2. 不同物质中H+的计算;

3. 滴定曲线的绘制、指示剂的选择。


第五章 络合滴定法

(一)课程内容

1.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络合物;

2. 络合物的平衡常数;

3. 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

4. 络合滴定法的基本原理;

5. 准确滴定与分别滴定判别式;

6. 络合滴定中酸度的控制;

7. 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8. 络合滴定方式及其应用。

(二)教学要求

了解副反应、酸效应、条件稳定常数等概念。掌握金属离子能够被准确滴定的判别式,掌握配位滴定金属离子最高允许酸度的计算。了解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及选择。了解配位滴定各种方式的特点与应用。掌握配位滴定结果的计算。

(三)重点与难点

1. 络合物的平衡常数、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的计算;

2. 金属指示剂的变色原理和要求、终点误差的计算;

3. 掩蔽、解蔽、提高络合滴定选择性的途径。


第六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一)课程内容

1. 氧化还原平衡;

2. 氧化还原滴定原理;

3. 氧化还原滴定中的预处理;

4. 常用的氧化还原滴定法;

5. 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

(二)教学要求

了解氧化还原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和离子浓度的变化规律,了解选择指示终点的适当方法。掌握高锰酸钾法 、重铬酸钾法和碘量法的原理与应用。掌握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

(三)重点与难点

1. 条件电极电位的计算;

2. 预氧化和预还原的概念和应用;

3. 氧化还原滴定的计算。


第七章 沉淀滴定法和滴定分析小结

(一)课程内容

1. 沉淀滴定法;

2. 滴定分析小结。

(二)教学要求

掌握摩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的原理和特点。掌握沉淀滴定法的应用和计算。

(三)重点与难点

摩尔法、佛尔哈德法和法扬司法的中指示剂原理。

第八章 重量分析法

(一)课程内容

1. 重量分析法概述;

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3. 沉淀的类型和沉淀的形成过程;

4. 影响沉淀纯度的主要因素;

5. 沉淀条件的选择;

6. 有机沉淀剂。

(二)教学要求

了解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了解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及提高沉淀纯度的措施。掌握晶形沉淀与非晶形沉淀的形成条件。掌握重量分析的有关操作及分析结果的计算。

(三)重点与难点

1.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2. 不同形式沉淀的条件。


参考资料
  1. 廖力夫,刘晓庚,邱凤仙主编. 分析化学,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2. R.Kellner等编,李克安,金钦汉等译. 分析化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3. 梁文平,庄乾坤主编. 分析化学的明天,科学出版社,2003.

  4. 张锡瑜等编著. 化学分析原理,科学出版社,2000.

  5. D. C. Harris. Quantitative Chemical Analysis(5th ed), New York : W.H. Freeman,  1999.

  6. 北京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教学组. 基础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