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谈起新闻道德,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记者该不该收红包,还是为何虚假新闻泛滥成灾?

谈起新闻法规,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是偷拍暗访算不算违法,还是言论自由的边界问题?

新闻伦理和道德属于哲学范畴,新闻法规属于法学门类,这就意味着本课程会跨越两个学科,既解析新闻传播活动的内部自律问题,也关涉传播活动的外部规范问题;既要将具体的问题讲清谈透,也要将抽象思辨的问题形塑边界。

中国新闻媒体面临着职业道德失范与伦理认知纷争的双重困境,新闻道德的失范,可以依靠提高“职业自律准则”,形成职业共识来达到;而新闻伦理纷争,则需要提高伦理认知,增强辩论的空间来完成。在这个意义上,法律和法规反倒是“自律”和“辩论”的中介环节,它比“自律”更显“他律”,因为有警戒线;同时又比“辩论”有“冷却”效果,可以在文化及价值观差异中寻找最低限度的“共识”。

所以,本课程将带领大家探寻新闻职业的道德共识,也会分析新闻伦理争议的源头,同时在中国新闻传播法的框架下,我们也会审视新闻传播活动过程中各类主体的法律关系。对于新媒体所带来的一系列新问题,也会有极大的启发。



证书要求

课程总成绩=单元测验(30%)+课后作业(20%)+期末考试(50%)

  1. 元测验(30%),每周一次,包括若干选择判断填空,每题1分,整个课程共有30道题,共计30分;

  2. 课后作业(20%),本课程会安排两次课后作业,每次10分,共计20分,需要学员完成,采取同伴互评的形式;

  3. 期末测验(50%),将根据课程内容安排期末考试,共50分。

期末总成绩达到60分以上者,即可获得合格证书。

期末总成绩达到80分以上者,方可获得优秀证书。

*作业提交时间及方式届时发布课程公告通知。

证书有两种,一种是免费的电子版证书,一种是收费的认证证书(含纸质版和电子版两个版本,且可以在线验证)。收费认证证书收费为100/人工本费成绩60-80分为“合格”,80分(含)以上为“优秀”,证书上会有体现。

信息确认无误后,我们会尽快将认证的纸质版证书发送。之后系统会以邮件方式为交费的学友发送认证的电子版证书。收费认证证书申请结束之后,会给没有申请收费认证的学员发放免费的电子证书,请各位学员一定记得在设置里填写“真实姓名”项,以保证证书信息准确。


预备知识

好奇就是最好的预备知识!

参考教材:《媒介伦理教程》,江作苏/李理,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本课程配套案例库(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媒介案例库):https://media-ethic.ccnu.edu.cn/index.htm

授课大纲

第一讲:导论

1.1 基本概念

1.3 法律权利与良知正义

1.4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与路径

1.2 建立“传播即伦理”的意识

第一讲单元测验

第二讲:国家与个人篇——“媒商”与风险传播伦理

第二讲单元测验

2.1 底线意识体现于风险传播

2.4 风险传播的制度建设

2.3 应急传播的社会责任

2.2 风险社会中的应急传播特点

第二讲单元作业

第三讲:识别新闻篇——新闻传播伦理失范之虚假新闻

3.1.3 虚假新闻的成因

3.1.1 虚假新闻的定义、历史

3.1.2虚假新闻的表现形式、特征

第三单元测试

3.1.4 虚假新闻的危害、治理

第四讲:识别新闻篇——新闻传播伦理失范之低俗新闻

3.2.4 低俗新闻的危害、治理

3.2.3 低俗新闻的原因

3.2.2 低俗新闻的表现

3.2.1 低俗新闻的含义、历史

第四单元测试

第五讲:传播行为篇——有偿新闻与冷漠新闻

第五单元测试

4.1.2 有偿新闻:违法敲诈与敛财失伦

4.1.3 冷漠新闻:传媒报道与人文关怀

4.1.1 新闻传播行为的道德意义

第六讲:传播行为篇——媒介审判

第六单元测试

4.2.1 媒介审判的概念、表现及发展

4.2.2 媒介审判的负面影响

4.2.3 中国是否存在“媒介审判”的争议

4.2.4 如何实现新闻自由和公正审判的平衡

第七讲:传播行为篇——广告伦理

4.3.1 广告伦理的定义及特征

4.3.4 广告发布的基本原则

第七单元测试

4.3.2 广告伦理的社会功能

4.3.3 广告伦理失范的表现

第八讲:自我保护篇——新闻报道与名誉权侵害问题

第八单元测试

5.1.4 文学艺术评论与名誉侵权问题

5.1.1 新闻报道侵害名誉权概述

第八单元作业

5.1.2 商业性质报道与名誉侵权问题

5.1.3 婚姻、情感、家庭纠纷报道与名誉侵权问题

第九讲:自我保护篇——新闻报道与隐私权侵害问题

第九单元测试

5.2.3 隐私权与知情权冲突问题

5.2.2 新闻活动中常见的隐私权问题

5.2.4 新媒体环境下隐私权保护问题

5.2.1 隐私权问题概述与法律保护

第十讲:权利与责任篇 ——消息来源保护

第十单元测试

6.1.4 主流媒体关于消息来源的规范

6.1.3 各国法律及职业道德准则的相关规定

6.1.1 消息来源的相关概念

6.1.2 消息来源保护与否的价值评估

第十一讲:权利与责任篇——著作权保护

第十一单元测试

6.2.1 著作权的定义

6.2.3 新媒体时代的著作权侵权现象

6.2.4 新媒体时代著作权保护原则与实践

6.2.2 著作权理念发展史

第十二讲:总结篇——全球新闻伦理困境与解决参考模式

第十二单元测试

7.1.3 直面当前全球媒介伦理的困境

7.1.1 产生全球新闻伦理的政治资源

7.1.2 建立全球媒介伦理的可能性

7.1.4 解决媒介伦理困境的参考模式

第七部分:总结篇——媒体环境下的媒介伦理建设

第十三单元测试

7.2.2 加强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法治建设和“新闻专业主义”

7.2.4 全球视野下的新媒体媒介伦理

7.2.1 建立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道德规范

7.2.3 推进新媒体环境下动态数据库教育进程

参考资料
  1. 《媒介伦理教程》江作苏/李理,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

  2. 《媒体道德与伦理案例教学》,展江,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104年;

  3. 《媒介伦理案例与道德推理》(第九版),克利福德·G·克里斯琴斯等,2014年;

  4. 《传播伦理与法规概论》,陈绚,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 《新闻传播伦理与法规:理论及案例评析》牛静,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



常见问题

课程资源中,一部分来自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媒介伦理在线案例库”;还有部分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