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学》课程是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测绘、地理教育、土地资源规划与管理、旅游资源规划与管理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由于《地图学》课程具有多学科集成、渗透性强、应用范围广、理论与技术并重等特点,自然形成了地图学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不可替代与不可忽视的地位。地图学课程作为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中坚力量”,以自然地理、测量学课程为基础,通过地图学课程,培养学生地理现象抽象、空间认知与思维、地图表达的能力,为专业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地图学精品课程的建设,对整个学科课程体系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课程共32课时,由22课时理论部分和10课时实验部分组成,理论部分分为必修课时和选修课时,主要内容包括:地图及地图学的基本概念、地图投影、地图符号与地图设计、地图概括、普通地图、专题地图、电子地图的理论与方法,并掌握常用地图制图软件以及电子地图软件平台的操作,为后续其它地理信息系统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线上测试10%+课堂考勤10%+实验10%+线上作业10%+期末60%
测量学,自然地理学的相关知识。
第一章 引论
1.1地图
1.2地图学
1.3地图制作方法简介
1.4地图学发展简史及地图学进展
基本要求:掌握地图学定义、地图学的分支学科、地图的基本特性、构成要素和分类;了解地图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现代地图学理论;了解地图及地图学的发展历史、现代地图的功能及其应用、地图制作方法。
重点:地图学概念、地图的构成要素和基本特征、地图的分类;
难点:地图、遥感影像及其他图形图像等的区别。
第二章 地图的数学基础
2.1地球椭球体与大地控制
2.2地图比例尺
2.3地图投影概述
2.4常用地图投影
2.5地图投影的判别和选择
2.6 地图投影的自动生成和转换
实验一、GIS软件中的各种投影
基本要求:掌握地图投影的变形、掌握地图投影的种类和适用范围。
重点:地图投影的构成方法、分类和应用范围。
难点:地图投影的变形,各种地图投影的经纬网形态、变形分布和适用范围。
第三章 地图语言:地图符号系统
3.1地图符号概述
3.2地图符号视觉变量及其视觉感受效果
3.3地图符号的设计
3.4地图色彩
3.5地图注记
实验二、地图符号设计与制作
基本要求:掌握地图符号、地图符号的构成要素、各种变量及其表示;掌握地图注记、注记的排列方法、配置原则;了解地图符号的形成过程和感受效果。
重点:地图符号的主要构成要素、地图符号视觉变量。
难点:地图符号的系统化、地图符号的视觉变量及其视觉感受效果。
第四章 地图概括
4.1地图概括概述
4.2地图概括原理
4.3 地图概括自动化
实验三、地图概括
基本要求:地图概括的影响因素、基本方法;了解地图概括的数量分析方法。
重点: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难点:地图概括的基本方法。
第五章 普通地图
5.1普通地图概述
5.2自然地理要素的表示
5.3社会经济要素的表示
5.4地图方向和地形图查询
5.5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地图数据库产品
实验四、地图矢量化
基本要求:掌握普通地图的符号系统;了解地图方向和地形图查询。
重点:普通地图的符号系统。
难点:普通地图的符号系统。
第六章 专题地图
6.1专题地图概述
6.2专题要素的特征和表示方法
6.3地图集
实验五、专题地图制作
基本要求:专题地图的定义、基本类型、基本类型及其功能。掌握专题地图的特征、类型与构成要素、专题地图的各种表示方法;了解地图集的特点及分类。
重点:专题地图各种表示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
难点:专题地图各种表示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
第七章 地图设计与制作
7.1地图编制的一般过程
7.2普通地图设计编绘
7.3专题地图设计
7.4 地图的制版印刷
7.5 地图制作新技术
基本要求:了解地图编制的方法;掌握地图编制的一般程序;掌握地图制图的基本原则、要求和方法;掌握专题地图设计。
重点:地图编制的一般程序、专题地图设计。
难点:专题地图设计。
第八章 现代地图制图技术
8.1计算机地图制图概述
8.2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硬设备
8.3计算机地图制图的软设备和数据库
8.4计算机地图制图的编辑和制作
8.5遥感制图
8.6地理信息系统制图
8.7 电子地图系统
基本要求:了解本章内容;掌握计算机专题地图制作,包括底图内容和专题内容;掌握专题地图编绘方法和程序;根据要求,利用计算机设计制作专题地图,并写出设计书。
重点和难点:计算机专题地图的设计与制作
第九章 地图的分析与应用
9.1地图分析概述
9.2地图分析的技术方法
9.3地图分析应用
9.4地形阅读及野外应用
基本要求:了解地图分析的目的和各种分析的方法;实现地形图、旅游地图的读图、用图。
重点:地形图、专题地图的阅读和使用。
难点:地形图的阅读分析和量算。
1、马耀峰、胡文亮等.地图学原理.科学出版社.2004
2、王家耀、孙群、王光霞、江南、吕晓华. 地图学原理与方法,科学出版社,2006.
3、祝国瑞. 地图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蔡孟裔,毛赞猷,田德森,周占鳌.新编地图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5、廖克.现代地图学. 科学出版社,2003.
6、黄仁涛等,专题地图编制.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7、王光霞等,地图设计与编绘,测绘出版社,2011(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
8、龙毅,温永宁,盛业华.电子地图学.科学出版社, 2006
9、 M. J. Kraak等,Cartography: Visualization of Spatial Data, Guilford Publication, 2010
1、什么叫地图适宜载负量?
地图表达时,一定的图幅面积,都有一个适宜于用户阅读的信息载负量,不同的地图符号其信息载负量的计算方法不一样。
2、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区别是什么?
这两种方法都是在图斑范围内用颜色、网纹、符号等手段显示其质量特征。 它们的差别是: 质底法表示的是布满全区的面状分布现象,分类以布满全区的现象为对象,图面不可能有空白,图斑也不可能有交叉和重叠; 范围法表示的是各自独立的间断成片现象,无这些现象的地方出现空白,现象有重叠分布的,图斑也就会产生重叠和交叉。
3、制图数据的来源有哪些?
用于制图的数据来源于地图资料、影像资料、统计资料和各种文字资料。 ①地图资料 地图资料是编图所用资料的主要来源,它包括以下几种类型的地图:地形图、各种专题地图、全国性的指标图和国界(系列)样图 ②影像资料 影像资料包括卫星像片、航空像片和地面摄影像片 ③统计资料 统计资料是制作专题地图中一个重要类别地图——统计地图的基本依据。我国各级政府都有相应的统计部门,各专业部门也都有相应的统计机构,这些部门和机构不断地收集、整理和发布各种统计数据。 ④文字资料 用于编图的文字资料有以下几类: 地理考察资料、各种区划资料、政府文告、报刊消息和各种地理学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