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面对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开设,目的是介绍当代宏观经济学研究中普遍采用的现代方法和框架,构建具备微观经济学基础的宏观经济学模型,较初级宏观经济学更深入地考察经济波动、经济增长以及宏观经济学中的重大课题。
本课程致力于采用与当今宏观经济学研究相一致的方法讲授中级宏观经济学,为学习者进一步学习高级宏观经济学奠定基础。为实现这一目的,本课程选取斯蒂芬.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第五版)》作为教材,结合Garín, Lester & Sims的“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Chugh的“Modern Macroeconomics”,巴罗《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等教材中的有关内容作为补充。中级层次的宏观经济学课程存在着多本被广泛使用的教科书(例如,曼昆《宏观经济学(第九版)》、多恩布什、费希尔、斯塔兹的《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版)》,等等),但其中大多数教材在内容上属于对初级宏观经济学知识的补充,在框架上与当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框架存在较大差异。威廉森的《宏观经济学》强调现代宏观经济学模型中的微观经济学基础,对模型评价和政策设计的分析清晰且易于实现。同时,为了展现威廉森《宏观经济学》教材中未着重介绍的数学推导、银行部门、金融体系和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内容,本课程将在进阶材料中详细介绍借鉴自其他优秀教材的内容。
本课程依次介绍以下内容:
第1部分包括导论和衡量问题。第1讲描述了本课程采用的学习方法和学生应掌握的主要思想。本讲联系近来宏观经济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概括了本课程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以及研究这些问题的重点所在。第2、3讲讨论了衡量问题,首先涉及的是国内生产总值、价格、储蓄和财富,然后是经济周期,最后阐述一组重要的经济周期事实,这些事实将用于评价不同的经济周期理论。
第2部分将研究宏观经济理论。第4讲将详细研究消费者和厂商行为。在第5讲采用单一的代表性消费者和单一的代表性厂商来刻画经济中全部消费者和全部厂商的行为的方法,来构建的一时期模型。然后,使用一时期模型用来说明政府支出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如何影响产出、就业、消费和实际工资,并且分析比较所得税对总体活动和政府税收收入所产生的影响。第6章研究了失业的搜寻模型,该模型刻画了宏观经济背景下劳动市场表现的一些重要细节问题。搜寻模型能使我们理解失业的决定因素,可以解释美国最近出现的一些返程的劳动市场表现。
第3部分开始研究经济增长的动态过程。第7讲讨论了一组经济增长事实,然后用这些事实来思考经济增长模型。要介绍的第一个增长模型是Malthus增长模型,该模型较好地预测了工业革命前世界经济增长的特征,但它没有预计到1800年以后发达国家出现的人均收入的持续增长。要考察的第2个增长模型是Solow增长模型,该模型较好地解释了有关现代经济增长的一些重要观察结果。第7讲紧接着介绍了增长核算,这种核算是分解增长源泉的方法。第8讲根据Solow增长模型的预测讨论了各国间的收入差距,并介绍了内生增长模型。
第4部分运用消费者和厂商行为的理论构建两时期模型。第9讲利用两时期模型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储蓄决策和政府赤字对经济的影响。第10讲扩展了两时期模型,使之包括信贷市场缺陷,这对于理解最近的全球金融危机、财政政策和社会保障非常重要。然后,我们将两时期模型对进一步扩展,将投资行为纳入第11讲的实际跨期模型,使模型能够解决更广泛的宏观经济问题。实际跨期模型奠定了本课程剩余内容的研究基础。
第5部分将货币引入第11讲的实际跨期模型中,以构建货币跨期模型。第12讲用货币跨期模型探讨货币和其他支付手段的作用,分析货币供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研究货币政策的作用。第13讲和第14讲研究了工资和价格具有灵活性的经济周期理论以及新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比较和对比分析,并考察了不同的经济周期理论与经验数据的拟合情况及其如何帮助我们认识美国近来经济周期的变化情况。
第6部分介绍国际宏观经济学。第15讲用第9讲和第11讲的模型研究了经常账户盈余的决定因素以及来自国外的宏观经济冲击的影响。第16讲阐明了汇率是如何确定的,并在存在国际商品和资产贸易的开放经济下探讨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
第7部分考察宏观经济学中的一些重大课题。第17讲讨论了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货币政策对货币膨胀和总体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银行和存款保险问题。第18讲分析了中央银行因不能对低通货膨胀政策作出承诺而会引起通货膨胀。本讲还讨论了美国过去25年通货膨胀是如何被遏制的,以及目前的货币政策如何使得美国经济处于未来发生通货膨胀的危险之中。
60分到84分获得合格证书,85分或以上获得优秀证书。
在线单元测试,占总成绩的50%;参加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预先了解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中级微观经济学。进阶内容需要掌握经济学中的优化方法。
1. 导论
1.1. 何谓宏观经济学
1.2. 国内生产总值、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
1.3. 宏观经济模型
第1章作业
2. 衡量
2.1. 衡量GDP:国民收入与生产账户
2.2. 名义GDP、实际GDP和价格指数
2.3. 储蓄、财富和资本
2.4. 劳动力市场衡量
第2章作业
3. 经济周期的衡量
3.1. GDP波动的规律性
3.2. 联动
3.3. GDP的构成
3.4. 名义变量
3.5. 劳动市场变量
3.6. 季节调整
3.7. 联动总结
第3章作业
4. 消费者和企业行为:工作-闲暇决策和利润最大化
4.1. 典型消费者
4.2. 典型企业
第4章作业
5. 封闭经济下的一时期宏观经济模型
5.1. 政府
5.2. 竞争性均衡
5.3. 最优
5.4. 用模型分析:政府购买变化的影响
5.5. 用模型分析: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
第5章作业
6. 搜寻和失业
6.1. 劳动力市场事实
6.2. Diamond-Mortensen-Pissarides的搜寻与失业模型
6.3. 基于DMP模型的分析
6.4. 凯恩斯主义DMP模型
第6章作业
7. 经济增长:马尔萨斯和索洛
7.1. 经济增长事实
7.2. 马尔萨斯经济增长模型
7.3. 索洛模型:外生增长
7.4. 增长核算
第7章作业
8. 各国收入差距与内生增长
8.1. 趋同
8.2. 内生增长:人力资本积累模型
第8章作业
9. 两时期模型:消费-储蓄决策与信贷市场
9.1. 经济的两时期模型
9.2. 李嘉图等价定理
第9章作业
10. 信贷市场缺陷:信贷摩擦、金融危机和社会保障
10.1. 信贷市场缺陷和消费
10.2. 信贷市场缺陷、不对称信息与金融危机
10.3. 信贷市场缺陷、有限承诺与金融危机
10.4. 社会保障计划
第10章作业
11. 包含投资的实际跨期模型
11.1. 典型消费者
11.2. 典型企业
11.3. 政府
11.4. 竞争性均衡
11.5. G暂时性增加的均衡效应:激励、乘数与挤出
11.6. 当期资本存量K下降的均衡效应
11.7. 当期全要素生产率z提高的均衡效应
11.8. 未来全要素生产率z'提高的均衡效应
第11章作业
12. 货币、银行、价格和货币政策
12.1. 什么是货币?
12.2. 货币跨期模型
12.3. 货币供给量增加与货币中性
第12章作业
13. 价格和工资具有灵活性的经济周期模型
13.1. 实际经济周期模型
13.2. 凯恩斯主义协调失效模型
13.3. 新货币主义模型:金融危机与流动性不足
第13章作业
15. 商品和资产的国际贸易
15.1. 两时期小型开放经济模型:经常账户
15.2. 生产、投资和经常账户
第15章作业
16. 开放经济中的货币
16.1. 名义汇率、实际汇率和购买力平价
16.2. 浮动汇率和固定汇率
16.3. 浮动汇率制下的货币小型开放经济模型
16.4. 固定汇率制下的货币小型开放经济模型
16.5. 资本管制
第16章作业
17. 货币、通货膨胀和银行
17.3. 货币跨期模型中的长期通货膨胀
17.4. 金融中介和银行
第17章作业
18. 通货膨胀、菲利普斯曲线和中央银行承诺
18.1. 菲利普斯曲线
18.2. 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预测与美联储的双重任务
第18章作业
1*.《宏观经济学(第五版)》,[美] 斯蒂芬•D•威廉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 Stephen D. Williamson, 2017. Macroeconomics, 6th ed. Pearson.
3. 《宏观经济学(第九版)》,[美] N•格里高利•曼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宏观经济学:现代观点》,[美] 罗伯特•J•巴罗,格致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
出版社
5. Julio Garín, Robert Lester, Eric Sims, 2018. Intermediate Macroeconomics.
6. Sanjay K. Chugh, 2015. Modern Macroeconomics. MIT Press.
Q : 本课程与基于曼昆《宏观经济学》教材的中级宏观经济学在难度和定位上有什么差异?A : 本课程在西南财经大学开设时面向的是高年级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曼昆《宏观经济学》、多恩布什等《宏观经济学》教材的内容和难度属于面向大一、大二本科生开设的(初级)宏观经济学。
Q : 本课程需要用到很多数学吗?A : 基本内容(涵盖参考资料1~4)不需要,进阶内容(参照参考资料5~6)需要用到初级层次的经济学优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