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干预的效果、教学心理,以及学校组织的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把心理学的理论或研究所得应用在教育上。
至少要及格吧
需具备一定的《普通心理学》基础。
(一)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 | 教学模块 | 主要教学内容 | 支撑的课程目标及要求 | 学时 |
1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存在问题及趋势 |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理解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熟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2.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培养从事教学研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教育心理学和未来从事教学工作的兴趣。 | 2 |
2 | 第二章 教师的心理成长 | 第一节 教师的职业角色与心理品质 第二节 教师的专业发展与职业生涯 第三节 教师的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教育 | 1.了解教师角色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理解教师成长心理,掌握促进教师心理健康的理论与方法; 2.培养进行职业规划、克服职业倦怠的能力; 3.使学生养成教师职业的神圣感、使命感,有追求理想教师境界的意识、价值观和信念。 | 2 |
3 | 第三章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 第一节 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其规律 第二节 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与教育 第三节 个体差异与教育 | 1.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其规律,了解学生在智力、人格和认知方式上的个别差异,掌握儿童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2.能运用心理发展理论和规律知识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心理,做到因材施教; 3.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培养理解学生、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情操。 | 4 |
4 | 第四章 学习迁移与学习策略 | 第一节 学习概述 第二节 学习迁移 第三节 学习策略 | 1.了解学习迁移的概念和类型,理解学习迁移和学习策略的理论,掌握促进学习迁移和学习策略的教学原则 2.能够运用学习迁移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 3.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学习观与教学观,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基础。 | 4 |
5 | 第五章 学习的动力系统 | 第一节 学习动力系统概述 第二节 学习需要及其培养 第三节 学习兴趣及其培养 第四节 学习动机及其培养与激发
| 1.识记学习动机、学习兴趣、自我效能感基本概念,理解并运用成就动机理论、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掌握激发与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2.能够运用学习动力系统的理论和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 3.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学习观与教学观,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基础。 | 4 |
6 | 第六章 学习理论与教育启示 |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二节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三节 新近的学习理论 | 1.掌握学习的含义、学习的类型,理解并运用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促进教学, 2.理论结合实践,能够运用学习理论开展教育教学; 3.使学生形成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勤于思考、学会学习等良好的习惯。 | 2 |
7 | 第七章 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 | 第一节 知识学习与能力概述 第二节 知识学习的过程 第三节 能力的培养 | 1.了解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理解学习的过程及其特点,掌握能力培养,尤其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能力提升的规律和方法, 2.能够运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的理论和知识促进学生知识学习的效果; 3.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学习观与教学观,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基础。 | 4 |
8 | 第八章 技能学习与训练 | 第一节 技能学习概述 第二节 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与训练 第三节 心智技能的形成过程与训练
| 1.理解技能、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的概念,掌握培养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的策略, 2.能够运用技能学习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技能学习的效果; 3.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学习观与教学观,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基础。 | 2 |
9 | 第九章 品德学习与培养 | 第一节 品德概述 第二节 品德的形成与培养 第三节 品德不良的矫正 | 1.了解品德结构,理解中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掌握促进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2.能够运用学习迁移的理论知识促进学生学习的效果; 3.培养学生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高尚情感,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基础。 | 4 |
10 | 第十章 学习心理卫生与辅导 | 第一节 学习中的高原现象与对策 第二节 学习中的心理疲劳与对策 第三节 常见学习心理问题与辅导 | 1.理解高原现象、心理疲劳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其辅导方法; 2.能够运用学习心理卫生的知识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 3.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教学观,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基础。 | 2 |
11 | 第十一章 心理健康教育 | 第一节 心理卫生概述 第二节 常见的心理问题 第三节 常见心理问题的辅导 | 1.理解心理卫生的概念,了解常见的心理问题,了解心理问题辅导的方法; 2.能够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3.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理论素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发展观,为将来从事教师职业打下基础。 | 2 |
12 | 第十二章 学习的测量与评定 | 第一节 学习测量与评定概论 第二节 学习测量与评定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学习测量与评定的方法 | 1.理解学习测量与评定的含义、功能及其分类,掌握学习测量与评定的方式方法,了解常见的标准化测验; 2.能够运用学习测量与评定的理论和知识指导学生准备考试,能够编制测验,对学生学习进行测量和评定; 3. 有意识养成教师职业的神圣感、使命感,有追求理想教师境界的意识、价值观和信念。 | 2 |
13 | 总复习 | 对学期所学内容总结及答疑
| 1.熟练掌握本课程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及理论; 2.提高学习能力、综合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心理素质。 | 2 |
(二)实践(实训)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序号 | 实践(实训)项目名称 | 实践(实训)要求 | 支撑的课程目标 | 学时 |
1 | 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 撰写案例分析《青年毛泽东的成长与发展》 | 1.掌握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心理发展与教育的理论和知识分析学生的能力; 3. 培养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态度和技能、开放的思维方式。 | 4 |
2 | 品德学习与培养 | 设计并开展一次德育活动,撰写德育活动报告,有方案、有过程、有结果 | 1.掌握品德学习与培养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品德学习与培养的理论和知识设计品德教学、开展德育活动的能力; 3. 培养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态度和技能、开放的思维方式。 | 4 |
3 | 学习的测量与评定 | 自编期末测验试卷一套 | 1.掌握学习的测量与评定相关知识; 2.培养学生运用学习的测量与评定的理论和知识分析学生的能力; 3. 培养独立思考、合作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态度和技能、开放的思维方式。 | 4 |
(一)推荐教材
《教育心理学》,赵俊峰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12月第1版。
(二)学习资源
1.《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第10版·中文版)》,罗伯特·斯莱文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2016年8月第1版。
2.《教育心理学:主动学习版(原书第12版)》,安妮塔·伍尔福克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7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