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影视鉴赏》作为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之一,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

       本课程以情境教学理论为指引,精心选取并剪辑了300余部经典影片的200多个经典片段,在确保授课知识体系完整性的同时,通过影视鉴赏课程理论要点与经典片段的一一对应中帮助学生提升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强调知识、能力、情感培养的统一,最终形成学生健康、多元、开放的审美情趣。

证书要求

本课程满分为100分,其中:


(一)平时考核占40%

1. 完成课程所有的视频学习;

2. 积极参与课程讨论,完成至少6次课程讨论(必须是在“课堂交流区”的讨论才计入成绩,对在“其他讨论区”发起有探讨意义和价值的主题讨论的同学,将给予适当加分)

3. 其他:对课程有特殊贡献的学员,可获得5~10分加分(课程总分100),包括推广课程、积极帮助其他学员、积极帮助改进课程。


(二)结课论文占60%。

结合所学理论知识,自选角度,就课堂上所鉴赏过的影视片段或影片之一,深入分析影片(包括主题、画面、色彩使用、风格、技术手段、镜头运用等等方面,可挑选其中一点或几点),并就此进行论文写作。


要求:


1、题目自拟,字数为2000字,统一持“方格”稿纸手写;

2、可参考网络、书籍、杂志或论文等,但勿对影片剧情进行大篇幅介绍,不得抄袭;

3、格式规范(须具备标题、摘要、关键词以及注释);

4、首页注明学号、姓名、学院专业及班级。


注:如发现雷同或抄袭论文,将对最终成绩造成严重影响。


授课大纲

课程学习导航

学习导航

学习目标

第一章 认识电影

1.1 走进“第七艺术”

1.2 娱乐功能:影视故事消费的起点

1.3 电影特技的奥秘

1.4 艺术奇观:《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赏析

1.5 电影中的表演艺术

1.6价值表现:电影的灵魂

1.7 电影剧本中的矛盾和冲突(上)

1.8 电影剧本中的矛盾和冲突(下)

第一单元测试

第二章 电影美学思潮与流派

2.1 写实主义电影美学思潮

2.2 纪录片与写实主义

2.3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2.4 梁赞诺夫"爱情三部曲"与现代俄罗斯电影

2.5 美与殇:《圆明园》赏析

2.6 现代主义电影美学思潮

2.7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2.8 绝望中的憧憬:《黑暗中的舞者》赏析

2.9 娱乐主义电影美学思潮

2.10 类型片与造梦工厂

2.11 电影中的经典爱情

2.12 好莱坞的西部神话

第二单元测试

第三章 影视鉴赏的声画元素

3.1 电影画面与构图

3.2 景别的综合运用

3.3 电影中的光与影(上)

3.4 电影中的光与影(下)

3.5 《霸王别姬》与音响运用

3.7 《重庆森林》与人物独白

3.8 电影中的音乐(上)

3.9 电影中的音乐(下)

3.10 红色旋律的影像记忆(上)

3.11 红色旋律的影像记忆(下)

第三单元测试

第四章 蒙太奇与长镜头

4.1 蒙太奇的美学特征

4.2 蒙太奇的主要功用

4.3 蒙太奇与故事表现

4.4 长镜头的美学特征

4.5 长镜头与场面调度

4.6 纪实性长镜头的运用

4.7 电影的时间与空间(上)

4.8 电影的时间与空间(下)

第四单元测试

第五章 中国电影的花样年华

5.1 中国电影的源起

5.2 一代宗师蔡楚生:电影中的现实主义(上、下)

5.3  市场化与民族化:张艺谋的“大片时代”

5.4 平民化:冯小刚的市民电影

5.5 后现代主义与艺术性:姜文的风格化电影

5.6  现实与历史:陆川的电影探索

5.7 香港电影的多元化(上)

5.8 香港电影的多元化(下)

5.9 周星驰的“无厘头”与后现代喜剧

5.10  侯孝贤的“悲情城市”

5.11 李安的“饮食男女”

5.12 从“主旋律”到“新主流”:讲好中国故事的“电影类型化叙事”

5.13 真善与风骨:谢晋电影的艺术良知

5.14江西苏区的红色歌谣

第五单元测试

线下课程主题讨论

《盗梦空间》主题讨论(上)

《盗梦空间》主题讨论(下)

《敦刻尔克》主题讨论(上)

《敦刻尔克》主题讨论(下)

《绿皮书》主题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