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名称 | 中文全称 | 基于spss的数据分析 |
英文全称 | Statistics of SPSS Tutorial | |
课程代码 | 2417340 | |
课程适用专业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
学时学分 | 学分: 3 分; 总学时: 48 课时 | |
考核方式 | 考查 | |
课程 内容 |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主要介绍spss统计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和统计分析方法,主要内容为spss数据文件的建立和管理,spss数据的预处理,spss基本统计分析,spss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聚类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对数线性模型,时间序列分析;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常用的多元统计数据处理方法,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理解spss统计量对分析结论的重要性,正确、合理和完整地引用分析结果,达到将spss灵活运用于数据分析和科学决策中。 | |
教材 | 1 薛薇.spss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 第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7 | |
参考资料 | 1 卢纹岱,朱红兵. SPSS统计分析. 第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4 2张文彤,邝春伟编著. 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
本课程采用百分制计分,单元测验占30%,课程讨论占30%(在“课堂交流区”回复或发帖才计入总分),课程结束考试40%。课程总评分数达到60分以上者为合格,可申请合格证书;课程总评分数达到80分及以上者为优秀,可申请优秀证书。
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如果具有计算机相关知识会更好。
课程编号:2417340 学时学分:48(3)
1 本课程的性质及适用专业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必修课,适合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了解spss统计分析方法的核心思想,从实际应用出发,结合spss数据理论与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加工和整理,理解spss统计量对分析结论的重要性,正确、合理和完整地引用分析结果,能将spss灵活运用于数据分析和科学决策中。
3 对先修课程的要求
建议先修课程为:计算机基础、管理学、统计学、高等数学。
4 本课程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4.1 spss统计分析软件概述
教学内容:spss的发展和特点,spss安装的基本步骤,spss数据编辑窗口,spss结果输出窗口,完全窗口菜单方式,程序运行方式,混合运行方式,明确数据分析目标,正确收集数据,数据的加工整理,明确统计方法的含义和适用范围。
基本要求:了解spss的发展和特点,了解spss安装的基本步骤,熟悉spss的基本操作环境,掌握启动和退出spss的方法。掌握数据分析的一般步骤和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的一般步骤。
4.2 spss数据文件的建立和管理
教学内容:原始数据的组织方式,频数数据的组织方式,变量名,数据类型,变量名标签,变量值标签,缺失数据,度量尺度,结构定义的基本操作,spss结构定义的应用案例,spss数据的录入、编辑,纵向合并数据文件,横向合并数据文件。
基本要求:了解spss数据文件的特点,spss数据的基本组织方式,掌握spss数据的结构和定义方法,掌握spss数据的录入与编辑,spss数据的保存,掌握spss数据文件的合并。
4.3 spss数据文件的预处理
教学内容:数据排序的目的,基本步骤,spss算术表达式,条件表达式,spss算术函数,统计函数,分布函数,逻辑函数,字符函数等,计数区间和基本操作,分类汇总的基本操作,spss的单变量值分组,spss的组距分组,分位数分组,数据转置,加权处理,数据拆分
基本要求:了解数据排序的目的,掌握数据排序的基本操作,了解变量计算的目的和各种表达式,熟悉spss各种函数的运用,了解数据选取的目的,数据选取的基本方式和基本操作,了解计数的目的,掌握计数的基本操作,了解分类汇总的目的,掌握分类汇总的基本操作,了解数据分组的目的,掌握spss的单变量值分组,spss的组距分组,分位数分组,掌握数据预处理的其他功能。
4.4 spss基本统计分析
教学内容:频数分析的目的,基本操作,计算分位数,刻画集中趋势的描述统计量,刻画离散程度的描述统计量,刻画分布形态的描述统计量,交叉列联表的主要内容,交叉列联表的卡方检验,频数分析,多选项分析,比率分析,
基本要求:掌握频数分析的目的和基本任务,熟悉频数分析的基本操作,掌握频数分析的扩展功能,熟悉计算基本描述统计量的基本操作,了解交叉分组下的频数分析的目的和基本任务,掌握交叉列联表行列变量间关系的分析,熟悉交叉分组下的频数分析的基本操作,了解多选项分析的目的,熟悉多选项分析的基本操作,了解比率分析的目的和主要指标,熟悉比率分析的基本步骤。
4.5spss的参数检验
教学内容 :推断统计与参数检验,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单样本t检验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操作,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操作,两配对样本t检验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操作。
基本要求 :熟悉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步骤,了解单样本t检验的目的,掌握单样本t检验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操作,了解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目的,掌握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操作,了解两配对样本t检验的目的,掌握两配对样本t检验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操作。
4.6 spss的方差分析
教学内容: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操作,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操作,协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协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操作
基本要求:熟悉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掌握单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操作,熟悉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掌握多因素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操作,熟悉协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掌握协方差分析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操作。
4.7 spss的聚类分析
教学内容:定距型变量个体间距离的计算方式,计数变量个体间距离的计算方式,二值变量个体间距离的计算方式,体与小类,小类与小类间“亲疏程度”的度量,K-Means聚类分析的核心步骤和基本操作。
基本要求:了解聚类分析的意义,掌握聚类分析中“亲疏程度”的度量方法,掌握层次聚类的两种类型和两种方式,掌握个体与小类,小类与小类间“亲疏程度”的度量方法,熟悉层次聚类的基本操作,掌握K-Means聚类分析的核心步骤,熟悉K-Means聚类分析的基本操作。
4.8 spss的因子分析
教学内容: 因子分析的意义,数学模型和相关概念,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前提条件,因子提取和因子载荷矩阵的求解,因子的命名,计算因子得分,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基本要求: 了解因子分析的意义,数学模型和相关概念,掌握因子分析的基本内容,熟悉因子分析的基本步骤。
5 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本课程实践教学环节为课程实验,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相关实验内容,体会spss的实际应用,并撰写实验报告。
6 本课程学时分配
序 号 | 内 容 | 讲课 | 实验 | 小计 |
1 | spss统计分析软件概述 | 2 |
| 2 |
2 | spss数据文件的建立和管理 | 3 | 4 | 7 |
3 | spss数据文件的预处理 | 3 |
| 3 |
4 | spss基本统计分析 | 3 | 4 | 7 |
5 | spss的参数检验 | 4 | 4 | 8 |
6 | spss的方差分析 | 3 | 4 | 7 |
7 | spss的聚类分析 | 3 | 4 | 7 |
8 | spss的因子分析 | 3 | 4 | 7 |
合 计 | 24 | 24 | 48 |
7 其它说明
7.1 教学参考资料
1 卢纹岱,朱红兵. SPSS统计分析. 第5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5.
2 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 第4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3 张文彤.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第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7.2 教学方法和手段
使用多媒体或普通教学手段授课;尽量在课堂上多提问,多举案例,使学生有良好的学习氛围。
7.3 考核方式
考查
8 本大纲修订情况
版 次 | 1 | 2 | 3 | 4 |
执行时间 | 2015 |
|
|
|
执 笔 | 朱洪云 |
|
|
|
审 核 | 董绍斌 |
|
|
|
批 准 | 范钦满 |
|
|
|
1.张文彤,邝春伟编著. SPSS统计分析基础教程(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2.吴明隆著.问卷统计分析实务--SPSS操作与应用. 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