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结合中国学习者特点,选择跨文化交流核心话题,共分为九个单元,采用视频讲座、微课教学以及在线讨论与测试相结合的教学形式,旨在帮助学习者了解文化差异,增强多元文化意识,掌握基本的跨文化交际技能,为学习者在跨文化语境下实现有效思想交流和文化沟通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程讲授话题主要包括认识跨文化交际、文化与交际、文化认知、文化差异的理论探索、语言与交际、非言语交际、时间与交际、空间与交际、各国习俗礼仪、性别差异与交际、跨文化适应与交际策略等。
课程采用英语教学,微课视频都配有专门的字幕,每个单元前都有学习指南,帮助学习者了解学习难点和重点。学习者不局限于英语专业,凡具有基础英语水平者均可参与学习、提升自己跨文化交际能力。
1)观看视频,阅读材料,完成单元测试(54分)
每个单元提供微课视频、1000英文单词以内的跨文化交际阅读材料和小知识介绍、单元测试(总分共6分)。单元测试均为客观题,从题库中随机生成若干个(单项选择/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和填空题每题2分,判断题每题1分。九个单元的测试成绩最终累计为54分。
2)积极参加课程互动、讨论区交流 (10分)
系统默认只有“课堂交流区”这个板块的讨论才能计算成绩,所以想要获取满分学生需要在“课堂交流区”中参加老师发起的讨论,发帖和回帖的数量总共达10条及以上。老师会在每单元设置讨论题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发表看法。
3)完成期末测试(36分)
均为客观题,试卷随机生成,每套试卷单选题5个,每个2分;多选题3个, 每个2分;填空题5个,每题2分;判断题10个,每题1分。合计36分)
期末总分60-84为合格,85-100为优秀。
学习者具备基础水平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学习者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导言
1.3 The historical view of the study of ICC 跨文化交际研究历史发展回顾
1.4 The nature of the study of ICC and its application 跨文化交际学的性质与应用
1.1Course overview 课程介绍
1.2 The notion of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跨文化交际概念
Test 1 单元测试
Chapter Two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交际与文化
2.1The notion of communication 交际概念
2.3 The noise in communication 交际中的噪音
2.4 Communication in culture 文化中的交际
2.2 The model of communication process 交际过程模型
Test 2 单元测试
Chapter Three Cultural Perception 文化认知
3.1 Understanding culture 理解文化
3.2 Culture and perception 文化与认知
Test 3 单元测试
Chapter Four Understanding Cultural Diversity 理解文化差异
4.3Hall’s Model of High- and Low Contextual Cultures 霍尔高低语境文化模型
4.2Hofstede’s cultural dimensions theory霍夫斯坦文化维度理论
4.1.The Kluckhohn and Strodtbeck theory of values orientations 克拉克洪与斯多贝克文化价值导向理论
Test 4 单元测试
Chapter Five Communication and Language 交际与语言
5.3 Verbal communication styles 言语交际风格
5.2 The notion and types of verbal communication 言语交际概念与类型
5.1 Language in communication 交际中的语言
5.4 Verbal communication in Intercultural settings 跨文化场景中的言语交际
The notion of Speech Act 言语行为概念(语言学知识拓展)
Test 5 单元测试
Chapter Six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非言语交际
6.2 The interaction of verbal and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言语交际与非言语交际的交互性
6.3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across cultures 跨文化非言语交际
..... Time and communication (2)时间与交际(2) Symbolic use of time 时间的象征性运用
6.1 The notion of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非言语交际概念
.......Time and communication (3)时间与交际(3)M-time and P-time patterns单时制和多时制模式
...... Space and communication (2) 空间与交际(2)Informal space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日常空间与跨文化交际
6.5 Space and communication (1) 空间与交际(1)Fixed and semi-fixed space 固定空间与半固定空间
6.4 Time and communication (1)时间与交际(1)Informal time across cultures 不同文化的日常时间
Test 6 单元测试
Chapter Seven Customs and Etiquette 习俗与礼仪
7.1 Dining customs and etiquette across cultures 不同文化中餐饮习俗与礼仪
7.2 Greeting and leaving etiquette across cultures 不同文化的问候与告别礼仪
Test 7 单元测试
Chapter Eight Gender Difference in Communication 交际中的性别差异
8.2 Gender difference in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ization 性别交际差异与社会化进程
8.1 Gender difference and communication 性别差异与交际
Test 8 单元测试
Chapter Nine Improv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提升跨文化交际力
9.1 Cultural adjustment 文化适应
9.2 Achieving intercultural understanding 实现跨文化理解
Test 9 单元测试
主要阅读以下资料:
Guo-Ming Chen,William J.Starosta. 跨文化交际学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许力生.新编跨文化交际英语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张爱琳. 跨文化交际[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
辅助资料:
1、跨文化交际相关各类中英文教科书
2、文化与交际相关的各类网络资源
课前八问
1. 这门课程适合谁学?
这门课程特别适合以下学习者:英语专业本科生、接近大学英语四级水平的学生、从事国际交流或准备出国留学者、对文化学习感兴趣且具有一定英语基础的人士。
2. 这门课程的总学时是多少
本门课程设计的周学时为2小时,课程持续17周。课程学习所需时间和投入时间因人而异,慕课充分考虑到众多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您完全可以用更少或者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课程学习。
3. 这门课的授课内容是怎样的?
这门课程一共9个单元,包括认识跨文化交际、文化与交际、文化认知、文化差异的理论探索、语言与交际、非言语交际(包括时空认知差异)、各国习俗礼仪、性别差异与交际、跨文化适应与交际策略等。。
4. 这门课程的考核方式是怎样的?
课程成绩构成:参与讨论分享(10%)、观看视频完成单元测试(54%),期末测试(36%)。
5. 这门课程开课前,有没有什么内容或任务是需要学习者提前准备的?
没有需要学员在开课前提前准备的内容和任务。您只需按照教学安排学习每单元发布的学习内容、参加论坛讨论、完成单元测验和作业就可以了。
6. 如果我报名学习这门课程,我将怎样接收课程的相关通知?
目前主要是通过课程平台的公告和群邮件两种方式,希望未来会有短信、微信消息等方式。
7. 这门课程是否有测验或者作业?形式是什么?
有的,为确保您学有所获,课程设计了单元测验和开放性提问。测验检查学习成效,作业巩固拓展所学。测验题型包括单选、多选、判断、填空。开放性提问供大家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作业旨在促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
8. 这门课程是免费看还是收费的?学习课程有限制条件吗?
本门课程供您免费学习,没有条件限制。但是由于是英文课程,您需要具备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才能顺利完成课程学习。所有视频都配有完整的字幕,您可以先注册试听,亲身感受一下语言是否是您学习此门课程最主要的挑战。
课中九问
1. 这门课程偏理论还是比较实用?
本门课程理论与实践结合,侧重实践,比较实用。
2. 如何了解课程学习的进度?
我们会通过课程公告、群发邮件等方式告知课程内容发布、单元测验和作业发布与截止提醒信息。如果您使用中国大学慕课APP,“我的学习”会为您列出您正在学习的课程并显示每门课程的学习进度条。您还可以通过关注爱MOOC微信公众号获得课程进度提醒。
3. 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有没有留言互动这一板块?
这门课程非常重视学员主动积极参与学习和分享,这一点在课程考核方式中得到充分体现。
4.万一在学习的过程中错过了某一些课程,可以补修吗?
课程进行期间,已发布的学习内容会保持开放,但请您关注单元测验与作业截止日期。如果感觉学完课程内容的同时参与讨论和完成测验与作业有困难,您也可以报名参加两期的学习,第一期以学习视频和阅读材料为主,第二期可以更充分地参与讨论、从容地完成作业、在测验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拿到合格甚至优秀证书。
5.课程的课件及相关学习材料是否提供下载?
凡是可以下载的学习材料,我们会尽量提供便捷的下载路径。
6.课程学习过程中,学员可以参与哪些互动的活动?
学员主要通过论坛提问与讨论分享参与互动。
7.课程学习过程中遇到疑惑可以通过哪些方式得到解决呢?
您可以通过论坛提问,课程团队成员每天都会查看并回复学员的疑问。
8. 好的内容我可以下载、保存、分享吗?
可以。除了学习内容,我们还期待您您分享课程学习的经历与收获。
9.我是否需要完成所有的作业?
不需要。如果你想要获得课程证书,你需要按照授课老师制定的课程大纲和评分标准完成相关作业;如果你不需要证书,仅是为了扩充知识,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与需求自由安排学习进程。
课后六问
1.上这门课程有哪些重要时间点需要牢记?
本次课程开讲时间为2020-03-02。
本次课程期末考试开放时间是2020-06-25.
2.这门课程结束后,有没有证书?
有的。课程成绩达到60分可以获得合格证书,达到85分可以获得优秀证书。成绩构成参见课前问之4。
3. 这门课程学习结束后,我会有哪些收获?
同一门课程的学习收获最终取决于学习者自身的基础与投入。本门课程预期的学习效果主要包 括:发展多元文化意识,提升跨文化交际敏感性, 掌握跨文化交际言语和非言语交际基本技能与策略。
4. 课程学习结束后有没有考核?有的话将以何种方式进行考核?
其实课程学习的考核并非只在学习结束以后才有。本门课程采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特别看重学习过程与学习投入,论坛讨论、单元测验和作业成绩都计入课程总成绩,具体考核内容与比例参见课前问之4。
5. 我怎样能将学到的内容与我的教学实践结合?
从课程中直接学到的是原则、方法、实例,您可以在生活中通过模仿、实施、反思等途径将课堂所学与您的人际交往互动、尤其是跨文化交际实践相结合。
6.课程是否可以回放?
课程进行期间,所有已发布的学习内容会保持开放,您可以随时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