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劳动经济学》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劳动经济学专业课程体系中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作为学科的专业核心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课程本身理论性、专业性突出。同时也可以作为经济学、管理学等重要的专业科类课程。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本课程的内容设置逐渐从专业课领域向创新创业教育课领域渗透。

课程体系完整,提供丰富的辅助资料,数字资源丰富且层次分明。本课程教学视频和教学组织的设计,注重专业性的同时还充分考虑到时效性,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啃老”、“公务员热”、“研究生就业”等讨论话题贴近社会生活,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程内容兼具劳动经济学思维素质教育和思维能力培养。

课程内容分为9个专题,包括了导言,劳动需求分析,劳动供给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流动,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劳动力市场歧视,收入差距,失业等。都是经济市场中人们耳熟能详、津津乐道的话题。

 


证书要求
  1. 最终成绩=单元测验和课程讨论*30%+期末考试*70%

  2. 课程按百分制计分,总评成绩60分~84分为合格,85分(含)以上为优秀。

  3. 课程讨论和测验占30%。


预备知识

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授课大纲

第一章  导论

1-1劳动经济学的学习方法

1-2劳动经济学中“劳动”的内涵和外延

1-3劳动经济学的价值和特点

第一章 课件

课程参考资料

第一章 案例阅读

第一章 单元测验

第二章  劳动需求分析

2-1影响劳动需求的因素

2-2完全竞争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

2-3完全竞争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推导

2-4完全竞争企业的长期劳动需求曲线的推导

2-5卖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推导劳动需求曲线

2-6买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原则推导劳动需求曲线

2-7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

2-8最低工资立法的经济学分析

2-9生产要素的替代性和互补性与需求分析

第二章小结

第二章 课件

第二章 案例阅读

第二章 单元测验

第三章  劳动供给分析

3-1-1劳动力范畴分类

3-1-2劳动力参与率

3-2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

3-3劳动和闲暇  偏好和无差异曲线

3-4工资、收入和预算线  均衡的工作时数

3-5工作时数与非劳动收入变化

3-6工作时数与工资率变动

3-7个人劳动供给曲线和市场劳动供给曲线

3-8效用最大化、家庭生产与劳动供给

3-9劳动力供给的生命周期

3-10劳动力供给与福利制度

3-11所得税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第三章  小结

第三章  课件

第三章  案例阅读

第三章 单元测验

第四章  人力资本投资

4-1教育是一种有益的个人投资吗?

4-2教育是一种有益的社会投资吗?

第四章  课件

第四章  案例阅读

第四章 单元测验

第五章 劳动力流动

第五章 单元测验

5-1劳动力流动的原因

5-2影响劳动力流动的因素分析

5-3劳动力流动的合理性

5-4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机制的政策分析

第五章  小结

第五章  课件

第五章  案例阅读

第六章 工资的确定及制度设计

6-1工资的演变历史

6-2工资的本质和形式

6-3影响工资确定的内在要素

6-4影响工资确定的外在要素

6-5补偿性工资理论分析

第六章 小结

第六章  课件

第六章  案例阅读

第六章 单元测验

第七章 劳动力市场歧视

7-1歧视的定义与表现形式

7-2个人偏见模型——雇主的歧视

7-3个人偏见模型——顾客歧视和雇员歧视

7-4统计性歧视模型

7-5 非竞争性歧视模型

第七章 小结

第七章  课件

第七章  案例阅读

第七章 单元测验

第八章 收入差距

8-1收入不平等测量及变化趋势

8-2收入差距扩大的原因

8-3缩小收入差距的政策

第八章 小结

第八章  案例阅读

第八章  单元测验

第九章 失业

9-1失业的存量-流量模型

9-2失业的类型

9-3贝弗里奇曲线

9-4工作搜寻理论 1  斯蒂格勒模型

9-5工作搜寻理论 2  麦柯尔模型

9-6刚性工资理论

9-7效率工资对失业原因的解释

第九章 小结

第九章  案例阅读

第九章  单元测验

参考资料

1、劳动经济学 曾湘泉  复旦大学出版社

2劳动经济学-理论与中国现实   蔡昉 北京师大出版社

3《劳动经济学》(法)卡赫克,(法)齐尔贝尔博格 著,沈文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西方劳动经济学概论 马斌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9 

5现代劳动经济学——理论与公共政策(8) 作者:()罗纳德·G·伊兰伯格//罗伯特·S·史密斯|译者:刘昕|校注:董克用,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