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于成长为“智慧型班主任”的学习者,可通过本课程学习班级管理的一套专业主张。这套主张被表述为两篇:“理论篇”包括班级管理的“目标/思路/措施”(它们构成一个理论系统),“实践篇”包括促进学生发展的“系列活动/一期计划/三级阶梯”(它们构成一条行动路径)。两篇之间相互呼应,共同构成建设“民主型班级”的专业之道。
掌握并用好这一套主张,可望让师生在班级生活中一步步主动实现更高境界的发展,彰显充满豪情的生命尊严。
【注】
1. 本课程用得最多的讲解方式:通过案例分析来诠释理论。
2. 全课程有122个短视频。每段视频聚焦一个核心概念(观点),长度基本在4-6分钟内,配套PPT等资料,形成各有主题的资源系统,由此将“碎片化”的学习融成整体格局。
3. 本课程计划每年开设两期,上半年在3-6月,下半年在9-12月。欢迎参与!
1.已学习教育学基本理论。
2.已学习教育心理学或普通心理学。
1. 班级管理的教育目标(3课时)
0.0 课程概览(理论篇+实践篇)
1.1.1 亲子沟通问题如何解决?
1.1.2 三层举措各有何用?
1.1.3 三层定位见证专业品质
1.1.4 三层班级体现不同境界
1.1.5 三层功能见证专业选择
1.2.1 案例:“屈辱地玩”与“自豪地玩”
1.2.2 三方行动(家长/教师/同学)
1.2.3 案例带来的启发
1.2.4 双层目标:建设班级+培育人格
1.2.5 “教书育人”:理解双层目标的参照
1.2.6 案例中的“双层目标”
1.2.7 个体与班级的关系
1.2.8 辨析案例中的复杂场景
1.2.9 个体与班级同时发展
1.2.10 民主交往四阶段
1.2.11 民主交往三领域
“民主型班级”追求实现的双层目标
结合案例,辨析双层目标之间的关系
2. 班级管理的一套思路 (3课时)
2.1.1 本章导言:教育思路的界定
2.1.2 案例中的四个环节(“屈辱地玩”与“自豪地玩”)
2.1.3 学生视角的同伴交往
2.1.4 家长视角的同伴交往
2.1.5 教师视角的同伴交往
2.1.6 “这条鱼在乎”——故事赏析
2.1.7 教育思路(3层圈)
2.1.8 教育思路(3层圈):师生案例
2.1.9 教育思路:两层激发作用
2.2.1 案例的背景(我沟通,我自豪)
2.2.2 前期活动:3个版本的方案
2.2.3 现场活动:主题班会
2.2.4 案例启示1:透视行为背后的发展问题
2.2.5 案例启示2:如何界定“发展问题”?
2.2.6 解决发展问题的四个环节
2.2.7 诠释四环节的案例(学生有早恋现象?)
2.2.8 诠释四环节的案例(我沟通,我自豪)
2.3.1 灵活运用四环节:同时解决多个发展问题
2.3.2 灵活运用四环节:分阶段解决不同问题
2.3.3 第二章小结
2.4.1【自学部分】两道讨论题的解读(目标和思路)
2.4.2 小组汇报1:双层目标(案例分析)
2.4.3 小组汇报2:生生交往的过程(案例分析)
2.4.4 小组汇报3:生生交往的价值(案例分析)
2.4.5 组间互评1
2.4.6 组间互评2
2.4.7 组间互评3
2.4.8 组间互评4
2.4.9 汇报组最后的反馈
2.4.10 组间交流后的延伸讨论
班级管理的教育思路
结合案例解释解决发展问题的四个环节
3. 班级管理的三条措施(3课时)
3.1.1 案例分析:管理手机的三层境界
3.1.2 民主建立班级组织结构
3.1.3 主动开发岗位的教育价值
3.2.1 案例分析:学雷锋的三层境界
3.2.2 从“战胜学生”转向“引领学生”
3.2.3 开展系列活动,培养学生能力
3.3.1 案例分析:办黑板报的三层境界
3.3.2 提炼鲜明的发展主题
3.3.3 营造舒心的成长环境
3.3.4 拓展广阔的交往空间
3.3.5 第三章小结
3.4.1 【自学部分】讨论题解读(辨析三条措施)
3.4.2 小组汇报
3.4.3 组间互评(1)
3.4.4 组间互评(2)
3.4.5 组间互评(3)
3.4.6 组间互评(4)
3.4.7 汇报组最后的反馈
3.4.8 教师小结
民主交往的三方面实践
分析应该如何“引领学生”发展
4. 促进发展的系列活动(3课时)
4.0 “实践篇”(第4-6章)概览
4.1.1 本章导言
4.1.2 一个“大项目”(1):精选主题
4.1.3 一个“大项目”(2):策划班会
4.1.4 一个“大项目”(3):举行班会
4.1.5 一个“大项目”(4):反思成效
4.1.6 选择发展问题的参照系:3层需要
4.1.7 “大项目”策划与实施(1):辨析3层需要
4.1.8 “大项目”策划与实施(2):策划实施活动方案
4.1.9 “大项目”策划与实施(3):对比两个班会方案
4.2.1 系列“大项目”案例
4.2.2 系列“大项目”的选题依据:学段特征
4.2.3 学段特征的典型案例:初二现象
4.2.4 系列“大项目”的整体部署
4.3.1 【自学部分】讨论题解读(设计一个“大项目”)
4.3.2 小组汇报-方案的研制背景
4.3.3 小组汇报-项目方案(1):活动目的
4.3.4 小组汇报-项目方案(2):前期“小活动”
4.3.5 小组汇报-项目方案(3):核心“小活动”(班会)
4.3.6 小组汇报-项目方案(4):后期“小活动”
4.3.7 组间互评
辨析两层系列活动
分析主题活动选题切入点的三点要求
5. 引领发展的一期计划(3课时)
5.0 第五章导言
5.1.1 两份计划(1):计划A
5.1.2 两份计划(2):计划B
5.1.3 比较两份计划(学生讨论)
5.1.4 比较两份计划(1):工作属性
5.1.5 比较两份计划(2):工作主线
5.1.6 比较两份计划(3):教育思路
5.2.1 制定计划(1):选择发展主题
5.2.2 提炼发展主题的程序
5.2.3 制定计划(2):融通三大领域
5.2.4 如何融通三大领域
5.2.5 融通三大领域(案例1)
5.2.6 融通三大领域(案例2-4)
5.2.7 超越一个学期的长远规划:2个案例
5.2.8 第五章小结
班级发展计划的内容
分析系列“大项目”的价值
6. 实现发展的三级阶梯(3课时)
6.0 第六章导言
6.1.1 三个大项目的整体背景
6.1.2 第一个大项目(1):前期情况
6.1.3 第一个大项目(2):活动过程
6.1.4 第一个大项目(3):讨论和反馈
6.1.5 其后的两个大项目
6.1.6 该班的后续发展情形
6.2.1 “活动”促进发展的机制
6.2.2 “活动”促进发展的三层境界
6.2.3 “主题活动”中的专业思考
6.2.4 “主题活动”促进发展的机制
6.2.5 三个阶段的总体特征
6.2.6 三个阶段的具体特征
6.2.7 三个阶段的班干部作用(学生讨论)
6.2.8 三个阶段的班干部作用(教师小结)
6.2.9 三个阶段的教师作用
6.2.10三个阶段的教师作用(案例)
6.2.11 到达第三阶段后还能怎样发展?
6.2.12 第六章总结+课程总结
班级发展的三个阶段
主动活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教材
李伟胜:《班级管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
(本教材/本课程提出的话语系统不同于其他同类教材/课程。现计划于2019年修订教材并再版,敬请期待。)
参考资料
1.李伟胜:《班主任工作的教育思路》,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
2.叶澜:《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
3.李家成等:《“新基础教育”学生发展与教育指导纲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
4.李家成:《班级日常生活重建中的学生发展》,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年。
5. 徐长江等:《班级管理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年
1.是否需要结合典型案例来学习?
是的。
本课程将在每一讲中用到典型案例,学习者需要结合案例来理解理论和方法。
与此同时,建议学习者自己搜集整理相关案例,提出需要探讨的问题,以便参与讨论交流,共同探索解决班级管理中的教育问题。
此外,本课程的讨论题和作业题,也会要求学习者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论证。
2.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了,怎么办?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帮助:
(1)在课程讨论区中发布求助帖子,课程团队将予以解答;
(2)给课程团队发送求助邮件,邮箱罗老师540317570@.qq.com;字老师58553562@qq.com;彭老师41612740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