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学是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应用生态学的方法研究以人为核心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以及系统组成成分间和系统与周围生态系统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优化系统结构,调节系统关系,提高物质转化和能量利用效率以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修复恢复受损退化生态系统、提升生活品质,实现城市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存在与发展状态皆优、可持续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本课程将围绕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要素、城市格局与生态系统功能、生态城市与生态规划四个方面进行系统讲授,希望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熟悉生态学基本原理,系统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生态过程和功能的基本知识,了解未来城市生态建设面临的挑战和目前的进展,具备应用生态学基本知识和原理开展生态调查、设计和规划的基本能力。
本课程为考试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该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课程成绩由平时成绩(课堂讨论、读书报告)、阶段性考核成绩(课程论文)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
课程成绩 =平时成绩×30%+课程论文成绩×10%+期末考试成绩×60%
特别提示:期末考试成绩不合格者,本门课程考核不通过。
课程论文每4周提交一份,所读书目可从下文参考资料部分参考书目中选取,也可自行选择,主题为城市生态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人类与城市等即可。
课程论文的写作要求随后通知,课程论文将在第五周发布。
本课程对专业背景与学历层次无要求
第一周 城市与生态(上)
1.1 城市生态学及其动态发展
1.3 世界城市发展规律及其主要模型
1.4 城市化进程及其生态后果(与生态环境变迁)
1.2 中国城市发展历程-都市演替论推演
第二周 城市与生态(下)
1.6 城市生态系统的生存与发展:结构、功能、动态
1.7 城市认知与都市生态观:三观
1.8 城市生态研究方法论:三式三法
1.5 高强度人为影响下的城市生态系统
第三周 城市与环境(上)
2.3 城市环境的影响因素
2.1 城市水热环境特征
2.2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第四周 城市与环境(下)
2.5 环境磁学在城市环境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2.4 城市人居环境
第五周 城市与生物(上)
3.1 城市生物多样性
3.2.3 城市植被综合效益与多元生态服务功能
3.2.1 城市植物区系、特征与生态种组划分
3.2.2 植被类型与分布特征
第六周 城市与生物(中)
3.3.1 城市动物区系与主要类群
3.3.2 城市动物种类组成与种群格局
3.3.3 城市动物与人类的相互关系
第七周 城市与生物(下)
3.4.3 城市土壤微生物
3.4.1 城市空气微生物
3.4.2 城市水体微生物
3.5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
第八周 城市与人群(上)
4.1 城市人口及其地位与作用
4.2 人口的城市化发展趋势
4.3 城市人口规模
第九周 城市与人群(下)
4.5 城市人口容量与人口增长
4.6 城市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4.4 城市人口构成
第十周 城市与可持续发展(上)
5.2.3 人类发展理念转变与生态文明进程推进
5.2.2 全球生态环境恶化成因及问题实质
5.2.1 人类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变迁
5.1 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文明
第十一周 城市与可持续发展(中)
5.3.1 生态文明建设路径与新阶段城市发展目标
5.3.2 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模式与宜居城市评价
5.4.1 城市生态恢复“三法”与城市自然再造中的“假-伪生态”
第十二周 城市与可持续发展(下)
5.5 未来城市的人类愿景
5.4.3 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5.4.2 真生态演绎:城市近自然生态恢复与“生命地标”构建
5.4.4 城市复合生态空间生态服务功能评价
(一)教材选用
沈清基主编,《城市生态环境:原理、方法与优化》.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6月.
(二)参考书目
Richard T. T. Forman.著, 《城市生态学:城市之科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年8月.
Marina Alberti. 著,《城市生态学新发展-城市生态系统中人类与生态过程》.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2016年11月.
Jurgen Breuste. 著,《城市生态系统:功能、管理与发展》.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8年1月.
毕凌岚著. 《城市生态系统空间形态与规划》.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年7月.
黄光宇,陈勇著,《生态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
刘举科,孙伟平,胡文臻主编,《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8).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1月.
Danilo Palazzo, Frederick Steiner. 著. 《城市生态设计 一种再生场地的设计流程》. 南京:译林出版社,2018年4月.
邓毅著,《城市生态公园规划设计方法》.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年6月.
杨培峰著,《城乡空间生态规划理论与方法研究》.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年7月.
《海绵城市设计 系列丛书》. 南京: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7年06月.
费林·加弗龙,格·胡伊斯曼,弗朗茨·斯卡拉 著,《生态城市 人类理想居所及实现途径》.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年6月.
《河流空间设计:城市河流规划策略、方法与案例》.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9年10月.
俞孔坚, 李迪华,刘海龙 著. 《反规划途径》.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年9月.
Timothy Beatley 著.《亲自然城市规划设计手册》.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8年7月.
Douglas Farr. 著. 《可持续的城市主义:自然的城市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3月.
瑞理查德·吉斯特 著. 《生态城市:重建与自然平衡的城市》.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5月.
焦舰 主编.《国内外生态城(镇)比较与分析》.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