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人人爱设计》面向所有专业大学生开课,其目标是:普及创新设计知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能力,进而提高全社会的创新意识。


这是一门艺术欣赏课,你将领略到创意的神奇和无所不在;

这是一门科技普及课,你会了解很多关于设计的知识;

这更是一门创新实践课,你会发现,你也可以做一名设计师!


设计是一种本能,每个人心底都藏着一位设计师的灵魂。


证书要求

总分60分为合格,85分为优秀。

成绩合格及优秀的同学可根据实际需要申请认证证书,认证证书收费:100元/人。

 


预备知识

授课大纲

第一周 什么是设计

1-1 为什么说人人爱设计?

1-2 什么是设计?

1-3 设计的几个性质

番外之人人讲设计:特邀辛向阳教授分享

第一次作业:TTF DREAM梦想大赛邀请你参与

第二周 什么是好设计

2-2 好设计的标准

2-3 好设计的作用

2-1 你心目中的好设计

第三周 设计获奖攻略

3-1 那些年获奖的设计

3-2 其实获奖并不难

3-3 设计获奖有诀窍

番外:人人讲设计(2)来自红点IF拿到手软的马同学

一件特别的教师节礼物

第四周 遇见设计大师

4-1 灯具设计大师汉宁森

4-2 建筑设计大师高迪

4-3 工业设计大师科拉尼

第五周 椅子的设计

5-1 要不要装饰

5-2 现代主义

5-3 椅子的革命

番外:人人讲设计(3)沈老师讲经典设计

某某的黑历史

第六周 汽车设计史话

6-1 汽车走进千家万户

6-2 从流线型开始

6-3 Mini设计史

第七周 手机设计简史

7-1 以前的手机

7-2 奇思妙想

7-3 苹果来了

常见问题

问:请介绍一下您个人的情况。

王震亚:我是在1991年进入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就读,从而开始接触到工业设计的。就像我经常跟学生讲的一样,选择一个合适的专业,比找对象还重要,而工业设计则是我这一生中最正确的选择之一。今年我在新生宣讲会上说:大学里面不管学什么专业可能都会是一个结果,那就是大学虐你千百遍,而选择学设计,你将待她永远如初恋,因为设计师的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


问:学生们从学生到设计师的身份转换过程是很很重要的过程,您对年轻人有什么建议?
王震亚:这是一个好问题。不仅是设计专业,所有的大学生走向社会都会面临一个适应过程。但是,我个人认为:对于一个设计专业的年轻人,最重要的反而是保持自己的天性,不要被社会改变。这个天性包括天真、敏感、好奇心和想象力。

因为天真,你才不至于在名利的驱使下迷失方向;
因为敏感,你才能关心他人、发现生活中的问题;
好奇心让你去大胆尝试新事物而不会产生惰性;
想象力则是一个孩子最宝贵的品质。
换句话说,我不担心我的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摔跟头,但我担心他们因为害怕摔跟头而失去行走的本能。


问:为什么说设计是一种本能?

王震亚:就像我前面提到的天真、敏感、好奇心和想象力,这些都是我们该向孩子学习的东西。我觉得设计就是一种本能行为,原始人把长矛削尖是本能,一个三岁的孩子搭积木也是本能。iPad为什么受欢迎?上到老人下到小孩都喜欢用它,连猫咪都会在上面切西瓜,这就是本能的力量。所以,培养设计思维最好的方式是发现事物本来的样子。对了,还要有爱,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表达爱,设计的出发点是更好的传递爱。


问:设计真的重要吗?

王震亚:从社会层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设计就会越来越重要,从简单满足物质功能到精神功能,从工业化批量生产到个性化,这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本能的反映。20世纪,工业设计的重读在工业,因为首先要满足生产,而21世纪的重读是设计20世纪时以工程师为主导的企业,比如福特,而21世纪,则是以设计师为主导,比如苹果



问:您如何看待设计教学?

王震亚:什么是教学?第一,教学教学,边教边学。因为现在时代变了,老师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了,新知识需要老师们也不断去学习,特别是视频公开课和MOOC,对教学产生冲击,只要你想学,你可以找到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教设计的老师,更要不断提升,学会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引入新的设计思想,这就是边教边学。第二,教学教学,有教有学,设计教学当中,学生比老师的作用要大。



问:王老师,你好,我想问下对于一些工业设计毕业出来的学生,在开始的第一年,第二年都很努力的专业方向发展,可是久而久之,有一些发展或者给予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那么随之而来的个中国显示问题比如结婚等等而渐渐放弃去从事相对更稳定的工作,你是怎么看的?

王震亚:这位同学的问题很好,是的,现实总是很残酷,有时候不得不再成长中学会放弃,我觉得解决这个问题,应该是大学里面想清楚,你真的需要这份工作吗?这份工作会给你带来什么?什么样的工作会让你更快成长!和更快乐的成长!设计师不是努力就够了,设计师需要抬头看路,更重要,要不断思考,我们的教育没有教给我们这一课。20世纪的教育是培养机器,每个人都是机器上的零件,而21世纪的教育重心将回归人本身,思考能力不是做题能力,而是独立思考的能力,独立人格。



以上来自视觉中国网站和格物者网站对王震亚的两篇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