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职业生涯规划》是教育部要求在全国高校统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是所有本、专科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的一门通识课程。该课程既强调职业在人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又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是高职学生提高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引领性课程。课程主要通过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及实施步骤,结合职业生涯各个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职业需求特点、职业发展任务等方面指导学生对自我生涯进行规划。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在学生实施生涯规划的各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方法与要求。

课程要求学生在了解自己所学专业与生涯发展关系的基础上,热爱自己即将从事的职业;在指导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有关知识和设计方法的过程中,着力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生涯发展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联系起来,树立奋发向上的自信心,增强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在帮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创业的关系的基础上,以实事求是、发展变化的思维方式对待自己的生涯规划,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生涯发展,引导学生以成功者的心态走上社会。

证书要求

考核具体方法

1)总体设计

本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平时考核占60%,期末考核占40%。平时考核,用考勤、课堂表现、作业三种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期末考核,为考查性质,根据所授内容,上交学生为自己描绘的二十年职业生涯规划书一份。

2)平时考核

平时成绩满分100分,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①考勤:占平时成绩30% 

出勤考核满分100分。教师不定期点名,学生上课全勤或病事假不超过4课时,可得满分100分;迟到早退一次扣5分;无故缺席旷课一次扣15分。

②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30%

课堂表现考核满分100分。学生积极发言、参与活动,可得满分100分;学生不发言、不参与活动,得分50分;介于两者之间的学生,可在60~90分之间酌情打分。

③作业:占平时成绩40%

作业考核满分100分。准时提交作业且内容基本正确和符合要求可得满分100分;迟于规定时间上交作业者每次扣2分;不交作业者每次扣15分;作业内容有明显抄袭痕迹或不符合要求者每次扣10分。

(3)期末考核

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一篇,满分100分。具体评分标准见下表:

评分要素

评分要点

具体描述

自我认知

20分)

1.自我分析清晰、全面、深入、客观,能清楚的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

2.将人才测评量化分析与自我深入分析综合客观地评价自我,职业兴趣、职业能力、行为风格、职业价值观分析全面、到位

3.从个人兴趣爱好、成长经历社会实践中分析自我

4.自我评估理论、模型应用正确、合理

职业认知

15分)

1.了解社会的整体就业趋势,并且了解大学生就业状况

2.对目标行业发展前景及现状了解清晰,并且了解行业中的就业需求

3.对行业内标杆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战略、企业文化等的分析,做到“人企匹配”

4.对目标职位的工作职责、任职者所需技能等的分析,做到“人岗匹配”

5.通过对外部环境的分析,能清楚认识到自己面临的机会、挑战以及对职业发展产生的影响

6.环境评估理论、模型的应用

职业决策(15分)

1.职业目标现实合理

2.科学运用职业决策模型

3.要用长远的眼光设定职业目标,并将总目标划分成几个阶段性目标来实现

规划与实施计划

15分)

1.行动计划清晰、步骤明确、可操作性强

2.行动计划对保持个人优势、加强个人不足、全面提升个人竞争力有针对性、可操作性

3.近期计划详尽、中期计划清晰并具有灵活性、长期计划具有方向性

评估与备选方案

10分)

1.有明确的评估方法和时间点

2.对职业路径进行可行的、与时俱进地灵活调整,备选方案也要充分根据个人与环境的评估进行分析确定,备选路径设计与主路径要有相关联系性

作品完整性

10分)

内容完整规范,对自我和外部环境进行全面分析,通过科学的决策方法提出自己的职业目标、发展路径和行动计划,有明确的评估方案。

作品思路和逻辑(10分)

职业规划设计报告思路清晰、逻辑合理,能准确把握职业规划设计的核心与关键。

作品的美观性(5分)

作品文字、图片结合得当,排版合理,整体美观大方。


预备知识

职业道德相关知识,职业法规相关知识,专业背景、专业发展相关知识。

授课大纲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大纲(修订)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职业生涯规划》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学生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通过讲授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基本方法及实施步骤,结合职业生涯各个不同阶段的身心特点、职业需求特点、职业发展任务等方面指导学生对自我生涯进行规划。同时,它也是一门实践性、参与性很强的课程,在学生实施生涯规划的各个环节都有具体的方法与要求。

(二)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   

使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方法,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择业观、创业观以及成才观,形成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增强提高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自觉性,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和就业、创业的准备。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积极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念,把个人发展和国家需要、社会发展相结合,确立职业的概念和意识,愿意为个人的生涯发展和社会发展主动付出积极的努力。

(二)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基本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工具;认识职业发展的阶段特点;较为清晰地认识自己的特性、职业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

(三)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大学生应当掌握自我探索能力、环境分析能力、职业分析能力、生涯决策能力等,还应该通过课程提高学生的各种通用能力,比如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第一章    职业生涯规划概论  2课时

教学内容

1职业对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

2.职业发展与职业生涯;

3.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

4.生涯规划与未来生活的关系。

基本要求

1.掌握职业、职业生涯的一般概念;

2.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思路;

3认识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树立起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

第二章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2课时

教学内容

1.特质因素理论;

2.职业性向理论;

3.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4.职业锚理论。

基本要求

1掌握特质因素理论;

2.熟悉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和职业性向理论 ;

3.了解职业锚理论;

4.能运用所学理论对职业生涯进行初步探索。

第三章    职业生涯的自我探索  4课时

教学内容

1能力与技能的概念,能力、技能与职业的关系,个人能力与技能的评定方法;

2.兴趣的概念,兴趣与职业的关系,兴趣的评定方法;

3.人格的概念,人格与职业的关系,人格的评定方法;

4.需要和价值观的概念,价值观与职业的关系,价值观的评定方法;

5.整合以上特性,形成初步的职业期望。

基本要求

1.通过各种方法、手段来了解自我;

2.了解自我特性与职业选择和发展的关系,形成初步的职业发展目标。

第四章    职业生涯的环境探索2课时

教学内容

1.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社会环境因素;

2.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行业环境因素;

3.影响职业生涯规划的组织环境因素。

基本要求

1.了解相关职业和行业;

2.掌握搜集和管理职业信息的方法;

3. 了解所处环境中的各种资源和限制;

4. 提高在生涯决策和职业选择中充分利用资源的能力。

 

第五章    职业生涯决策

教学内容

    1.职业目标的内容与确定;

    2CASVE决策模型的内容和使用;

    3.职业决策常用方法:决策平衡单、SWOT分析法。

基本要求

1.了解职业发展决策类型和决策的影响因素,思考并改进自己的决策模式;

2.将决策技能应用于学业规划、职业目标选择及职业发展过程。

第六章    职业能力的培养  2课时

教学内容

1.学习能力的培养;

2.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3.心理素质能力的培养;

4.自我生活管理能力的培养;

5.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基本要求

1掌握职业能力的各个方面并灵活应用;

2.了解职业能力对职业生涯的影响。

第七章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2课时

教学内容

1.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步——确立目标;

2.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二步——可行性分析;

3.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三步——设计方案;

4.职业生涯规划的第四步——实施方案。

基本要求

1掌握职业生涯规划书的设计步骤并灵活运用;

2.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制作。

 

四、课时分配

内容

课时

备注

理论

实验

合计

第一章   职业生涯规划概论

2

 

 

 

 

第二章   职业生涯规划理论

2

 

 

 

 

第三章   职业生涯的自我探索

4

 

 

 

第四章   职业生涯的环境探索

2

 

 

 

第五章   职业生涯决策

2

 

 

 

第六章职业能力的培养

2

 

 

 

第七章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2

 

 

 

合计

16

 

 

 

 

五、大纲修订说明

(一)修订本课程教学大纲的依据

据国办发[2007]26号文件关于“将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或必选课纳入教学计划”的要求,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7号)的通知,要求高校加强领导,把就业指导课程建设纳入人才培养工作,明确要求各高校从2008年起把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或必选课纳入正常的教学计划,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为贯彻国家和省有关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切实加强对大学生择业、就业工作的指导,使毕业生更好地立足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在原大纲的基础上修订本大纲。

(二)修订思路

1.实用性:课程内容的实用,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和兴趣点。主要是指适合学生需要,解决学生实际等。做到既有理论的分析,又有思想的引导;既有实验操作,又有现实例证。

2.针对性: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学习、理想、做人、就业等问题,并根据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有的放矢的指导。

3.参与性: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的参与,可以在课程过程中运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接触并接受的知识、能力真正源于实践。

(三)执行本大纲的注意事项:

1.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既有知识的传授,也有技能的培养,还有态度、观念的转变,是集理论课、实务课和经验课为一体的综合课程。态度、观念的转变和技能的获得比知识的掌握重要,态度、观念的改变以及学生职业素质的提高是课程教学的核心。

2.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重要性,了解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的过程;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引导,学生要按照课程的进程,积极开展自我分析、职业探索、社会实践与调查、小组讨论等活动,提高对自我、职业和环境的认识,做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

3.本课程应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讲授与训练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可采用课堂讲授、典型案例分析、情景模拟训练、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社会调查等方法进行。

4.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除了教师和学生自身的资源之外,还需要使用相关的职业生涯规划工具,包括职业测评、相关图书资料等;将课程教学与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相结合,以赛促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5本大纲所列课程的课时为基本课时数,实际教学中,依据各班级教学时数增删内容。

六、考核方案

(一)总体设计

本课程注重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实践和实效,是大学生职业修养的真正提高。因而考核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本课程按照百分制进行考核,在课程总成绩评定中,平时考核占60%,期末考核占40%平时考核,用考勤、课堂表现、作业三种方式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期末考核,为考查性质,根据所授内容,上交学生为自己描绘的10年职业生涯规划书一份。

()平时考核

平时成绩满分100分,由以下三部分组成:

1.考勤:占平时成绩30%  

出勤考核满分100分。教师不定期点名,学生上课全勤或病事假不超过4课时,可得满分100分;迟到早退一次扣5分;无故缺席旷课一次扣15分。

2.课堂表现:占平时成绩30%

课堂表现考核满分100分。学生积极发言、参与活动,可得满分100分;学生不发言、不参与活动,得分50分;介于两者之间的学生,可在60~90分之间酌情打分。

3.作业:占平时成绩40%

作业考核满分100分。准时提交作业且内容基本正确和符合要求可得满分100分;迟于规定时间上交作业者每次扣2分;不交作业者每次扣15分;作业内容有明显抄袭痕迹或不符合要求者每次扣10分。

()期末考核

完成职业生涯规划书一篇,满分100分。要求如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请同学们运用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方法为自己进行1015年的生涯规划。具体评分标准如下:

题目:如,我人生的精彩从现在开始 我10年的人生规划 等

署名:如,机电1321  张 三

体例为:

前 言          7

一、规划总体介绍       10

二、自我分析           20

三、职业分析          15

四、职业定位           15

五、我的生涯规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即每一期的“细化目标”)20

六、规划评估检验与调整 10

七、结束语  3


参考资料

1、国内其他教材:《职业生涯规划》,曹鸣岐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朱康、李德才主编,南京大学出版社;《赢在谋划》,韩秀景著,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顾雪英等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职业生涯规划参考书:《读大学究竟读什么》,覃彪喜著,南方日报出版社;《与未来同行》,李开复著,人民出版社。

3、其他参考书:《北大—北森职业规划丛书—大学生职业生涯咨询案列教程》,方伟主编。

4、报刊杂志:《中国大学生就业》、《职场》、《创业》、《劳动和社会保障法规》、《大学生》、《成才与就业》。

5、部分网络资源: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职业生涯规划精品课程网、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锦程职业发展教育平台、职航在线职业发展教育支持系统、江苏人事人才网、南京人事人才网、江苏毕业生就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