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概述

   美是怎样诞生的?美的诞生和人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人们确立审美价值观的主要方式和途径是怎样的?美的基本特性之又是怎样的?有哪些不同形态的美?人是怎样进行审美活动的?审美活动的形式是怎样的?本课程围绕着审美的基本问题,针对当前大学生的审美困惑与当前的审美现象,阐释审美观与健康人生观的关系,在传播美的知识的同时,启迪审美创造,成就高尚人生。

    课程围绕着《“美”的诞生》、《探讨美的主要途径与健康审美观》、《美的基本特性与审美情操》、《 优美崇高与人生品味》、《 悲剧喜剧与人生起伏》、《审美活动与健全人格》、《儒家、道家美学与人生境界》、《艺术的真谛与人生追求》、《审美教育与人生成就》等九部分展开。课程融合哲学、文学艺术、心理学等内容为一体,现实针对性明显,内容包孕性强,具有历史性、现实性。强调审美的情感、人格、身心协调、理想超越等审美境界,希望通过审美把人从感性提升到理性、个体提升到集体、物质提升到理想等,从而在潜移默化、愉快的审美中成就美丽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整个课程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强,通俗易懂,生动活泼,普及性强。

证书要求

 60分及格。70-79分中。80-89分良好。90-100分优秀。

预备知识

   具备基本的汉字储备,能够进行正常的阅读。具备一定的历史文化常识与人文素养。

授课大纲

《美学与人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全校通识课

中文名称

美学与人生

英文名称

Aesthetic and our   life

适用专业

各专业

开课单位

文学院

总学时

36 (理论: 14 实验实习: 4 )

学    分

 2

先修课程

 

后续课程

二、课程性质、地位与任务

《美学与人生》是为西南大学全校学生开设的通识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对于什么是美学、美学的产生和发展、美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主要内容、基本特点等有一个基本了解。同时对于美的本质论、美感论、美的形态论、美的范畴论、艺术美论、美育论等的基本内容能够理解和掌握,并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审美现象,从美学的角度对生活中的审美现象有一个新的认识。

三、课程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学习基本要求:①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为本课程学习的基本指导思想;②同时坚持兼收并蓄的学习态度,对于古今中外的文艺现象、审美现象进行全面的科学评价;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学习方法,在介绍美学一些基本的审美规律的同时必须和文艺现象相结合,同时把文艺的审美机制作为课程的重点。④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能够正确看待和评价当前文艺现象,同时观引导学生以文艺这个美的世界为借鉴,树立正确的审美人生观。⑤课程以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学相结合

四、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章

  

  2

第二章

   美论

10

    第三章

   美感论

8

    第四章

审美范畴论

  10

    第五章

   艺术论

  4

   

   考试复习

  2

第一章       绪论(2学时。)

第一节 什么是美学

一、美学的基本概念

*二、美学的产生和发展

第二节 美学的研究对象

一、美学研究对象的复杂性

二、中国当代美学界对于美学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三、美学研究的对象究竟应当是什么

第三节 美学研究的方法

一、唯物辩证法与美学研究

二、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

三、美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建立

#一、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哲学基础

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本特点

复习思考题:

1、美学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2、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3、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4、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 美论(10学时。)

第一节 美的问题的性质

*第二节 西方美学家对美的本质问题的一些探讨

一、从事物的客观属性中探求美

二、从客观的精神世界中探求美

三、从主观的心意状态中寻找美

四、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讨美

五、从人类社会生活本身探究美

六、从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中求解美

第三节 中国当代美学家关于美的本质的争论

第四节 对美的本质的逻辑性建构                    

*一、美的基本特点

二、美的概念的层次性与相对性

三、美与人的创造

#四、美是与人的本质相一致的创造性形象

    复习思考题

1、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讨有那些基本思路?

2、对历史上各种美论你是怎么评价的?

3、中国当代关于美的本质论争主要有哪些派别?

4、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5、结合美学史上关于美的争论,谈谈你认为美是什么?

 

第三章 美感论(8学时。)

第一节 美感的产生

一、美感产生的历程

*二、美感产生的逻辑因素

第二节 美感的生理基础

一、西方学者对审美活动中感觉器官的分析

二、审美活动中人的感觉的特征

三、人的美感的生理机制与动物性感觉的区别

四、人的感觉能够产生美感的基本原因

第三节 美感的心理功能

一、感受和直觉

二、知觉和表象

*三、想象与联想

*四、情感

五、通感

六、理解

*第四节 美感欣赏活动的心理特征

一、生理与心理矛盾的统一

二、个性与社会性矛盾的统一

三、具象性与抽象性的矛盾统一

四、自觉性与非自觉性的矛盾统一

五、功利性与非功利性的矛盾统一

    复习思考题

1、美感产生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2、审美想象的特点是什么?

3、审美情感的特点是什么?

4、美感心理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第四章 审美范畴论(10学时。)

第一节 崇高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崇高的历史论述

二、崇高的本质及特征

第二节 优美                 

一、优美的本质

二、优美的特征

第三节 悲剧性

*一、西方悲剧性意识的历史演变

二、悲剧性的本质

第四节 喜剧性

一、喜剧性的本质

*二、喜剧性产生的原因

第五节

一、丑的美学意义

二、丑的历史发展

#三、丑是近代精神的产物

第六节  中国审美范畴概说

一、          阴柔之美与阳刚之美

二、          中和

三、          意境

   复习思考题

1、崇高的本质是什么?

2、优美的本质是什么?

3、试论悲剧和喜剧的本质是什么?

4、为什么说丑是近代精神的产物

 

第五章 艺术论(4学时。)

第一节 艺术与艺术品

一、对历史上艺术定义的简要考察

二、艺术品与非艺术品的区别与联系

*第二节 艺术品的层次结构

一、物质实在层

二、形式符号层             

三、意象世界层

四、意境超验层

第三节、艺术的功能

一、艺术的功能是多元的

二、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第四节 艺术意象的创造和生产

一、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主体的才能

三、艺术意象的接受和再创造

   复习思考题:

1、艺术定义的历史形态主要有哪些?

2、艺术与非艺术的区别是什么?

3、艺术品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4、艺术接受的再创造性是怎样的?

 

 五、教学方式与过程

讲解式与启发式、探究式、案例式、参与式、研讨式教学相结合。



参考资料

教材:

寇鹏程编著:《美学与人生》,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

参考书目:

蒋孔阳:《美学新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93年。

蒋孔阳、朱立元主编:《西方美学通史》(七卷本),上海文艺出版社,1999年。

朱立元:《现代西方文艺理论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

朱立元:《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

叶朗:《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克罗齐:《美学原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

叶朗:《中国美学史大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年。

王运熙:《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

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79年。

马新国:《西方文论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李泽厚:《中国美学史》,《美学论文集》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

伍蠡甫主编:《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年。

胡经之、王岳川:《文艺学美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

宗白华:《艺境》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                        

王朝闻:《美学概论》,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

黑格尔:《美学》,商务印书馆,1979年。

朱光潜:《谈美》,《朱光潜美学文集》,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


常见问题

可以随时互动交流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