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的自我监控》课程简介
一、课程建设队伍
本课程由北京大学教育质性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林小英副教授团队负责建设。多年来,林小英老师一直深入教学一线,致力于新课改背景下教师教学研究能力提升的相关研究和实践工作。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教师发展的基础理论知识
2.掌握逐步积累和形成教学资源包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多种自我改进的教学活动
3.学会使用教育叙事等教学反思力提升方法和工具
4.形成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成长路径,提升自己的专业发展水平
三、课程对象
1. 大、中、小学一线教师及教研员
2. 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一线教师
3. 高等师范院校师范生
4. 对教师发展感兴趣的教育工作者
四、时间与进度
每讲测试(20%):共5次,每次测验允许120分钟内完成;
每讲作业和互评(30%):共5次,每个单元课程结束时提交课程作业,并进行学习者互评;
课程讨论(30%):每讲都会指定与每讲作业相关的讨论题目,可根据兴趣选择参与;
期末考试(20%):本课程期末考试包含20道题,均为客观题,允许尝试3次,60分钟内完成,取最高成绩。
说明:每讲视频时间均为90分钟,每节时间不固定;每周学习时间约为10小时。
第一讲 教师为什么要做教学的自我监控?
1.1. 古代和当下“混日子”的教师状态
1.2. 如何理解“课程”?
1.3. 我们的理念:经验即课程
1.4. 如何理解“日常教学”?
1.5. 如何理解教师的自我监控?
作业:画出“课程”和“教学”的图例
第二讲 教师个人的教育叙事:自我反思
2.1. 何为叙事?
2.2. 案例:看一个学校处理意外事故的故事
2.3. 记日记
2.4. 写传记
2.5. 做图例
2.6. 分析档案
2.7.总结和书目章节推荐
作业:撰写教师个人的教学日志一篇,形式不限。
第三讲 与同事构建实践共同体:与同行一起反思
3.1. 为何要与同行一起反思?
3.2. 反思的形式
3.3. 相互做课堂观察
3.4. 乔哈维窗口
3.5.总结和书目章节推荐
作业:撰写一篇对同事的教学经历经验的故事
第四讲 学生经验的参与:教学相长
4.1. 学生在教学监控中的角色
4.2. 案例:一个学生对教师应该如何教自己的邮件
4.3. 同伴学习对教学的促进
4.4. 学生差异对日常教学的挑战
4.5. 总结和书目章节推荐
作业:请自己所任教的学生设计一份所教授学科的教学大纲
第五讲 从研究中聚焦:个人困惑与理论领域的对话
5.1. 关于日常教学的研究包括哪些主题
5.2. 练习:你在日常教学中有哪些困惑?
5.3. 画概念图:日常教学的个人困惑与教学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
5.4. 案例展示:一段个人的教学反思笔记所生发出来的教学研究文章
5.5.总结和文章推荐
作业:画个人困惑关键词与教学研究主题词之间的关系图
学员需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具有基本的教学理论知识;最好是正在教授某一门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