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教学设计领域的知名学者罗伯特•加涅曾经说过,“教学是一项以帮助人们的学习为目的的事业”。为了更好地促进和帮助学生的学习,教师就需要首先熟悉和掌握人类关于自身学习研究的新理念和新成果。
人类对于学习问题的研究和关注有一个较为长期的历史,而学习科学是20世纪90年代在认知科学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诞生的一门全新的研究教与学的跨学科领域,是21世纪学校变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西方教育发达国家及国内教育发达地区都已经开始将脑科学和学习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改进和变革,以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例如教育部原副部长玮钰院士[课程链接]呼吁要“以学习科学研究促进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华东师范大学前副校长任友群教授[视频链接]在“世界教育前沿峰会”(2018年10月)上指出:“学习科学的使命之一是让我们关注到真实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学习科学的研究和实践符合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要求与新目标……学习科学不仅仅是一个理论,最后一定要落地到中小学的日常教学……在教师培养和培训中要考虑到学习科学”。
《应用学习科学改进教学策略》是为一线教师及对学习科学教学应用感兴趣的教育管理人员、职前教师等提供的一门教师教育MOOC,是“爱课程”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类MOOC系列课程之一,课程聚焦于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改进,采用模块化结构,按照“问题(情境)导入——学习科学知识与原理分析——教学策略改进建议——技术环境支持”的思路设计和开发,包含了脑与学习科学原理、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策略、名师经验分享、优秀课例、技术支持的新型学习环境介绍等内容。
本课程主体内容共五个模块,课程的学习时间为14周,共55学时。
关注课程微信公众号:学习科学进课堂,及时接收课程通知,了解更多学习科学知识。
----------------------------------
四期部分学员学习收获与心得展示:
多多乐:在之前的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学习的状态和时间,我会比较注重将本课内容尽可能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多多联系起来,让他们体会到艺术源于生活的内涵,同时要多多链接新旧知识、课堂与课堂、单元内知识、单元与单元之间知识的一些联系,不要孤立华的学习新内容。
但是学习了模块四,我还知道要注意将教学目标转化成学生自己的学习目标,从中提升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在实践的合作学习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的反馈中找到归属感和自我效能感。同时还要注意丰富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避免一成不变死气沉沉的课堂,适当借助肢体运动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活跃课堂氛围,让适当竞争、压力、争论的氛围转变成积极的高活力课堂,相信在这个过程中,也能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
张俊婷mooc:从韦钰院士的讲座中,我学到了为人父母及从事教育工作时,要遵守人脑的科学结构及运行规律,保护孩子及科学用脑启迪教学教育,学习是“用脑学习”而不是用心学习,学到了一个有趣的观点:情绪等精神因素与用脑学习中的知识建构,及工作记忆(长时记忆、规律理解等)有着密切的联系。在学习与脑结构中的神经元结构的关系,更是科普到了神经元与学习的更多知识。复杂的脑结构是人类能掌握学习广度的结构性保证,而认识并用好脑学习,脑卫生,能够使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这个视频让我对脑学习与科学的教学设计、情境创设、探究活动架构等有了更浓厚的兴趣。及教学的科学性有力更厚实的基础依据。
刘东奎:通过学习使我对学习科学的产生背景、发展阶段、研究领域、研究目标等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人工智能、学习科学与教育变革的关系,认识到之前教学设计及教学行为的盲目性,明确了为今后教学设计的目标,即支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一定是传统优秀做法与现代学习科学理论相结合的结果,更加坚定了自己学好本门课程的信念!
珖珖虎:根据今天学习的学习情境中的保持规律和有效教学的“节奏”建议,我结合自己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设想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1.引课(2-3分钟)、2.抛出新问题讨论(3分钟)、3.实验活动要求前置,和孩子们明确实验过程和学习单记录(通过微课视频第一次了解和通过静态图第二次明确)(3分钟内)、4.整合探究活动或分段式的探究活动(15-20分钟)、5.交流研讨(10分钟),6.师生结课(2-3分钟)。目的是利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快速引课和明确实验要求,在第一个学习高效期中学习实验探究(活动中也有放松的时间)。在第二个高效期中用几个大问题 引导学习对实验结果进行交流研讨,得出共识。我想这样的时间和任务分配,孩子在科学课中的学习效果会好一些。
王涛654321:经过本课学习,结合小学科学的学科特点,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参与,促进学生有限学习:1.从真实问题导入,课堂学习内容与学生真实生活实际相联系;2.教学目标立足于课标,不忘分层设计;3.课堂主题活动符合实验探究设计原则,材料和设计有结构,有巧思,有挑战,有时可设计成闯关等游戏类情境,从而提升课堂活力;4.交流与研讨中,教师积极肯定与引导学生,正向反馈与纠错并行,有学科的严谨性,也不能忘记鼓励小学生开放性的思维表达。
还有更多学员心得,我们将在课程内容中以精彩多样的形式向您展示!同时我们也希望您加入课程,在讨论区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其他学员分享、交流、学习!
----------------------------------
如有任何疑问,请在课程论坛中进行留言,或者发邮件给我们,我们的课程邮箱为:learningscience@163.com
1.了解多学科(尤其是脑与认知科学和学习科学)视角关于人类学习研究及全球教学变革实践的最新进展,拓展和更新自身的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及教学设计观。
2. 理解和掌握当代认知科学关于信息加工过程的核心概念、基本观点与基本原理。
3.认识和了解影响人类学习的多种非认知因素及对教学的影响,例如元认知、情绪、动机和情境等。
4.熟悉基于学习科学的有效教学策略,并能够对自身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改进自身教学实践。
5.提高信息素养及网上交流与协作的技能。
课程准备篇
活动0.1 教师说课程系列视频
活动0.2 课程适合我吗?
活动0.3 我做好准备了吗?
活动0.4 课程模块学习导语合集
【猜猜看】谁会和我一起学习?
【谈观点】你认为教师为什么要关注学习科学?
课程引言:教师为什么要关注学习科学?
0-0 学习导语
0-1 了解学习科学
0-2 学习科学与教师教学实践
0-3 人工智能、学习科学与教学变革
讨论区
课程引言单元测验
模块一:学习是什么
1-0 学习导语
1-1 关于学习的三种“隐喻”和“全视角理论”
1-2 脑与学习
1-3 21世纪的新型学习观
1-4 中华传统学习理念及其价值
讨论区
模块一单元测验
模块二:记忆的过程与教学的节奏
2-0 学习导语及问题情境分析
2-1 人类记忆的三种模式
2-2 人类记忆的信息加工过程及特点
2-3 学习情境中的保持规律
2-4 有效教学的“节奏”建议
2-5 如何进行有效练习
2-6 教学课例
讨论区
模块二单元测验
第一次大作业
模块三:学习的环境与有效的课堂问答
3-0 学习导语及问题情境分析
3-1 学习的环境与社会支持
3-2 情绪与学习
3-3 如何营造促进学习的课堂环境
3-4 如何提高课堂问答的深度
3-5 左右脑手部协调操(选学)
3-6 教学课例
讨论区
模块三单元测验
网络直播讲座
混合教学中的学生参与策略(面向高校教师,2020年7月)
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策略(“同心抗疫助教学,教育技术网上行“网络公益讲座,2020年4月)
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策略(北京市朝阳区新教师培训,2020年7月)
模块四:学习的动机与学习者的主动参与
4-0 学习导语及问题情境分析
4-1 元认知与自主学习
4-2 动机与学习
4-3 马扎诺的“教学的思维系统图”
4-4 如何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
4-5 学习者的主动参与
4-6 教学课例
讨论区
模块四单元测验
模块五:意义建构与学习者的深度理解
5-0 学习导语及问题情境分析
5-1 长时记忆中知识的组织和存储方式
5-2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过程
5-3 “理解”是有效教学的关键环节
5-4 专家与新手的差异研究
5-5 促进学习者意义建构和深度理解的有效教学策略
讨论区
模块五单元测验
第二次大作业
第二次大作业课例视频
第二次大作业课例视频
1.关于教育学、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2.关于教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3.最好具有一定的教学实习、实践经验。
为了保障证书权威性,平台不再支持免费证书,只提供认证证书,认证证书会收取费用,为100元。
(1)[美]梅耶.应用学习科学——心理学大师给教师的建议[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6.
(2)桑新民. 学习科学与技术:信息时代学习能力的培养(第2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7.(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配套教材)
(3)[美]Sousa.脑与学习[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5)[美]泰勒斯通.提升教学能力的10项策略:运用脑科学和学习科学促进学生学习[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7.
(6)[美]安布罗斯.聪明教学7原理——基于学习科学的教学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7)[新西兰]哈蒂等.可见的学习与学习科学[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
(8)[美]奥姆罗德.学习心理学(第6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9)[美]马扎诺,皮克林.培育智慧才能——学习的维度教师手册[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5.
(10)[美]马扎诺.教学的艺术与科学——有效教学的综合框架[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
(11)[美]苏泽.心智、脑与教育:教育神经科学对课堂教学的启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2)[美]施瓦茨等.科学学习[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13)[美]哈迪曼.脑科学与课堂:以脑为导向的教学模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14) 梁林梅,李志. 从学习科学到教学实践变革:教师学习科学素养提升的关键概念与有效教学策略[J].现代教育技术,2018(12).
(15) 梁林梅,蔡建东,周雅格.学习科学到教学实践变革:“转化者”的角色与作用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20(2).
本课程的部分学习参考资料及拓展阅读视频来自互联网,为教学需要在此借鉴 ,如果侵犯到您的权益,请与我们团队联系。
邮箱:learningscience@163.com
更多免费精彩课程,欢迎关注“教师教学能力提升MOOC”微信公众号:
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类MOOC专题网站:https://tmooc.icourses.cn
Q1:我该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A:首先,您需要有一个爱课程网或中国大学MOOC的账号(您需要特别注意:学习前请完善您在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网上注册帐号的邮箱信息,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只选用一种帐号<网易云课堂帐号/爱课程帐号>登陆学习)。
其次,您需要有一定的上网条件,能够流畅的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课程活动,参与课程考试。
最后,课程的重要信息一般都会通过公告、课程的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发送,同时会抄送您的邮箱,请您及时查收!
Q2:我是新手,能否给我一些学习建议?
A:没问题。
本课程将按周发布和更新课程内容,课程的学习时间共14周。
我们希望您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
(1)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本课程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时间安排,尤其是要保障每周都有固定的学习时间,或多或少,完成当周课程的内容。
(2)积极参与课程论坛中的讨论,与各位同学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学习和教学实践收获、困惑与体会。
(3)遵守互联网信息管理的有关规定,使用文明用语,与人和善交流。
(4)请勿上传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内容,节约宝贵互联网资源。
(5)请勿发表非法违规信息,共同维护绿色网络空间。
更多内容请参与本课程“课程准备篇”中的微视频:例如“教师说课程”、《如何做一名成功的网络学习者——网络课程学习建议》。
Q3:第四期学员的学习经验分享
1.哪些课程内容对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最有帮助?
A:学员认为对于自身的教学实践最有帮助的课程内容从高到低分别是:
(1)有效练习的教学策略;
(2)人类学习与记忆的三种模式和信息加工模型;
(3)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UbD);
(4)40分钟课堂的两个高效期和一个低效期及分段教学策略;
(5)营造课堂环境和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教学策略。
2.哪些课程资源对于自己的课程学习最有帮助?
A:学员认为对于自身的课程学习最有帮助的数字化资源从高到低分别是:
(1)用于模块学习内容回顾的思维导图;
(2)“教师说课程”微视频;
(3)专家讲座视频;
(4)课程微视频及与微视频配套的PPT或word文本;
(5)微信公众号。
3.通过课程的学习,学员的主要收获有哪些?
A:在课程学习收获方面,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
(1)了解了一些基于学习科学的有效教学策略;
(2)激发了对于脑科学和学习科学关注和学习的兴趣;
(3)初步了解了关于脑科学和学习科学的新知识与新进展;
(4)认识到了自己目前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5)更新了自己的学习观;
(6)找到了改进自身教学的切入点和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