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hi,小mooc
《世说新语》的国学密码解析
第1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1年09月20日 ~ 2021年12月27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1182 人参加
立即自学
往期不提供结课证书,想参加下学期课程, 点击这里预约>>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170)
spContent=《世说新语》是国学经典著作之一,完成于公元5世纪,上承先秦诸子百家之精髓,下启唐宋元明清迄今历代名家事功之成就。《世说新语》言简意赅,人物众多,是集魏晋时期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管理、民俗、教育、宗教、婚姻、伦理等内容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学好《世说新语》,为人处世无敌。
《世说新语》是国学经典著作之一,完成于公元5世纪,上承先秦诸子百家之精髓,下启唐宋元明清迄今历代名家事功之成就。《世说新语》言简意赅,人物众多,是集魏晋时期文学、历史、政治、经济、军事、管理、民俗、教育、宗教、婚姻、伦理等内容于一体的百科全书。学好《世说新语》,为人处世无敌。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针对当前高等院校本科生普遍存在的重理轻文、长于科学知识技能学习与训练而在为人处世方面感性与理性经验明显不足的人文素质教育薄弱的状况,本课程从南朝(宋)刘义庆编纂的《世说新语》所包含的“德行”、“政事”、“言语”、“文学”等36门总计1130则作品中,采用历史与现实相结合的方法,在具体教学实践中从1为政之道、2官声之道、3取财之道、4管理之道、5文化之道、6解困之道、7职场之道、8学问之道、9读书之道、10师徒之道、11求师之道、12识人用才之道、13言语之道、14养生之道、15卫生之道、16敬畏之道、17择友之道、18孝顺之道、19交际之道、20饮酒之道、21才艺之道、22处世之道、23教育之道、24治家之道等24个方面重点阐述了高校本科生国学素质教育的基本价值理念与实践意义,不仅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国学基本知识,而且对学生身心健康的成长起到了积极的教育引导作用。

讲者从《世说新语》所包含的丰富的国学“义理”的角度来深入浅出、生动风趣地剖析《世说新语》人物故事所蕴含的丰富人生哲理,理论联系实际地从其所蕴含的丰富的中国文学、历史、哲学、伦理学、教育学、行政管理学、人才学、交际学等深刻史料中,挖掘其隐示的先秦诸子百家的核心价值观念,借对《世说新语》的深入导读与细致研讨,培养学生对国学经典的理解能力和人文关怀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历史的方法、以历史的眼光认识历史事物与当下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提升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沟通能力,丰富学生内心的精神世界,进而掌握国学基本知识,明确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观,提高国学理论与实践素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本课程2016年选学总人数达27351人,主讲教师丁玉柱于2017年1月11日获得由“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颁发的“中国大学MOOC 2016年度新锐奖”和“中国大学MOOC 2016年度优秀教师”。


授课目标

1.掌握《世说新语》36门基本内容与思想精华。 2.学会从“义理”角度分析《世说新语》人物、事件、现象的国学思维方法,形成自己的国学价值理念与思维智慧。 3.掌握“为政、管理、学问、养生、交友、处世、解困、求师、识人、修身、才艺”之道的国学理念与应用方法。 4.学以致用,形成自我的国学观。

课程大纲
第一章 国学经典概述
课时目标: 1.主要介绍国学的内涵、国学的作用、国学产生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十三经、前四史、二十二子、诸子集成、国学的内容、国学大师及其著作、国学必读书目。 2. 国学的内涵、国学著作、国学的作用。 3.国学产生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国学的内容及划分标准、国学的定义 历代国学大师等。 4.介绍作者刘义庆、编撰此书的成员和目的等。
1.1国学简介
1.2国学概念的产生与演变
1.3《世说新语》的作者、编撰过程、内容简介
第二章 《世说新语》的内容
课时目标:1. 掌握学习国学经典著作的基本方法。2.。了解《世说新语》的客观白描手法,对先秦诸子百家行文传统的继承,几个经典故事的解析。
2.1本课的学习方法
2.2《世说新语》的笔法和经典故事
第三章《世说新语》的价值、影响和特点
课时目标:介绍《世说新语》为远实用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唐以后对后世文人的深远影响,本书对先秦诸子百家在写作传统上的继承和发展,客观白描的现实主义创作成就。1.《世说新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在诸子兴起及儒学衰落、佛学东进的历史背景下,刘义庆因自身特殊的生存环境与遭遇,有别于先秦诸子百家而独辟蹊径地编撰出《世说新语》这部奇书。2.《世说新语》的影响 介绍《世说新语》对唐宋元明清近代现代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影响、介绍若干著名的《世说新语》研究者。3.《世说新语》的特点 将《世说新语》和《老子》、《庄子》、《论语》等经典国学著作进行比较,总结同异,分析其客观白描的写作方法的原因和成就。
3.1《世说新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价值
3.2《世说新语》的影响
3.3《世说新语》的特点
第四章 为政之道
课时目标:通过六则故事 说明礼贤、民本、忠孝、守信、行义、任怨等为官的道理,总结其为政成败衰亡的经验和教训。1.礼贤下士,民本思想:陈蕃赴任的故事 通过陈蕃赴任的故事,解释武王式商容之闾、徐孺下陈蕃之榻的典故,说明民本思想与当下走群众路线的意义。2.忠孝守信,奉公守法:陈寔惩吏 通过陈寔惩吏的故事,形象地说明“忠孝”对人的重要意义,揭示其在为政之道中的地位和作用3.守信行义,以德报怨:山涛之贤 通过山涛对嵇康及其儿子嵇绍以德报怨的故事,说明为官者的道德修养。4.施不求报,以德报怨:王导引发的悲剧 通过王导和周侯的官场戏言与结缘的故事,说明官场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5.官声之道 通过王导敬重下属的故事,说明获得良好官声的方法。6.取财之道:吝啬鬼王戎的财物观 通过几则王戎对待金钱财物的故事,说明“奢”、“俭”、“吝”的内涵,树立良好的财物观。
4.1礼贤下士,民本思想:陈蕃赴任的故事
4.2忠孝守信,奉公守法:陈寔惩吏的故事
4.3守信行义,以德报怨:山涛之贤
4.4施不求报,以德报怨:王导引发的悲剧
4.5官声之道:王导的故事
4.6取财之道:吝啬鬼王戎的财物观
第五章 管理之道
课时目标:通过桓温黜免兵将和郑玄处罚婢女的故事,说明“宽严刚柔与文明教化的管理之道。1.慈不掌兵:桓温黜兵(1)“慈不掌兵”指的是从哪方面加强管理?(2) 管理中的“刚”与“柔”、“严”与“慈”是矛盾的吗? (3)对害群之马或具有负能量的员工能否也采用类似桓温黜兵的做法?2.宽不为师:桓温免将通过桓温免将的故事,说明团队成员团结一致、同心同德的重要性。3.文明教化通过郑玄处罚婢女的手段说明文明教化的方式和效果。
5.1慈不掌兵:桓温黜兵
5.2宽不为师:桓温免将
5.3文明教化:郑玄教婢
第六章 危机公关之道
课时目标: 主要讲授各种危机公关和摆脱困境的方法。1.化解之道:贺循如何处理违建和上访通过贺循处理官员违章建筑和百姓群体上访的故事,给今日某些官员处理类似问题以积极的启发。2.辟谣之道介绍几种辟谣的方法3.解困之道通过王珣帮助殷仲堪解除被谣言所困的故事,阐释现实生活中自我摆脱困境的智慧和手段。4.消丑之道通过贾充处理女儿和下属韩寿私通的故事,说明处理不良的人民内部矛盾的方式方法。
6.1化解之道:贺循如何处理违建和上访
6.2辟谣之道:桓温防谣言
6.3解困之道 :《世说》里的《三国》权谋
6.4消丑之道 :贾充消解家丑的故事
第七章 职场之道
课时目标:通过东方朔、杨脩等在职场上成功或失败的经验教训,说明当今职场生存的智慧与手段1.东方朔救汉武帝乳娘的智慧(1)用“五行相生相克”原理阐释东方朔救汉武帝乳娘的智慧是怎样体现这一原理的? (2)汉武帝是针对要杀乳娘吗?2.杨脩和曹操智力竞赛的悲喜剧 通过杨脩和曹操斗智的几个小故事,说明职场人的职业道德、素养与生存智慧,阐释墨家认同文化对职场中人的重要性。
7.1东方朔救汉武帝乳娘的智慧
7.2杨脩和曹操智力竞赛的悲喜剧
第八章 问学求师之道
课时目标:通过郑玄求学、陶侃拜师等故事,阐释“问”“学”和求师等为人处事的智慧和谋略,用以指导学生的自我学习和生活1.学问之道 主要讲授古人对“问”和“学”的关系的论述以及问与学对人才成长的意义。2.读书之道 介绍读书出入法和求同存异法。3.师徒之道 介绍马融和郑玄的师徒关系,阐述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4.求师之道 通过陶侃母亲待客、陶侃求师的故事,说明求师的重要性以及求师的方式、方法。
8.1学问之道
8.2读书之道
8.3师徒之道:马融和郑玄的故事
8.4求师之道:陶侃的故事之一
第九章 识人之道
课时目标:通过陶侃和裴潜的故事,阐述国学有关识人用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1.识人用材1:陶侃的故事之二(1)陶侃识人用材的故事是怎样体现了儒家“诚心敬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学说的?(2)陶侃连升两级提拔会用材的官吏的道理是什么?2.识人用材2:裴潜论刘备的才能与使用(1)诸葛亮是怎样评说先秦诸子性格的优劣的? (2)“取人用偏材”在什么情况下适用?(3)您认为刘备是什么类型的人才?
9.1识人用材1:陶侃的故事之二
9.2识人用材2:裴潜论刘备的才能与使用
第十章 言语之道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阐述群处慎言、说理善喻、言谈察言观色的言语之道,从国学的高度系统阐述言语之道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技巧。1.慎言 从国学经典著作中总结”慎言“的重要性2.善用比喻 本节主要从国经典著作中总结比喻的在日常言谈交往中的作用和方法。3.借题发挥 本章主要从实用与实践应用的角度,说明借题发挥在驳、立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4.察言观色 本则故事通过郗鉴不懂察言观色的交谈现象,从事业成败与文化素养的角度,用国学有关言谈之道的论述,说明察言观色的重要性。
10.1慎言
10.2 善用比喻
10.3 借题发挥
10.4 察言观色
第十一章 生命之道
课时目标:本章通过对卫玠之死原因的分析、对张翰捍卫自我生命的智慧的评析、对钟氏兄弟面对曹丕的不同表现,从国学文化的深度去探讨养生之道、卫生之道和敬畏之道,从中使人悟出自我生命的本质,敬畏天地人类万物。1.养生之道:卫玠之死的悲剧探源 七情过度对人体的伤害表现在哪些方面?2.卫生之道 本节通过张翰巧妙地躲避齐王之乱的生存智慧,总结卫生之道。3.敬畏之道(1)阐述敬畏之道的本质与指向。 (2)用《道德经》、《菜根谭》的理论阐述敬畏的作用与方法。
11.1养生之道:卫玠之死的悲剧探源
11.2卫生之道:张翰的故事
11.3敬畏之道:钟会兄弟见曹丕的故事
第十二章 交友之道
课时目标:本章通过荀巨伯对危难中的病友不离不弃的感人故事的分析,用司马迁《史记》对人情冷暖的高度概括,阐述交友的原则与方法。而管宁与华歆的故事,则从对金钱富贵的不同态度,说明交友的取舍标准。1.荀巨伯看望病友 通过荀巨伯危难中不忘朋友而感动寇匪的故事,说明交友的重要与取舍之难以及”盗亦有道“的含义。2.管宁和华歆割席分坐 通过对“割席分坐”典故的分析,阐明交友的严肃性,也借助对金钱财物的态度来识人交友。
12.1荀巨伯难中看望病友
12.2管宁和华歆割席分坐
第十三章 修身之道
课时目标:通过孝顺、待客、饮酒与才艺来说明修身之道。1.孝顺之道(1)吕不韦提出的“五养”指的是什么? (2)古人如何论孝的?2.待客之道 通过本则故事,说明待客的一般法则。3.饮酒之道 本节通过古人对酒法和醉酒的描绘,说明饮酒的方法和道理。4.才艺之道 本节主要通过大书法家韦诞因书艺而受辱和钟会舅娚仗艺为非的反面事例,说明才艺如双面剑的特性,从国学的角度说明才艺的重要与运用不当而适得其反的作用。
13.1孝顺之道
13.2待客之道
13.3饮酒之道
13.4才艺之道
第十四章 处世之道
课时目标:通过对王羲之和庾翼人生悲喜剧的分析谈处世之道。1.王羲之的悲剧 本节通过对王羲之为人心胸狭隘、为政投机取巧的生活事实的评析,从国学的角度着重阐述“忍”与“不忍”的利与害,说明“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颠扑不破。从侧面评说了王述的隐忍与报复的手段。2.庾翼的豁达 本则故事通过庾翼在妻子和岳母及军中将士面前炫骑术而意外落马的滑稽喜剧性情节的描述,在看似滑稽的笑闹中,启发人们对职场环境、家庭环境、团体境遇的不同角色的思考,启发人对乐观、豁达、洒脱的美好品质的追求,暗示出人对于小小的失败不过是偶尔的马失前蹄的小插曲的意会,从而设身处地地思索人生的真谛。
14.1不忍之祸:王羲之的悲剧
14.2顺其自然:庾翼的潇洒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大中专学生、在校本科生、研究生、机关公务员、企业管理人员、中小学教师、国学爱好者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世说新语>的国学密码解析》,丁玉柱 著,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常见问题
  1. 选修本课同学须准备《世说新语》原著或参考本人的《<世说新语>的国学密码解析》一书,以满足对原著原文的基本阅读。

  2. 须先收看课程视频,再做相关测试题。

  3. 每周应保证足够的观看视频时间。

中国海洋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丁玉柱

丁玉柱

丁玉柱,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海洋文学与艺术研究所所长,南京大学文学硕士。

推荐课程

彭凯平教积极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258人参加

彭凯平教情绪心理学

大渔大师课

75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