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程面向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行动与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培养目标,在长期一线教学实践和改革创新的基础上,不断优化和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与方式,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推进课程持续建设与发展,打磨形成了《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MOOC课程,以期为新时代我国教育信息化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创新人才。
1.课程性质
华南师范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华南师范大学的教育技术学是国家重点学科。本课程由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谢幼如教授和李克东教授主持,是一门积淀深厚、理念创新、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的MOOC。
本课程不仅是教育技术学专业三门最核心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驱动教育信息化领域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课程。本课程可供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中小学、职教和高校的教师以及从事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相关人员系统学习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学员在学习本课程时,一定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参与研究实践,为今后工作和进一步深入开展教育技术学及教育信息化领域的相关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程内容
本课程团队顺应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需求及教育数字数字化发展趋势,直击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发展现状与主要方法,重构课程内容体系。课程内容包括“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概述”“教育技术研究设计”“教育技术实验研究”“行动研究”“内容分析”“评价研究”“基于设计的研究”“社会网络分析”“质的研究”“研究成果的撰写”以及“教育技术研究新发展”,既涵盖了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的基本原理与主要内容,也体现了教育技术研究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
3.课程特点
本课程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优化更新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手段与方式,开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推进课程持续建设与发展。2000年本课程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省级优秀课程,是当时华南师范大学仅有的五门省优课程之一;2003年根据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意见,课程名称做了修改并由李克东教授编著出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育技术研究方法》;2006年由谢幼如教授和李克东教授编著出版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配光盘);2012年由谢幼如教授和李克东教授编著的本课程教材获批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2014年由谢幼如教授主持的本课程获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17年由谢幼如教授和李克东教授编著出版“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第2版)》;2020年由谢幼如教授主持的本课程获广东省一流本科课程;2021年由谢幼如教授主持的本课程获广东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021年由谢幼如教授和李克东教授编著出版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第2版)》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本课程具有积淀深厚、理念创新、资源丰富、特色鲜明等特点。
(1)课程团队实力雄厚
本课程负责人谢幼如教授和李克东教授都是广东省高校教学名师、二级教授,李克东教授是新中国电化教育(教育技术)专业的创始人,谢幼如教授是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和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负责人,在教育技术领域具有积极的学术影响力。
(2)课程内容重构创新
本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既涵盖了教育技术研究的主要方法及其应用,也囊括教育信息化研究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充分体现基础性、系统性、适应性、先进性的有机结合。
(3)课程资源丰富实用
本课程团队根据新时代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需求,构建彰显课程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资源结构模型,指导课程资源的设计和开发,注重课程资源的递进生成,课程资源丰富、实用性强。
4.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
根据国家教育数字化建设的需要,选择课题、进行研究设计;
根据研究需要,通过实验研究、行动研究等多种途径收集资料;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运用专门方法分析教育技术现象和规律。
5.学习导图
6.课程建设情况
(1)1985年,李克东教授在国内教育技术(原电化教育)专业率先开设《教育技术研究方法》(原《教育传播研究方法》)课程;
(2)2000年,本课程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省级优秀课程,是当时华南师范大学仅有的五门省优课程之一;
(3)2003年,根据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意见,课程名称做了修改并由李克东教授出版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育技术研究方法》;
(4)2006年,谢幼如教授、李克东教授编著出版教育部高校教育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配光盘);
(5)2012年,谢幼如教授、李克东教授编著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获批国家级“十二五”规划教材;
(6)2014年,谢幼如教授主持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获批为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7)2020年,谢幼如教授主持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获广东省2020年度一流本科课程;
(8)2021年,谢幼如教授主持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获广东省2020年度课程思政建设改革示范项目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9)2021年,谢幼如教授、李克东教授编著的《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二等奖。
7.建议学习路径
本课程为各位学习者提供建议学习路径,如下图所示:
本课程顺应新时代教育数字化的发展,着重讲解了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概述、教育技术研究设计、教育技术的主要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的撰写,并介绍了教育数字化研究的最新进展,建议各位学习者在学习完本课程后,能够掌握新时代教育技术研究与发展的新方向,选择研究题目,进行研究设计,应用相关的研究方法,对研究数据与资料进行收集和处理,并总结撰写研究成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能够:
00 学习准备篇
活动0.1 课程适合我吗?
活动0.2 做好准备了吗?
01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概述
活动1.1 新时代教育技术研究背景
活动1.2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特征及程序
活动1.3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
活动1.4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内容
活动1.5 教学课例: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概述
活动小结
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概述单元测试
02 教育技术研究设计
活动2.1课题选择
活动2.2确定变量
活动2.3建立假设
活动2.4抽取样本
活动小结
教育技术研究设计单元测试
03 教育技术实验研究
活动3.1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概述
活动3.2教育技术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
活动3.3教育技术准实验研究
活动小结
教育技术实验研究单元测试
04 内容分析
活动4.1走进内容分析
活动4.2内容分析的应用模式概述
活动4.3内容分析的典型案例
活动小结
内容分析单元测试
05 社会网络分析
活动5.1初探社会网络分析
活动5.2数据收集与数据表征方法
活动5.3数据分析方法
活动小结
社会网络分析单元测试
06 评价研究
活动6.1评价研究的基本内涵
活动6.2评价研究的类型
活动6.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活动6.4评价研究的典型案例
活动小结
07 行动研究
活动7.1走进行动研究
活动7.2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和操作模式
活动7.3行动研究应用模式概述
活动7.4行动研究应用模式一
活动7.5行动研究应用模式二
活动7.6行动研究实战成果汇报一
活动7.7行动研究实战成果汇报二
活动7.8 教学课例:教育技术行动研究
活动小结
行动研究单元测试
项目实践一:研究方案的撰写
08 基于设计的研究
活动8.1走进基于设计的研究
活动8.2基于设计的研究典型案例分析
活动小结
基于设计的研究单元测试
09 质的研究
活动9.1质的研究概述
活动9.2质的研究操作程序
活动9.3质的研究资料收集与分析
活动小结
质的研究单元测试
10 研究成果的撰写
活动10.1 研究论文(报告)的类型与结构
活动10.2 研究论文(报告)的写作
活动10.3 教学课例:学生项目实践汇报
活动小结
研究成果的撰写单元测试
项目实践二:研究论文的撰写
11 教育技术研究新进展
活动11.1 教育技术理论研究新发展
活动11.2 教育技术应用研究新发展
活动11.3 教育技术研究范式新发展
活动11.4 教学课例:疫情防控时期在线教学研究
活动小结
本课程可供 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小教、中教 和 职教 的学生,从事 基础教育 、 职业教育 和 高等教育 领域的 在职教师以及企业培训相关人员 掌握 教育技术研究的基本原理与主要方法,同时洞悉教育技术研究的前沿动态与发展趋势。学习者应具备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和相关技术素养。
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第2版)》,谢幼如、李克东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特别说明:本课程部分资源来源于网络,在这里表示感谢!如您需要帮助,请和课程团队取得联系!
联系课程团队,请您通过教学设计工作室支持服务中心(https://support.idstudio.cc)获取帮助!
Q : 是否可以给我一些学习建议?
A :我们希望您在课程学习过程中,能够:
1、保障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或多或少,完成当周课程的内容
2、积极参与课程讨论,与各位学习者煮酒论英雄
3、遵守互联网信息管理的有关规定,使用文明用语,与人和善交流
4、请勿上传与课程内容无关的内容,节约宝贵互联网资源
5、请勿发表非法违规信息,共同维护绿色网络空间
6、在引用课程相关资源时,请您先和我们联系取得同意
Q:我是教授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教师,是否可以采用这门课程开展混合式教学?
A:当然可以!欢迎各位教师应用本门MOOC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利用MOOC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的模式的策略,若您实验成功,不要忘了推荐给其他的老师们,也记得和我们说一下哦~
Q:我看到本门课程内容详细具体,但时间却没有那么长,这是怎么回事?
A:哈哈,您观察能力真强!本门课程的所有模块不是完全按照每周一发的节奏,有时候会同时发布2-3个模块的内容,请您注意课程公告!
Q:我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了,怎么办?
A:您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获取帮助:
①在课程讨论区中发布求助帖子,说不定和你一起学习的小伙伴就能够解决你的问题;
②在课程讨论区寻求授课老师与课程助教的帮助;
③使用教学设计工作室帮助支持中心(https://support.idstudio.cc)提交工单获取帮助。
Q : 我该如何使用学习支持服务中心?
A : 如果您通过上述第1、2种方式都没有得到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案,您可以使用学习支持服务中心获取帮助。
首先,请您在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https://support.idstudio.cc并按下回车,访问学习支持服务中心页面。
然后,您可以先在「知识库」查阅相关内容,如果没有找到合适的内容,可以在「问题社区」中和其他人互动交流,说不定就能解决您的问题。如果仍然不能解决您的问题,您可以在工单中心提交「问题单」获取帮助。
Q:我该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A:首先,您需要有一个爱课程网或中国大学MOOC的账号(您需要特别注意:学习前请完善您在中国大学MOOC/爱课程网上注册帐号的邮箱信息,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只选用一种帐号<网易云课堂帐号/爱课程帐号>登陆学习)
其次,您需要有一定的上网条件,能够流畅的观看教学视频,完成课程活动,参与课程考试;
课程的重要信息一般都会通过公告形式发送,同时会抄送您的邮箱,请您及时查收!
Q:考试中应该注意什么?
A: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线了考试防作弊机制,频繁切换网页版本和APP参与考试,会被系统判定为作弊,并记为0分,请大家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