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是教育技术学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之一,是国家高等院校教育技术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核心课程之一。教育是一种典型的信息传播活动,教学、学习的实质就是实现信息的流动。如何实现教育信息的有效互动,是教育传播学研究的实质。无论是基于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还是现代化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模式以及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模式,都可以在教育传播学的理论框架内找到合理的解释和有效的指导。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习者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① 了解现代信息社会中的传播类型及传播领域的主要发展趋势;
② 了解教育传播学区别于大众传播等相关相近领域的特殊性;
③ 掌握教育传播学的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体系;
④ 学会运用教育传播理论与方法,分析教育教学过程,解决教育、教学中的问题;
第一周:走进教育传播学
活动1.1 课程介绍和课程小目标
活动1.2 了解传播学
活动1.3 学习教育传播学的意义和作用
活动1.4 教育传播的概念、历史与现代发展
第一周测试
第二周:教育传播过程和模式
活动2.1 教育传播过程与阶段
活动2.2 教育传播过程的设计
活动2.3 教育传播模式
第二周测试
作业一: 试结合某种信息传播模式,来分析互联网和新媒体环境下课程思政的传播特点。或分析疫情下的教育传播过程与模式。
第三周: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活动3.1 教育传播信息
活动3.2 教育传播符号
活动3.3 符号的教育应用
第三周测试
第四周:教育传播中的媒体与通道
活动4.1 教育传播通道
活动4.2 教育传播媒体观
活动4.3 教育传播媒体的选择与利用
第四次测试
人工智能背景下,教师如何运用智能技术开展教学?试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第五周:教育传播中的师生与环境
活动5.1 教育传播中的师生角色
活动5.2 教育传播教师的传播行为
活动5.3 教育传播师生传播心理
活动5.4 传播环境
活动5.5 优秀传播环境
第五周测试
第六周:教育传播效果
活动6.1 教育传播效果理论
活动6.2 教育传播效果原理
活动6.3 课程结束评价
第六周测试
本课程可供各学科师范生,教育技术学专业学生,以及从事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领域的在职教师,企业培训相关人员掌握教育传播的基本概念、过程与模式、信息与符号、媒体与通道、师生与环境、效果。学习者需具备一定的教育学、传播学基础知识。
南国农,李运林. 教育传播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胡钦太, 胡小勇. 信息时代的教育传播研究:理论与实践[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Q:我对这门课程有兴趣,但我没有教育学和传播学的背景,可以选修吗?
A:完全可以,您可以跟随我们的课程,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如果有可能的话,您也完全可以将知识融入课堂或生活中,用教育传播的视角看待教学活动或生活现象,相信对您必然会有所帮助!
Q: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了,怎么解决呢?
A:您可以:
1) 在课程讨论区寻求学习同伴或助教、老师们的帮助;
2) 咨询课程团队,联系邮箱:xxhjxcx@126.com
3) 在课程的QQ群中获得帮助:807069311
Q:我该如何学习这门课程?
A:1)注册中国大学MOOC或爱课程网账号
2)根据学习流程开展学习:
3)关注课程公告,即可了解课程更新,掌握一手资源!课程公告也会发送到您注册或关联的邮箱哦!这样就不会忘记要学习啦!
Q:我是一名中小学老师,这门课会不会很专业,只适合相关专业和领域的人?
A:请不要担心,我们的课程内容面向社会各界群体,只要您愿意学习,想要用教育学、传播学的眼光看待教学活动或生活现象,您都可以选修我们的课程!
最后,我们希望与您一起在课程中共同进步,我们会为大家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同时也希望您:
·每周保证3-5小时的学习时间,并积极参与研讨,同伴互评等;
·尊重老师、助教、同学们,不适用网络暴力,不发表不当言论;
·为保证交流畅通,请尽量使用中文沟通;
·不在平台发布违法信息;
·课程资源版权所有,如需引用,请先征得同意,联系方式为课程团队邮箱。
·严禁在互联网上发布课程的测试题答案、作业作品等,尊重课程团队知识版权,尊重同学的知识版权,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