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rime作为全球通用的心理实验编程系统,已成为脑电、眼动、近红外、磁共振等众多人文社会学科研究领域前沿科学研究设备所标配的刺激呈现软件,E-Prime在全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尤其运用在语言学、心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教育学、设计学等诸多人文社会学科研究领域,正被越来越多人文社会学科研究领域的师生需要和掌握。
而本课程的核心——实验编程,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实验研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专业学生相对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本课程从实验程序设计的模式化方法、E-Prime基本实验设计技术与数据处理、E-Prime高级设计技术与Inline编程、E-Prime高端应用技术这四大模块深入浅出地演绎E-Prime的编程技术,扫清实验研究中的绊脚石,化解实验编程的愁团,培养实验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拓宽实验程序设计的视野,提升实验编程的能力和综合素养。
本课程主要具有如下特色和亮点:
原创性:作者创立了一套心理实验程序设计模式化方法——“12345理论”,用于指导人文社会学科研究实验程序的设计,实验程序设计便可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全面性:本课程内容全面,涵盖E-Prime基本实验设计技术、高级实验技术和高端应用技术,从简单到复杂,从基本操作到高端应用,由浅入深地逐一介绍。
实用性:本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实用性,课程内容全面系统,编程示例丰富详实,技术讲解步步详尽深入细致,既适合初学者自我学习,又适合具有一定基础的学习者自我提升。
(1)掌握一套心理实验程序设计的模式化理论,培养心理实验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拓宽实验程序设计的视野,提升心理实验程序设计的能力和水平;
(2)学会E-Prime文本型、图片型、语音型、视频型四种心理实验类型的基本设计方法;
(3)掌握E-Prime四种基本实验设计模式及其应用;
(4)感悟、领会并应用实验程序设计的精髓——(E-Prime)刺激的随机化设计技术;
(5)学会脑电、眼动、磁共振的E-Prime实验编程方法与技术。
对心理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实验作简单了解或能参与体验一下相关实验。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指定教材:曾祥炎. 《E-Prime实验设计技术》,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
参考书籍:冯成志. 《E-Prime从入门到精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
参考书籍:E-Prime USER’S GUIDE. Sara Burgess, U.S.A: Psychology Software Tools, Inc.,2002.
参考书籍:E-Prime Reference GUIDE. Sara Burgess, U.S.A: Psychology Software Tools, Inc.,2002.
E-Basic Help:E-Prime "Help"菜单中的“E-Basic Help”,为Inline编程中的Basic语言的帮助子程序,可以浏览或查找Inline编程相关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帮助。
网站支持Support:进入E-Prime官方的技术支持网站“https://support.pstnet.com/hc/en-us” ,在“Search”中输入关键词,可以查找到相关的E-Prime设计与编程的丰富详实的理论、方法与技术。也可以通过注册,向E-Prime技术支持进行咨询。
1、本课程的实验设计以目前运用比较多的2.0版本进行操作和设计。建议大家安装2.0较高的版本,如2.0.10.356,稳定性和兼容性都比较好,或至少安装2.0.10.182的版本。同一电脑可以兼容安装1.0、2.0和3.0版本的E-Prime。
2、本课程的样例程序有些为2.0版本,1.0E-Prime不能打开,2.0、3.0E-Prime可以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