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问
- 帖子详情
课程推荐
[课程推荐]《方言与中国文化》:豆包也是干粮,方言不是土话
州县小吏
发表于2016年11月22日
<p> 在《方言与中国文化》第一周的绪论部分,老师为我们展现了方言的价值:区域交流工具,情感沟通的交流工具,更重要的是,方言是一种文化的归宿。</p><p><br ></p><p> 提到方言,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土话”,而这门课从一开始就提出,本课的课程目标除了要使大家了解汉语方言的基本情况,掌握基本的方言知识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要树立方言平等观念,学会珍视自己的方言。</p><p> 关于方言的形成,有一种观点认为,世界上本来只有一种语言,后来演变成不同的方言。《圣经》中有人类同操一种语言,试图建造通天塔的记载,这种窥探上帝隐私的行为引起了他老人家的警觉,于是他使人类出现了许多种语言,大家无法交流,从而放弃了这一计划。</p><p> 什么是方言?从字面上理解,方就是地方,方言就是语言的地域变体。在古代汉语中,最早可见的与方言相对的就是“雅言”。孔子周游列国,四处讲学,却并不曾见有他配有随行翻译的记载,可见当时的人们还是有共同的语言用来交流的,这种类似今天普通话的语言就是”雅言“。可见,从有雅言与方言相对开始,方言就是受到歧视的,与雅相对的,那自然就是俗了。</p><p> 除了语言的地域变体之外,语言同样有社团变体,即所谓社会方言。例如传统的相声艺术有很多专用的词汇,称为”春典”,黑社会有自己的黑话,如最近非常流行的那个电影中的“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样的社团变体在经过发展流传后,有的还进入到主流的语汇之中,例如我们今天所熟知的“条子”“撕票”(虽然我们并非土匪)。</p><p>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孔子讲学要用“雅言”,我们今天交流要用普通话,为什么还要学习方言呢?</p><p> 首先,方言是一定区域内的交流工具,具有不可替代性。在一定的区域内,方言用于交流往往比普通话更为有效。例如你去广州,和一位广东的生意人谈生意,粤语交流,生意成功的机率要远高于使用普通话与对方的交流,因为在这个区域环境中,方言的交流工具性比普通话更强;</p><p> 其次,方言是情感沟通的交流工具。也具有不可替代性。当你打电话找老妈要生活费时,方言更加有效(我想这个道理不证自明)</p><p> 最后,方言还是一种文化的归宿。中国人讲“叶落归根”,方言,也是“根”的一部分。乡音无改,是故乡的一部分。无论我们身在何方,只要听到熟悉的乡音,最能唤起对故园的思念。然而,现在的方言传承面临着危机,孩子们很少能听到方言,越来越多的方言正在消失。一度,我们还提出了”讲普通话,做文明人“的口号(这样的口号现在已经消失了),似乎不说普通话便是野蛮人了。</p><p><br ></p><p>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的回归,因此,在掌握普通话作为交流工具的同时,珍视自己的方言,树立方言平等的观念,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伴随着老师幽默的讲述,精彩的课件动漫设计和丰富的内容,相信在今后的六周中,这门课的人气一定会非同凡响。</p><p> (PS:这门课的视频长度并不太长,但附有丰富的资料,比如在第一周的课程中,你将有机会听到14种方言版本的《大话西游》,15种方言版本的《静夜思》,各种各样的《再别康桥》。提醒选课的同学,注意你的笑神经,防止过度疲劳……)</p><p><br ></p>
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