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问
- 帖子详情
学习分享
当代学生的人生规划探讨——以本人的经历为例
Micheal_Corleone
发表于2016年11月18日
<p><span style="font-size: 16px;" > 相信来慕课平台上学习的诸位,一定会经历升学→进入社会这两个阶段。升学其实就是对自己的人力资本投资,而进行这一投资的目的是为了通过受更长时间的教育、更高强度的技能训练这些途径在进入社会工作时实现一生可支配收入的最大化。本人结合自己的升学经历以及对周围已工作的人的观察,谈谈我对当代学生的人生规划的看法,也欢迎看帖的各位在评论区里畅所欲言,谈谈您的看法。</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6px;" > 先从考大学选专业开始说吧。我那年高考完之后,就在考虑将来去学与物理还是化学有关的专业犹豫不决,毕竟理综的科目我比较擅长这两项,学数学的话钱途可能不是那么乐观(记得我们省和我同届的理科状元后来申请美国知名大学的数学博士时,美国教授对他说:“你是独生子女?那你读完博怎么办?怎么养活自己的家人?”)。毕竟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看,对于大多数没有那种可以为科学奉献一生的智慧和精神的人而言,如果ta们的收入仅能勉强维持ta们的生理需求的话,就不要再去幻想满足自我实现需求了。幻想太高的话,最后很有可能就会像靠近太阳的伊卡洛斯一样,摔的粉身碎骨。而我的父亲为了让我避免伊卡洛斯的悲剧,让我跟风选了比较火的金融学。我的分数本来去一个一般一点的985还是够的,但是选金融的话只能在好一点的211里挑。按照专业>学校所在地区发展机会>学校的优先顺序重新考虑后,最后去了北京的一个211。</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6px;" > 当时上大学的目标是在校期间通过相关从业资格证和注会的考试,或许就能在那边进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工作(现在回过头来看,真的是naive)。但是这个原本清晰的目标在大二的时候开始变的模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6px;" > 原因之一是我们专业本科毕业就能找到工作的一般都是本地人,换句话说,外地的本科生基本找不到可以给你本地户口的工作(我毕业那年运气还是最好的,正好碰上工行总行四年一度的、能给外地本科生解决户口的招聘。然而即使是这样,我记得工行总行招的依然全是本地人),像一些家境贫寒的清北学子(出不了国,读不起研,直博也没赶上的那种)后来为了本地户口都是去了类似人大附之类的当地重点高中当老师(从这一非师范生把师范生的饭碗给抢了的现象由此也可以看出我国一些工种存在的劳动力供需不匹配)。</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6px;" > 原因之二则是就算我想去外地(比如上海、深圳、广州)的金融机构工作,没有名校硕士或当地财校本科文凭的敲门砖,也是拿不到当地的户口。而一份没有户口的工作会对自己的小孩升学、家人大病就医等基本生活问题的解决带来困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6px;" > 原因之三则是保研或直博无望。保研和直博都是要看你本科的学习成绩和科研能力的,一般是专业前三或者年级前5%。在一些不是重点的211和985中,成绩往往不是你考多少分就给你多少分。相信许多同学也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大学里同班或者同一门课程的成绩是按正态分布给的(我读研时帮老板改试卷时也被要求这样),即使两人在同一道题上答的是一模一样,他们得的分数也不一样,有的课程甚至设置了15%~30%的挂科率。但是,如果你在课间的时候借着找老师探讨问题的时间说自己要出国,要读研什么的,希望老师期末分数给高点,一般的老师会把你的学号记下来,然后改卷的时候会让他的研究生手下留情,甚至多给点。很可惜,我不是那种为了拿本不属于我的分数就去奉承一些思想僵化、上课读ppt的老师的学生。当时光我们专业就有三分之一的人要出国,整个年级出国的应该有1/6(像清北这些留美预科班的话,很多三十多人的专业最后往往只有一两个留国内读直博,其他的都出去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6px;" > 所以高分就被那些出国的人占了。这样的事发生在我自己身上的例证是很多的。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当时负责辅导我们班的线数和数理统计,因为之前我们班的高数考的不是太好,我就被导员叫去辅导本班和数学以及与数学有关的专业课。这两门课最后的成绩下来后,分数较高的不是学的最好、最用功的人,而是那些有出国考研需求、常在下课围着老师的人。论科研的话,我们专业的本科生毕业的时候至少人手一个创新项目(有论文),跟老师关系好的一般有两三个,而跟老师关系特好的直接被保ta的研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6px;" > 有人或许会问,为什么我不考虑出国呢?我不了解其他专业,不太好评论,但就金融专业而言,出国(至少是美国前三十的那种大学,不然还不如在C9或者人大之类的985读呢)读金融或者经济的博非常难申请(招生非常少,但生源质量爆好),读硕的话要么完全就是用自己父母的血汗钱去补贴北美或者日本的研究生教育,要么就是去香港、英国一年游,澳洲两年游。读的不好就是出去当一两年代购然后回来当海带,读的好也没法留在欧美的比较牛的金融机构(毕竟犹1白2印3黑4亚5的就业人种歧视是很明显的),而去香港的话那边生活压力特别大,可以说是富人的天堂,平民的地狱(可参考鸽笼)。我虽然喜欢快节奏的生活,但是香港的生活节奏实在是太快,赶不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6px;" > 综上所述,就剩一条路了,就是考研。考研的话不仅能让我留在北京(那会儿的执念还是比较强的),而且北京好学校的金融专业的研究生文凭在国内的其他大城市找那些给安排户口的工作可谓是一张万能通行证。然后我就踏上了考研的不归路。</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 >很遗憾,当时选了一个专业课难度跟光华差不多的学校(记得同期备考那所学校的时候认识了他们学校的一位考会计学硕三年没考上,但是备考期间拿下CPA的学姐。还认识了一位连续两次没考上,后来怒申请去了港大学金融的同学。),于是我就悲剧了。出于尽早进入社会的考虑,我就选择了调剂,于是从金融转向区域经济。而</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 >读研的时候,老板对我非常好。平时就是跟着他做点课题,参加下国内的学术会议,组织下省内的学术会议,改改试卷什么的,比较轻松。读硕的时候也曾准备过出国读博,毕竟现在国内经管类的博士,要是读博期间没有一年以上的出国交流的经验的话,是很难在东部和中部的211以上的学校谋到教职的,就业压力不仅来自海归,还来自于好大学人才饱和,教职稀缺的情况。而进企业的话,经管类博士没有硕士挣的多不说,就业率也很低,投行什么的基本不招博士。</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6px;" > 最后说说我对大学生的人生规划的一点看法吧。大学生最好是在大一下在出国、读研或直博、直接就业做出选择。出国党</span><span style="font-size: 16px;" >的话从大二开始刷选修的绩点,最好能跟学校里知名教授搞点论文或者科研,参加下本专业相关、国际或国内认可度高的比赛。出国党大二上准备语言考试(申请美国、日本、香港的最好有GMAT或GRE),大二下稍晚的时候拿下这门考试(因为像托福这种考试有两年期限,我们班的学神大一考了113,后来成绩过期了,又刷了117,最后拒绝了普林斯顿和斯坦福的offer,去了巴黎高商)。大三联系中介准备各种申请材料(如果是读博的话建议DIY,因为中介写的材料不如自己写的更真实。读博跟读硕的材料是不一样的,读硕倒是可以靠中介忽悠。),之后就按留学的流程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6px;" > 考研党的话平时最好也刷下成绩,保研总比冒着考研失利的风险去搏一把好。保不上就注意刷六级(能刷托福雅思则更好)和做一点科研(直博或者考博的要安排好时间刷语言考试,有的学校刷语言考试不仅可以免试英语,而且将来申请出国交流的时候这成绩也能用),大二的话可以看看英语和数学,有余力看想考的专业课是最好的(最好去看看那所学校的研招网)。大三下之前把学校要求的选修分数修够,这样你大四上就不用选课了。大三到大四的那个暑假是备考的黄金时期,不推荐参加考研辅导班,因为很多都是大班授课,效率极低,教师水平也是层次不齐。我当时去的辅导班的英语老师每次都要吹他是怎样从一个小县城摸爬滚打出来的。小班或者单人授课也是不推荐,效果差不说,费用极高。有那点钱还不如去英国或者澳洲混个文凭耍两年什么的。考研要报最好是报政治的冲刺和点睛之类的班。初试成绩出来前不推荐联系导师。如果你初试过了,考好学校的话不推荐联系导师,那些学校相对公正。但是你考的学校有点次的话,联系导师就很关键了(你们懂的)。之后就是按着复试的流程走就好。考研的话数学英语尽可能的刷高分,政治保75,专业课不要太次就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6px;" > 就业党的话,大一大二最好多参加社团活动,培养交际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最好是去外联部(培养拉赞助的能力和社交能力)或者学生会(有工保机会,培养管理能力,到大三的时候要是不能靠学生会的职位拿到工保的话就退出来准备找工作),大学期间能入党是最好的。大三下的时候可以开始去想去的企业做一份长期的实习(不是一两个月就ok的那种),好好表现。最好是能拿一点你的专业所处行业认可度高的职业资格证(技多不压身,而且现在是证书通胀时代,多一证不吃亏)。六级能刷多高就刷多高(虽然工作的时候用不到,但是能为你找工作助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6px;" > 基本就这样吧,希望诸位能在评论区踊跃发言。我说的有不对的地方,也欢迎诸位的批评指正。另外,我的个人主页有课程推荐和其他加了标签的帖子,希望感兴趣的朋友能赏光,地址参见 <a href="https://www.icourse163.org/forum/1001974001/user-2067236.htm#page=1" >https://www.icourse163.org/forum/1001974001/user-2067236.htm#page=1</a> 。谢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6px;" > </span></p>
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