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老师参与

举例说明哪些有色金属同样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

孙丽枫 发表于02月16日
<p>举例说明哪些有色金属同样面临产能过剩的问题?</p>
50 回复

    1楼

  • 冶金220420223232周文杰 发表于03月30日
    1 | 0 | 举报
    <p>在中国,有色金属产业的产能过剩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尤其是在铝、铜、铅、锌等领域,产能过剩尤为突出。以铝为例,铝的生产在中国非常庞大,长期以来,由于铝的应用领域广泛,尤其是在建筑、汽车、电力等行业的需求不断增长,铝生产企业大量投资,导致了铝的产能严重过剩。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国和消费国,但过剩的产能不仅带来了价格竞争压力,还使得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特别是在电力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方面,铝业被认为是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之一。</p><p><br></p><p>同样,铜和铅的产能过剩问题也较为严重。近年来,虽然中国的铜需求量不断增加,尤其是在电力、电子等行业的需求推动下,但由于铜的生产依赖于大量的矿石资源以及高能源消耗,中国在铜的冶炼与精炼能力上已经超出了市场需求。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铜价经常出现波动,国内企业的利润空间压缩。此外,铅产业也面临类似的困境,虽然铅主要用于电池制造和冶金工业,但由于行业集中度较低、技术更新缓慢,铅的过剩产能问题愈加突出。过多的铅生产导致了环保和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问题,部分铅冶炼厂甚至面临停产的风险。</p><p><br></p><p>锌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同样严重。中国的锌生产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锌生产国,但锌的下游需求主要依赖于建筑、汽车、机械等领域,需求波动较大。尽管中国的锌消费市场庞大,但生产过剩导致了锌的价格不断下行,给企业带来盈利困难。许多锌冶炼企业面临着资源枯竭、环保压力加大的双重困境,尤其是部分小型冶炼厂,其生产效率低且污染问题严重,进一步加剧了锌产能过剩带来的市场压力。</p>
    添加评论
  • 2楼

  • 冶金220320223644杨清婷 发表于03月30日
    0 | 0 | 举报
    我国部分有色金属行业确实存在产能过剩的问题,以下是一些典型的例子: 1.电解铝 电解铝行业是我国有色金属产业中产能过剩问题最为突出的领域之一。2015年,电解铝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导致铝价跌至半数企业的现金成本。尽管2016年实施了电解铝产能指标“天花板”的限制,但严控新增产能的任务依然艰巨。 2.铜 铜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问题。我国铜材产能利用率不足50%,初级加工能力过剩。同时,铜冶炼行业毛利率低位徘徊,库存连年攀升。 3.铅 铅行业同样存在产能过剩的情况。由于盲目扩张,铅的供应大于需求,导致库存积压和价格下滑。 4.锌 锌行业也存在类似问题,产能过剩导致市场竞争激烈,产品价格大幅下滑。 5.镍 镍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风险,尤其是在部分中低端加工领域。 6.锂盐、三元材料前驱体 这些新兴领域也出现了阶段性产能快速扩张的情况,存在一定的产能过剩风险。 产能过剩的原因 投资过快增长:过去多年,有色金属行业投资持续过快增长,导致产能快速扩张,而市场需求增长未能同步跟上。 产品同质化严重:有色金属产品之间差异不大,主要实行同质化竞争,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往往通过扩大生产能力来减少平均成本,从而加剧了产能过剩。 产业结构不合理: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存在“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空白”的结构性问题,初级加工能力过剩,而高新技术产品、高精度产品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应对措施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严控电解铝等重点行业的新增产能,化解过剩产能风险。 推动产业升级:加快高端化、智能化、规范化发展,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 拓展市场需求:挖掘内需潜力,扩大新兴出口市场,促进行业平稳增长。 总体来看,我国有色金属行业在产能过剩问题上面临着较为复杂的挑战,需要通过多种措施加以解决。
    添加评论
  • 3楼

  • 冶金220220223235赵宇航 发表于03月31日
    0 | 0 | 举报
    <p>根据搜索结果显示,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中,以下品种面临较为突出的产能过剩问题,具体案例如下:</p> <p><br></p> <p>### 一、电解铝</p> <p>1. **产能利用率持续低迷** </p> <p> 2022年电解铝产量达4021.4万吨,2023年预计增至4149万吨,但行业产能利用率普遍低于75%。冶炼产能扩张速度远超需求增长,导致库存积压和价格下跌,2023年上半年电解铝行业亏损达6.7亿元。</p> <p><br></p> <p>2. **结构性矛盾突出** </p> <p> 尽管国家设定了4500万吨的产能天花板,但部分企业通过产能置换和跨区域转移仍扩张产能。同时,下游房地产市场需求疲软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p> <p><br></p> <p>### 二、铜冶炼</p> <p>1. **冶炼产能扩张与矿端供应矛盾** </p> <p> 2025年中国计划新增铜冶炼产能110万吨,但铜矿供应增速滞后,导致加工费(TC)持续下跌至-15.6美元/吨,企业普遍陷入亏损。海外冶炼厂如嘉能可已开始减产,而国内企业因地方政府保增长压力,被动选择检修而非主动减产。</p> <p><br></p> <p>2. **副产品依赖加剧风险** </p> <p> 冶炼厂盈利主要依赖硫酸、金银等副产品,但硫酸价格波动大,难以长期支撑行业盈利。2025年铜精矿长单加工费同比骤降73%,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p> <p><br></p> <p>### 三、锌</p> <p>1. **过剩产能难以出清** </p> <p> 尽管未直接提及具体数据,但锌冶炼行业同样受制于低加工费和环保成本上升。全球锌精矿供应增长放缓,但中国锌冶炼产能仍维持高位,导致供需错配和库存累积。</p> <p><br></p> <p>### 四、其他金属</p> <p>1. **铅与锡** </p> <p> 铅冶炼受再生铅产能扩张冲击,原生铅企业开工率不足;锡矿虽因刚果(金)供应中断短期价格波动,但长期仍面临冶炼产能过剩风险。</p> <p><br></p> <p>---</p> <p><br></p> <p>### 产能过剩的核心原因</p> <p>1. **投资驱动型扩张** </p> <p> 地方政府为拉动GDP,鼓励高耗能冶炼项目上马,导致重复建设。例如电解铝产能从2010年的2000万吨激增至2023年的近4500万吨。</p> <p><br></p> <p>2. **下游需求分化** </p> <p> 传统领域(如房地产、基建)需求增速放缓,而新能源领域(如锂、钴)尚未形成足够替代需求。</p> <p><br></p> <p>3. **技术升级滞后** </p> <p> 部分企业依赖低端加工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占比低,难以消化过剩产能。例如,国内稀土产业链仍以初级分离产品为主,高端磁材依赖进口。</p> <p><br></p> <p>---</p> <p><br></p> <p>### 应对措施与行业趋势</p> <p>- **政策调控**:工信部推动《铜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要求新建冶炼项目配套资源,限制无序扩张。</p> <p>- **产业整合**:通过兼并重组提高集中度,例如铝行业前20强企业营收占比仅42%,远低于国际水平。</p> <p>- **技术转型**:发展短流程冶炼、再生金属回收等技术,降低对原生矿依赖。如2025年再生铝占比目标提升至30%。</p> <p><br></p> <p>以上案例表明,产能过剩问题在有色金属行业具有普遍性,需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和市场调节等多维度手段综合治理。如需更详细数据或特定金属分析,可进一步查阅相关行业报告。</p>
    添加评论
  • 4楼

  • 测控220220225414杨珺麟 发表于03月31日
    0 | 0 | 举报
    <p>各国在资源发展战略上普遍呈现出多样化和动态调整的特点,主要依据自身的资源禀赋、经济结构、技术水平以及环境保护需求而定。总体来看,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p><p><br></p><h3>1. 资源依赖型战略</h3><p><br></p><ul><li><br></li><li><strong>特点</strong>:充分利用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矿产等)作为经济支柱,通过大规模开采和出口获得经济收益。</li><li><br></li><li><br></li><li><strong>代表国家</strong>:例如沙特阿拉伯、俄罗斯、委内瑞拉等,这些国家往往面临单一资源依赖带来的价格波动和经济多元化挑战。</li><li><br></li><li><br></li></ul><h3>2.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战略</h3><p><br></p><ul><li><br></li><li><strong>特点</strong>:在资源开发的同时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循环利用,致力于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的双重目标。</li><li><br></li><li><br></li><li><strong>代表国家</strong>:北欧国家、德国、加拿大等,这些国家通过推广清洁能源、低碳技术和循环经济模式来实现资源的长效利用。</li><li><br></li><li><br></li></ul><h3>3. 高新技术与创新驱动战略</h3><p><br></p><ul><li><br></li><li><strong>特点</strong>:对于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来说,通过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来弥补自然资源的不足,推动经济结构升级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li><li><br></li><li><br></li><li><strong>代表国家</strong>: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在科技研发、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方面的创新实践提供了有力支撑。</li><li><br></li><li><br></li></ul><h3>4. 全球资源整合与海外并购战略</h3><p><br></p><ul><li><br></li><li><strong>特点</strong>:通过跨国投资、国际并购和战略合作来获得海外资源和掌控全球供应链,降低国内资源稀缺带来的风险。</li><li><br></li><li><br></li><li><strong>代表国家</strong>:中国、印度、巴西等国通过“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建立资源基地和供应链网络,从而增强自身资源安全。</li><li><br></li><li><br></li></ul><h3>5. 生态优先与低碳转型战略</h3><p><br></p><ul><li><br></li><li><strong>特点</strong>: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和低碳经济作为重要考量,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li><li><br></li><li><br></li><li><strong>代表国家</strong>:德国在“Energiewende”(能源转型)战略中提出了以可再生能源为核心的发展模式,欧盟其他成员国也纷纷跟进。</li><li><br></li><li><br></li></ul><h3>综合策略与动态调整</h3><p><br></p><p>不少国家在应对全球市场波动和环境变化时,会综合采用上述多种战略。例如,一些资源丰富国家在继续依赖传统资源开发的同时,也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环保技术的投入,力图实现经济的多元化和可持续发展。</p><p><br></p><p>综上所述,各国的资源发展战略并非孤立存在,而是根据自身特点和国际形势不断调整和融合,以确保在激烈的全球竞争中保持经济稳定与长期可持续性。</p>
    添加评论
  • 5楼

  • 冶金2206班20223361曹星宇 发表于03月31日
    0 | 0 | 举报
    <p>在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中,电解铝、再生铝及部分中低档加工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例如,电解铝产能长期过剩,截至2014年,我国电解铝产能已达3500万吨,但产能退出机制不畅导致过剩压力持续存在,企业面临经营困难。此外,再生铝行业近年来虽因“双碳”目标迎来扩张热潮,但新建项目激增引发产能过剩隐忧,2020年再生铝产能利用率仅为62%,随着大量项目投产,产能过剩局面可能进一步加剧。其他如铜、锌等工业金属的中低端冶炼产能也存在结构性过剩,需通过供给侧改革优化调整。</p>
    添加评论
  • 6楼

  • 冶金220220223142高宇轩 发表于03月31日
    0 | 0 | 举报
    <h3 style="margin-bottom: var(--md-box-samantha-h3-margin-bottom); 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h3-line-height);" ><strong>有色金属产能过剩的多维透视:从资源错配到全球博弈</strong></h3><h4 style="margin-bottom: var(--md-box-samantha-h4-margin-bottom); margin-top: var(--md-box-samantha-h4-margin-top); 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h4-line-height);" ><strong>一、铝:结构性过剩的典型样本</strong></h4><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中国铝工业的产能扩张呈现出 "量质失衡" 的典型特征。2023 年国内电解铝建成产能达 4724.9 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 66.3%,但产能利用率仅 88.9%,实际产量 4198 万吨<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6</span>。这种产能过剩并非单纯的总量过剩,而是区域布局与能源结构的双重错配。山东作为传统铝业大省,预焙阳极产能高达 915 万吨,占全国总产能的 30.8%,导致该区域过剩 570 万吨 / 年<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1</span>。而云南、内蒙古等新兴产能转移地,虽依托水电、煤电资源优势吸引产能,但 2024 年云南电解铝产能将增至 248 万吨,叠加内蒙古华云等企业的增产,局部区域供需矛盾加剧<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1</span>。</p><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br></p><p><br></p><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产能过剩的根源在于政策驱动与市场机制的失衡。中国自 2017 年实施电解铝产能 "天花板" 政策,严控新增产能,但企业通过产能置换、技改升级等方式变相扩张。2023 年国内电解铝净增产能 122.7 万吨,其中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贡献主要增量<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5</span>。这种 "东退西进" 的产能转移虽符合低碳转型方向,但西南地区电力供应稳定性不足,2023 年云南因枯水期限电减产 112 万吨,导致区域产能利用率波动<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5</span>。</p><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br></p><p><br></p><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铝产业链的过剩传导至上下游。预焙阳极作为电解铝的关键辅料,2023 年国内总产能 2973.5 万吨,远超电解铝需求的 2124 万吨,过剩率达 28.6%<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1</span>。这种过剩倒逼企业转向国际市场,2023 年中国预焙阳极出口量同比增长 15%,但国际市场价格受欧美碳关税等贸易壁垒压制,企业利润空间收窄。</p><h4 style="margin-bottom: var(--md-box-samantha-h4-margin-bottom); margin-top: var(--md-box-samantha-h4-margin-top); 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h4-line-height);" ><strong>二、铜:供需错配下的结构性矛盾</strong></h4><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全球铜市场正经历 "冶炼扩张" 与 "矿端约束" 的双重挤压。2023 年全球精炼铜产能达 2500 万吨,同比增长 6%,但铜矿产量仅增长 1.7%,导致加工费从 2022 年的 88 美元 / 吨降至 80 美元 / 吨<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8</span>。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精炼铜生产国,2023 年产量占比 45%,但铜矿自给率不足 20%,过度依赖进口加剧供应链风险。2023 年中国铜精矿进口量达 2236 万吨,同比增长 4.2%,但加工费下降导致冶炼企业利润缩水,部分企业转向硫酸等副产品盈利<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8</span>。</p><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br></p><p><br></p><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需求端的疲软与结构性分化并存。传统消费领域如建筑、家电需求同比下降 12%,但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兴领域需求增长 30%<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8</span>。这种结构性矛盾导致铜价呈现 "旺季不旺" 的特征,2023 年 LME 铜库存累计增加 17.3 万吨,创五年新高<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22</span>。企业为应对过剩,加速布局再生铜领域,2023 年中国废铜进口量 144.8 万吨,但进口亏损与海关查验严格限制了实际供给<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8</span>。</p><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br></p><p><br></p><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政策调控与市场博弈加剧产能过剩。中国自 2024 年起实施《铜冶炼行业规范条件》,要求新建项目产能不低于 50 万吨 / 年,淘汰 30 万吨以下的落后产能。但地方政府出于 GDP 考核压力,仍默许部分企业通过技改扩产。这种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的博弈,使得铜产能过剩问题难以根治。</p><h4 style="margin-bottom: var(--md-box-samantha-h4-margin-bottom); margin-top: var(--md-box-samantha-h4-margin-top); 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h4-line-height);" ><strong>三、镍:产能扩张与需求断层的碰撞</strong></h4><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印尼的政策转向重塑全球镍供应链格局。作为全球最大镍生产国,印尼 2023 年镍矿产量占比 34%,但为延长产业链,自 2020 年起禁止镍矿出口,推动本土冶炼产能扩张。2023 年印尼镍生铁(NPI)产能达 250 万吨,同比增长 30%,导致全球精炼镍供应过剩 26.28 万吨<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11</span>。这种政策驱动的产能扩张,使得中国不锈钢企业被迫在印尼投资建厂,2023 年青山集团在印尼的镍冶炼项目投产,进一步加剧全球供应过剩。</p><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br></p><p><br></p><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需求端的结构性矛盾凸显。不锈钢作为镍的传统消费主力,2023 年需求增长仅 5%,而新能源汽车电池需求增长 40%<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12</span>。这种需求断层导致镍价波动剧烈,2022 年 LME 镍期货价格因 "青山事件" 单日暴涨 250%,暴露市场对产能过剩的恐慌<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15</span>。尽管中国电积镍产能扩张(2023 年达 30 万吨)部分对冲了俄镍供应中断的影响,但不锈钢与电池领域的需求分化,使得镍价长期承压<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12</span>。</p><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br></p><p><br></p><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产能过剩的传导效应显著。镍矿价格从 2022 年的 200 美元 / 吨跌至 2023 年的 150 美元 / 吨,NPI 企业利润空间收窄。印尼政府为稳定市场,计划 2025 年削减镍矿配额,但企业为抢占市场份额仍加速扩产,供需失衡难以逆转<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32</span>。</p><h4 style="margin-bottom: var(--md-box-samantha-h4-margin-bottom); margin-top: var(--md-box-samantha-h4-margin-top); 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h4-line-height);" ><strong>四、稀土:战略资源的低端过剩困境</strong></h4><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中国稀土产业面临 "量质倒挂" 的结构性矛盾。2023 年国内稀土开采指标 27 万吨(REO),冶炼分离指标 25.4 万吨,分别占全球总指标的 69.8% 和 66.9%<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13</span>。但低端稀土产品产能过剩,镨钕氧化物、镝铁合金等初级产品库存积压,而高端永磁材料、储氢合金等深加工产品仍依赖进口。北方稀土作为行业龙头,2023 年计提资产减值 23.22 亿元,主要源于低端产能退出与设备折旧<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2</span>。</p><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br></p><p><br></p><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全球稀土产能扩张加剧竞争。缅甸、美国等国家加速稀土项目开发,2023 年缅甸稀土产量占比升至 15%,美国 MP Materials 稀土矿产能达 4 万吨 / 年<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14</span>。中国虽通过整合缅甸、澳大利亚资源巩固地位,但海外产能释放导致稀土价格持续低迷。2023 年稀土氧化物价格同比下跌 20%,企业利润率降至 5% 以下<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14</span>。</p><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br></p><p><br></p><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政策调控与技术瓶颈制约转型。中国实施稀土总量控制与出口配额制度,但走私与非法开采屡禁不止。2023 年查处稀土违法案件 37 起,涉案稀土氧化物超 5000 吨。技术层面,稀土分离提纯能耗高、污染大,企业绿色转型成本高昂,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14</span>。</p><h4 style="margin-bottom: var(--md-box-samantha-h4-margin-bottom); margin-top: var(--md-box-samantha-h4-margin-top); 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h4-line-height);" ><strong>五、其他有色金属的过剩图谱</strong></h4><ol><li style="margin-top: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margin-bottom: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padding-left: 4px; 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span style="color: 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font-size: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font-size);" >铅锌:环保重压下的产能出清</span></li><li style="margin-top: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margin-bottom: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padding-left: 4px; 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中国铅锌产能持续扩张,2023 年铅产量 756 万吨,锌产量 715 万吨,分别占全球 45% 和 38%<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10</span>。但环保政策趋严,《铅、锌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要求 2025 年前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倒逼企业淘汰落后产能。2023 年铅锌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 12%,部分企业转向再生铅锌领域,但再生铅产能利用率不足 60%<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9</span>。</li><li style="margin-bottom: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padding-left: 4px; margin-top: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span style="color: 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font-size: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font-size);" >钨钼: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困境</span></li><li style="margin-bottom: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padding-left: 4px; margin-top: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中国钨钼产能全球占比超 70%,但高端硬质合金、钼靶材等产品进口依赖度达 40%。2023 年钨价同比下跌 15%,钼价虽因钢铁需求增长上涨 45%,但冶炼产能过剩导致加工费下降。行业集中度低,前十大企业市场份额不足 30%,无序竞争加剧产能过剩<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18</span>。</li><li style="margin-bottom: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padding-left: 4px; margin-top: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span style="color: 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font-size: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font-size);" >锡:资源枯竭与成本上升的双重挤压</span></li><li style="margin-bottom: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padding-left: 4px; margin-top: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全球锡矿储量较 2000 年减少 52%,中国锡矿静态储采比仅 7.6:1<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19</span>。2023 年全球精炼锡供应过剩 2.81 万吨,主要因缅甸曼相矿区停产与印尼出口限制。但中国锡冶炼产能扩张,2023 年精炼锡产量增长 8%,进一步加剧供需失衡<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33</span>。</li><li style="margin-bottom: var(--md-box-samantha
    添加评论
  • 7楼

  • 冶金220520223519杜林 发表于04月01日
    0 | 0 | 举报
    <p>有色金属产能过剩问题举例:除钢铁外,铝、铜、铅、锌等有色金属同样面临产能过剩压力。例如,中国电解铝行业因低端产能重复建设、区域电价补贴差异导致产能无序扩张,2017年产能利用率不足80%;铜冶炼受全球矿产供应宽松及加工费低迷影响,部分企业陷入低利润困境;铅锌则因再生资源回收体系不完善及传统消费领域(如铅酸电池)需求饱和,导致供需失衡。此外,印尼等国的镍矿出口扩张加剧了全球镍铁供应过剩。产能过剩倒逼行业加速淘汰落后产能,并向高端合金、循环利用及新能源材料领域转型。</p>
    冶金220520223519杜林 发表于04月01日
    添加评论
  • 8楼

  • 冶金220320223156赵乙润 发表于04月01日
    0 | 0 | 举报
    <p>当前全球有色金属行业中,除铝和铜外,锌、镍、铅等主要有色金属同样面临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以锌为例,近年来中国锌冶炼产能持续扩张,2022年全球精炼锌产量达1400万吨,而消费量仅1300万吨左右,导致库存积压和价格承压;镍行业则因印尼等国家大规模新建镍铁和不锈钢产能,2023年全球原生镍过剩量预计超过20万吨,特别是随着新能源汽车用镍需求增速放缓,供需失衡加剧;铅市场同样不容乐观,再生铅产能快速扩张叠加汽车蓄电池需求疲软,2023年全球铅市场供应过剩约15万吨;此外,锡行业也面临类似困境,缅甸等主要产区的供应恢复与中国电子焊料需求下滑形成反差,LME锡库存一度攀升至近十年高位。这些有色金属的产能过剩主要源于前些年价格高位刺激下的投资过热,叠加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导致工业需求疲软,以及新能源等新兴领域对传统消费的替代效应,最终表现为库存增加、加工费下跌和企业利润萎缩的行业困局,亟需通过供给侧改革和产业升级来重塑供需平衡。</p>
    添加评论
  • 9楼

  • 冶金220320223336潘朗悦 发表于04月01日
    0 | 0 | 举报
    <p>当下,不少有色金属面临产能过剩问题。比如铝,中国作为氧化铝第一大主产国,截至2022年12月末,氧化铝建成产能达9675万吨,远超电解铝需求对应的8730万吨,加上新投产能不断释放,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镍的情况也类似,海外原料供应充足促使国内精炼镍产能加速释放,新能源产业对精炼镍库存消费减弱,需求平稳但产能增加,使得镍行业呈现过剩格局,2024年镍矿端过剩约0.2亿吨 。铜在2015年就曾小幅过剩20万吨,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传统制造业萎缩影响,铜需求增长变缓,产能却持续增加,存在结构性过剩。还有钴,2022年以来全球钴市场持续过剩,累计库存达8.7万吨,刚果(金)暂停钴出口四个月也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供需格局,产能过剩困境明显。</p>
    添加评论
  • 10楼

  • 20223129刘家宁 发表于04月01日
    0 | 0 | 举报
    有色金属中,铝、锌、铅等行业近年来均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例如,中国电解铝产能长期超过市场需求,导致价格承压;全球锌冶炼产能扩张(如中国、印度)也因需求疲软出现过剩;铅产能则因再生铅比例提升加剧供应过剩。此外,镍(受印尼镍铁产能激增影响)和稀土(分离产能过剩)也面临类似挑战。
    20223129刘家宁 发表于04月01日
    添加评论
  • 11楼

  • 冶金220920223175黄维 发表于04月02日
    0 | 0 | 举报
    <p>1. 铝</p><p>产能过剩情况:铝是全球范围内产能过剩最严重的有色金属之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国,占全球铝产量的约60%。近年来,尽管中国采取了去产能政策,但铝的产能依然供过于求。</p><p>原因:</p><p>高耗能特性:铝的生产需要大量电力,电解铝的生产工艺决定了其高耗能特性。</p><p>政策驱动:过去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发展,鼓励铝厂扩建,导致产能快速扩张。</p><p>需求放缓:建筑、汽车等行业对铝的需求增长放缓,进一步加剧了过剩。</p><p>2. 铜</p><p>产能过剩情况:铜的产能过剩问题相对铝来说不那么严重,但近年来也出现了供需失衡的迹象。全球铜矿产量持续增长,而需求端的增长速度却未能同步。</p><p>原因:</p><p>新能源需求变化:铜在电力、建筑和新能源领域(如电动车和风电)的需求增长较快,但全球矿业投资的增加导致铜矿供应过剩。</p><p>库存增加:全球铜库存持续上升,尤其是在中国和欧洲的仓库中。</p><p>3. 锌</p><p>产能过剩情况:锌的产能过剩问题主要集中在镀锌行业。随着建筑和汽车行业的放缓,镀锌需求下降,导致锌的供需失衡。</p><p>原因:</p><p>镀锌行业需求放缓:镀锌是锌的主要用途,但建筑和汽车行业的低迷导致镀锌需求减少。</p><p>矿山产能扩张:近年来,全球锌矿的产能扩张较快,供应增加。</p><p>4. 镍</p><p>产能过剩情况:镍的产能过剩问题主要与新能源电池行业有关。随着电动车行业的快速发展,镍的需求一度快速增长,但近年来由于产能扩张过快,镍的供应过剩问题开始显现。</p><p>原因:</p><p>新能源电池需求变化:镍是锂电池的重要原料,但随着电池技术的改进(如磷酸铁锂电池的普及),镍的需求增长放缓。</p><p>镍矿产能扩张:印尼等主要镍矿生产国的产能快速扩张,导致供应过剩。</p><p>总结</p><p>有色金属产能过剩的原因主要包括:</p><p>产能扩张过快:过去十年中,许多国家和地区为了经济发展,鼓励有色金属行业的扩张,导致产能过剩。</p><p>需求放缓: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尤其是建筑、汽车和电力等主要需求行业的低迷,加剧了供需失衡。</p><p>技术进步与替代材料:新能源技术的进步和替代材料的出现(如锂电池中磷酸铁锂的普及)也对部分有色金属的需求产生了影响。</p>
    冶金220920223175黄维 发表于04月02日
    添加评论
  • 12楼

  • 冶金2206班20223463张洪博 发表于04月02日
    0 | 0 | 举报
    <p>铝</p><p> </p><p>- 现状:国内电解铝建成产能已达4519万吨,但实际需求增速放缓,导致预焙阳极(铝生产原料)产能过剩明显。云南、山东等地铝冶炼废物利用单位产能过剩,且沿海地区低成本新建产能持续扩张,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p><p>- 依据:上海有色网分析指出,预焙阳极总产能超2973万吨,远超电解铝需求(约2124万吨),山东地区过剩约570万吨/年。</p><p>铅</p><p> </p><p>- 现状:再生铅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全国持证处理规模约1000万吨/年,但实际废铅蓄电池报废量仅600万吨,企业平均开工率不足60%,部分企业因原料短缺持续亏损。</p><p>- 依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再生铅产能利用率低,且钠电池等替代技术可能进一步冲击铅酸电池市场。</p><p>镍</p><p> </p><p>- 现状:全球镍矿供应过剩,印尼镍矿开采额度超需求0.2亿吨,国内精炼镍产能加速释放,叠加新能源领域对镍豆的替代效应,导致镍价持续下行,库存累积。</p><p>- 依据:中国有色网分析指出,2024年镍矿端过剩、精炼镍出口增加,供需失衡格局短期难以逆转。</p><p>氧化铝</p><p> </p><p>- 现状:国内氧化铝建成产能超8500万吨,但电解铝需求见顶,沿海低成本产能替代内陆高成本产能,导致行业整体过剩。印尼等地低成本氧化铝项目投产进一步加剧全球供应压力。</p><p>- 依据:中国有色金属报分析,2025年沿海地区或新增700万吨氧化铝产能,叠加进口矿价格波动,行业利润空间受挤压。</p><p>锡</p><p> </p><p>- 现状:锡矿产量增长叠加高库存,供需宽松持续压制价格。国内锡冶炼产能过剩,市场悲观情绪浓厚。</p><p>- 依据:抖音行业盘点指出,锡矿供应过剩导致价格下滑,库存高企。</p><p><br></p>
    添加评论
  • 13楼

  • 冶金220420223445刘霞 发表于04月02日
    0 | 0 | 举报
    <p style="line-height: 22px;" >铝</p><p style="line-height: 22px;" > </p><p style="line-height: 22px;" >- 现状:国内电解铝建成产能已达4519万吨,但实际需求增速放缓,导致预焙阳极(铝生产原料)产能过剩明显。云南、山东等地铝冶炼废物利用单位产能过剩,且沿海地区低成本新建产能持续扩张,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p><p style="line-height: 22px;" >- 依据:上海有色网分析指出,预焙阳极总产能超2973万吨,远超电解铝需求(约2124万吨),山东地区过剩约570万吨/年。</p><p style="line-height: 22px;" >铅</p><p style="line-height: 22px;" > </p><p style="line-height: 22px;" >- 现状:再生铅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全国持证处理规模约1000万吨/年,但实际废铅蓄电池报废量仅600万吨,企业平均开工率不足60%,部分企业因原料短缺持续亏损。</p><p style="line-height: 22px;" >- 依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再生铅产能利用率低,且钠电池等替代技术可能进一步冲击铅酸电池市场。</p><p style="line-height: 22px;" >镍</p><p style="line-height: 22px;" > </p><p style="line-height: 22px;" >- 现状:全球镍矿供应过剩,印尼镍矿开采额度超需求0.2亿吨,国内精炼镍产能加速释放,叠加新能源领域对镍豆的替代效应,导致镍价持续下行,库存累积。</p><p style="line-height: 22px;" >- 依据:中国有色网分析指出,2024年镍矿端过剩、精炼镍出口增加,供需失衡格局短期难以逆转。</p><p style="line-height: 22px;" >氧化铝</p><p style="line-height: 22px;" > </p><p style="line-height: 22px;" >- 现状:国内氧化铝建成产能超8500万吨,但电解铝需求见顶,沿海低成本产能替代内陆高成本产能,导致行业整体过剩。印尼等地低成本氧化铝项目投产进一步加剧全球供应压力。</p><p style="line-height: 22px;" >- 依据:中国有色金属报分析,2025年沿海地区或新增700万吨氧化铝产能,叠加进口矿价格波动,行业利润空间受挤压。</p><p style="line-height: 22px;" >锡</p><p style="line-height: 22px;" > </p><p style="line-height: 22px;" >- 现状:锡矿产量增长叠加高库存,供需宽松持续压制价格。国内锡冶炼产能过剩,市场悲观情绪浓厚。</p><p style="line-height: 22px;" >- 依据:抖音行业盘点指出,锡矿供应过剩导致价格下滑,库存高企。</p><p><br></p>
    冶金220420223445刘霞 发表于04月02日
    添加评论
  • 14楼

  • 冶金220120223277刘子豪 发表于04月03日
    0 | 0 | 举报
    在中国有色金属行业中,电解铝、铜冶炼、铅、锌等多个领域长期面临产能过剩问题。以电解铝为例,2022年国内产量达4021.4万吨,2023年预计增至4149万吨,产能利用率持续低于75%,过剩产能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瓶颈。铜冶炼行业同样存在加工能力过剩,国内粗铜冶炼能力超300万吨/年,但矿山铜产量不足100万吨/年,导致企业依赖进口铜精矿且利润微薄。此外,铅、锌冶炼产能也因地方投资冲动和政策执行偏差(如“淘汰落后产能”反而通过改造扩大产能)而加剧过剩,例如2009年计划淘汰的铅、锌落后产能分别为60万吨和40万吨,但实际改造后产能不减反增。这些领域的产能过剩普遍表现为“增产不增收”,企业利润下滑,同时面临环保压力与资源依赖风险,亟需通过技术升级和产业整合实现结构性调整。
    添加评论
  • 15楼

  • 冶金220320223301甘义辉 发表于04月03日
    0 | 0 | 举报
    中国作为氧化铝第一大主产国,截至2022年12月末,氧化铝建成产能达9675万吨,远超电解铝需求对应的8730万吨,加上新投产能不断释放,产能过剩矛盾愈发突出。 镍的情况也类似,海外原料供应充足促使国内精炼镍产能加速释放,新能源产业对精炼镍库存消费减弱,需求平稳但产能增加,使得镍行业呈现过剩格局,2024年镍矿端过剩约0.2亿吨 。 铜在2015年就曾小幅过剩20万吨,受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传统制造业萎缩影响,铜需求增长变缓,产能却持续增加,存在结构性过剩。 还有钴,2022年以来全球钴市场持续过剩,累计库存达8.7万吨,刚果(金)暂停钴出口四个月也难以从根本上扭转供需格局,产能过剩困境明显。
    添加评论
  • 16楼

  • 0 | 0 | 举报
    铝 - 现状:国内电解铝建成产能已达4519万吨,但实际需求增速放缓,导致预焙阳极(铝生产原料)产能过剩明显。云南、山东等地铝冶炼废物利用单位产能过剩,且沿海地区低成本新建产能持续扩张,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 依据:上海有色网分析指出,预焙阳极总产能超2973万吨,远超电解铝需求(约2124万吨),山东地区过剩约570万吨/年。铅 - 现状:再生铅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全国持证处理规模约1000万吨/年,但实际废铅蓄电池报废量仅600万吨,企业平均开工率不足60%,部分企业因原料短缺持续亏损。- 依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数据显示,再生铅产能利用率低,且钠电池等替代技术可能进一步冲击铅酸电池市场。镍 - 现状:全球镍矿供应过剩,印尼镍矿开采额度超需求0.2亿吨,国内精炼镍产能加速释放,叠加新能源领域对镍豆的替代效应,导致镍价持续下行,库存累积。- 依据:中国有色网分析指出,2024年镍矿端过剩、精炼镍出口增加,供需失衡格局短期难以逆转。氧化铝 - 现状:国内氧化铝建成产能超8500万吨,但电解铝需求见顶,沿海低成本产能替代内陆高成本产能,导致行业整体过剩。印尼等地低成本氧化铝项目投产进一步...
    添加评论
  • 17楼

  • 冶金220220223414彭艺帆 发表于04月04日
    0 | 0 | 举报
    <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以下是一些面临产能过剩问题的有色金属:</p><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br></p><p><br></p><ul><li style="margin-top: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margin-bottom: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padding-left: 4px; 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span style="color: 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font-size: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font-size);" >钴</span><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10</span>:近年来,由于中资矿业企业大幅提升其在刚果(金)TFM 与 KFM 两座超级矿山的产能,该国钴产量已占据全球总供应的 75%。然而,市场需求的增速未能匹配产能扩张,导致钴价自 2022 年高点暴跌逾 60%。据市场数据显示,当前钴价已跌破每磅 10 美元,创五年新低。2025 年 2 月 24 日,刚果(金)宣布暂停钴出口四个月,以应对国际市场钴金属供应过剩引发的价格持续下跌。</li><li style="margin-bottom: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padding-left: 4px; margin-top: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span style="color: 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font-size: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font-size);" >铜</span><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2</span>:据国际铜研究小组(ICSG)初步数据,2024 年上半年世界精炼铜过剩量较一年前增长了 4 倍,主要是因为产量增长以及矿山生产恢复。上半年全球矿山铜产量同比增长 3.1%,精炼铜产量增长 6.2%,而世界精炼铜视消费量仅增长 3.3%,供应恢复而需求增长缓慢导致过剩增加。机构调查显示,2025 年铜市场料过剩 2.3 万吨。</li><li style="margin-bottom: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padding-left: 4px; margin-top: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span style="color: 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font-size: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font-size);" >铝</span><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3</span>:历史上铝行业曾遭遇过严重的产能过剩。例如在 2020 年左右,当时铝行业面临近 10 年来最严重的产能过剩,一半氧化铝企业亏损,山东一省即已减产氧化铝 600 万吨。虽然当前根据 2025 年 2 月 28 日有色金属加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中国铝下游需求有动态变化,工业铝型材产量首次超越建筑铝型材,且 2025 年原铝供应增速预计降至 2% 以下,行业大概率面临供需缺口,但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铝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且全球宏观经济波动可能抑制铝需求增长,若需求增长不及预期,铝产能过剩的风险依然存在。</li><li style="margin-bottom: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padding-left: 4px; margin-top: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span style="color: 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font-size: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font-size);" >镍</span><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9</span>:机构调查显示,2025 年镍市场将出现 15.8 万吨的过剩,2026 年过剩预计为 12.2 万吨。镍矿供应集中的印尼、菲律宾政策收紧,如印尼能矿部计划在 2025 年削减镍矿配额以稳定镍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镍市场面临供应过剩的压力,导致相关国家需要采取政策来调整市场平衡。</li><li style="margin-bottom: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padding-left: 4px; margin-top: var(--md-box-samantha-li-margin); 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span style="color: var(--md-box-samantha-deep-text-color); font-size: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font-size);" >锌</span><span style="color: var(--s-color-text-secondary,rgba(0,0,0,.8)); padding: 0px; border-radius: 8px;" >9</span>:预计 2025 年锌市场过剩为 14.7 万吨,2026 年过剩预计为 25.52 万吨。锌市场的产能过剩可能与全球经济形势、市场需求结构变化以及锌矿开采和冶炼产能的扩张有关。</li></ul><p><br></p><p style="line-height: var(--md-box-samantha-normal-text-line-height);" >此外,预焙阳极作为电解铝生产的重要辅助材料,也面临着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截至 2024 年,国内预焙阳极的总产能已达到 3003.5 万吨,而全国电解铝建成产能为 4536 万吨,以电解铝厂预焙阳极单耗的平均水平测算,目前国内电解铝厂可消耗预焙阳极约 2132 万吨,产能过剩明显。预计到 2025 年底,预焙阳极产能将增至 3143.5 万吨,产能扩增速度远远大于市场需求的增长。</p><p><br></p>
    添加评论
  • 18楼

  • 制造220220224993凌昕阳 发表于04月04日
    0 | 0 | 举报
    <p>在有色金属行业中,近年来部分金属品种也面临着明显的产能过剩问题。这一现象主要由投资过热、市场预期偏高、全球需求减弱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共同造成。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有色金属品种,它们在近年中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p><p><br></p><p><strong>首先是电解铝。</strong></p><p><br></p><p>电解铝是当前我国产能过剩最为突出的有色金属之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产能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过去十年,由于地方政府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加之企业在高利润时期盲目扩张,使得电解铝产能迅速增长。然而,随着房地产、汽车等下游需求增长放缓,以及国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行业整体供需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大量低效、重复建设的产能造成了铝价波动和行业利润下滑。</p><p><strong>其次是铅锌行业。</strong></p><p><br></p><p>在部分地区,铅锌冶炼能力出现了重复建设和无序扩张的现象。特别是在价格高企时期,资本大量涌入该行业,带动了冶炼产能的快速增长。然而,这些新增产能未能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导致部分中小企业产能利用率低、库存积压严重。此外,环保政策趋严也使得部分不达标的产能被迫限产或关停,进一步加剧了资源浪费和市场供需错配。</p><p><strong>第三是镍行业。</strong></p><p><br></p><p>近年来,随着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镍矿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中国企业纷纷加大对镍铁产能的投资,建设了大量高炉和回转窑项目。这种“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重扩张策略,短期内带动了镍资源供应的大幅增加。但由于全球不锈钢、动力电池等下游行业增速放缓,镍市场供需也逐渐出现错配,部分产能面临停工、亏损甚至转产的风险。</p><p><strong>第四是钴行业。</strong></p><p><br></p><p>钴广泛用于动力电池和高端合金等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钴价曾一度大幅上涨,吸引大量投资进入。然而,国内钴资源主要依赖进口,而中下游冶炼和加工产能却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造成供需结构失衡。同时,钴的价格波动大、供应链高度集中也加剧了行业风险,一些企业在价格下跌期出现库存积压和资金链紧张的问题。</p>
    添加评论
  • 19楼

  • 20224730李安邦 发表于04月05日
    0 | 0 | 举报
    在有色金属行业中,近年来部分金属品种也面临着明显的产能过剩问题。这一现象主要由投资过热、市场预期偏高、全球需求减弱以及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等多重因素共同造成。以下是几个典型的有色金属品种,它们在近年中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产能过剩问题: 首先是电解铝。 电解铝是当前我国产能过剩最为突出的有色金属之一。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解铝生产国,产能占全球总量的一半以上。过去十年,由于地方政府积极推动项目建设,加之企业在高利润时期盲目扩张,使得电解铝产能迅速增长。然而,随着房地产、汽车等下游需求增长放缓,以及国家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政策,行业整体供需失衡的问题日益突出。大量低效、重复建设的产能造成了铝价波动和行业利润下滑。 其次是铅锌行业。 在部分地区,铅锌冶炼能力出现了重复建设和无序扩张的现象。特别是在价格高企时期,资本大量涌入该行业,带动了冶炼产能的快速增长。然而,这些新增产能未能与实际需求相匹配,导致部分中小企业产能利用率低、库存积压严重。此外,环保政策趋严也使得部分不达标的产能被迫限产或关停,进一步加剧了资源浪费和市场供需错配。 第三是镍行业。 近年来,随着印尼、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镍矿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中国企业纷纷加大对镍铁产能的投资,建设了大量高炉和回转窑项目。这种“走出去”和“引进来”的双重扩张策略,短期内带动了镍资源供应的大幅增加。但由于全球不锈钢、动力电池等下游行业增速放缓,镍市场供需也逐渐出现错配,部分产能面临停工、亏损甚至转产的风险。 第四是钴行业。 钴广泛用于动力电池和高端合金等领域,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兴起,钴价曾一度大幅上涨,吸引大量投资进入。然而,国内钴资源主要依赖进口,而中下游冶炼和加工产能却在短时间内快速扩张,造成供需结构失衡。同时,钴的价格波动大、供应链高度集中也加剧了行业风险,一些企业在价格下跌期出现库存积压和资金链紧张的问题。
    20224730李安邦 发表于04月05日
    添加评论
  • 20楼

  • 冶金2206班20223361曹星宇 发表于04月05日
    0 | 0 | 举报
    <p style="margin-bottom: 0.859em; line-height: 24px;" >以下是一些面临产能过剩问题的有色金属:</p><h3 style="line-height: 24px; margin-top: 1.14em;" ><strong>铜</strong></h3><ul><li style="padding-left: 2em; line-height: 24px;" ><strong style="font-family: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padding: 0px;" >产能过剩情况</strong>:我国铜冶炼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铜冶炼产能利用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初级加工能力过剩,铜铝加工能力的利用率不足50%</li><li style="margin-top: 0.859em; padding-left: 2em; line-height: 24px;" ><strong style="font-family: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padding: 0px;" >原因</strong>:一方面,过去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使得铜冶炼产能不断扩张;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铜的需求增长也相应减缓,导致供大于求的局面出现。</li><li style="margin-top: 0.859em; padding-left: 2em; line-height: 24px;" ><strong style="font-family: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padding: 0px;" >影响</strong>:铜价受到抑制,冶炼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部分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同时,也影响了我国铜产业的进一步升级和发展。</li></ul><h3 style="line-height: 24px; margin-top: 1.14em;" ><strong>铝</strong></h3><ul><li style="padding-left: 2em; line-height: 24px;" ><strong style="font-family: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padding: 0px;" >产能过剩情况</strong>:我国是全球最大的铝生产国和消费国,但电解铝产能过剩问题一直存在。2025年国内氧化铝建成产能超过10000万吨,且预计还将有超过1100万吨新增氧化铝产能投产</li><li style="margin-top: 0.859em; padding-left: 2em; line-height: 24px;" ><strong style="font-family: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padding: 0px;" >原因</strong>:过去由于地方政府对电解铝项目的过度支持,以及企业为了追求规模效应而盲目扩张,导致电解铝产能快速增长。同时,房地产等下游行业需求增长放缓,使得铝的消费市场难以消化如此庞大的产能。</li><li style="margin-top: 0.859em; padding-left: 2em; line-height: 24px;" ><strong style="font-family: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padding: 0px;" >影响</strong>:铝价长期处于低位,企业盈利能力下降,部分中小铝厂面临关停并转的困境。此外,产能过剩也加剧了行业内的竞争,导致市场秩序混乱。</li></ul><h3 style="line-height: 24px; margin-top: 1.14em;" ><strong>锌</strong></h3><ul><li style="padding-left: 2em; line-height: 24px;" ><strong style="font-family: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padding: 0px;" >产能过剩情况</strong>:我国锌冶炼产能过剩问题较为严重,2024年11月15日,据SMM统计,国产锌精矿周度加工费均价为1500元/吨,进口锌矿周度加工费为-40美元/干吨的负加工费,行业竞争恶化</li><li style="margin-top: 0.859em; padding-left: 2em; line-height: 24px;" ><strong style="font-family: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padding: 0px;" >原因</strong>:一方面,我国锌矿资源相对丰富,过去冶炼产能扩张较快;另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变化,锌在建筑、汽车等主要消费领域的需求增长乏力,导致产能过剩。</li><li style="margin-top: 0.859em; padding-left: 2em; line-height: 24px;" ><strong style="font-family: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padding: 0px;" >影响</strong>:锌价下跌,冶炼企业的利润受到挤压,部分企业面临亏损。同时,产能过剩也限制了锌产业的技术创新和升级。</li></ul><h3 style="line-height: 24px; margin-top: 1.14em;" ><strong>镍</strong></h3><ul><li style="padding-left: 2em; line-height: 24px;" ><strong style="font-family: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padding: 0px;" >产能过剩情况</strong>:2023年全球镍产业转向全面供应过剩,全球精炼镍产量为344.79万吨,消费量为317.58万吨,供应过剩27.21万吨</li><li style="padding-left: 2em; line-height: 24px;" >2025年,全球显性库存28.94万吨,下降1147吨,降幅0.4%,但镍库存水平仍处高位</li><li style="margin-top: 0.859em; padding-left: 2em; line-height: 24px;" ><strong style="font-family: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padding: 0px;" >原因</strong>:一方面,印尼等镍资源大国的镍矿产量不断增加,全球镍资源供应充足;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对镍的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导致供大于求。</li><li style="margin-top: 0.859em; padding-left: 2em; line-height: 24px;" ><strong style="font-family: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padding: 0px;" >影响</strong>:镍价下跌,镍矿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压缩,部分高成本的镍矿企业面临生存压力。同时,也影响了我国镍产业的国际竞争力。</li></ul><h3 style="line-height: 24px; margin-top: 1.14em;" ><strong>铅</strong></h3><ul><li style="padding-left: 2em; line-height: 24px;" ><strong style="font-family: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padding: 0px;" >产能过剩情况</strong>:我国铅冶炼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近年来铅冶炼产能利用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li><li style="margin-top: 0.859em; padding-left: 2em; line-height: 24px;" ><strong style="font-family: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padding: 0px;" >原因</strong>:一方面,过去铅酸蓄电池行业的发展带动了铅冶炼产能的扩张;另一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等新兴领域的发展,铅酸蓄电池的市场需求逐渐减少,导致铅冶炼产能过剩。</li><li style="margin-top: 0.859em; padding-left: 2em; line-height: 24px;" ><strong style="font-family: inherit; font-size: inherit; padding: 0px;" >影响</strong>:铅价下跌,铅冶炼企业的利润受到挤压,部分企业面临亏损。同时,产能过剩也限制了铅产业的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li></ul><p><br></p>
    添加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