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

怎样理解舌既为心之苗,又为脾之外候?

车志英 发表于2021年01月14日
1823 回复

    1楼

  • 贾金靖6993 发表于2021年02月14日
    0 | 0 | 举报
    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通过望舌色,可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情况,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此外,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反映心藏神的功能。舌的味觉与心神的功能亦有关。 <div>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故中医有脾开窍于口之说。中医学还认为,舌苔是由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脾胃功能的盛衰,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的反映,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有关。</div>
    贾金靖6993 发表于2021年02月14日
    添加评论
  • 2楼

  • 《灵枢。五阅五使》说:舌者,心之官也。《世医得效方•舌之病能》中说:“心之本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旁,肝脉循阴器,络于舌本,肾之津液出于舌端,分布五脏,心实主之。脾开窍于口,有“舌为脾胃之外候”,“苔乃胃气之所熏蒸”这些说法。
    添加评论
  • 3楼

  • 珠海陈征1175 发表于2021年02月16日
    0 | 0 | 举报
    <span style="caret-color: rgb(0, 0, 0);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55, 255, 0);" >《灵枢。五阅五使》说:舌者,心之官也。《世医得效方•舌之病能》中说:心之本脉系于舌根,脾之络脉系于舌旁,肝脉循阴器,络于舌本,肾之津液出于舌端,分布五脏,心实主之。脾开窍于口,有舌为脾胃之外候,苔乃胃气之所熏蒸这些说法。</span>
    珠海陈征1175 发表于2021年02月16日
    添加评论
  • 4楼

  • 黄凯凯6881 发表于2021年02月17日
    0 | 0 | 举报
    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通过望舌色,可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情况,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此外,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反映心藏神的功能。舌的味觉与心神的功能亦有关。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故中医有脾开窍于口之说。中医学还认为,舌苔是由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脾胃功能的盛衰,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的反映,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有关。
    黄凯凯6881 发表于2021年02月17日
    添加评论
  • 5楼

  • 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通过望舌色,可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情况,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此外,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反映心藏神的功能。舌的味觉与心神的功能亦有关。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故中医有脾开窍于口之说。中医学还认为,舌苔是由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脾胃功能的盛衰,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的反映,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有关。
    添加评论
  • 6楼

  • 20级二院西学中班-王静 发表于2021年02月18日
    0 | 0 | 举报
    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通过望舌色,可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情况,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此外,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反映心藏神的功能。舌的味觉与心神的功能亦有关。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故中医有脾开窍于口之说。中医学还认为,舌苔是由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脾胃功能的盛衰,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的反映,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有关。
    20级二院西学中班-王静 发表于2021年02月18日
    添加评论
  • 7楼

  • 李良3336 发表于2021年02月18日
    0 | 0 | 举报
    <p>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通过望舌色,可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情况,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此外,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反映心藏神的功能。舌的味觉与心神的功能亦有关。</p><p>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故中医有脾开窍于口之说。中医学还认为,舌苔是由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脾胃功能的盛衰,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的反映,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有关。</p><p><br ></p>
    李良3336 发表于2021年02月18日
    添加评论
  • 8楼

  • 20级二院西学中班+珠海1584刘莉 发表于2021年02月18日
    0 | 0 | 举报
    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通过望舌色,可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情况,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此外,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反映心藏神的功能。舌的味觉与心神的功能亦有关。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故中医有脾开窍于口之说。中医学还认为,舌苔是由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脾胃功能的盛衰,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的反映,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有关。
    添加评论
  • 9楼

  • 李兴6901 发表于2021年02月19日
    0 | 0 | 举报
    <p>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通过望舌色,可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情况,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此外,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反映心藏神的功能。舌的味觉与心神的功能亦有关。</p><p>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故中医有脾开窍于口之说。中医学还认为,舌苔是由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脾胃功能的盛衰,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的反映,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有关。</p><p><br ></p>
    李兴6901 发表于2021年02月19日
    添加评论
  • 10楼

  • 舌为心之苗窍,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因心主血脉,而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的支配,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故舌可以反映心、神的病变。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故曰脾开窍于口。中医学认为,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正如章虚谷所说:“脾为中土,邪入胃则生苔,如地上上生草也。”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而与脾主运化、化气生血的功能直接相关。
    添加评论
  • 11楼

  • 0 | 0 | 举报
    舌为心之苗窍,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因心主血脉,而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的支配,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故舌可以反映心、神的病变。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故曰脾开窍于口。中医学认为,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正如章虚谷所说:“脾为中土,邪入胃则生苔,如地上上生草也。”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而与脾主运化、化气生血的功能直接相关。
    添加评论
  • 12楼

  • <p>舌为心之苗窍,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因心主血脉,而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的支配,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故舌可以反映心、神的病变。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故曰脾开窍于口。中医学认为,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正如章虚谷所说:“脾为中土,邪入胃则生苔,如地上上生草也。”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而与脾主运化、化气生血的功能直接相关。</p>
    添加评论
  • 13楼

  • mooc王馨瑶 发表于2021年02月21日
    0 | 0 | 举报
    <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stretch: normal; line-height: normal;" ><span style="caret-color: rgb(0, 0, 0);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55, 255, 0);" >舌为心之苗,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通过望舌色,可以了解人体气血运行情况,从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此外,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在一定程度上又能反映心藏神的功能。舌的味觉与心神的功能亦有关。</span> </p> <p style="margin: 0px; padding: 0px; font-stretch: normal; line-height: normal;" ><span style="caret-color: rgb(0, 0, 0);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55, 255, 0);"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故中医有脾开窍于口之说。中医学还认为,舌苔是由胃气蒸化谷气上承于舌面而生,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脾胃功能的盛衰,是全身营养和代谢功能的反映,与脾主运化,化生气血的功能直接有关。</span> </p>
    mooc王馨瑶 发表于2021年02月21日
    添加评论
  • 14楼

  • 舌为心之苗窍,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因心主血脉,而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的支配,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故舌可以反映心、神的病变。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故曰脾开窍于口。中医学认为,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正如章虚谷所说:“脾为中土,邪入胃则生苔,如地上上生草也。”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而与脾主运化、化气生血的功能直接相关。
    添加评论
  • 15楼

  • 邵静8127 发表于2021年02月22日
    0 | 0 | 举报
    <span style="caret-color: rgb(0, 0, 0);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55, 255, 0);" >舌为心之苗窍,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因心主血脉,而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的支配,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故舌可以反映心、神的病变。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故曰脾开窍于口。中医学认为,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正如章虚谷所说:脾为中土,邪入胃则生苔,如地上上生草也。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而与脾主运化、化气生血的功能直接相关。</span>
    邵静8127 发表于2021年02月22日
    添加评论
  • 16楼

  • 舌为心之苗窍,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因心主血脉,而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的支配,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故舌可以反映心、神的病变。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故曰脾开窍于口。中医学认为,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正如章虚谷所说:“脾为中土,邪入胃则生苔,如地上上生草也。”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而与脾主运化、化气生血的功能直接相关。
    • 舌为心之苗窍,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因心主血脉,而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的支配,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故舌可以反映心、神的病变。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故曰脾开窍于口。中医学认为,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正如章虚谷所说:“脾为中土,邪入胃则生苔,如地上上生草也。”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而与脾主运化、化气生血的功能直接相关。
      0 | 举报
    添加评论
  • 17楼

  • 1 | 0 | 举报
    舌为心之苗窍,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因心主血脉,而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的支配,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故舌可以反映心、神的病变。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故曰脾开窍于口。中医学认为,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正如章虚谷所说:“脾为中土,邪入胃则生苔,如地上上生草也。”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而与脾主运化、化气生血的功能直接相关。
    添加评论
  • 18楼

  • 0 | 0 | 举报
    舌为心之苗窍,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因心主血脉,而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的支配,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故舌可以反映心、神的病变。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故曰脾开窍于口。中医学认为,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正如章虚谷所说:“脾为中土,邪入胃则生苔,如地上上生草也。”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而与脾主运化、化气生血的功能直接相关。
    添加评论
  • 19楼

  • 20级二院西学中班-陈宏毅 发表于2021年02月23日
    0 | 0 | 举报
    舌为心之苗窍,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因心主血脉,而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的支配,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故舌可以反映心、神的病变。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故曰脾开窍于口。中医学认为,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正如章虚谷所说:“脾为中土,邪入胃则生苔,如地上上生草也。”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而与脾主运化、化气生血的功能直接相关。
    20级二院西学中班-陈宏毅 发表于2021年02月23日
    添加评论
  • 20楼

  • mooc王馨瑶 发表于2021年02月23日
    0 | 0 | 举报
    <span style="caret-color: rgb(0, 0, 0);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background-color: rgba(255, 255, 255, 0);" >舌为心之苗窍,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因心主血脉,而舌的脉络丰富,心血上荣于舌,故人体气血运行情况,可反映在舌质的颜色上;心主神明,舌体的运动又受心神的支配,因而舌体运动是否灵活自如,语言是否清晰,与神志密切相关。故舌可以反映心、神的病变。 舌为脾之外候,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居口中司味觉。《灵枢·脉度》曰: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故曰脾开窍于口。中医学认为,舌苔是由胃气熏蒸谷气上承于舌面而成,与脾胃运化功能相应。正如章虚谷所说:脾为中土,邪入胃则生苔,如地上上生草也。舌体赖气血充养,所以舌象能反映气血的盛衰,而与脾主运化、化气生血的功能直接相关。</span>
    mooc王馨瑶 发表于2021年02月23日
    添加评论
点击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