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参与

恶意评分还是评分不当?

一枚别针 发表于2016年11月15日
<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第二周的作业</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10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以“唐诗与名楼”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具体方法:可以选择有关一个名楼的1首诗进行分析,也可以选择一个名楼多首诗进行分析,还可以选择多个名楼的多首诗进行分析,如果能结合自己的登楼体会,则更加欢迎。(字数两百字以上)</span></p><p><br ></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我的回答:</span></p><p><br ></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nbsp; &nbsp; 唐代关于岳阳楼的诗词非常多,岳阳楼也是文人墨客爱去游览的一个名胜风景地。相传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后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唐寅就曾写过《巴陵》一诗,但我们今天的题目是“唐诗与名楼”,所以在这里就只讨论和岳阳楼相关的唐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nbsp;</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nbsp; &nbsp; 这次选了两首跟岳阳楼有关的唐诗。</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nbsp;&nbsp;&nbsp;&nbsp;一、先来看看李白的《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此诗是李白遇赦时路过岳阳楼所作的,心情比较轻松,所以诗就写得比较豪气,境界开阔。</span></p><p><br ></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nbsp;《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nbsp;&nbsp;&nbsp;&nbsp;第一句“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已经向我们展现了登楼所见的辽阔景象。第二句是我自己很喜欢的“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一“引”一“衔”用字精确,愁心已被雁引了去,好月呢正被大山衔来,诗人的愉悦心境就借着这句完全流露出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该句用了夸张手法来衬托楼高,末句收笔写得气韵生动,富含趣味。诗仙的美誉真不是盖的,这么一首五言就把岳阳楼的壮阔表现得淋漓尽致。</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nbsp;</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nbsp;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nbsp;&nbsp;&nbsp;(孟浩然)</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br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nbsp;</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nbsp; &nbsp; 这是一首著名的干谒诗。孟浩然一直有志于官场上一展抱负,可惜一直没机会。这首诗就是某契机他就借诗向当朝宰相张九龄一表志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前四句都在写岳阳楼和洞庭湖的景色,把洞庭湖的汪洋浩阔、水天相接描绘出来。而其中“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两句更是一向为人所称道,把洞庭湖的浩瀚缥缈表现得淋漓尽致。</span></p><p><br ></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由于这次主要讲岳阳楼与唐诗,该诗其中的政治意味就不做详细分析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总结一句,古代文人骚客登楼作诗,既有抒怀的,也有咏志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该题得分:6.75</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整体评价:</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tudent1:.</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tudent2:应重点论述楼与诗的互动关系</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tudent3:内容丰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tudent4:见解独到,知人论世,很棒!</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tudent5:不错。感觉稍微简单了点。同学自己有木有啥感悟啊,有木有登楼咏诗的冲动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tudent6:思路清晰,有见解</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br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nbsp; &nbsp; 这门课作业的抄袭之多相信大家有目共睹的,我不是说自己的作业能够拿多高的分,可是这个6.75的分数也太伤人了,也许那些抄袭还没被发现的都应该比这个分数要高……</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nbsp; &nbsp; 第三周作业迟了没交上,第四周也是低分的,但没这么离谱。唉,这么个打分法到底是要逼着坚持作业原创的人都跑去抄袭还是让人坚贞不屈地放弃课程呢?持续低分的话这门课可能不及格了,或者勉强及格,但每次作业我都花了很多时间和心思去完成。</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br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nbsp; &nbsp; 有些改作业的同学好像自己也没好好看题目,老师并没有指定必须论述楼与诗的互动关系(student2:应重点论述楼与诗的互动关系),题目明明说的是:<strong>可以选择有关一个名楼的1首诗进行分析,也可以选择一个名楼多首诗进行分析,还可以选择多个名楼的多首诗进行分析。</strong></span></p><p><br ></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nbsp; &nbsp; &nbsp;第四周作业7.2分,看到有同学7.8分说觉得低分了,唉……感觉好累,一开始投入很大的热情和时间去学习,现在改了那么多份作业之后,心淡了!好像大家对待抄袭有种默契的宽容,而真正用心自己独立思考的作业,大多数行文必定没有网上参考资料那么专业,那么有深度,得分反而走低?</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br ></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nbsp; &nbsp; 这并不是第一次遭遇这种情况,而是多次的,在别的课程里也遇到过很多次。心真的好累啊,一直这么下去,也许再也不会认真对待这些主观题作业了……该怎么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nbsp; &nbsp;&nbsp;</span></p>
6 回复

    1楼

  • 208000083蒋凯丽 发表于2016年11月15日
    1 | 1 | 举报
    <p>抱抱楼主,做好自己,在一堂mooc里我们遇到的很多同学都是生活中的匆匆过客而已。</p><p>我舍不得我自己辛辛苦苦码下来的那么多字,还有那么多节没有看完,就这么随便退课了,我都觉得对不起我自己。</p><p>毕竟我来上课的初衷是学习感兴趣的知识。能在慕课平台遇到几个人可以结为好友已经是很开心的事情了。</p><p>引一句《大学》互勉</p><p>“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p><p><br ></p>
    208000083蒋凯丽 发表于2016年11月15日
    • 一枚别针 2016年11月15日
      1 | 举报
      <p>如果中国大学MOOC成为抄袭者的乐园……真可惜了好的老师,好的课程,好的团队!!!这门课非常喜欢,除了老师讲得好的,每章最后的“圆桌讨论”也是个很有创意的设计,参与讨论的同学明显都做好功课,有理有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当中很多观点、看法对我自己很有启发。真让我放弃这门课绝对是不舍的。但是这个平台的互评系统如果一直打压真正用心作业、独立思考,坚持一字一句敲出来的人们,那也颇让人心寒!</p>
      一枚别针 发表于2016年11月15日
      1 | 举报
    添加评论
  • 2楼

  • 胡可先 发表于2016年11月15日
    4 | 2 | 举报
    <p>&nbsp; 同学们所说的“做好自己”非常好,可以通过这门课有所收获,因为知识是自己的。我也希望同学们通过互评互相激励,互相启发,独立思考,用心作业,同时能够心平气和地对待所得的分数,坚定只有努力就会有所收获的理念,坚持学习到底。这样也是精神和意志的磨练。</p><p>&nbsp; 我这里选取两份上一期课程中的两篇精华作业,应该是在校大学生写的,得了满分。这也说明努力学习是无止尽的。</p><p><br ></p><p><br ></p><p>第一周</p><p>举出你最喜欢的5个唐诗名句(或5联),谈谈你为什么喜欢它。具体做法:可以综合谈一下自己的体会,也可以分别从情感的、生活的、审美的、语言的、艺术的等某一方面谈谈你对这些名句的理解。(要求字数总共300字以上)</p><p>回答:</p><p>【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p><p>这句诗字里行间透着一股动态的潇洒与美感。仿佛天地山水之间一袭白衫的诗人溯山涧而上,行至水的源头处,无路再走,于是索性席地而坐悠悠地看那云升日落,别有一番风骨和闲适,表现了诗人随遇而安、随性而至的豁达放旷的人生观。</p><p>除了诗句表面所勾勒的“山间信步图”之外,这句诗还大有哲学深意。水已穷尽,但尚有浮云,万事万物看似殆尽的,都可以幻化作另一种形式存于人世间,世代轮转,其实无穷无尽。有时困顿,伤感,郁闷,只是因为我们自身太过拘泥于某种形式的某物而已,若有诗人的智慧,了解了水穷处尚有云,叶落后尚能归根护花,明白它们只是换个形式生存陪伴,这样的人生才会是能够游刃有余、从心所欲不逾矩的。&nbsp;</p><p>【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p><p>这句诗描绘的是深山密林之间,浣纱的女儿从竹林间嬉笑追逐着款款归来,一叶小小的渔舟披分开塘中茂盛的亭亭荷叶,拨出一条水路,也搅碎了池中温婉的月色。</p><p>这句诗不仅画面感极强极美,同时形声兼具,仿佛能让人耳闻竹林中密叶婆娑的声响、少女归来时嬉笑的清脆疏朗的笑声,以及行舟时灵动的水声。典型地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由声引入画面中的人,颇具一种神秘感。也是诗承本诗的首联中的“空山”,山之大,人迹罕至,而山中密林也遮住了人的踪迹,因此先闻其声也就显得非常合理了。</p><p>诗中“喧”字、“动”字用得极妙。喧者分明是浣女,却说成是“竹喧”;动的分明也是“渔舟”,却说成是“莲动”,也值得人再三玩味揣摩,别有一番情趣。</p><p>再者,古代文人多借清秋抒己之愁思,而诗人却将秋色描摹得生动可爱,也显得诗人的胸襟与众不同。&nbsp;</p><p>【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p><p>这句诗描绘的是边塞莽莽黄沙中一缕轻烟直上天际,无尽黄河中映着浑圆的落日的奇特壮景。</p><p>以“孤”形容烽火台之烟,写出大漠荒无人烟,人迹罕至,只有戍边的将士长年生活在此。而“直”字形容烟上升的轨迹,侧面反映此时大漠无风,天气平和。从远处蜿蜒而至的黄河水中映照着橙红的、滚圆的落日,让人感觉苍茫又温暖。曲河与直烟交相辉映,使画面既有坚毅之感,又有曲线流畅之美。画面开阔,意境雄浑,因其宁静而更显得无比开阔。&nbsp;</p><p>【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p><p>这句诗出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最后一句,描绘的是苍茫大雪之中,山路都被皑皑的白雪所覆盖了,山势又迂回曲折,很快武判官的身影就隐匿在了茫茫一片白色的山野之间,雪上只留下了一长串马蹄行走的印记。这样的目送是无比令人动容的,依依惜别之情跃然纸上,无限的怅惘和惜别都绵延着依随不断向远方延伸的马蹄印而始终聚焦在归京的友人身上,仿佛怎么送别都不够。画面生动,情感真挚,仿佛是要再用力地看友人一眼,哪怕是背影,哪怕目之所及空有马蹄。含蓄隽永,意蕴深长。</p><p>&nbsp;</p><p>【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p><p>这句诗的精妙之处在于用一个“白头”二字,却点出了从宫女们青春靓丽、娉婷豆蔻的年华欢喜入宫以来、直至今日在冷落的行宫中任凭岁月流逝、慢慢老去的一大截时间跨度,大有物是人非、时空转换的唏嘘之感。其次“闲坐说玄宗”也令人遐想——晚景凄凉的老宫人,年少时承宠后宫的遐思,如今成了岁月留给她们最大的讽刺。也许她们有些连玄宗的面都不曾见着,有些可能得幸有过一面之缘,但这都不能改变她们在行宫荒凉之中等待死亡的悲惨结局。她们只能把玄宗继续当做一份妄想和痴想,在自己渺远的记忆或者旁人只言片语的小道消息之中慰藉自己无聊又寂寞的晚年。诗人用字极简,用字描景皆不哀,却万分令人怜悯唏嘘。</p><p>&nbsp;</p><p>互评模块(该阶段只有在互评阶段开放后才可使用)</p><p>该题考察学生对于唐诗的熟悉和理解程度。</p><p>举出5个(联)唐诗名句者得5分,每举出一个名句者1分。</p><p>你的得分:5</p><p>自评评分:5</p><p>对于所举出的5个名句,写出300字以上的分析或体会,见解独到、语言优美、内容丰富者可得5分;内容浮泛、见解一般但已达到300字以上者,可得2分;其他情况酌情给分,以激励为主。</p><p>你的得分:5</p><p>自评评分:5</p><p>该题得分:10</p><p>整体评价:</p><p>student1:有情有韵,有理有据。</p><p>student2:语言优美,见解深刻,有大家之风。</p><p>student3:赏析充分,语言优美,并能结合自己的体会</p><p>student4:从视觉上分析了各首诗的意境,感觉很有画面感,从情感上、审美上分析得很到位,第一首和第四首的语言艺术上可以再深入分析一下</p><p>student5:见解独到,内容丰富,语言优美,通过字句赏析分析作者情感很到位</p><p>student6: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我也喜欢~</p><p>student7:比起来这算是语言很优美的赏析,佩服作者的文字功底,但是总是觉得少了一些自己的体会。<br > ——btw建议把出处补全</p><p>student8:赏析内容具体,文辞精妙,且多出于本心,较为优秀。</p><p>student9:语言优美,想象丰富。分析的很到位</p><p>自评评价:虽五句中有三句选择王维,但涉及的诗歌题材不尽相同,边塞、山水,用的笔法也不相同,工笔、白描。写的时候都拿真心去写的,可谓情真意切。</p><p><br > &nbsp;</p><p>以“唐诗与名楼”为题,写一篇小论文。具体方法:可以选择有关一个名楼的1首诗进行分析,也可以选择一个名楼多首诗进行分析,还可以选择多个名楼的多首诗进行分析,如果能结合自己的登楼体会,则更加欢迎。(字数两百字以上)</p><p>回答:</p><p>浔阳楼里众生相</p><p>平日里出游我向来是只爱山水不喜楼阁的,除了四大名楼之外,我也不知其他。看到浔阳楼这个名字的时候,那句“浔阳江头夜送客”立时地就跳了出来,再一看这楼的简历,原为民间酒楼,也不曾有什么仙家神话,倒是比各地王孙公子有意所建的诸多亭台楼阁接地气了许多。传闻当年苏东坡挥毫写下“浔阳酒楼”四字,但不甚墨污“酒”字,唯余“浔阳楼”三字,倒是成就了浔阳楼“十大名楼“之一的美名;若非如此,恐怕顶着一个酒楼的名号想要跻身“名楼”之列,恐非易事。</p><p>浔阳楼地处长江之滨,登楼后降水浩渺,船只往来,隔岸人家灯火阑珊,此时配上三两下酒小菜,一壶好酒,想必能让人分外地有些感慨。</p><p>浔阳楼与唐代文人墨客的缘分,在它的楹联中体现得分明——</p><p>举杯酹月,想公瑾麾戈,陆郎怀志,青莲高咏,白傅慨歌,千古风流弘此世;</p><p>纵目凭栏,收匡庐郁黛,扬子雄涛,湓浦风霞,柴桑远照,八方灵秀萃斯楼。</p><p>从时间顺序说来,三国时烽火连起,赤壁之战周瑜从柴桑即浔阳发兵,大动干戈;陆逊辅佐吕蒙大败关羽占领荆州。青莲高咏指李白诗作,世人只知《望庐山瀑布》之庐山,却不知庐山正位于九江(浔阳)界内,登山吟咏后来此酒楼畅饮一二也未可知;而“白傅慨歌”说的正是开篇所提的《琵琶行》。</p><p>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实则在江州任职不过一年,期间白居易的政治抱负产生了重大转变,诗歌题材也转为身边琐事、如衣食饱暖、诗酒琴书等等,最著名的诗作当属《琵琶行》。</p><p>这首乐府长诗开篇第一句即为“浔阳江头夜送客”,联想到浔阳楼的酒楼背景,地处江边,很自然地就将浔阳楼与此名篇联系在了一起。虽有学者考究,诗中所提“浔阳江”为流经浔阳城中的湓水,诗中也提及了“送客至湓浦口”,而非扬子江,但是从诗作的背景、题材来说,都与浔阳楼颇为契合,且诗人有时并不拘泥于地名,“浔阳江头”意指“浔阳”、“江头”两个词,而非“浔阳江”的边上,因此我坚持认为,浔阳楼即是当时白居易与友人送别之所。</p><p>遥想室内琴声铮然,楼外烟波浩渺,两个同病相怜的沦落人在勾托劈抹的玉盘之声里寻找到了彼此的共鸣。彼时的浔阳楼该弥漫着一种凄哀潸然,而这种心情,在千年之后,成为传奇与绝响。</p><p>其实除了《琵琶行》之外,白居易还作有一首《题浔阳楼》,当是今日十大名楼之一的浔阳楼无误。现附诗如下:</p><p>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p><p>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p><p>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p><p>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p><p>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p><p>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p><p>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p><p>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p><p>这首诗,前两联是赤裸裸的对陶渊明和韦应物的追捧,然后捧完这两位又开始时捧浔阳楼,说两位才子的才情都拜此楼所赐。随后描绘了浔阳楼上的所见所景,由近及远,由实入虚。又谦虚道自己没有两位的才起,为什么也来这座楼了呢?我借着这高楼偶然地得了几句佳句,俯仰之间觉得自己有愧于这样大好的江山。</p><p>其实照我的看法,这首诗的确是写得有些矫情的,过于自谦自卑,不过这属于古代文人之间正常的交际往来与奉承追捧,也无可厚非。让我真正喜欢的是他描写在浔阳楼上所见的长江景致——深夜湓浦月,平旦炉峰烟。清辉与灵气,日夕共文篇。</p><p>漆黑浓厚的夜幕下映在湓水上清亮清凉的月光,或是平日白昼里山峰上缭绕的烟岚,都像是凝结着天地之间的光辉与灵动之处,无论是白天还是傍晚的景致都可以入文入画,被一代又一代的诗人词家细细品咂描摹。不得不说,即使是这样的奉承之作,白居易对浔阳江景的描摹也十分传神,意象皆渺远,气象更是磅礴浩淼,让人感受到江边的日升月落、时移世易,同时又不乏美感。</p><p>然浔阳楼的楹联上,忘了将它第一次载入文史典籍的一位诗人——韦应物。</p><p>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p><p>悬槛飘寒雨,危堞侵江流。</p><p>迨兹闻雁夜,重忆别离秋。</p><p>徒有盈樽酒,镇此百端忧。</p><p>浔阳又称九江,又称柴桑,又称江州,似乎从来不是个良善之地,历史上被人称作“x江州”的人不在少数,白居易也自称江州司马,而他的《题浔阳楼》里也提到了韦江州一人,就是韦应物。</p><p>这首诗就讲了韦应物被贬江州之后郁闷愁苦的心境。寒雨连江侵高墙,雁声回环,秋意浓重,唯有手中这杯满满当当的酒杯,才能压得住心头这千丝万缕千头万绪的苦与愁。心境不同,映眼里心里的景也大不相同。</p><p>古往今来,这浔阳楼该见证了多少失意的得意的人在这里借酒浇愁或者把酒言欢,形单影只或者三五成群,凭栏远眺或是细细端详。让人慨叹的是,至少从唐代开始,这座酒楼就一直屹立在长江边上,朝代的更迭,人的生死都不曾让它改头换面,它就一直都是那个江边供人倾诉情绪、抒怀抱负的所在。一不小心,就在长江水流的冲刷与流淌里,沉默了千年。</p><p>&nbsp;</p><p>参考文献:</p><p>[1]龚宝良,独行天下. 中国十大历史名楼(2)[J]. 建筑工人,2012,10:55.</p><p>[2]名噪天下——浔阳楼[J]. 古典文学知识,2012,06:2.</p><p>[3]江初昕. 浔阳楼怀思[J]. 城乡建设,2014,02:96.</p><p>[4]张文睿. 有关浔阳楼[J]. 海内与海外,2013,12:52-53.</p><p>[5]江西浔阳楼[J]. 国学,2011,03:2.</p><p>[6]郭明兴. 浔阳楼感怀[J].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2009,05:47-48.</p><p>[7]苍耳. 浔阳楼即景[J]. 百花洲,2009,02:116-121.</p><p>[8]金海蓉. 浔阳楼楹联[J]. 阅读与作文(高中版),2005,Z1:20.</p><p>[9]陈述. 对酒当歌话浔阳[J]. 风景名胜,1997,01:43.</p><p>&nbsp;</p><p>互评模块(该阶段只有在互评阶段开放后才可使用)</p><p>见解独到深刻、语言优美流畅10分,论述浮泛、分析粗浅等情况酌情减分。</p><p>自评评分:10</p><p>该题得分:10</p><p>整体评价:</p><p>老师评价:该题材料丰富,将名楼、名楼与名人联系起来,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具有自己的见解,看出来是用心结撰的论文。</p><p>自评评价:废了许多功夫去写这篇材料,自觉写得尽心尽力,也悉数都是自己的见解。给自己满分~</p><p><br ></p>
    胡可先 发表于2016年11月15日
    • 一枚别针 2016年11月15日
      0 | 举报
      <p>谢谢老师的回复!这两份作业真的很棒,希望自己有天也能达到这个水平。但我改的作业里从未遇到过这种水准的。这门跟细读张爱玲是我最用心的两门课,花的时间和精力相当多,自从报了MOOC课程,家里就跟鬼子进村似的,常常没空收拾,原本的生活节奏完全打乱了……可能离开大学太久了,学习能力没现在的小孩强,做这两门的功课真让我精疲力尽,感觉付出太多了。也许当初就应该纯听课不拿证书的。现在进行了一半,只能继续下去,但应该不会花那么多时间和精力了,有时间还是多看几遍视频或者多翻翻课外书还好。</p>
      一枚别针 发表于2016年11月15日
      0 | 举报
    • 208000083蒋凯丽 2016年11月16日
      0 | 举报
      <p>好棒!学习啦!</p>
      208000083蒋凯丽 发表于2016年11月16日
      0 | 举报
    添加评论
  • 3楼

  • 秋韵mooc06 发表于2016年11月15日
    6 | 2 | 举报
    感谢老师分享优秀作业给大家欣赏学习,用心写出作业效果就是不一样,看来还是要沉下心认真思考,写出自己的真切感受才行。互评作业结果难以掌控,有时难免会损伤一些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不过,这也并非坏事,也是一种经历。也是第二次作业因为上传了附件,有一位评分者给了零分,评语说明没有看到上传作业。这也是胡老师说的最好不要上传附件容易产生的状况吧。上传附件的作业都是字数多的,最终却得很低的分,真是心痛与无奈。
    秋韵mooc06 发表于2016年11月15日
    • 一枚别针 2016年11月15日
      0 | 举报
      <p>你到底写了多长必须得用到附件?超过5000字吗?</p>
      一枚别针 发表于2016年11月15日
      0 | 举报
    • 秋韵mooc06 2016年11月16日
      3 | 举报
      正常发送没有成功,才改用附件的。当时还觉得挺好,平台设计挺人科学。可谁知有人会打不开附件……,无可奈何分落去,纵有伤楚怎相诉?
      秋韵mooc06 发表于2016年11月16日
      3 | 举报
    添加评论
  • 4楼

  • 致雨丶 发表于2016年11月16日
    0 | 0 | 举报
    <p>student2:应重点论述楼与诗的互动关系,这哥们有点坑。</p>
    致雨丶 发表于2016年11月16日
    添加评论
  • 5楼

  • 唐依明 发表于2016年11月16日
    0 | 0 | 举报
    第二篇作业确实优秀。第一篇也好,就是自己不太喜欢。
    唐依明 发表于2016年11月16日
    添加评论
  • 6楼

  • shirkoykt1439167788378 发表于2016年11月19日
    0 | 0 | 举报
    我的第一篇也只有7.25分。我每篇都自己很用心得写,遇到喜欢的题目就多写点,不懂不会的就直说感受。可是……我觉得缺乏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shirkoykt1439167788378 发表于2016年11月19日
    添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