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26考研全科规划
SPOC学校专有课程
水墨构成(校公选)202009
第1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0年09月28日 ~ 2021年01月25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91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spContent=任何一个文化现象的产生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各持特色,和而不同。“笔墨当随时代”现代观念碰撞解读水墨是新时代发展的趋势。水墨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和感悟能力,全球化语境下民族艺术的构建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水墨构成,是学好中国艺术的重中之重。
任何一个文化现象的产生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各持特色,和而不同。“笔墨当随时代”现代观念碰撞解读水墨是新时代发展的趋势。水墨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和感悟能力,全球化语境下民族艺术的构建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学习水墨构成,是学好中国艺术的重中之重。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 《水墨构成》课程背景:

  1. 任何一个文化现象的产生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各持特色,和而不同。

  2. “笔墨当随时代”— 现代观念碰撞解读水墨是时代发展趋势。

  3. 水墨造就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和感悟能力,全球化语境下民族艺术的构建在现代社会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

  • 《水墨构成》课程目标:

  1. 掌握水墨构成的形式构建,促进学生创造力的发展,解决水墨画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造型能力和创作实践能力薄弱的问题。

  2. 树立学生的民族意识,借鉴西方文化不能“饥不择食”。

  3. 培养学生个性化发展,引导学生在生活当中去感悟,对身边的生活“为我所用”。

  • 《水墨构成》课程原则:

  1. 应固守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新时代的艺术瑰宝。

  2.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挖掘艺术本质回归教学生活化。

  3. 深刻体会“情感”的艺术中的重要性。


成绩 要求

1.课堂成绩要求:能够认真完成课堂测验;积极参加课后讨论;在讨论中体现自己对课程的理解和思考。

2.总成绩百分比:完成课程单元的测试(50%)、期末考试(50%)。

3.课后测试总成绩达到60分为合格,85分以上为优秀。




课程大纲
水墨与构成
课时目标:水墨构成强调的是通过作品分析进行解读,把曾经认为是一种狭隘的思想开阔性的去解读,再通过实践形成我们自己处理物象的能力。“构成”是一种美的关系的组合,分析传统水墨与现代水墨中构成意识的比较,以现代观念总结传统、发展传统,充分运用构成这一形式规律丰富和完善中国水墨的艺术语言。
1.1水墨构成概念解读及分析
1.2笔墨当随时代
中国画水墨构成的工具,材料及其表现力
课时目标:本章主要从“笔法笔意”、“墨的分类”、“墨法的运用”“色法的运用”等几方面来阐述“书画同源”的本质问题: 画家从书法线条及结构组合中获取有益的借助,书法家又从画家的不同笔法中再悟出书法线条的变化,彼此相互促进、相互依赖,形成了中国文化中极具魅力的艺坛双璧。
2.1中国画水墨构成的用笔
2.2中国画水墨构成的用墨
2.3中国画水墨构成的用水
2.4中国画水墨构成的用色
水墨构成基本语言训练
课时目标:本章总结中国画的笔墨造型规律,结合传统的笔墨程式章法结构,强调学习中国画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正确处理和理解“程式化”的问题。在实践中,需要重点处理“程式化”和笔墨结构具体表现的关系,强化对“程式”的认识。
3.1传统绘画中水墨构成及笔墨结构意象造型规律
3.2笔墨结构的章法布局规律
3.3传统笔墨的归纳和抽象化解读
书法元素的了解与借鉴
课时目标:本章节讲解书法元素在中国画水墨构成中的具体应用,第一节具体讲解与演示书法中的用笔技巧,第二节具体讲解与演示书法中的用墨技巧,第三节具体讲解书法中的各类风格与艺术审美,第四节具体讲解了书法中构成元素的灵活运用,第五节具体讲解与演示了书印中构成元素的灵活运用。
4.1书法中八面出锋的用笔技巧
4.2书法中虚实相间的用墨处理
4.3书法中妙趣横生的风格审视
4.4书法中构成元素的灵活运用
4.5书印中构成元素的灵活运用
西方绘画的借鉴与表现
课时目标:通过前几章的内容引申西方作品的借鉴,抓住民族传统绘画的根基。任何一个文化现象的产生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每一种民族文化与艺术的发展是建立在开放性和兼容性的基础之上,“和”而不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中西方艺术是可以互通、互联、互补、相互借鉴、共同发展、共同创新的。
5.1西方绘画的借鉴
5.2西方绘画解读
当代水墨研究
课时目标:解读“笔墨当随时代”,探讨中国水墨画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的发展。探究中国文化哲学和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强调中国文化新的观念性进入当代鲜活生命的状态,秉持东方韵味,不忘初衷,与传统对话,与心灵对话。保持艺术学者个性化意识,深刻解读水墨构成形式、语言、构图与色彩的关系,为现代水墨构成研究在继承传统优秀精神的基础上,借鉴和吸收西方造型理念,重新整合水墨构成,探索新时代的现代水墨画。
6.1当代水墨的脉络
6.2当代水墨作品解析
6.3画什么怎么画——以当代水墨作品为例
6.4个性化的水墨实践解读
展开全部
源课程

该SPOC课程部分内容来自以上源课程,在源基础上老师进一步增加了新的课程内容

哈尔滨师范大学
2 位授课老师
杜学辉

杜学辉

教授

于海波

于海波

副教授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