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绵延五千年而未曾断绝,至今仍然焕发着蓬勃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近代以来,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不断发生摩擦、碰撞和融合,但其精髓始终流淌在我们的民族血液中,经久不衰,历久弥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文化根基,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和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当今社会,构建先进文化,重铸中华文明,亟需我们从中国传统文化中,从古代圣贤那里汲取营养。本课程将带领大家以真实不妄的态度“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先贤与原典的指引下领略传统文化的真正精华,在历史与现实的思考中体会传统文化的优秀理念。
本课程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是基本理论篇,概要地阐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地位、历史发展、主要特征、基本精神和核心理念构成,并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的传统文化观及当代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阐明了如何正确认识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下篇是核心理念篇,具体阐释了精忠报国、以民为本、天下大同、勤俭廉政、舍生取义、仁爱孝悌、和而不同、敬业乐群、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尊师重道等十二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核心理念,以经典文本为据,以古今案例为辅,深入浅出,结合日常工作、学习、生活的实际辨析传统文化的独特内涵与当代价值,切实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承到今的精神内核,捍卫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理念,筑就每一个中国人挺立的精神人格。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史,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以其特有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文化,为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只是一份历史遗产,更是一条历史长河,它的生命活水滔滔 不绝,一直流淌到今天。
我们将不仅要从中汲取文化营养,而且还要让祖先的遗产焕发出新的生命,成为当代中国新的文化机体的重要内容。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支撑。本课程将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并自觉传承之。
成绩要求
本课程总评成绩=线上学习(看视频、参与讨论)60%+线上测验40%
评分标准细目:
(1)单元测验:客观题,占20%。
(2)单元作业:主观题,占20%。单元作业采用学生互评式,需提交作业后才能参加互评,互评数需要达到指定数量。
(3)课程讨论:占10%。根据同学们在讨论区中课堂交流区板块发表的有效帖子的数量给予评分,课程讨论获得满分(10分)的同学发表的有效帖子不少于5个。
(4)视频收看时长:50%
说明:本课程成绩完全来自慕课后台下载数据,请大家按要求进行学习、讨论、测试。
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哲学史、中国古代文化史
1、张亮主编:《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南京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2、张岱年、程宜山:《中国文化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
3、张岂之主编:《中国传统文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版
4、张岂之:《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5、陈先达:《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6、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编,袁行霈、王仲伟、陈进玉主编:《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百篇》,中华书局2017年版
7、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14年版
8、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2012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