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Content=材料力学是变形体力学的重要基础分支之一,是一门为设计工程实际构件提供必要理论基础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材料力学的任务是研究杆件在承受各种荷载时的变形等力学性能。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将工程实际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的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分析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与计算;具有熟练的计算能力和一定的实验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进行构件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培养构件分析、计算和实验等方面的能力。
材料力学是变形体力学的重要基础分支之一,是一门为设计工程实际构件提供必要理论基础的重要技术基础课,也是一门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材料力学的任务是研究杆件在承受各种荷载时的变形等力学性能。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掌握将工程实际构件抽象为力学模型的方法;掌握研究杆件内力、应力、变形分布规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分析杆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理论与计算;具有熟练的计算能力和一定的实验能力;为后续相关课程的学习,以及进行构件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培养构件分析、计算和实验等方面的能力。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材料力学》是一门技术基础课,在高等工科院校的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材料力学又是一门密切联系工程实际的学科,它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不仅是学习后续课的基础,而且也可以用来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材料力学的学习,要求学生对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初步的实验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必要的力学基础。
《材料力学》课程2007年入选安徽省精品课程;2015年获批安徽省MOOC示范项目。
授课目标
通过本课程主要培养以下四个方面的能力:
1.建模能力:具有建立工程构件力学模型的能力,能够根据具体问题选择合理的计算模型。
2.计算能力:具有对杆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的计算能力,并对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定性判断的能力。
3.实验能力:具有利用材料力学实验方法和技术进行相关测试的初步能力。
4.自学能力:具有借助教材与资料自主学习相关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初步能力。
成绩 要求
根据《材料力学》教学大纲对本课程各知识点掌握要求,通过单元测验、平时成绩(随堂测验+课程参与度)、期末考试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总评成绩。按百分制计分,60-84为合格,85-100分为优秀。单元测验占50%,讨论占10%(参与讨论发帖5次即可拿到满分),期末考试占40%。
课程大纲
绪论
课时目标: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和基本变形的特征;掌握正应力和切应力、正应变和切应变的概念。
1.1 材料力学的任务
1.2 材料力学基本假定
1.3 内力、应力与应变的概念
1.4 四种基本变形
轴向拉伸与压缩
课时目标:(1)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横截面的应力计算;了解安全因数及许用应力的确定,熟练进行强度校核、截面设计和许用载荷的计算。(2) 掌握胡克定律,了解泊松比,掌握直杆在轴向拉伸与压缩时的变形和应变计算。(3) 掌握应力集中的概念,了解圣维南原理。
2.1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内力
2.2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应力
2.3 材料在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变形性能
2.4 轴向拉伸与压缩的变形计算
扭转
课时目标:(1) 掌握扭转时外力偶矩的换算;掌握薄壁圆筒扭转时的切应力计算,掌握切应力互等定理和剪切胡克定律。 (2) 掌握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变形计算,熟练进行扭转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4.1 圆轴在扭转时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4.2 圆轴在扭转时的变形与刚度计算
弯曲内力
课时目标:掌握纯弯曲、平面弯曲、对称弯曲和横力弯曲的概念;掌握截面法,熟练运用截面法求解梁的的内力(剪力和弯矩)及内力方程;掌握弯曲时的载荷集度、剪力和弯矩的微分关系及其应用;熟练绘制内力图。
5.1 弯曲的概念和内力
5.2 载荷集度、剪力与弯矩之间的关系
弯曲应力
课时目标:掌握弯曲正应力和切应力的计算,熟练进行弯曲强度计算;了解提高梁弯曲强度的措施。
弯曲变形
课时目标:掌握梁的挠曲线近似微分方程和积分法,掌握叠加法求梁的挠度和转角;熟练进行刚度计算;了解提高梁弯曲刚度的措施;掌握一次超静定梁的求解。
7.1 用积分法求梁的变形
7.2 用叠加法求梁的变形
应力状态分析与强度理论
课时目标:(1)理解应力状态的概念,掌握平面应力状态下应力分析的解析法及图解法;了解三向应力状态的概念;掌握主应力、主平面和最大切应力的计算。 (2) 掌握广义胡克定律;了解体积应变、三向应力状态下的变形能密度、体积改变能密度和畸变能密度的概念。 (3) 理解强度理论的概念;掌握四种常用强度理论及其应用。
8.1 应力状态概述
8.2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之解析法
8.3 平面应力状态分析之图解法
8.4 空间应力状态和广义胡克定律
8.5 强度理论
组合变形
课时目标:理解组合变形的概念,掌握杆件的斜弯曲、拉伸(压缩)和弯曲、扭转与弯曲组合变形的应力与强度计算。
9.1 组合变形的概念及分析方法
9.2 扭转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压杆稳定
课时目标:掌握压杆稳定性的概念、细长压杆的欧拉公式及其适用范围;掌握不同柔度压杆的临界应力和安全因数法的稳定性计算;了解提高压杆稳定性的措施。
10.1 压杆稳定的概念与欧拉公式
10.2 经验公式与临界应力总图
能量法
课时目标:理解各种变形的应变能计算,掌握莫尔定理或卡氏第二定理的应用。
11.1 变形能的概念及计算
11.2 单位载荷法
11.3 卡氏定理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高等数学:微分、积分等知识
理论力学:受力分析、约束反力求解等
参考资料
1.刘鸿文编.材料力学Ⅰ(第5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孙训方,方孝淑,关来泰编.材料力学1(第5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单辉祖.材料力学Ⅰ(第4版)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4.范钦珊,殷雅俊,唐靖林著.材料力学(第3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5.戴葆青,王崇革,付彦坤编著 编著.材料力学教程.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6.胡增强.材料力学学习指导.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7.[美] 费迪南德,P.比尔(Ferdinand P.Beer),[美] E.罗素·约翰斯顿,Jr.(E.Ruseell,Johnston 著;陶秋帆,范钦珊译.材料力学(翻译版 原书第6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8.经来旺,宫能平主编.材料力学(上册).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9.
9.严圣平主编.材料力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
10. 李银山著.材料力学(上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