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考研全科400分攻略
认证学习
区域经济学
第12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5年03月25日 ~ 2025年06月20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进行至第6周,共13周 已有 243 人参加
认证学习
认证成绩和证书
智能问答和解析
视频学习辅助
立即参加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24)
spContent=区域经济学是采用经济学和地理学方法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空间规律的学科,课程教学富有趣味性。课程团队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和研究型教学方法,引入最新理论成果和国际国内典型示例,邀请学界知名专家参与研讨,为学生带来最专业的讲解。
区域经济学是采用经济学和地理学方法研究人类经济活动空间规律的学科,课程教学富有趣味性。课程团队采用互动式案例教学和研究型教学方法,引入最新理论成果和国际国内典型示例,邀请学界知名专家参与研讨,为学生带来最专业的讲解。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生产要素区际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机制的学科,强调国外区域理论与国内区域理论的结合、传统区域理论与最新区域理论的结合、区域经济理论与区域经济实践活动的结合,并从区域经济现实中抽象出区域经济内在规律。本学科的教学目是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区域经济系统运行规律、生产要素转移规律、区域系统非均衡形成机制、区域经济结构演进及区际经济结构差异、区际差距形成机理及其变化趋势、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区域经济政策等。

课程教学采用师生共同参与的方式,注重学生辩证地、创造性地思考传统理论,形成对区域经济理论的新认识。区域经济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通过学习能够利用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来解释现实中的区域经济现象,能够利用区域经济学理论来指导具体的区域经济实践活动,深入浅出地了解经济理论,剖析社会现象。

课程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最新的理论成果,全面介绍了基础理论思想,广泛采纳区域经济研究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安排了《区域经济学》课程课外实践计划。

授课目标

       绪 论

一、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

本部分主要介绍了区域的概念、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区域经济“块状特征”。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区域概念、区域经济特征、主要研究内容以及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概况。主要为初学者提供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况。

二、重点和难点

第一个重点是如何理解区域概念的问题,尤其是理解连续空间、离散空间以及同质区域和功能区域的划分及其区别;第二个重点是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第三个重点是块状经济的客观基础和区域经济的特征部分。

本部分的一大难点是区域概念和区域类型分类问题。空间分类的不同,其研究内容和相应的理论也不同。连续空间是无边界的实体空间,在这种空间中考察的是具体事物之间的实际距离和运输成本,因此与这种空间相关的理论就是区位理论。离散空间是有具体边界的实体空间,因此在这种空间中研究的是内生要素如何促使区域经济增长(对同质区域而言)以及如何利用外生要素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对功能区域而言)的问题,因此与这种空间相适应的理论就是各种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这种理论与区位理论是不同的理论。

第二大难点是六大块状经济特征的理解。理解这种块状经济特征的关键是理解促使经济活动空间聚集的三种效应,即市场接近效应、生活成本效应以及市场拥挤效应。

                           第一章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一、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

区域经济学理论是指有关区域经济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的理论。中国共产党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部分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过程中形成的,是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

二、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把握生产力均衡布局理论、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城乡统筹理论、平衡充分发展理论。

本章的难点是如何把这些中国特色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与后续的不同章节的内容节衔接起来问题。本课程基本思路很明确,第二章解释的是生产力布局理论;第三、第四章解释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涉及到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模式和区域产业结构的演进;第五、第六、第八章解释的是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理论,涉及区际竞争、区际收入差距、绿色经济;第七章解释城乡统筹理论。区域经济学又是有关区域决策的学科,故第九、第十章讨论的是区域决策问题,涉及到区域发展规划、区域经济政策等。

                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聚集

一、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

区域经济空间是人类活动的特定场所,各类生产要素在空间中的配置决定了产业的构成方式,产业的聚集成为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本章讨论的主要是生产力布局基本理论,包括生产要素、区位理论、产业布局与产业聚集,作为案例研究,介绍了中国产业布局的变化趋势。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生产力布局的基本理论,并根据此理论研判所在地区生产力空间布局的变化趋势。

二、重点和难点

本部分的重点是区位理论、产业布局与产业聚集理论,尤其是产业布局指向、产业转移的基本理论、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原则、产业聚集理论、聚集经济及其类型、聚集经济的源泉、产业集群等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基本知识。

本部分的难点是区位理论,尤其是新经济地理学的区位理论较为抽象。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

一、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

本章介绍区域经济学发展的概念、阶段、理论以及模式,以便使学生了解区域经济学的发展脉络,并总体上把握区域经济学的概况。初学区域经济学的学生可以通过本章,对区域经济学有基本的了解,为后面的深入学习打下了基础。

二、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典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比较分析以及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演进过程。典型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的比较分析也是本章的难点。

           第四章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

一、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

本章重点介绍了区域产业结构演进问题。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脉络,并较为深入地了解中国区域产业结构演进过程。

二、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主导产业选择标准以及我国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特征,产业结构优化标准的动态性以及我国产业趋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是本章的难点。

        第五章 区域竞争与合作

一、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

本章论述区域分工的基础和形式,考察区域合作和区际贸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结合要素流动及产业转移趋势,论证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规律。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区际分工理论、双边和多边贸易理论、区域经济一体化、生产投资转移等基本理论问题。

二、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区际贸易产生原因的理论演进以及贸易一体化对不同参与国的差异性影响,为何一些国家会选择保护性贸易政策是本章的难点。

本章的难点是单边、双边与多边贸易问题、区域经济一体化、生产投资转移与多米诺效应的理解和把握。

          第六章 国民收入区际分配与政府调控

一、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

本章集中讨论产业分布如何影响国民收入区际分配、如何度量区际收入差距以及区际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三方面内容。

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区际收入分配的基本理论以及度量区际发展差距的一些方法。

二、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产业份额分布与区际收入差距的关系以及政府有效调控问题,本章的难点是政府调控对不同区域福利影响以及中国区际收入差距的原因。

         第七章 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

一、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

本部分的主要内容为二元结构理论与城市化、乡村经济与贫困、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本章主要目的是,学生通过学习城乡二元结构理论,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理论以及中国特色的城乡协调发展实践。

二、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城乡二元结构,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内在联系,乡村土地和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我国贫困战略的特点,我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策略。难点是城乡二元结构理论对我国城乡发展的意义。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一、基本内容和主要目的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经济中的内涵、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可持续发展在区域经济中的意义、区域经济发展中如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

二、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认识区域经济中,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影响的关系;通过哪些途径来协调经济-生态环境的关系;如何协调区域间经济-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

一、基本内容主要目的

本章的基本内容为区域分析与规划方法、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区域规划。本章的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如何对区域进行系统分析、战略理论和规划方法,怎样识别区域经济发展特征,把握区域经济发展方向。

二.重点与难点

本章的重点和难点是,区域发展战略的内涵,常用的区域规划方法,区域发展决策中如何确定重点发展的产业和地域。

          第十章 区域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改革

一、基本内容与主要目的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政府与市场以及效率与公平问题、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与工具、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本章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区域经济政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主要目标、基本工具、效应评价,以及深化体制改革和贯彻“新发展理念”背景下如何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等问题。

二、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区域经济政策的含义、主要目标、政策工具,如何评价区域经济政策效应,理解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区域经济政策的关系。

显示全部
课程大纲

绪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与基本特征

趣味课堂:北京为何成为首都?

知识拓展:肯德基在中国的店址选择

第一章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区域经济思想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理论的形成

第三节 新时期中国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的主要领域

第二章 生产要素配置与产业聚集

第二章单元测验

第二章单元作业

第一节 生产要素及其流动性

第二节 区位理论

1、农业区位论

2、工业区位论

3、市场区位论

4、新经济地理学的区位理论

5、阿朗索城市厂商区位模型

6、格林哈特的生产区位模型

7、霍特林空间竞争均衡模型

8、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第三节 产业布局与产业聚集

知识拓展:空间不可能定理

第四节 中国产业布局的变化趋势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发展模式

第三章单元测验

第三章单元作业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概念与发展阶段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1、区外需求理论-输出基础理论

2、区外供给理论-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理论

3、要素禀赋与区域经济增长

4、区域经济发展机制

第三节不同发展模式及中国发展模式变化过程

1、增长极理论

2、梯度转移理论

3、循环累积因果论

4、不平衡增长论与产业关联论

5、空间不可能理论

第四章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进及其度量方法

知识拓展:区域产业结构演进的度量方法

知识拓展:产业集聚与分散的度量方法

第二节 区域产业结构配置

知识拓展:主导产业选择基准及主要指标

第四章单元测验

第四章单元作业

第五章 区域竞争与合作

第一节 区际贸易与竞争

第二节 区域经济合作

第三节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中国的一体化探索

第五章单元测验

第五章单元作业

第六章 国民收入区际分配与政府调控

第一节 产业分布影响国民收入区际分配

1、国民收入区际分配理论

2、国民收入区际趋同理论

3、核心——边缘模型

第二节 政府有效调控与福利调控(上)

第二节 政府有效调控与福利调控(下)

第三节 影响我国国民收入区际差距的要素分析

第四节 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考

第六章单元测验

第六章单元作业

第七章 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统筹

第一节 中国城乡二元结构下的城乡统筹发展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关于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的思考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从世界和中国社会整体看待农村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中国传统怎样看待农村和农业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上世纪的乡村建设问题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对前此经验的态度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改开以来的扶贫工作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关于农村振兴的思考

第二节 乡村经济与贫困 ——我所知道的参考读物

第三节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第七章单元测验

第七章单元作业

第八章 区域经济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 可持续发展内涵解析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

第三节 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和途径

第八章单元作业

第八章单元测验

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与区域规划

第一节 1949-1978:探索中前行

第二节 1979-2012:精彩的跨越

第三节 2013-以来:伟大的复兴

第四节 中国区域开发的关键词

第五节 新时期的五大国家战略

第六节 主体功能区规划介绍

第七节 区域规划的主要内容

第九章单元测试

第九章单元作业

第十章 区域经济政策与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 区域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与工具

第三节 区域经济政策效应评价

第四节 经济体制改革与区域经济

第十章单元测试

第十章单元作业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区域经济学是我国经济学门类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的二级学科。它是新型的经济学分支学科,与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中的国民经济学、国际贸易、产业经济学、数量经济学、财政学以及城市经济学相互交叉,又与理论经济学中的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有不同程度的交叉。区域经济学,又与地理学一级学科人文地理学中的经济地理学密切相关。因此,本课程的学习有助于加强这些学科之间知识的融会贯通。

参考资料

1、本课程使用教材:

[1]安虎森.区域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推荐参考读物:

[1]高洪深.区域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2]孙久文.区域经济学(第四版)[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7.

[3]Daisuke Nakamura. A Role of Agglomeration Economies for a Self-Sufficient Regional Economy[M].Springer Singapore:2018-08-28.

[4]Heijman W.J.M.. Space and economics[M].Wageningen Academic Publishers:2017.

北京林业大学
1 位授课老师
鲁莎莎

鲁莎莎

副教授

推荐课程

下载
下载

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