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小慕
课程

中国大学MOOC,为你提供一流的大学教育

认证学习
为你提供认证成绩和证书,以及AI高效学习服务
查看详情
大学

国家精品

认证学习

智慧课程

理学工学农学

计算机

经济管理

外语

音乐与艺术

心理学

文史哲法

医学与保健

教育教学

大学生竞赛

软件实训

人工智能

升学/择业

考研

期末突击

专升本

四六级

保研及论文

求职就业

专四专八

大学应试英语

期末资料

终身学习

有声课堂

兴趣技能

hi,小mooc
考研全科400分攻略
旅游文化学
第9次开课
开课时间: 2024年03月01日 ~ 2024年07月15日
学时安排: 3-5小时每周
当前开课已结束 已有 309 人参加
老师已关闭该学期,无法查看
课程详情
课程评价(66)
spContent=本门课程从旅游业的三个构面去探究旅游和文化的关系,从文化视角去重新审视旅游业的主体、客体和介体,从文化的形成特征去理解旅游资源,从文化身份以及文化涵化的过程去读懂旅游者,从跨文化交流的实现去梳理旅游产业。从文化的视角去审视旅游业,用旅游的方式去解读文化。
本门课程从旅游业的三个构面去探究旅游和文化的关系,从文化视角去重新审视旅游业的主体、客体和介体,从文化的形成特征去理解旅游资源,从文化身份以及文化涵化的过程去读懂旅游者,从跨文化交流的实现去梳理旅游产业。从文化的视角去审视旅游业,用旅游的方式去解读文化。
—— 课程团队
课程概述

人类学家统计:我们这个星球生活过的800亿人中,90%以上处在迁徙的状态中。人类诞生之初,文化创造的源头,人类就在迁徙和流动中生存与发展,定居之后,人类仍然没有停止他们出游和文化交流的脚步,而旅游就是定居人民创造生活和发展的方式。人们热爱旅行,正是深藏在人类无意识迁徙情节,驱使人游历和探索,去追逐新的生活空间和异质文化的交流。

当你旅行,你总是渴望在全新的空间去感受和不一样的文化景观,体会不同人群的生活方式,欣赏承载其文化历史的精美遗存。可以说,正是文化差异的渴求,催生了旅游的原始动力,也正是跨文化的旅行,推动了物质流转和人类思想观念的变化,促进了文化的生成,加深了不同文化圈层的形成。因此,要深刻了解文化,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文化现场旅行和感受。要深刻的了解旅游,就需要去理解旅游中蕴藏的文化驱动力,读懂旅游催生的文化人格和现象。旅游和文化既是灵魂和承载,亦是驱动和体验,而旅游文化学正是试图去理解和剖析文化和旅游之间各种关系的万妙法门。

本门课程从旅游业的三个构面去探究旅游系统和文化系统的关系,从文化视角去重新审视旅游业的主体、客体和介体。第一部分以旅游主体角度,就是以旅游者角度去研究文化,将旅游者在旅游文化的过程中,分成三个过程,分别是旅游者原本文化身份,旅游者文化过程以及旅游者主体人格,从文化身份以及文化涵化的过程去读懂旅游者。第二部分是以旅游客体角度,从文化的形成特征去理解旅游资源,分析哪些文化可以成为旅游资源,课程总共将旅游文化资源分成八大类,分别探讨每一类文化的形成过程、特征以及如何转化为旅游资源。第三部分是通过旅游介体也就是旅游产业去分析文化系统和旅游系统的关系,从跨文化交流的实现去梳理旅游产业。分别讲述了是如何通过跨文化吸引进行旅游营销,如何以文化为中心进行旅游开发以及如何通过文化涵化形成旅游的产品。

从文化的视角去审视旅游业,用旅游的方式去解读文化,可以让你对旅游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也帮助你在旅行中加深文化的理解,读懂旅途中的文化点滴,真正做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胸中脱去尘浊,自然丘壑内营。


授课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旅游文化的基本概念。


课程大纲

第一单元 基本问题

旅游文化学的基本概念

旅游文化学研究内容与意义

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历程

旅游文化发展的历程(1)

旅游文化发展的历程(2)

基本问题

第一单元测试

第二单元文化与旅游资源

概论

中国山水文化与旅游资源

中国地域文化与旅游资源

中国历史文化与旅游资源

中国思想文化与旅游资源

中国民族民俗文化与旅游资源

中国艺术文化与旅游资源

中国建筑文化与旅游资源

中国园林文化与旅游资源

世界文化与旅游资源

第二单元测试

第三单元文化视角下的旅游者

旅游者的文化身份

旅游行为的文化分析

旅游行为的文化过程

旅游对于主体文化身份的完善

第三单元测试

第四单元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

文旅融合的旅游产品领域 ——演艺节庆

文旅融合的旅游产品领域 ——智慧文旅

单元讨论

旅游营销 ——跨文化吸引

以文化为中心的旅游开发

旅游产品——实现文化的涵化

文旅融合的旅游产品领域——文旅地产

文旅融合的旅游产品领域——影视IP

文旅融合的旅游产品领域 ——文化创意

第四单元测试

展开全部
预备知识

1.1旅游的概念
1.2文化的概念
1.3旅游文化概念
1.4旅游文化学概念

证书要求

为积极响应国家低碳环保政策, 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大学MOOC平台将取消纸质版的认证证书,仅提供电子版的认证证书服务,证书申请方式和流程不变。

 

电子版认证证书支持查询验证,可通过扫描证书上的二维码进行有效性查询,或者访问 https://www.icourse163.org/verify,通过证书编号进行查询。学生可在“个人中心-证书-查看证书”页面自行下载、打印电子版认证证书。

 

完成课程教学内容学习和考核,成绩达到课程考核标准的学生(每门课程的考核标准不同,详见课程内的评分标准),具备申请认证证书资格,可在证书申请开放期间(以申请页面显示的时间为准),完成在线付费申请。

 

认证证书申请注意事项:

1.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认证证书申请时要求进行实名认证,请保证所提交的实名认证信息真实完整有效。

2. 完成实名认证并支付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并发送电子版认证证书。电子版认证证书生成后不支持退费。


参考资料

[1]     邹本涛,谢春山著. (2012). 旅游文化学(第2版): 中国旅游出版社.

[2]     陈国生, 李运祥, 周松秀主编. (2008). 旅游文化学概论: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3]     范保宁,陈福义. (2005). 中国旅游资源学.

[4]     甘阳编. 中国当代文化意识: 三联书店香港有限公司 , 1989.

[5]     贡小妹,田纪鹏,姚昆遗. (2016). 新编旅游文化学 : 华东师范大学

[6]     .华国梁,谢贵安. (1999). 旅游文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7]     李玉华严红章. (2014). 旅游文化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8]     刘敦荣. (2007). 旅游文化学: 南开大学出版社.

[9]     马波. (1998). 现代旅游文化学: 青岛出版社.

[10]  沈祖祥. (2011). 旅游文化学: 福建人民出版社.

[11]  孙静,曹诗图. (2015). 旅游文化学: 中国林业出版社.

[12]  王会昌. 中国文化地理.

[13]  魏勇,陈国生,陈晓亮. (2017). 旅游文化学概论(第2版):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14]  吴炎编著徐学初. 中国历史文化要略: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15]  谢春山. (2012a). 旅游文化学: 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

[16]  谢春山. (2012b). 旅游文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7]  谢春山. (2017). 旅游文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18]  谢元鲁. (2007). 旅游文化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  闫红霞,李玉华编. (2014). 旅游文化学概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  杨俭波,余意峰. (2011). 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 科学出版社.

[21]  喻学才. (2010). 旅游文化学: 化学工业出版社.

[22]  张茂泽. (2018). 中国思想文化十八讲  修订版: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

[23]  张启. (2010). 旅游文化学: 浙江大学出版社.

[24]  章海荣. (2007). 旅游文化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

[25]  郑炎,李朝军. (2010). 旅游文化学: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6]  仲富兰著. (2007). 中国民俗文化学导论: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7]  周毅. (2011). 旅游文化学: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28]  姚昆遗,贡小妹. 旅游文化学: 旅游教育出版社.

[29]  西学经典书系:文化树(世界文化简史)[] 拉尔夫·林顿 著,何道宽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30]  朱立新, 左薇薇, 顾佳琦. 旅游文化学[M].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12.

[31]  朱伟. 旅游文化学[M].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1.

[32]  文彤. 旅游文化学[M].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1.

[33]  张启. 旅游文化学[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34]  李朝军, 郑焱. 旅游文化学[M].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10.

[35]  尹华光. 旅游文化学[M]. 湖南大学出版社, 2005.

[36]  钟贤巍. 旅游文化学[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37]  王玉成. 旅游文化概论[M].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5.

[38]  陈水雄, 周义龙, 卢洪. 旅游文化概论[M]. 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 2012.

[39]  李星明. 旅游文化概论[M].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40]  周永振. 旅游文化概论[M].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10.

[41]  许国彬. 西方文化精要[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9.

[42]  马勇. 中国旅游文化史纲[M].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8.

[43]  程杰晟, 张珂. 中国民俗旅游文化[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

[44]  陈国生, 周松秀. 旅游文化学概论[M].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2008.

[45]  闫红霞, 李玉华. 旅游文化学概论[M].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

[46]  朱桂凤. 旅游资源概论[M].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1.

[47]  周大鸣. 文化人类学概论[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48]  秦燕, 张启勋. 中国思想文化概论[M]. 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2.

[49]  黄咏梅. 中国旅游资源概论[M].

 


显示全部
常见问题

Q :  什么是旅游文化学

A :  研究旅游系统与文化系统关系的学科。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1 位授课老师
钟栎娜

钟栎娜

教授

推荐课程

沟通心理学

裴秋宇

158745人参加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CAP

张帼奋

34596人参加

心理学与生活

陈昌凯

31875人参加

创业基础

李家华

37887人参加
下载
下载

下载App